中医健康网

肥胖腿麻了(胖人腿麻怎么回事)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满意滕医丨腰腿酸痛下肢麻木,原来是脂肪在“作怪”

通讯员 李明

患者,女,52岁,近年来深受腿麻腿疼困扰,前后跑了多家医院,始终找不到明确病因,尝试了针灸、理疗、小针刀、药物等很多种治疗方法,症状非但没有缓解还有加重趋势,严重时走不到50米就疼痛难忍。患者经他人介绍来到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朱中蛟副主任通过患者的主诉及详细的查体发现她存在间歇性跛行的表现,腰椎过伸试验阳性,提示为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但通过患者的腰椎CT,却发现其不存在腰椎间盘突出或黄韧带肥厚、骨性增生等情况,不存在腰椎管狭窄。但患者症状这么重,肯定有问题。朱中蛟医师建议患者完善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她的椎管内挤满了脂肪,导致硬膜囊受压变形成Y 型。原来,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特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pinal epidural lipomatosis, SLE)是指椎管内硬膜外间隙正常脂肪组织的病理性增生。其原因是椎管内脂肪填充,行走时黄韧带皱褶,椎管内静脉充血导致椎管进一步狭窄,压迫了马尾及神经根所致。好发于男性,好发于胸段,其次为腰段。硬膜外脂肪增多症常见的病因多与长期摄入外源性甾体类激素、激素异常疾病、肥胖症等有关。

正常人的椎管内,都含有少量的脂肪组织。但该患者的腰椎管内脂肪含量却异常增多,对神经产生了明显的压迫,因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压迫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需要手术治疗。但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并且患者体型肥胖,对手术暴露及切口愈合都有一定影响。朱中蛟带领科室团队经过认真检查、准备,并与患者沟通后,决定通过UBE(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手术为患者解除病痛。

UBE是一种新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已被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如椎管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UBE技术能有更好的手术视野,更少的组织显露和肌肉剥离,从而提供更快的术后恢复。UBE通过去除过多的椎管内脂肪组织直接实现神经减压,对硬膜外脂肪增多症的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经过1个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感觉困扰1年多的双下肢疼痛麻木明显缓解,第二天下床行走,第三天出院。

朱中蛟,山东大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医务科副科长兼脊柱外科副主任,德国帕德博恩约瑟夫基金会兄弟医院访问学者,济宁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外科学教研室副主任。现任山东省医师学会转化与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微创神经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学组委员等学术职务。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医术精益求精,在完成常规门诊、病房的各项诊疗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参加疑难病例讨论及诊治工作。曾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德国帕德伯恩约瑟夫兄弟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熟练掌握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擅长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颈腰腿疼痛的诊断与治疗。常规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非融合术或融合内固定术、胸椎管扩大成型术、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显微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显微镜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显微镜辅助经通道椎间孔入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术(MIS-TLIF)、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胸腰椎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等各项手术。尤其擅长脊柱微创手术,常规开展微创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退变行疾病。在枣庄率先开展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填补了枣庄市空白,以其微创、精准、治疗效果佳,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患者好评。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科研(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多项,获枣庄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获枣庄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SCI论文3篇,出版专著3部,发明专利2项。2016年获得“优秀青年医师”称号,2017年荣获“枣庄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2020年获“善国名医”称号,并被济宁医学院评为“优秀教师”,2021年被菏泽医专评为“优秀临床带教老师”,2022年获“优秀科主任”称号,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教学先进工作者”,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被滕州市卫生健康局评为“优秀医务管理工作者”。

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糖尿病患者腿麻,是并发症的出现?3种神经病变,腿麻属于哪种?

糖尿病脚麻,这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有的一种症状。那么糖尿病脚麻是怎么回事呢?是并发症出现了?糖尿病脚麻危险大吗?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

注意!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肾脏功能会逐渐破坏,最后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

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5年后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糖尿病肾病。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在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中进行糖尿病肾病筛查可节省医疗费用。

患者除了控制饮食量之外,还应该严格控制食盐、糖、蛋白质的摄入量。

2、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糖尿病当中重要的并发症,患者常常会出现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及白内障,严重者可以导致失明。

由于患者的神经不敏感,常常不能及时的感觉到眼部的病变,应该定期的做血糖检测及眼部检查。还应该注意减少眼睛的负担,避免过度的看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的病足会出感染、溃疡、甚至足趾脱落。糖尿病患者应该戒烟,经常检查足部情况,不要过度修剪指甲。一旦开始出现足部损伤,应该及早就医

4、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应该定期体检,注意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胆固醇、血压等。注意坚持低盐低脂饮食,肥胖患者注意减肥,吸烟患者应该戒烟。

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的发病几率明显高于常人,比较常见的病变有脑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等,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饮食,避免高脂高盐饮食,不要一次吃得太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患者出现腿麻,是并发症的出现?3种神经病变,腿麻属于哪种?

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出现脚麻,有可能出现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相关的并发症。此时患者可以完善肌电图等检查,来排查是否患有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指的是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损害了人体某处或者多处的神经系统,影响了人的感觉,运动等功能的一种病变。

而且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以及中枢神经病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植物神经病变。例如,如果累及到了感觉神经,就可以出现麻木,痛觉过敏等表现。

糖尿病作为我国目前最常见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危害是很大的,在我国患病人群很多已经超过了一个亿,这还不包括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糖尿病最恐怖的一点就在于各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类慢性并发症,给很多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周围神经病变的特点就是肢体的麻木,尤其是脚的麻木尤其显著,这种麻木是对称性,远端性的分布,也就是我们双脚的远端更加的明显。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如果脚麻一般来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性就很大,这种情况就需要去医院进行一个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以及检测神经传导速度来评估是不是达到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标准,如果达到就需要进行一个很规范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缓解病情。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的特殊注意事项
  • 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肝脏不可避免受到损伤。平时一定不要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 患者除了严格控制饮食外还要注意按时使用降糖药物,不要随意更换药物,不要私自减少用药。
  • 患者应当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玉米、荞麦等,还可以多吃一些低糖的蔬菜,比如韭菜、茄子、西红柿、西葫芦、南瓜、冬瓜、青椒等。

虽然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顽固疾病,但是采取各种降糖措施,把血糖平稳的控制在正常水平,就可以大大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健康科普排位赛#

关注@妙手医生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糖尿病下肢有麻痛等症状,是血管病就了,要怎样防治?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的后果就是并发症发生,而其中有个并发症,是血管病变,如果糖尿病人出现以下症状:下肢颜色改变,皮肤冰凉、疼痛和麻木,下肢伤口难以愈合或头痛,头晕,呕吐一定要注意这可以有是血管并病了,要抓紧就诊治疗。

一、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分类

1、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流行病学中观察到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发病年龄较小,病变进展快,要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平均提前10年。在过去患有周围血管疾病的病人中,有20%发现合并有糖尿病,而在糖尿病的病人中发现有间歇性跛行、肌肉和皮肤萎缩以及下肢坏疽等症状者也比正常人要高。所以证实有周围血管疾病的病人应该进一步检查看是否有糖尿病的存在。目前认为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病人的年龄、糖尿病的病程及糖尿病控制的程度有关。

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微血管病变的主要部位是视网膜、肾脏、皮肤等处的微血管,其病理变化主要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多见于青年起病型的糖尿病病人,是造成以后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肾病多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同时存在。糖尿病皮肤微血管病变,可以见于全身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胫骨前和足部皮肤微血管受累产生局部紫绀和皮肤缺血性溃疡多见。这种溃疡是浅表的、疼痛性的,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二、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症状

1、下肢颜色改变,皮肤冰凉。

在冬天的时候更加明显,这个时候需要警惕糖尿病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了血管狭窄,因为离心脏越远,血流量越少。

2、下肢疼痛和麻木。

出现疼痛和麻木的时候,要警惕下肢的缺血性改变,如果疼痛非常剧烈,还需要警惕急性血栓的发生。

3、

下肢出现伤口,难以愈合。

这同样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表现,血管是提供营养的地方,出现了伤口,血运不畅,营养无法抵达受伤部位,缺少营养,当然也就难以愈合。

4、出现剧烈的胸痛,心悸。

糖尿病不仅会影响微血管,还会影响大血管,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所致,有糖尿病的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也更高。

5、

出现头痛,头晕,呕吐。

糖尿病不仅容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还容易诱发急性脑血栓形成,这同样是因为血糖高对血管造成的损害。糖友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标志超过3个,则提示糖尿病血管病变已经形成,这时就需要紧急到医院处理。

特别提醒糖友,以下这3种做法对血管伤害很大,要注意避免。

糖尿病人防血管病变,要重视早期做以下三个检查

1:检查全身血管状况,做这项检查时,就像量血压一样,只要把袖套套到你的手腕和脚腕上就可以了。

目的:这项检查是测量动脉僵硬度的一个检查,它通过脉搏波的一个传导速度,来检测动脉僵硬程度如何。另外它还可以判断下肢动脉是否通畅。

2:检查全身大中型动脉,在做这项检查时,只要把这个夹子夹到手腕上,再把两个像电极一样的东西,一个放在颈部,另一个放在大腿根部就可以了,您看检查的结果已经通过电脑显现出来。

目的:这项检查是反映大中型动脉的弹性,它可以预测冠状动脉有没有狭窄,评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这个就是局限于心和脑血管的一个评估。

3:检测颈动脉,做这项检查时就好像给颈动脉做了个B超,颈动脉的僵硬程度如何,是否狭窄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检查出来。这颈动脉可是给大脑供血的重要通道,了解它是否健康可是十分必要的。

糖尿病血管病变要怎么预防 ?

俗话说“血管强则寿命长”,而糖尿病人一定要保护好血管,这就要一定从预防血管病变开始。首要目标就是把血糖控制好,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饮食是基础:合理的饮食早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同时在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碳水化合物方面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较好主要包括粗粮或全谷物(或全麦);脂类方面研究发现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低的饮食均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正常蛋白饮食比高蛋白及低蛋白饮食在降低心血管疾病上更具有优势;摄入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冠心病风险,有研究表明摄入水果蔬菜由3次/天增加为5次/天,冠心病风险下降17%,原因可能与它们富含钾、叶酸、纤维素及抗氧化物有关,总之“地中海饮食”是比较好的即有蔬菜、豆类、全谷物、鱼、低饱和脂肪酸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2、糖尿病人要戒烟: 香烟中的有害物对血管伤害很大,是现代社会的白色瘟疫,糖尿病人一定要戒烟。3、适量运动身体好,还对血管有保健作用: 适当的体力活动最低目标每周3到4次,每次30分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

4、体重要控制,不要超重或肥胖:特别是“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更应强调减轻体重;此外其他的健康生活方式如喝足量清洁的水、适当户外活动、良好的心态、拒绝长时间静坐等也是有益处的。

总之,糖尿病人健康与否,血管的健康是基础,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好,并且关注血压和血脂,还要定期到医院做血管神经的检查 ,做到早期检测、预防及治疗血管相关疾病,就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