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减肥胖了(减肥胖了几斤正常吗)
180斤开始减肥,胖到250多斤!浙江男子突发脑梗被送急诊……
转自: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一天,36岁的胡先生正在工作时突然肢体麻木,没有力气,站起来想活动下身体却差点儿摔倒,幸好同事发现他不对劲,急忙把他送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急诊科,经过头颅磁共振扫描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
经急诊科医生的急救处理后,胡先生转危为安,急诊科留观期间发现胡先生的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因胡先生身高一米八,体重250多斤,属于重度肥胖,医生考虑到他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急诊科邀请耳鼻喉科医生前来会诊,会诊医生做了相关的专科检查,其中一项动态佩戴式“睡眠监测”显示:约6.5h的睡眠中,胡先生呼吸暂停的次数达到318次,其中最长的一次达到55秒,属于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患者中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比例很高。为此,耳鼻喉科医生建议胡先生病情好转后,转诊至营养科体重管理专科门诊进行医学减重。
各种减肥方法都试过
为什么越减越胖?
胡先生出院后来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营养科/体重管理专科,金薇薇主任接诊了他。询问既往史及现病史,了解到,胡先生除了重度肥胖症,还有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脂肪肝等代谢综合症现象。
同时他自体重增加后,每晚睡觉都会严重“打鼾”,睡眠质量较差,上午正常工作时间还有嗜睡的现象,一天三杯咖啡更是不可缺少。
胡先生非常郁闷地说:“我知道都是肥胖惹的祸,都说管住嘴迈开腿,可是我目前的状况是精神体力都不足,即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下班回家‘葛优躺’,但是减肥的心愿是一直都很强的,健身房的卡办了一张又一张,轻断食、过午不食,把自己饿得眼冒金花,各种减肥方法都试过,越减越肥,180斤的时候就开始减肥,现在250多斤,每一次减肥刚开始都能减下8~10斤,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都会重新上一个台阶。”
金薇薇主任对胡先生经过详细地膳食营养评估、体格检查、生活习惯分析,特别是他屡次减肥过程中的“体重变化波动曲线”,综合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胡先生减肥失败的原因,是在减肥的过程中多次进入了减肥阶段中的“代谢适应”,俗称“平台期”导致的。
身体很“懒”
你有心减肥,它无意付出
大部分减脂人群1个月左右都能看到明显的体重变化,信心大增。但是有部分人发现过了1-2个月,吃的并没有变多,可是体重却不再下降,甚至稍不注意就有回升的趋势。很多人在减肥进入所谓的“平台期”之后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开始放弃。
什么是减肥平台期?为什么减肥到一定阶段会进入平台期?
代谢适应(adaptive thermogenesis),也就是我们减肥到了平台期,人在体重明显下降时,身体会随之做出代谢改变,主要包括减少热量消耗,如降低基础代谢率和减少非运动热消耗,增加从食物中摄取热量的效率,减少对脂肪的分解利用,所以你在减肥过程中,其实身体反而会降低热量支出,所以会出现体重越减越难的现象。而且代谢适应往往持续很长时间。
其实我们的身体很懒,不喜欢变化,比如让一个从来不锻炼的人去跑步,可能跑几步就会喘不上气,让一个每顿饭都吃很多的人突然减少饭量,不一会儿就会饿。这就是身体的惯性,在能量平衡这件事情上,身体的惯性也很大,你越想减肥,身体越想“拖后腿”。
所以要理性面对平台期,在减重几个月的时候不要再一味追求体重下降,而是要维持体重稳定。大部分减重的人群对于自己的减重目标都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过分关注体重的数值,认为体重不下降就很失败,或者认为体重不下降就是自己‘不够自律’或者‘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生活’,这些想法很容易让人进入一个恶性的减重循环。
进入平台期要怎么办?
平台期怎么吃?首先蛋白质不能少平台期的维持膳食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佳答案”,对于体重维持的研究发现,膳食中的蛋白质才是维持体重的关键。
虽然总说减重是“三分练,七分吃”,但这个减重公式中还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睡。
睡眠不足会让激素分泌紊乱,会让人的身体处在持续的应激状态下,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代谢综合征及肥胖。
睡眠不足会降低代谢,如果一晚上不睡,第二天的基础代谢率会降低5%,进食后的代谢率会降低20%,如果连续两周每天只睡5.5小时,之后一段时间基础代谢率会显著降低。这些在已经出现代谢适应的减重维持期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放松心情,保证睡眠,规律生活对于维持体重很重要。
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减脂?
金薇薇主任结合胡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打破减重平台期并有效减脂的几点方案:
1. 在能量摄入方面,保证每日总能量的摄入小于消耗,同时尽量能维持“饱腹感”减少“饥饿感”。
2. 调整饮食中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提高食物热效应,保证机体基础代谢的需求。
3. 在减脂期间尽量保留非脂肪的“瘦体重”,因为这部分主要是肌肉组织和内脏,它们本身消耗的热量比较高有利于存量脂肪的分解。
4. 明确减重的目标:减重期间体重的下降是波动式下降而并非直线下降,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对于中重度肥胖人群减重期间的体重下降的干预需要多维度多方面同步进行管理。
5. 增加蛋白质:蛋白质摄入在20-30%总热量;优质蛋白为主,多种食物来源获得蛋白质。
6. 保证睡眠和规律作息,放松心情,减少应激激素的分泌。
经历了近半年的体重管理后,胡先生的体重由之前的250斤下降到了194斤。人体成分分析复查结果显示,内脏脂肪下降了120平方厘米,在减脂的同时瘦体组织增加了4.5斤。B超显示中重度脂肪肝转为轻度脂肪肝,大部分的血生化指标已正常。
胡先生开玩笑地说,本次成功减脂非常明显地提升了生活质量,自己的“老伙计”——呼吸机,终于光荣退休了,讨厌的“打鼾”也基本上消失,晚上能睡安稳觉了,晨起后比较有精神,之前白天的嗜睡情况明显改善,耳鼻喉科复诊显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明显好转。
金薇薇主任说,现在的年轻人忙于工作,常常对身体健康不重视,只有等到身体出现了严重的异常现象后才会引起重视。门诊经常会接诊肥胖青年,所谓工作压力导致的“压力肥”,年纪轻轻,一身毛病。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睡眠、规律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础。如有睡眠障碍、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患者,并持续不可缓解者,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规范治疗。
综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23岁女子工作一年半胖40斤:看照片判若两人,已开始减肥,目标是瘦回120斤
近日,一则关于广东东莞23岁欧阳女士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欧阳女士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上班一年半前后的对比照,让人惊讶地发现她在这段时间里体重增加了40斤,从曾经的苗条美女变成了现在的“那女的”。她表示,工作压力大、加班频繁以及依赖外卖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这一变化,现在她决定开始减肥,以改善身体和精神状态。
据了解,欧阳女士在高中时期曾一度胖到210斤,但在大学期间通过努力成功减肥至120斤。然而,毕业后工作的压力让她重新陷入了体重失控的困境。长时间的加班和外卖饮食,不仅让她的体重迅速反弹,还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出现了问题。
最近,欧阳女士在翻看旧照片时,深刻感受到了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她表示,这一对比让她内心深受触动,也让她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她决定再次踏上减肥之路,目标是瘦回120斤,但这次她不仅仅追求体重的下降,更希望改善身体和精神状态。
欧阳女士的故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和关注。许多年轻人纷纷表示,在工作中常常面临巨大的压力,常常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品质。欧阳女士的经历提醒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个人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对于欧阳女士来说,减肥只是开始,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她表示,工作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她希望年轻人能够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以维护身心健康。
此外,欧阳女士也提醒广大网友,不要过度依赖外卖等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她建议大家尽可能选择自己烹饪健康的食物,注重营养均衡,以保持健康的体魄。
欧阳女士的减肥计划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她的坚持和努力,无疑将给那些同样面临健康挑战的年轻人带来希望和动力。我们期待着她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重获健康和自信。
这起事件也提醒了我们,身心健康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以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白鹿视频)
“明天减肥”,只要动了念头,今天就开始长胖
“明天一定开始减肥!”是很多人每餐都要喊一次的口号(算上零食甜品,次数更多)。真正开始少吃并坚持下去的人,确实瘦了。天天这么想却从未开始的人,可能比没打算减肥的时候更胖。
新研究发现,只要出现“明天节食”的念头,还没挨饿,有人已经开始提前多吃和减少消耗。
图丨tenor
得知“明天吃不饱了”英国科学家近日在《食欲》(Appetite)发布研究,结果显示人在节食之前、当中及之后,饮食和体力活动都会出现变化。
研究者为了分析“明天节食”这个想法的影响,把参与者分为两组,在试验开始后的第一天早晨,告诉其中一组“明天你的食物量是平时的四分之一”(节食组),另一组则为“明天你可以吃得与平时一样多”(吃饱组)。饮食控制持续24小时,到第三天早晨才能自由吃喝。
当天,研究为所有人提供了四顿自助餐(三餐加一次零食),并记录每个人吃了哪些食物和吃了多少。同时通过心率监测及计步器记录他们的体力活动情况。
今天多吃点才行,还得少动
节食组得知明天会吃不饱这个消息,饥饿感立即有所升高。在第一天当中,“明天节食”让他们比吃饱组多吃了260千卡热量的食物,其中碳水化合物的增多最明显。然而,吃了更多东西后,节食组并没有比吃饱组感觉更饱。
想到“明天节食”就会吃更多,是因为吃多少不仅取决于当时肠胃有多空虚,预计之后吃不饱也会影响吃东西的量。是的,只要动了念头,就会影响吃饭。
在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告诉一组参与者一会有早餐吃,欺骗另一组没有早餐,然后为所有人提供餐食。结果被骗的人虽然吃到了早餐,饭后的胃饥饿素浓度仍然比另一组高。这种激素可能会让他们更饿,而且不想活动。
图丨tenor
除了吃得多,节食组第一天就开启了“尽量别动”模式,减少了156千卡热量的体力活动(占全天消耗量的11%)。由此看来,“明天节食”同时影响了当天热量收支的两个方向,既增加收入的饮食热量,又减少支出的体力活动消耗热量。人类天生对热量缺乏敏感,而对过剩比较迟钝,这种偏向于储存热量的特点由进化得来,让人长胖容易减肥难。
多吃的加上少消耗的热量,“明天节食”让节食组在24小时中多出了416千卡热量。如果第二天没有节食成功,这些热量自然会让人长胖。
“明天节食”成真之后研究当中,节食组第二天确实按计划少吃了2065千卡的食物。但第三天的自助早餐中,他们比吃饱组多吃了226千卡热量的食物(占早餐热量17%),研究没有继续记录之后一两天的饮食,通常节食之后的48小时内都会吃得更多。
两组参与者每餐热量摄入对比丨参考文献[1]
真的开始饿肚子之后,节食组第二天的体力活动更少了,比吃饱组减少了18%。整个研究期间算下来,运动消耗的热量一共减少了395千卡。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人们在节食时通常会减少不必须的体力活动。
因此,虽然节食组在第二天吃得很少,但这三天内又从其他方面补回来很多热量。
不过,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只有14名健康男性,人数少可能使结果不准确,而且女性、超重或肥胖者的反应可能与他们不同。另外,他们参与研究前没在减肥,对饮食运动的控制与想减肥的人可能不一样。最后,研究中提供的几餐都是自助形式,如果现实生活中饮食没有这么丰富,可能会吃得少一些。
图丨needpix
所以,怎样才能减肥?想要减肥,必须让饮食摄入热量比消耗的热量少。一般人体力活动消耗的热量再多,也抵不上那些炸鸡和甜品。所以,长期控制饮食是必须的。
控制饮食,有些人每天都少吃点,另一些人有时吃很少,有时正常吃。对于前者,为了避免“明天节食”开始之前就储存过多热量,还是“现在就开始减肥”比较实际。
后者时多时少的吃法中,比较流行的是间歇性禁食,也就是每周选一天或者几天,在较长时间内(如24小时)完全不摄入热量或降至很低。这种方法保留了与朋友一起吃喝的机会,近年也有一些研究支持间歇性禁食可帮助减肥、改善血压、血脂及血糖等。
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种饮食方式。而且不停在节食和不限制吃喝之间转换,就不能只盯着节食当天少吃的热量,平时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减肥效果比想象中差,暴食也会危害健康。
最后,别忘了节食将开启“尽量别动”模式,如果没有刻意保持或增加活动,不经意间少消耗的热量会把少吃的填补回来。
图丨giphy
参考文献
[1] James R, James LJ, Clayton DJ. Anticipation of 24 h severe energy restriction increases energy intake and reduces 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 in the prior 24 h, in healthy males. Appetite. 2020;152:104719.
[2] Ott V, Friedrich M, Zemlin J, et al. Meal anticipation potentiates postprandial ghrelin suppression in humans.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12;37(7):1096-1100.
[3] Rafael de Cabo, Mark P. Mattson.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Fasting on Health, Aging, and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9;381:2541-2551.
作者:代天医
编辑:odette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