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儿小故事(关于肥胖的绘本)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12岁男孩因肥胖患重度脂肪肝 爱吃垃圾食品喝甜饮料

【12岁男孩因肥胖患重度脂肪肝 爱吃垃圾食品喝甜饮料】广州12岁的小陈(化名)因平时喜欢吃垃圾食品、喝甜饮料,三个月前体重已飙升至79.8公斤,出现疲劳乏力、疼痛等症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带着他前往广医三院就诊。医生发现,小陈竟存在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空腹胰岛素高,肌酐和尿酸异常等症状!经过专业营养医师指导,目前小陈已减重21斤,脂肪肝也消失了,空腹胰岛素和尿酸都降下来了,整个人变得精神、自信、开朗起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翁淑贤)

来源: 广州日报

看完这个胖女孩的故事,我对生活又重燃起一束光

胖子没资格买漂亮衣服!

胖子没资格享受美!

想要美,

先变瘦!

“双十一”是很多女孩“买衣服的狂欢”,但很多胖女孩却无法尽情享受,因为对她们来说,“衣服不能先选美,而是自己得能穿”。

但偏有这样一个胖姑娘不服气,她开了家大码女装网店,她就是李想。

李想,河北涿州人,今年34岁。和很多胖姑娘不一样,谈到自己的体重,她的脸上绽放出笑容,“我身高是一米六,体重是200斤。”

她不仅是自己网店的店主,还是店里的设计师、模特,在她看来,胖女孩的衣服绝不是“能穿就行”,还“要显瘦、要时尚”。

提到胖女孩的苦恼,李想感同身受。她说,“以前网购不是很流行,(胖女孩)只能去实体店买衣服,才刚进去,导购就会告诉你‘不好意思,没有你的尺码’。”

为了缓解这种苦恼,李想决心开一家大码女装网店,专注为胖女孩变美。

“没有什么(衣服)是不能穿的,也没有什么是我们穿不上的,谁的美都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李想从不认为胖女孩缺乏美,只是自卑让她们蒙住了双眼。

“比较大的V领或是很大的翻领,

会显得我们瘦弱一点。”

“粉色系特别显白,

但如果你皮肤偏黑或是黄皮,

但又一定要穿粉色

可以搭一下黑色、米色的大衣。”

谈起变美,她总是头头是道,就连网店的衣服模特,都是按照她自己的身材比例制作的。

衣服的打版更是“简单粗暴”,直接按照她自己的体型打版。

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这样的衣服做出来以后,“基本上140斤到200斤左右的胖姑娘都能穿”。

不仅开网店、做店主、当模特……如今爆红的直播,李想也没落下!

这不,从6月份开始,李想和她的网店员工们,就忙活起了为今年“双十一”预热的各种直播活动。

双十一当晚的“狂欢”过后,李想的网店就会迎来无眠午休的发货环节。

“两班倒,24小时不停发(货)……有时候后半夜特别困,就稍微眯一会,起来继续发。2016年,我们整整发了将近一个月。”

提到发货的日子,李想用一句曾经很流行的话——“痛并快乐着”来形容。

痛,是加班发货,真的太辛苦……而快乐的是,所有员工的家属,包括她的爸爸也赶来一起发货。

“因为我爸做饭特别好吃,他来了以后就给大家加餐,炖各种肉, (最累的)那两天,反而把大家都养胖了……”

胖女孩就应该因为体重而自卑吗?

李想用她的笑容、自信

将这样的偏见重重击碎!

她说她要:

“用我自己的自信、坚强、向上

去感染别人!

从心出发

设计更好的衣服、款式

让更多的胖姑娘穿起来漂亮、时尚!”

看完这个胖女孩的故事

你的心

有没有受到触动?

原来真的有人

把生活过成了一束光!

胖女孩

你真的很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儿童肥胖,体重干预的阻力往往在家长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肥胖门诊,小邑听到了一个坏消息,刚满10岁的他体检报告上写满了“老年病”:重度脂肪肝、肝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

10岁儿童为何多种疾病缠身?医生告诉记者,小邑疾病的源头是肥胖。在门诊上,有不少孩子已从超重变成肥胖,再因肥胖而得了各种疾病。究其根源,和家长的养育理念有很大关系。

不少临床专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如今,家长们发现孩子健康问题的能力变强了,一观察到“蛛丝马迹”,二话不说就带着孩子跑医院;但拿到诊断报告,离开诊室,医嘱就抛在脑后了,生活一如既往。毕竟,持续“掉线”的父母,是无法让孩子实现健康“逆袭”的。

小小年纪就肝功能受损?都是肥胖惹的祸!

拿着自己的体检报告单,小邑一脸无措。身高才156.5厘米的他体重已达到75千克,与之伴随的便是一系列疾病,小小年纪肝功能受损了。

作为主诊医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曲伸直言,像小邑这么严重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象是,近年来,小胖墩越来越多。在上海十院内分泌科的减重特色门诊上,小患儿占比不低。

肥胖已成为儿童较常见的健康问题。去年,3岁“小网红”佩琪因夸张的体重受到网民关注。当时佩琪的体重已达35千克,而同龄女孩的标准体重仅为15千克。对于女儿的肥胖,佩琪的父母视若无睹,继续让孩子吃烤肉、烤串、烤肠等“垃圾食品”,甚至还兴奋地宣布:“马上突破“100”大关!”

曲伸直言,儿童肥胖的发生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所致,但更多的还是源于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此外,如今不少孩子都由老人隔代抚养,而秉承“小孩子还是肉嘟嘟的好”的错误理念,在过度喂养下,“三高”也早早写在不少青少年的病历本上。

中国营养学会2017年公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儿童发生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风险分别为3.3倍、2.6倍、3.2倍。

更糟糕的是,在儿童时期没有解决的“肥胖”问题,到了成年依旧无法回避。研究表明,与体重持续正常的人群相比,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为4.3倍,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达9.5倍。因此,控制儿童体重在正常范围,必须防患于未然。

别让医生开出的健康处方停留在“说说而已”

其实,从临床观察看,不少肥胖儿童本身也有不小的自卑感。比如,他们在学校中会被起绰号,因饭量大时常被同学嘲笑。渐渐地,不少小胖墩与同学的关系也渐渐疏远,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

可一提到让孩子减肥,不少家长似乎并不情愿,有人直言: “孩子正在长身体的阶段,学习也辛苦,多吃点才有体力。”

“干预孩子体重的阻力,有时候正来自家长。如果家长不能意识到生活习惯存在的问题,无法主动作出改变,那么医生也无能为力。”上海市儿童医院健康管理部主任田园曾碰到一对父子,走进诊室的两人仿佛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体型壮硕、胸部发育,脖子、腋下皮肤黝黑,这是典型因肥胖引起的黑棘皮。检查提示,孩子已经达到肥胖的标准,所幸尚在早期,可通过及时干预恢复健康。但孩子父亲不以为然: “我也挺胖的,不也挺健康!”

“此类家长不少见,要让家长真正意识到孩子的健康问题是件大事,并从意识落实到行动,持之以恒地改变。”田园说,家长作为孩子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医生与患儿之间的“中间变量”。当医生将医学知识传递给家长后,家长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并结合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孩子一起管理自己的健康,并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是项极大的工程。

她有些无奈,如果家长这一“中间变量”只起到将孩子带进诊室的作用,那么医生开出的健康处方也就仅仅是“说说而已”。

科学喂养对整个家庭都有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沪上很多医院通过开展线上课程、线下沙龙的形式,持续向家长输出一些科学喂养的理念。

在曲伸团队的努力下,经过3个月的医学体重管理,小邑的体重下降了近12千克,同时长高了2.5厘米,肥胖引起的相关代谢性疾病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在临床医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的三重帮助下,小邑的家庭也慢慢改变了固有的生活模式,一家人的生活都变得健康起来。

正如曲伸所言,科学喂养对于整个家庭都是有益的。在他的门诊上,同样不乏家长和孩子一起减肥、减重成功的励志案例。

“儿童很少有能力选择并贯彻有益于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儿童行为的原则常常是从快乐和满足自己出发,需要家长在行为管理上来辅助,设定一定的规则。爱孩子不是放任孩子偏食挑食,爱孩子也并非看着孩子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听之任之。”田园建议,除了关注孩子的体重,在发现超重时及时干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变化选择合适的体检项目, “孩子小时候关注身高体重,大一些要看常规血指标,到了青少年则可以开始监测血糖、血压等。”她提醒,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家族史的孩子,更要定期监测孩子身体状况,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记者 李晨琰)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