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国居民肥胖率(中国居民肥胖率是多少)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最新调查: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成人中该群体比例首次过半

【最新调查: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成人中该群体比例首次过半】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超过1/2的人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这是全国性调查报告中首次出现超过1/2这样一个数字。同时,1/5(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1/10(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经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这个数字在全球是第一位。近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表了中国肥胖专辑( Obesity in China Series)。目前该专辑上线了两篇文章《中国肥胖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以及《中国肥胖临床管理和治疗》。专辑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潘安教授在对《柳叶刀》解读时作出上述表示。(澎湃新闻;CK)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除了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这两种人们已经比较熟知的营养不良以外,第三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是超重肥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

赵文华介绍,从人群层面来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巨大。一方面,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高油高糖能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等,导致个体能量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来越方便,电子产品普及导致了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董鑫

来源: 北京头条客户端

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韩羽柔

5月11日为世界防治肥胖日,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获悉,今年珠江医院将开展粪菌移植技术,期望这种新的减肥方法能够给BMI≥30的肥胖患者带来新选择。

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

近些年来,我国肥胖人群严重超标,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孙嘉告诉记者,有三个指标可以衡量是否体重超标,一、身体体质指数BMI(正常值为 18.5-23.9);其二、理想体重:体重(kg)=身高(cm)-105 。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10%-19%为超重。其三、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5cm,为中心性肥胖的标志。

一旦体重超标,各种代谢性疾病也如影随形。“年轻女性肥胖,容易罹患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个疾病重要的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引起不孕、月经紊乱、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甚至还会诱发糖尿病。”孙嘉教授指出,“因为肥胖可以累垮胰岛!”

另外,临床还发现,超过50%的痛风患者为超重或肥胖!孙嘉教授认为,肥胖会导致肝脏合成尿酸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体重超标的男性大多尿酸也会超标。

科学减重要看医生

管住嘴、迈开腿,这是减重的不二法则。然而很多人就干脆少吃,甚至不吃主食,一开始还挺奏效,但是不能持久,因为摄入主食太少,时间久了会损伤大脑,人会变得迟钝。而且一些女性急于减肥,摄入热量过少,以至于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因此,孙嘉教授指出,“减肥的时候,主食不能少,各个营养元素的配比应该合理,比如减肥的时候,我们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比例从55%下调为45%,不断经过调整来达到合适的比例。如果盲目不吃主食,热量缺口过大,很容易丢失肌肉,而脂肪却原封不动。所以科学减肥,应该去到医院的内分泌科,由专家根据BMI、活动量以及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减重处方。”

“一般而言,男性一个月减5公斤,女性3-4公斤是合理的。”孙嘉教授说,“减重后,一些代谢性疾病随之也会消失。临床研究发现,如果3个月内减少15公斤,86%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病情是可逆的,即不用药物就可以降低血糖。”

粪菌移植控制体重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珠江医院内分泌科将把菌群移植技术应用到BMI≥30的肥胖人群用于减重。其实,从2013年开始,细胞代谢领域顶级刊物《Cell Metabolism》中就不断报道粪菌移植治疗肥胖,研究人员鉴定出了一种叫梭菌的肠道细菌,这种肠道微生物组中的有益细菌,可以防止小鼠发胖,而且同样能控制人的体重。孙嘉教授介绍,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粪菌移植的有效率达到100%,经过4-8次的粪菌移植后,可以达到菌群定植,从而达到体重的稳定。这有望成为超级肥胖患者另一个有效的新方法。

孙嘉教授还指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有着不同的基因、不同的肠道菌群、不同的活动强度、不同的代谢能力、不同的健康状况以及不同的目标。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我们的膳食方案和营养配比,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减重、安全减脂。

作者:张华、伍晓丹、韩羽柔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