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振水音
浅说中医药与日本汉方(三)之三个常用方
防风通圣散
【组成】当归,芍药,川芎,山栀,连翘,薄荷叶,生姜,荆芥,防风,麻黄,大黄,芒硝,白术,桔梗,黄芩,甘草,石膏,滑石
【用法】
日本汉方中,推荐一般采用汤剂。
【功效】
汉方家一般用来主治:高血压的伴发症(心悸、肩酸痛、气上冲)、肥肿症、浮肿等,见有腹部脂肪较多,时常便秘者。痤疮,寒包火感冒等。
【解说】
本方出自《宜明论》的“中风门”。
()原著中日,“治中风、一切风热、大便闭结、小便赤湿、头面生疮等症"。
(2)本方的组成中,有大黄、芒硝、甘草之调胃承气汤,可驱胃肠内的食毒;而防风、麻黄可达皮肤以发散病邪;桔梗、山栀、连翘则具解毒消炎的功能;荆芥、薄荷叶可清解头部之热;白术与滑石使水毒之邪从肾与膀胱之中排泄;黄芩、石膏具有消炎镇静的作用;当归、芍药、川芎能够调整血液循环,这样的体质有酸中毒的倾向,本方具有改善酸中毒的作用、
【汉方医著选论】
《诊疗医典》:对于肥胖症、属实证中风体质者,本方是最常用的方剂。腹证若呈现以脐为中心的膨满,即所谓鼓状腹者,宜用本方;但血压即使很高,而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腹肌拘挛或明显的弛缓者,不可用本方。另外,若服用本方引起明显的食欲减退或腹泻时,也应禁用本方。
《应用的实际》:本方多用于肥胖卒中体质者、食毒、水毒及其它一切自身中毒的毒邪停滞、呈现出种种病变者,应用本方可通过发汗、利尿、通大便等使诸毒排泄而起到解毒的作用。本方应用于肥胖体质、习惯性便秘、高血压、中风的预防、脑溢血、头疮、丹毒、脱毛症、糖尿病等。
《后世要方解说》:本方应用于脑溢血、中风的预防、慢性肾炎、头疮、丹毒、脱发、痔疾、皮肤病、坐骨神经痛、脓肿、哮喘、糖尿病、脚气、高血压、肥胖、习惯性便秘等。
当归芍药散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茯苓,白术,泽泻。
【用法】(1)散剂。(2)汤剂。
【功效】汉方家认为,本方主治体力虚乏、身冷、有贫血倾向、易疲劳倦怠、时感下腹部疼痛、头重、头晕、肩酸痛、耳鸣、心悸等症,可见于月经不调、月经异常、痛经、更年期综合症、产前产后或流产所出现的症状(贫血、疲劳倦怠、眩晕、浮肿),冻疮、浮肿、褐斑等。
【解说】本方出自《金匮要略》。
本方是祛除属于阴证的瘀血,用于瘀血的药方,有大黄牡丹皮汤、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但本方用于虚性的血水证。血证(循环障碍)表现于下腹部,而水证(水液代谢障碍)表现于心下。因而本方证见有肌肉软弱无力、易疲劳,贫血、腰腿易冷、头痛、头晕、肩酸痛、耳鸣、心悸、不眠等,或妇科疾病和妊娠腹痛。另外,对于胃肠虚弱之人、胃肠功能障碍者,可用本方合人参汤和柴胡剂治之。
《方函类聚》,“治妇人腹中㽲痛,因本方有兼于和血利水之效,宜于建中汤兼有水气又兼有逍遥散之疼痛者,若胎动腹痛痛甚,牵及大腹为胞阻,胶艾汤主之。”(疗痛即持续性的缓痛。)
【汉方医着逸论】
《诊疗典》:不论男女老少,见有畏寒贫血或肌肉松弛,易倦怠,并有腹痛,其痛起于少腹,牵及腰部或腰以下者,皆可用本方治之,若无腹痛者,也可应用本方。另外,本方证还可见有眩冒、头重、眩晕、肩酸痛、耳鸣、心悸等证。若见有上述之证,并有因于伤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者不宜用本方治疗。
《处方解说》,本方所主是虚证瘀血与水毒所致的证候,体质当属阴虚者,主诉为贫血与腹痛。从整体上看,患者贫血性的肌肉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的脉沉弱,腹壁软,心下有振水音,下腹部不一定有抵抗和压痛。
《腹证奇览》中载本方的腹证是、脐傍拘挛,按之牵及腰背。腹痛起于下腹的深部,喜温喜按,小便量多,时有浮肿,另可诉有全身倦怠、两足不温、头重、眩晕、耳鸣、肩酸痛、腰痛、心悸动等。
神秘汤
【组成】麻黄,杏仁,厚朴,陈皮,甘草,柴胡,紫苏叶。
【用法】汤剂、
【功效】主治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解说】本方出自《外台秘要方》、《浅田家方》。
《外台秘要》中的神秘汤的组成中无厚朴、甘草,但《浅田家方》的神秘汤也是日本现在常用的方剂。方中加厚朴和甘草,是常用于哮喘咳喘的麻杏甘石汤中去石膏,用于轻度咳嗽和咽中闷塞不舒的半夏朴汤中去半夏、茯苓、生姜,此两方的合方是神秘汤。因方中有陈皮、柴胡、故本方可用于小柴胡汤证体质者的哮喘和支气管炎。见于水邪积滞不甚、痰少、呼吸困难者,并多用于兼有气郁之神经官能症的小儿。
[汉方医著选论】
《诊疗的实际》:根据原典所载:“治久咳、奔喘、不得平卧,且喉中鸣声不绝者。”故本方所治为支气管哮喘、小儿感冒咳嗽哮喘者。
《处方解说》:本方证为腹力多弱,心下不甚紧张,咳痰量少,呼吸困难。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明解处方》:使用本方的指征:①呼吸困难;②咳嗽;③胃肠不虚。必须见症:①咳痰少;②哮喘发作恐怖症。
浅田一班的医家认为若长期服用本方,哮喘可以得到根治
《基础和诊疗》:若连续长期服用本方,可改善哮喘体质。
注意:若是辨证有误,用此方反而、呼吸困难,也曾有这方面的报道。报道还说:“其原因大概是古人也未曾认识到的由于麻黄与柴胡的配伍。”此方组成中所用水剂很少,应该用于胃肠不虚、消化器官无水邪停滞者。若胃肠道有水饮停滞者,应用本方势必有误。
肥胖——白开水里撒一把它,排痰、排湿、排毒、排脂
肥胖不是好不好看的问题,它是很多慢性疾病的诱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在肥胖患者的身上很容易发生。
很多人想尽办法减肥,却用了各种各样的错误方式,结果肥没减成功,反而把身体给整垮了,得不偿失。
如果你的肥胖没有产生一些严重并发症,其实减肥并不是一件难事。
中医认为,肥胖的形成主要与痰、湿、毒相关,
人体的脾胃功能若失常,水谷运化失司,就会导致水湿停滞,聚而成痰,痰湿久积又易生毒,这些病理产物在体内蓄积,进而阻碍气血运行与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脂肪代谢紊乱,最终造成肥胖。
因此,调理肥胖应着重从健脾祛湿、化痰排毒入手。今天跟大家分享4个泡水方,对症不同的肥胖体质,帮助大家减肥:
1.白开水里加陈皮和茯苓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能行脾胃之气,促进水湿的运化和排泄
陈皮气味芳香,能醒脾开胃,改善食欲不振的情况。
适用于湿气重、代谢差以及爱吃重口味食物而引起肥胖的人群,
用法:取陈皮6克,茯苓10克,将它们洗净后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15~2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调节脾胃功能,助力运化水湿。
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能够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化解积食。
适用于长期腹胀积食、消化不好的人群,此类人群常出现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嗳腐吞酸等症状。
用法:取陈皮 6 克,山楂 10 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 15 分钟左右即可。也可将其泡成茶饮,直接用开水冲泡,焖泡 15 - 20 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有助于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减少痰湿积聚。
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同时具有显著的利湿降脂功效。
适用于体脂高、易水肿的人群,这类人群往往身体浮肿、面部虚胖、血脂偏高等。
用法:取陈皮6克,荷叶10克,将荷叶剪成小块,与陈皮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10~15分钟后饮用,饭后饮用。
4.白开水里加陈皮和菊花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调节脾胃气机,促进水湿运化。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可有效清除体内热毒。
适用于需要清热解毒、刮油解腻的人群,尤其适合经常食用油腻、辛辣食物的肥胖者,可减轻肠胃负担,预防肥胖加剧。
用法:取陈皮6克,菊花6克,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焖泡片刻后即可饮用,可随时续水冲泡饮用。
以上的4个方子,能够帮你在减肥的时候更加轻松些,但想要有更好的减肥效果,就需要配合饮食和运动了。
痰湿体质 (肥胖型)
七、体质类型:痰湿体质 (肥胖型)
定义: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体质。
成因:先矢遗传,或后天饮食失衡、过食肥甘、起居失常、缺乏运动等。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外貌特征:面色黄胖、油脂较多、易困倦、多汗且粘黄、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
精神特征:神平气和,食后精神不振。
心理特征:性格温和、处事稳重,为人恭谦,豁达开朗、善于忍耐。
常见表现:面部经常有油腻感,出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多汗,面黄胖暗,眼胞微浮,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容易困倦,嗜睡,嘴里常有粘粘的或甜腻的感觉,平时痰多,腹胀、便难臭秽、粘便池不易冲洗、痰多、眩晕、健忘、胸闷、小便混浊、食欲不振。
发病倾向:易患中风、胸痹、眩晕、咳喘、痛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体质特点:痰湿体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易出汗。经常感觉导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脸上常有一层油,嘴里有黏、甜腻的感觉,嗓有痰,性格较温和,舌苔厚腻。
调养方式: ---化痰利湿
环境起居调摄:远离潮湿;阴雨季避湿邪侵袭;多户外活动;穿透气散湿的棉衣;常晒太阳。
体育锻炼:身重易倦,应长期坚持锻炼,如跑步、球类、武术、舞蹈等。活动量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致密。
精神调适:易神疲困顿,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多听轻松音乐,以动养神。
饮食调理:多吃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清淡食物,如荷叶、白萝卜、马蹄、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扁豆、薏仁、红小豆、蚕豆、包菜、葱、姜、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酒类不宜多饮。少食甜粘油腻,少喝酒,勿过饱。
可常食用药膳: "芡实莲子薏仁汤”(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薏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
保健品:可用药物调理,如半夏、陈皮、茯苓、白术、桔梗、贝母、瓜萎、竹茹,可做成膏方服用。
药物调养:重点调补肺、脾、肾。可用温燥化湿之品,如陈皮、厚朴、半夏、茯苓、泽泻、瓜蒌、白术、车前子等。可服用化痰祛湿方,代表方平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