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碳酸锂肥胖(碳酸锂变胖)

吴景文医生 0
文章目录:

精神病人长期服药导致肥胖有何解?手术解救300斤超胖患者

原创文章,盗用必究

30岁的患者小莉(化名)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已经13年了,与其他普通患者不同的是,长期服药的她体重将近有300斤。

原来,小莉高中时与同学起矛盾,怀疑同学在背后议论她、针对她,觉得有男同学喜欢她,胡言乱语说老师想侵犯她,为此感到焦虑害怕,当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利培酮、齐拉西酮等药物治疗好转后出院。

出院后,小莉不规律服药导致病情复发,脾气暴躁、与家人敌对,发病时打骂家人、摔东西,说父母不是亲生父母,夸大说自己能力强、能赚大钱,挥霍乱买东西,有时又情绪低落、焦虑多疑,怀疑有人监视她,认为别人能看透她内心的想法,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再次就诊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给予喹硫平、丙戊酸钠、碳酸锂等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之后的岁月里,小莉先后住院治疗8次,服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随着病程延长,药物的疗效逐渐减弱,小莉只能不断加大药量来控制症状,但长期大剂量的服药让小莉越发肥胖,每日卧床不起,也不愿下床走动,身体每况愈下。

在门诊,小莉的父母告诉医生“她吃药导致发胖,胖了之后不想动,不动又变得更胖,长期处于恶性循环里...我们下决心带她来做手术,就是想打破这个循环,让她以后的生活能看到希望”。但术前检查发现小莉血糖异常,为了顺利完成手术计划,医生为小莉调药治疗2周,将小莉的血糖调理至正常范围,最终为小莉行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后,小莉的症状有了明显改善,她不再焦虑多疑、暴躁易怒,与父母的关系缓和,也愿意下床走动,在病房时常能看到她与母亲手挽手在走廊散步,特别是小莉的药物敏感度提升,不必再像术前那样大剂量服药,也能有较好的药物巩固效果,于术后第9天办理了出院。

像小莉这样过度肥胖、血糖异常、药物剂量大的难治性精神病人,可以通过手术消除难治症状,同时达到减重降血糖的目的。首先,手术后患者可以恢复正确的认知功能,可以认识到暴饮暴食、不运动会导致肥胖和血糖异常的危害,会更加理性地对待饮食,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此外,术后患者亲情感恢复,与家人的关系好转,在家人的关爱和引导下重新建立社交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功能的恢复和体重血糖的控制。最后,术后患者对药物的敏感度提高,药量较术前明显减少,也能够减轻药物引起的肥胖副作用,这些因素将共同左右,帮助患者减重、降糖,恢复正常的身心健康。

致广大读者:

你们好,我是吴景文医生,在此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若您有疾病向我咨询,可以通过平台“私信”方式联系我。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会尽快解答您的疑惑。

相关阅读

家有暴力冲动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家属应当如何应对?

双相情感障碍情绪两极分化 微创手术巧解“精神多变”难题

读心医话 | 服用精神科药物,一定会肥胖吗?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

当心理睡眠科的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建议其服用精神科药物时,有一部分患者立马就紧张了,尤其是女性患者们,称看到身边有人服用精神科药物后,身材发胖变形,令人难以接受,因而产生恐药心理。那服用精神科药物,一定会肥胖吗?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只有一部分精神科药物可能引起体重增加

精神科常用的药物有四大类: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只有部分药物会引起体重增加,比如抗精神病药主要有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等,心境稳定剂有碳酸锂、丙戊酸盐,抗抑郁药有米氮平,而抗焦虑药(镇静催眠药)基本没有增重副作用。其余大部分的精神科药物并没有引起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因此,如果担心药物有增重副作用,可跟主诊医生商量,主诊医生会给予相应的解释以及与患者共同商议药物方案。

二、精神科药物可能引起体重增加的原因

精神科药物主要是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从而影响神经递质的生理效应,达到治疗作用。神经递质受体被影响的同时,上述精神科药物也会引起内分泌的变化,使得食欲增加,从而引起体重增加。另外,有部分患者服用精神科药物后会出现嗜睡,使得患者糖脂代谢变慢,因而出现体重增加。

三、以下做法可以减少服用精神科药物后体重增加的问题

1.调整心态

根据患者的病情,的确需要服用可能增加体重的精神科药物时,首先应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体重增加只是暂时的,缓解病情、降低疾病风险是首要任务。当精神障碍病情好转,症状消失,精神、情绪稳定的时候,可以在精神心理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药甚至停药,药物副作用也会逐渐减轻至消失,体重有机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2.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

虽然一些精神科药物会增加食欲,但通过努力控制进食量,优化饮食结构,减少糖脂摄入,以及配合适当运动,增加糖脂消耗,可以大为减少体重增加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规律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减少体内糖脂积累的重要方式,建议夜间就寝睡眠时间为22点-7点,减少日间卧床时间。

3.规律复诊

服药过程中,除了体重增加,还可能会出现其它药物副作用,以及疗效的变化。因此,定期规律复诊,尤为重要。及时向主诊医生反馈服药后的感觉和变化,为主诊医生调整药物方案提供信息,切勿自行减药甚至停药,因此可能引起病情波动。另外,对于精神科药物引起体重增加等药物副作用,可尝试通过中医中药、传统疗法等辅助缓解,欢迎前来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咨询。

精神障碍疾病使人身心困扰,给患者的人生带来阴霾,但通过规范的治疗,持之以恒,是可以好转甚至治愈,恢复正常的生活,重见生命的阳光。

读心医话 | 向“容貌焦虑”说“不”

读心医话 | 第3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

读心医话 | 睡眠姿势学问大

读心医话 | 焦虑症的几点常见误区

医学指导:李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14年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9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 刘家博 郑莉明

执行编辑:曾梦芸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越来越肥胖的汽车,正在危害我们的安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的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肥胖。以美国汽车市场为例,在1987年,新车的整车重量大约只有1.5吨左右,而到了去年这一数值已接近2吨。而正如肥胖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一样,汽车超重也会带来各种麻烦,甚至引起“安全”上的问题。

事实上,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汽车重量一直都被控制得很好,毕竟更低的重量可以带来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当然这也是被很多消费者诟病的地方,因为要想控制汽车的体重,要么使用更多的轻量化材料,要么就是对汽车进行减配,而大多数车企都倾向于选择后者。

等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燃油经济性不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如何让电动汽车的续航更加持久成为了厂家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技术没有大突破的情况下,增加电池体积,成为了一种最为实用的选择,于是装在底盘的电池体积越来越大,以至于无论厂家怎么省材料,整车的重量都在不断攀升。

尽管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汽车体积越大,重量越重就越安全,但实际的研究却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曾做过一项研究,其结果表明,如果道路上到处都是超重的汽车,那么在发生碰撞时,你的汽车很可能会因为对面的车过于肥胖而受损更重,而对方汽车的重量每增加450公斤,你的死亡率就会增加47%。

换而言之,交通道路会因为汽车重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危险,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买那些又重又大的越野车型,更多的人还是会选择相对小巧的轿车代步,而上述这种汽车重量不对等的情况,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事故。

另一方面,即便你是肥胖汽车的拥有者,也不代表你就会变得安全。因为汽车的操控性很大程度与车身重量有关,即便底盘调教足够厉害,也无法完全抵消超重所带来的惯性,无论是在高速路上,还是复杂的山路驾驶,更加轻盈的汽车,都是最好的选择。而从舒适性的角度来说,驾驶一辆笨重汽车的体验,肯定是不如那些更加轻量化的汽车的,这一点但凡你在城市生活,都能够体会到。

而更糟糕的是,汽车重量的提升,也会拉高整车的生产成本。一方面体积和重量更大的动力电池需要使用更多的碳酸锂,而为了安置这些体积庞大的电池,汽车又必须要做更多的加固处理,这些都会增加整车的用料。

若是使用体积更小,能量密度更低的电池,虽能控制重量,但却会因为价格昂贵而进一步增加成本。换言之,当汽车变得更加肥胖,或者为了不胖而使用新材料时,价格也将变得更贵。

综上所述,“汽车肥胖”已成为了行业顽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还需要各大厂家及相关科研人员,在汽车材料和结构设计上,取得更大突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