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日本(日本肥胖率低)
外媒:日本海湾出现大量“肥胖”鲣鱼,当地渔民担忧气候变化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艺璇】据路透社12日报道,日本高知县的渔民近两年内发现了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该地海域出现了大量“过度肥胖”的鲣鱼。当地人担忧这可能预示着该地区气候的变化,进而将威胁到鲣鱼数量。
路透社称,鲣鱼作为日本料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更肥的鲣鱼意味着更高的收入,但高知县当地的居民和专家均表示,这可能预示着该地区气候的变化,并将威胁到当地鲣鱼的数量。目前,当地鲣鱼的数量已经因需求增长和过度捕捞面临减少的风险。
报道称,当地一名70岁的渔民表示,“肥胖的鲣鱼肯定与水温有关”,“我有一种紧迫感,我在想如果有一天鲣鱼不再来海湾怎么办”。高知县一家餐厅的主厨伊藤也表示,他“从未在这个季节见过这么肥胖的鲣鱼”,伊藤补充说,这令人担忧,因为海洋和气候变化已经导致当地一些鱼类的灭绝。
据报道介绍,一些太平洋鲣鱼原本来自热带水域,它们每年会随着温暖的洋流向北迁徙,在高知县的弧形海湾中形成肥沃的渔场。当地渔业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15年的40年中,该海湾冬季的平均海面温度上升了2摄氏度,而海湾中的鲣鱼变得更胖,可能是因为温暖海水中有大量的猎物。但日本高知大学专家表示,海水变暖从长期来看反而会阻止富含矿物质的水上升到海面,导致浮游生物和小鱼数量下降,从而导致鲣鱼数量减少。
来源: 环球网
华媒:日本肥胖率低 与民众饮食模式、出行习惯有关
中新网3月28日电 日本《东方新报》近日刊文称,报告显示,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肥胖率最低的国家。日本人如何做到“全球最瘦”?究其原因,与日本的饮食模式、出行习惯有关。
资料图:日本料理。
文章摘编如下: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且是发达国家中肥胖率最低的国家,2016年肥胖率约是4%。即便是以浪漫优雅、精致苛刻著称的法国,肥胖率也有11%,美国则高达32%。
日本人如何做到“全球最瘦”?究其原因,与日本的饮食模式、出行习惯有关。当然,更与日本政府把减肥列为“国计”关系密切。
日本人吃的食物都是偏清淡且低热量的,在日料操作中以煮、蒸、烤、生食为主,极少用油炒,尽量保持原料固有的味道及特性,这些做法决定了日本饮食具有少油、新鲜、清淡的特点。
此外,一天吃30种食材的习惯,体现出日本人在餐饮上追求量少质高的特点。这个习惯源自日本厚生劳动省在1985年《为了健康的饮食生活指南》中提倡的饮食目标。
此后,30种食材这个概念在日本传播得非常广,被很多主妇当作一个准则来安排一天的饮食生活。加之,日本传统文化推崇“新鲜至上”,促使主妇们习惯多购买鱼、蔬菜和水果等,红肉、糖果、饼干等高热量的加工食品则较少出现在餐桌之上。
因此,日本家庭饮食结构中,以鱼类为主,豆腐、纳豆等植物蛋白为辅,并加以蔬菜水果,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又保障了蛋白质的摄入。特别是鱼类、米饭等食物易消化,好吸收,保障日本人能量需求的同时也不会造成脂肪在人体的积存。
而海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血脂非常有益,从而大大降低心脑血管患病率;牛肉则是肉类中日本人吃得最多的。可以说,正是这些饮食习惯,让日本人的肥胖率始终保持在低位。
喜欢散步和骑自行车的出行习惯,也有助于日本人保持健康的体形。
在日本,自行车是人人惯于使用的交通工具,就平均每100人中拥有的自行车数量而言,日本位于世界前列,超过了中国。无论是上班族、学生党还是家庭主妇,自行车都是他们代步的首选。
长时间的通勤也让日本上班族在无意识中完成了运动锻炼。另外多山多丘陵地形、部分道路需要频繁地上坡下坡,让通勤成为了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运动。
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也迫使日本上班族难以获得良好的睡眠,饮食也同样难有保障,这些自然会让日本人的体形消瘦。
当然,日本社会认为肥胖是不够努力的结果,也让绝大多数人自觉、有意识地去减肥。日本政府将减肥定为国计,是为了保障国民在年老以后依然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日本不仅立法监管上班族的腰围,还制定了全民“缩腰”运动的目标,希望能将国民的腰围控制在合理范围。
日本企业界也同样如此。越来越多日本企业将员工的健康视为公司的重要资产,对员工健康进行投资。毕竟,作为世界闻名的长寿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迫使日本各界不得不关注老人健康问题。与其在国民年老以后花费大量资源去解决,不如让国民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来迎接自己的老年生活。
正是这些日本所独有的生活习惯和社会氛围,才让日本的肥胖率始终保持在低位。(江淼)
日本学者:肥胖会增加患上肝癌和大肠癌的风险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人民网东京12月2日电 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德岛大学大学院医齿药学研究部助教渡边毅日前发布研究结果称,肥胖和代谢异常会增加日本人的患癌风险。这项研究利用了以日本人为对象实施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从癌症类型来看,肥胖的人患上肝癌和大肠癌的风险更高。即使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内,若存在高血糖等代谢异常的人,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渡边毅通过分析从德岛大学及全国多所大学和癌症中心收集的约5.3万名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得知,肥胖之人患肝癌的风险提高139%,患大肠癌的风险提高41%。此外,若存在高血糖、血脂异常或高血压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情况,即定义为代谢异常,患癌症的风险都会提高15%。
而在女性当中,肥胖可使患乳腺癌风险提高45%,若同时有代谢异常,会进一步上升至63%,而患子宫癌的风险也会提高95%。另外,即使是体重处在正常范围内的男性和女性,若存在代谢异常,患胰腺癌的风险会提高60%。
在德岛大学举行的记者会上,渡边毅表示:“过去在欧洲,人们一直认为肥胖者的癌症发病率较低。但通过这一次的研究发现,肥胖对日本人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他也呼吁大家,积极去了解自己容易罹患的癌症类型,并通过改善饮食、锻炼身体等方式进行有效预防。(编译:蒋晓辰 校对: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