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引起(肥胖症引发的疾病)
中年男子310斤 重度肥胖引发心衰伴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7月25日电(李晓晖)代谢综合征、心脏衰竭、严重的肝硬化、呼吸困难,这可不是一位老年患者的身体指标,310余斤的赵先生(化名)是一名重度肥胖患者,由于体重巨大,他的身体机能每况愈下,情况危急。近日,经过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全流程诊疗后,改善了心肺功能与身体机能,体重也逐渐下降,重获健康的赵先生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据了解,今年1月赵先生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就诊。徐东升主任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不仅体重超重,BMI为52Kg/㎡,还伴随严重的喘息,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为34%,正常人群为50%-70%,患有代谢综合征、心脏衰竭。于是,专家与赵先生充分沟通,为其制定了全流程诊疗模式方案,即院前减重:体重个案管理师跟踪随访病情变化、营养师给予饮食指导配合药物治疗,让患者先行降低一部分体重,改善患者的一般状态,使心肺功能适应手术的要求,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当身体指标达标后,再进行后续治疗。
半年来,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多学科诊疗中心、心内科、营养科、精神心理科团队的共同指导下,赵先生的身体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体重下降了50余斤,BMI下降到42Kg/㎡,腰围由163cm缩小为141cm,心肺功能稍有所改善,喘息症状好转,性格也开朗了起来。
7月15日,赵先生为寻求手术治疗再次住院,完善入院检查后,患者心功能不全依然存在,麻醉风险极大。于是,普外一科徐东升、心内一科郝刚、麻醉科刘丽君等专家组织MDT讨论,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手术预案。经过术前周全的准备,在手麻科的配合下,为患者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手术中探查患者伴有严重的肝硬化,术中一旦出血,止血将相当困难。面对巨大的挑战,多科室团队密切配合、临危不惧,专家们用精湛细腻、操作娴熟的技术顺利完成手术。麻醉苏醒后的赵先生感慨万分,第一时间对医护人员表达了感谢,是医护人员的全力付出让他重获新生。
据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介绍,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肥胖往往伴随着多种疾病,如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黑棘皮病等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肺脏、脑部、血管、肝脏、肾脏等发生损害,严重时甚至死亡。
专家建议胖友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做到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睡眠、稳定积极的心态等,来达到一个稳定健康的体重,一旦出现体重进行性增加且伴有其它疾病时,要及时就医治疗。(完)
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是一种病,8种因素导致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1”代表苗条,通俗讲就是“我要瘦”。本期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讲述科学减肥,健康享“瘦”。
肥胖是一种病
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向全世界发出忠告:肥胖病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
肥胖症是指身体中含有过多的脂肪组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023年3月,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3《世界肥胖地图》,预测到2035年,全球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到2035年,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预计达到18%。
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逾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其中7%的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专家指出,超重与肥胖人数庞大,与饮食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和运动缺乏有关。
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1、高脂血症:由于肥胖会导致人体的代谢障碍,所以会出现代谢综合征,造成高脂血症;
2、糖尿病和高血压:肥胖会导致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且肥胖也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及危险因素;
3、血管疾病:肥胖也是冠心病、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骨关节异常:肥胖会对膝关节、踝关节、腰椎关节造成压迫,导致负重的关节过早退化;
5、激素分泌异常:肥胖还会导致激素的分泌异常,导致有些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不孕,某些男性出现不育等;
6、胆囊炎、胆石症及脂肪肝。
肥胖症的判定标准
BMI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体质指数 BMI =体重(kg)/身高(m)× 身高(m)
BMI :24-27.9超重
BMI :≥28 肥胖
WC 腰围 ( Waist Circuit)
亚洲标准:男性 WC >85cm
女性 WC >80cm
WHR 腰臀比( Waist to Hip Ratio )
中心性肥胖:男 WHR>0.9
女 WHR>0.85
脂肪含量
体内脂肪占体重的%:
男 > 25%
女 > 30%
肥胖发生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
双亲均为肥胖者,子女肥胖率70~80%
单亲(特别是母亲)肥胖者,子女肥胖率40%
2、饮食因素
脂肪和糖是导致肥胖的两个危险因素。
3、进食过量
4、进餐速度过快
5、丰盛的晚餐
晚餐吃得十分丰富,有的甚至在临睡前加一顿夜宵,这种吃法是肥胖的祸根。另外,晚上8点以后吃饭,容易导致内脏脂肪肥胖。
6、静坐生活方式,缺乏运动
体力活动减少可导致能量消耗少,多余的能量就转化为脂肪储存体内,从而导致肥胖。
7、精神情志与肥胖病
人有一种“情感饥饿”的心理状态,由于情感需要未获满足,而以食物来补偿,结果过食,导致发胖
8、饮酒与肥胖病
酒精是一种产热很高的物质,仅次于脂肪。另外,酒精还影响酶类的活性,间接引起甘油三酯增多。
肥胖的治疗
1、外科治疗:空肠回肠旁路手术;脂肪切除术;局部注射溶脂药物;胃部切除术。
2、药物治疗:食欲抑制剂;口服降糖药;脂肪酶抑制剂;肉碱制剂;脂解素;中药。
3、饮食控制与运动:适合大多数人,安全、有效。
如何控制饮食与运动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合理低能量
男性:1400-1600Kcal/d,女性1200-1400Kcal/d
比原来习惯摄入的能量低300-500Kcal/d
进食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
随着运动量的加大,能量摄入可相应增加。
应保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生理需要。
2、控制脂肪的摄入
每天烹饪用油大约25克,不宜选择肥肉、动物内脏。
3、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每天主食200~300g,保证一半粗粮、全谷物。
4、增加优质蛋白质的供给
鱼虾类40g-75g;畜禽肉类40g-75g;蛋类40g-50g;豆腐每天50-100克。
5、确保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不偏食、不挑食,饮食均衡,食物多样化;每天吃蔬菜300~500g,深色蔬菜至少应占一半;每日吃水果200g-350g。
6、确保膳食纤维的供给
蔬菜、水果、粗粮、薯类、杂豆、菌藻类是获得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另外,建议每人每天摄入豆类及坚果25g-35g。
7、注意三餐的分配与烹调
早中晚餐的热量比例可以按照30%、40%、30%的比例分配。
宜采用蒸、煮、烧、汆、炖等烹调方法,忌用油煎、炸的方法。
8、适当运动
运动强度可达最大吸氧量 60~70%,心率 年龄=170。
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时间在晚饭前两小时最佳。每周4~5次。
一般首先可考虑慢跑、快走、跑走结合、体操、打太极拳等;体质较好者,可选择游泳、爬坡、打乒乓球、羽毛球等。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47期
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来源: 工人日报
5年体重暴增80公斤致窒息、昏迷、濒死感…专家提醒关注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
图说:郭女士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肥胖-脂肪肝专病门诊求助 医院提供
5年体重暴增80公斤,38岁的郭女士出现停经、呼吸困难、浅昏迷,甚至濒死感!7月21日,郭女士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肥胖-脂肪肝专病门诊求助,重度肥胖彻底击溃了她的生活。2015年郭女士产后的体重持续上涨,2020年身高160公分的她体重已从产前的70kg增至90kg,之后3年,再度暴增了60公斤(达到150kg)。
颜红梅副主任医师接诊后观察到,郭女士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口唇发紫、眼睛水肿,皮肤多处破溃、色素沉着。入院后进一步检查显示,BMI高达59kg/m2(极度肥胖)。颈部组织和胸壁肥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和肺不张,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使得肺动脉压力升高,造成其右心功能不全,并发Ⅱ型呼衰及心衰。就诊时,郭女士只能全天保持坐位,依靠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才能勉强维持正常呼吸。
在内分泌科李小英主任的指导下,团队联系了麻醉科、普外科、呼吸科、心内科及重症医学科进行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考虑到郭女士因长期极度肥胖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立即手术治疗容易引发呼吸循环系统崩溃,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存在极大风险。由内分泌科与普外科、重症监护室、内镜中心、麻醉科协作组成的中山医院代谢手术MDT团队经过讨论,决定先通过术前治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再为其施行代谢手术改善脏器功能。
8月3日,在麻醉科周荻主治医师、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通力协助下,普外科吴海福主任医师为郭女士实施了腹腔镜垂直袖状胃切除术,通过切除胃大弯侧70%-80%胃体组织,将胃缩窄成管状,缩小胃容量,改变激素分泌,从而起到降低食欲控制食量的作用。同时,通过手术可提高患者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控制脂肪储存,进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术后在外科监护室的精心照料下,病情相对稳定的郭女士顺利转回了内分泌科病房。通过强心利尿、改善呼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伤口护理及为手术期饮食调整等一系列对症支持治疗,郭女士心肺指标明显好转,白天已经可以脱离呼吸机治疗,夜间在无创呼吸机辅助下,也可以半卧位睡眠。8月14日,郭女士顺利出院,这时候她的体重较入院时整整减轻了35kg!术后一个月,郭女士的精神状态已明显改善,体重已下降至102kg。
专家提醒,肥胖现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会引发多种疾病,如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甚至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目前对于肥胖的治疗可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BMI< 35 kg/m2的肥胖患者一般行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针灸、药物等进行减重。调节饮食、坚持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模式仍然是肥胖的一线治疗手段。减重药物的效果虽然优于生活方式干预,但减重强度依然有限,且停药后极易反弹,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对于BMI≥ 40kg/m2的肥胖患者,一般建议行代谢手术减重。BMI处于35-40kg/m2之间的患者视合并症情况而定。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代谢(减重)手术不仅治疗肥胖疗效确切,还可缓解甚至逆转糖尿病等并发症,改善内分泌与代谢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目前袖状胃切除术已成为我国代谢手术的主流术式,相比起传统的胆胰转流术和胃束带术,袖状胃切除术对消化道生理结构改变更小,不影响胃镜检查,术后营养并发症更少,且减重效果稳定。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