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人长疙瘩(胖了身上长疙瘩按着疼)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皮肤老长“小疙瘩”?医生提醒:暗示三个问题,别手欠抠掉

小书最近有一个小苦恼:她本身皮肤很好,25岁了却好像18岁一样,皮肤吹弹可破。但最近不知怎的,皮肤状态直线下滑——长了好几个米粒大小的肉疙瘩,她害怕极了,就怕是肿瘤。

去医院查过后,医生告诉她是软疣,她这才放松警惕,但小肉粒凸出皮肤,小书总会无意识地用手去抠,这样会不会引起恶变呢?

在生活中,皮肤上长疙瘩的情况很多人都有遇到过,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这些疙瘩的存在是令人非常不悦的,于是就有人忍不住想抠掉,但是又害怕抠掉会影响健康。那么,皮肤上出现的肉疙瘩究竟是什么呢?

皮肤上的肉疙瘩,有三种“可能”

中老年最常见:皮赘

对于体型较胖的中老年人和孕期女性来说,皮赘是常见的肉疙瘩。孕期的女性除了体型会发生很大的改变,皮肤也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肚皮上容易长妊娠纹,在颈脖或腋下等皮肤皱褶处还可能会出现米粒大小的肉色疙瘩,其实这就是皮赘。

皮赘的发生并不是外来感染引起的,所以不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不过爱美的人会觉得这些肉疙瘩不太好看而已。对于孕妇来说,如果产后体型恢复得好,可能这些肉疙瘩会自行消失。如果没有消失,而自己又实在不想看见它们,可以选择去医院进行激光灼烧或做个小手术就能轻松搞定。

HPV引起的:丝状疣

丝状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颜色看起来是粉嫩的,跟肤色差不多,样子跟金针菇长得很像,通常在眼睑、脖子等皮肤比较薄的位置容易长这种疙瘩。

由于丝状疣这种疙瘩看起来比较柔弱,有的患者会忍不住试图抠掉这些疙瘩,结果发现想抠下来真的太疼了,而且没多久又会再次长出来。其实丝状疣这种疙瘩的一般数量不多,可以到医院进行激光灼烧或液氮冷冻,既快捷又安全。

会传染的疙瘩:软疣

传染性软疣属于比较光滑的肉疙瘩,疙瘩中央有点凹陷,稍微挤一下可能出现乳酪样的物质,软疣通常是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也能从身体的一个部位传染到另外一个部位。这种疙瘩即使不理它,通常也会在6-9个月自然消退。不过,由于这种小疙瘩具有传染性,最好还是去医院的皮肤科进行治疗,消除后患。

注意:3种皮肤问题不能忽视,有癌变征兆

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发生在驱赶、腹腔、四肢等部位,大小不一,脂肪瘤是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的,并被纤维条索将瘤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脂肪小叶。身材肥胖的人很容易长脂肪瘤这种疙瘩,还有爱吃油腻食物的人容易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也容易长出脂肪瘤。

大部分脂肪瘤都没有任何症状,只要不影响健康,多数都不需要治疗,脂肪瘤这种疙瘩大多数发展缓慢,长到一定阶段后通常就不会再生长了。不过,也有一些脂肪瘤是主要注意的,因为有恶变的可能,特别是长在身体深部的脂肪瘤恶变的可能性更大。

判断脂肪瘤是否会恶变,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首先看脂肪瘤的生长速度,如果脂肪瘤在短时间内生长加速,相比之前大了好多倍,那么可能是恶变的表现;其次可以摸脂肪瘤疙瘩的规则和形状来判断,如果疙瘩的边缘不清楚,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一般来说就是恶性肿瘤;最后看脂肪瘤疙瘩表面有没有溃烂,如果脂肪瘤发生了溃烂,有可能是发生了恶变。

异常痣

我们身上还有一种常见的疙瘩,那就是痣,通常情况下,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一般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有些痣,形态异常,容易因磨损、感染、外伤等而发生恶变,最有可能是恶变成黑色素瘤,这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那么,怎么判断痣是否出现了恶变呢?

如果发现痣的体积或面积突然增大;近期痣的颜色发生变化,比如变黑、变深;痣上突然破溃出血;痣四周两厘米内出现很多新长的小黑点,专业叫做“卫星灶”。这些异常痣都有可能是癌变的征兆,需要引起注意。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一种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的皮肤病,也就是说皮肤受到损伤后,在愈合过程不停滞,导致瘢痕组织向周围正常的组织不断浸润性生长。瘢痕疙瘩在整形外科中是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

瘢痕疙瘩会又痛又痒,严重时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最关键的是瘢痕疙瘩容易破溃、感染,如果皮肤反复破溃,就容易发生恶变,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为瘢痕癌。瘢痕疙瘩也会隐匿发病,并不是只有很大的伤口愈合才会发生, 有时候像毛囊炎这种普通的炎症也有诱发瘢痕疙瘩的风险。

瘢痕疙瘩好发于前胸、后背、四肢、耳垂等部位,目前,治疗瘢痕疙瘩主要是通过手术、药物注射、放疗等手段。

看来身上长出的疙瘩不能草率处理,千万不要去抠疙瘩,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医院,让医生来诊断和治疗。#清风计划##肿瘤科普排位赛##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脂肪瘤多为良性 但长这里要谨慎》.广州日报.2019-01-17

[2]《愈合伤口长疙瘩,这种皮肤肿瘤可能癌变》.科技日报.2019-04-11

[3]郑必强.身上的“疙瘩”,别轻视[J].抗癌,2017,30(4): 9-10.

别再忽视!肚子上鼓起的“小包”有可能是大病的征兆

肚子莫名其妙鼓起了一个“包”

不痛不痒

久了除了不习惯

也没觉得不方便

这样的“包”要留着么?

且慢

这种“包”虽然暂时不痛不痒

但痛起来却会要人命!

这有可能是“疝气”

本期医问医答,广仔邀请了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医学博士杨景哥

来给大家聊一聊疝气!

什么是腹股沟疝?

疝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其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体脏器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而引发的。腹股沟疝是人体最常见的疝气,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或移位而形成包块,进一步又分为直疝、斜疝和股疝,这几种疝病都属于高发疾病

哪些人群容易会发生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的发生原因包含先天与后天因素。

先天原因: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男婴睾丸精索下降至阴囊、女婴子宫圆韧带都需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造成腹股沟区存在先天薄弱;腹壁肌肉在腹股沟区移行为膜状结构,强度较其他部位下降。这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因素。

后天因素包括:引起腹腔压力增高的原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妊娠、肝硬化腹腔积液、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肥胖、老年、营养状况差、吸烟则是引起腹壁强度下降的原因,也可以导致疝气发生。

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腹股沟疝后,就容易理解哪些人群容易发生腹股沟疝了,包括:经常啼哭的婴幼儿、吸烟者、肥胖者、营养不良者、存在腹压升高者,以及老年人。

得了疝气会有哪些症状?

腹股沟疝的症状表现为左右大腿根部鼓起的包块,包块刚开始一般比较小,通常在久站久坐或运动后出现,平躺消失,可以没有任何感觉。

随着时间延长,包块会逐渐增大,甚至可以比鸡蛋、鹅蛋或者拳头还大,伴随会有酸胀疼痛感觉,一般不剧烈,可以进入或不进入阴囊,站立即可突出,平卧后需要用手缓慢按压才能缩小,但不能完全消失,按压的时候还可以感觉到有气体在包块内流动。这一阶段,叫易复性疝。

当包块突然增大(一般是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按压包块不能缩小,并且发硬,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个时候,表明疝气出现了严重的结果:肠子或大网膜卡在包包内,发生了嵌顿!如果还不及时就医处理,下一步就会出现寒战发热、心跳快、全腹疼痛的症状,而腹股沟区的包块也仍然存在,这表明嵌顿疝已发展为绞窄性疝,疝内的肠管、大网膜出现了坏死、穿孔,导致了腹膜炎和全身的感染性休克,从而危及生命!这就是疝气最严重的后果!

疝气该怎么治疗

疝气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因此,一经发现,均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和治疗。对于小于1岁的婴幼儿疝气,在婴儿发育过程中,腹壁逐渐加强,疝气可能可以自愈。

成人腹股沟疝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才能获得痊愈,网上流传的注射治疗、中药治疗等方法,均无法治愈。目前,使用补片的微创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首选的方法。微创技术的应用,只需要在腹壁开三个0.5-1cm的小口,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当天即可进饮食,当天下床活动,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并且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侧没有症状的腹壁缺损并同时修补。补片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疝气的复发率,使患者减少再次手术的痛苦。

对于一些年老体弱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疝带对症治疗,但是,长期疝带的使用,可能会引起疝内容物的粘连,增加嵌顿的机会。

专家提醒:腹股沟疝虽是小病,但可能出现危害生命的结果,发现后务必尽早就医。腹腔镜微创手术,可以轻松解决腹股沟疝的烦恼。

福利

10个杨景哥专家号

杨景哥,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胃肠外科一区区长,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首届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人才。

专业特长:

1. 胃肠道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的诊治,尤其是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2.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胃旁路手术及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所进行的1600多例患者,取得良好的减重及降糖效果。

3.疝气的微创手术: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腹壁切口疝、食管裂孔疝、膈疝。

4.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颈部无疤痕微创手术。

获取方式

1、关注“广东发布”微信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2、进入“广东发布”微信,在对话框发送“疝气 全名 想获得专家号的理由 手机号”,后台将抽取10名留言者获得专家名额!

3、被抽中的网友及具体福利领取方式将通过电话进行通知。

Tips:报名者填写资料须与享受福利为同一人;并请正确填写与诊疗卡或身份证相符合的全名(请勿填写昵称或“X小姐”“X先生”)。

医问医答

本栏目每周更新一期,旨在为小伙伴们普及健康医学知识,提供健康福利,一起学习守护身体健康。

策划:广东发布、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章淼

老年朋友注意了!身上长的“小肉粒”都是什么?千万别抠

人到老年,皮肤也像其他器官一样,逐渐衰退和老化,总是会长出一些奇怪的“小肉粒”。不痛不痒,但奇丑无比,常出现在我们的颈部、前胸等部位,密密麻麻让人不适,它们到底是什么?

小小“皮赘”惹人恼

在这些小肉粒中,最常见的就是“皮赘”。医学上,又把它称为“软垂疣”或“软纤维瘤”,是人正常皮肤形成的小增生组织。

它们有多种多样的外观,本质上的差别不大,共同点就是摸起来比较软、一颗颗的比较分散、都是向外生长。

它们的出现常与这4种原因有关:

皮肤老化:大约50%的成人会出现皮赘,年龄越大,发生皮赘的可能性越大。

肥胖:超重人群、糖尿病人群更有可能发生皮赘。

孕期:年轻女性出现皮赘,多与怀孕有关,往往在生完孩子后又慢慢消退。

过度摩擦:日常生活中,衣服、首饰摩擦也可能刺激皮赘生成。

这些皮赘不是严重的问题,不会传染、一般也不会癌变。有些人身上的小肉粒越来越多,就像被传染了一样,其实这还是因为皮肤老化,并非传染所致。

注意:长这样的“肉粒”要小心

有一种与皮赘外观相似的小肉粒名为“丝状疣”。

它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增生,属于寻常疣的一种,具有传染性,最好就医处理。

它大多表面十分粗糙,局部皮肤有细长的丝状突起,顶端角化,摸起来比较硬、有细小颗粒。

如果大家无法自行分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耽搁,尽快到医院找皮肤科医生确诊。

老人出现这些皮肤问题不要怕

1、老年斑

这是最常见的老年皮肤病,皮肤上可见大大小小的黄褐色斑点,常见于日光暴露处,如面部、手背、前臂、颈部,一般不隆起,不痛不痒,不需要治疗处理。

2、老年性白斑

身上散在的像米粒或豆的横断面大小的小白斑,不疼不痒,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但不长大,别误认为是白癜风,也不需要治疗。

3、老年性血管瘤

皮肤上长出针头大小至小米粒大小的鲜红色隆起于皮面的小红点,虽不痛不痒,可是随着年龄增大,小红点会增多,不用害怕,碰破了会出血,一般也不用治疗。

去除小肉粒可不能这么做

错误一:用手抠掉

一般人在看到小肉瘤时,就想上手抠掉。

但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经常抠,反而会增加皮肤炎症甚至一些恶性皮肤疾病的风险。

错误二:用剪刀剪

家中的剪刀未经消毒容易发生感染,剪后留下的创口也会留下感染隐患。

错误三:用头发丝或者棉线结扎

结扎的原理通过阻断对皮赘的供血使其自行坏死、脱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结扎不紧,会有血流进入其中,就不会引起缺血坏死,反而会引起组织水肿,出现皮肤炎症反应。

由于这些小肉粒大多都不会自己消失,如果您实在厌烦它们,不妨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做局部冷冻、电烧、激光等处理。

资料:养生中国

编辑:俞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