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肚子肥胖纹医生(肚子上的肥胖纹瘦下来可以消除吗)

三联生活周刊 0
文章目录:

她们为何执意“切胃”:被放大的身材焦虑

“杨天真切胃”的话题,曾一度带着切胃手术走进公众视野。将视线投向切胃的,除了肥胖患者,还有体重指数低于手术规定的小基数人群。其背后是身处大环境下,人们怎么也逃不开的身材焦虑。据《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80%的切胃患者都是女性。

实习记者|刘田
记者|李秀莉

胖意味着丑

压低了白帽子的帽檐,白外套浅蓝长裤搭了双帆布鞋,苏提手上拿着杯梨汁,慢慢地走进了上海某艺术展展厅。这个身高1.62米的姑娘,看上去清瘦,讲话干练有中气,丝毫看不出微信聊天里说了好几次的“体力不支”,只有偏慢的步伐能看出端倪。

因为这周去外地出差,一连吐了好几天,什么都吃不下,她在来展厅的地铁上差点低血糖。她今年刚满30岁,是名策展人。见面当天,她切胃手术术后刚满三周,体重104斤,瘦了15斤。

苏提所做的切胃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减重手术,全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但出于对复胖的恐惧,她还做了另外一个手术,也就是使用手术方法,将大部分小肠闲置,重新建立肠道更短的消化道,来缩短食物在肠道上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吸收。

在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减肥手术的患者(黄宇 摄)

“我今天上午刚去做了皮肤管理,还做了黑眼圈激光,下午找医生复诊看了胃,”苏提说,“我以前不化妆不能出门,但我今天出门完全素颜。”我才发现她脸上的眉毛、眼线和嘴唇全部都是纹的,因为时间久了,边缘微微泛红。几年前做的双眼皮有点小瑕疵留了疤,她想着等过两年眼皮下垂后找家靠谱的医院做修复。

说起切胃,她毫不避讳,“我感觉这个手术救了我。”

苏提从小和奶奶一起长大,父母在外地工作。上初三时,母亲选择回家照顾她和弟弟,一起到来的还有“发胖”和青春期。母亲管她管得严,每天会在校门口等她放学,不让她和“坏孩子”玩,遇见她和男同学说话,还会上前去责骂对方。从那时起,除非要钱,苏提几乎不再和母亲说话,还开始自残,用刀子割伤自己。

高二时,苏提胖到130多斤。班上同学都说她是班上最胖,胸最大的。出于对胸大的敏感自卑,她习惯性含胸。母亲给她买的内衣偏小,上高中后她和朋友去买了合适的内衣。但内衣买回家,她又被母亲说胸太大,该找束胸把胸勒起来。

因为胖,在苏提的成长里,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如影随形。她从高二就试过每天不吃午饭,等中午12点放学,偷偷打车去美容院做针灸减肥。后来学业紧张,没时间去美容院,就买针,自己给自己针灸。因为节食减肥,她在学校饿晕过4次,最有成效时,她瘦到过104、105斤。但到高三体检,又回到了130斤。

上大学后,苏提还是班里最胖的那个,减肥成为生活的主旋律之一,吃减肥药,断食,她啥都尝试过,体重却稳定在140多斤,衣服不好买,常常只能买男装,为了显得瘦一点,她每天穿束胸,喘不过气也坚持穿。

即便如此,还是阻止不了身边的亲人变着法说她胖。苏提的字典里,胖就意味着丑。回想起来,只有高二瘦到105斤的那短暂一两个月,她才觉得自己像个正常人。

大学毕业后,她倒是瘦了。2019年,苏提回乡独自创业,工作上的压力太大了,整个工作室的所有活都得她一人包办,每天从早上8点多一直到晚上11点,高强度的工作让苏提不知不觉就瘦到了109斤。她开始健身,靠着跟运动APP上的视频教程锻炼和每天爬山,搭配健身餐,一度瘦到104斤,还有了马甲线。

但“自律”并没有带来自由,反而让苏提更焦虑了,因为她心里总绷着一根弦,觉得只要自己一不吃健身餐,就会立马胖回来。比如有两次她去了上海,她都失去了马甲线。

为了更加立竿见影地减脂,去年3月,苏提第一次走上手术台,最开始做的是四肢吸脂手术,手术后整整五天,她没法下床,两条腿全是淤青,肿得面目全非,没有办法弯腿没有办法坐,没有办法躺,走路感觉里面就是刀割一样。但恢复以后,夏天时,苏提敢穿短裤了。11月,她又去做了腰腹妈妈臀。

但手术虽然带来了好身材,却无法带来更好的生活,今年1月,苏提确诊重度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后,苏提无法再克制自己的食欲,体重随之暴涨到121斤。抽脂手术的副作用随即显现,因为抽脂部位,脂肪不能均匀生长,复胖的腿部、臀部是肉眼可见的凹凸,有很多结节,还发紫。

药物还让苏提无力运动,而她无法忍受自己的肥胖。随即,她背着医生偷偷停药,而代价是无法正常工作,她甚至攒下某处方药准备自杀。最严重时,她的脑子里出现了幻听,有个声音一直跟她说去厨房拿把刀。

想在抗抑郁与减肥之间达到平衡,正是这一想法让苏堤把切胃当成了根救命稻草。去面诊前,知道自己体重不及格,苏提拼命吃了一两天,把自己从110吃到了114斤,结果还是不行。为了说服医生,苏提搬出了自己十几年的减肥史,从针灸拔罐、眼型针灸、点穴减肥药,到两次抽脂和抑郁确诊后的再次挣扎。

医生问:“你家里人知道吗?”

她说:“我都已经30岁了,我可以决定自己的事情。”

切胃手术

苏提了解切胃手术的契机和大部分网友一样,都是来自于“杨天真切胃真的瘦了”的大数据推送。据去年8月,网红明星经纪人杨天真所发布的微博,她本人患糖尿病六年,还有并发症。做切胃手术,是为了快速降血糖。

事实上,切胃所属的减重代谢手术可分为3类:吸收不良型手术、限制性手术、和限制结合吸收不良型手术。据《从术式变迁看减重代谢外科发展趋势》,袖状胃切除术发明于2002年,属于限制型手术,目前在美国占比已超50%,在美国和我国均是最常见的减重手术。

袖状胃手术切除的胃部大约为原始大小的四分之三,留下的残胃大小如香蕉,形状像袖子,因此称为“袖状胃”。其原理是通过切除胃大弯及大部分胃底,缩小胃容量,同时去除胃底的大多数食欲刺激素生成细胞,促进体重减轻。

21岁的大学生齐妙是三年前刚高中毕业时做的袖状胃切除。由于高中生病,服用激素类药物,加上学业压力,身高1.68米的她一口气胖到了210斤。家里当护士的妈妈包办了有关手术的一切准备工作,齐妙是在做完手术之后,才开始慢慢了解切胃到底是什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减重及代谢外科负责人吴海福教授告诉本刊,上个世纪减重手术就已经引进国内,真正开始有大起步是在2012年左右。吴海福解释,胃大弯是胃部容易扩张的一部分,而袖状胃手术则是切除胃大弯和胃底,保留了不容易扩张的胃小弯。术后袖状胃的体积一般是60毫升到120毫升,相当于新生儿的胃的大小,能有效控制进食,所以如果不是有意识去撑大,并不容易长大。

“因为这个手术我们现在就通过微创,所以体表看的伤口比较小。手术从难度来讲,属于大手术的难度了,是属于4级手术,所以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会做手术,他要有一定的技术,对外科医生的要求会比较高。

在减重科,像齐妙这样的200斤属于小体重,大体重起码要300斤、400斤以上。吴海福说:“国内要求体重指数(BMI,即身高除以体重千克的平方)在 32 以上才考虑做手术,如果病人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高血脂,就是我们所谓的代谢综合征,如果出现这个情况,指征可以放宽,现在宽的可以放到27.5以上。”

《小胖妞》剧照

虽然手术从国外引进,但手术标准之所以比国外要求更低,是因为国内外肥胖情况不一样,人种也不一样,所以肥胖导致的代谢紊乱情况也不一样。美国人肥胖多为皮下脂肪丰富,而国内的肥胖,特别是男性肥胖大多是内脏脂肪。内脏脂肪对人体的伤害较大,皮下脂肪伤害较小。

吴海福在国内做了将近十年的袖状胃手术,在他看来,“这个手术上手容易,做好难。”袖状胃手术近期并发症主要有胃漏、出血及呕吐。其中,胃漏最严重,术后呕吐最常见,其中胃漏指的是,胃内压力过高时,进入肠胃的食物就可能像挤牙膏一样,从两个空腔脏器的吻合处或者切缘缝合处被挤出来。吴海福告诉本刊,相比其他减重手术,袖状胃手术更容易发生胃漏。

据《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近期并发症与处理对策》,术后胃漏一旦发生,可能会造成局部及全身化脓性感染,甚至可能穿过膈肌,形成胃支气管瘘,若诊治不及时,除导致病情迁延不愈,也有死亡风险。胃漏多数发生在胃食管结合部,发生率约为0.7%至7.0% ,平均发生率为2.4% 。

谁来决定做手术?

和苏提相仿,于冰也有过漫长的减肥史。“针灸,埋线,抽脂,节食,私教……统统都试过。我瘦过很多次,但是都反弹了,”她说。做手术时,于冰1.58米高,体重113斤,22.63的BMI,远不达国内允许切胃手术的最低标准。手术前一晚,医生还在劝她,于冰直接哭了求他,最终以医生“妥协”告终。

在与小基数做手术的患者的交流中,像苏提、于冰这样说服医生的故事并不罕见。2019年修订的《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明确表示,在有代谢综合征的情况下,允许手术的最低BMI标准为27.5,但在现实中,能否做手术的决定权似乎并不取决于标准。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减重及糖尿病外科主任戴晓江告诉本刊,一般情况,他都会坚持减重手术指南。但他也经常受到煎熬,尤其是遇到模特、空姐、演员等职业的患者,他们的体重数值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有过一个网红主播告诉他,她老板跟她说,如果她再不瘦就换人了。

在一家整形美容诊所内,主治医生与助理正在为求美者进行抽脂手术(李伟 摄)

他也遇到过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比如暴食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绝大部分都是年轻女性,抠吐也是常态。每一次,他都试图劝退,但他也表示,她们的问题“并不是单纯心理身份的问题,她的体重如果解决不了,看什么医生都没有用。”

“2016年,当时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来广州开学术会,我就问过这样的问题,我说其实我们碰到很多困扰,这些女性该怎么办?他给我一个说法是他说我个人的意见是我不支持,但是如果真要做,我们就选择最简单的手术,做袖状胃手术。”

“小体重我不支持也不反对”是本刊记者以患者的身份向上海某民营医院咨询时反复听见的话术,紧接着这句话的总是“但你一定要做的话,我们也做过类似体重,手术很安全很成熟”。由于记者体重刚过一百斤,接待咨询的医生还向记者推荐,袖状胃的效果可能不佳,不如再加一个旷肠减肥双保险。

能做什么,要做什么,这项四级手术的决定权都被医院模棱两可地引导后又交还给了患者。

于冰告诉本刊,她术前也曾咨询过该医院,其商业推广现象严重,工作人员还主动跟她说手术价格能便宜。辗转咨询了4家医院后,她选择了湖南某三甲医院,做了医生推荐的“手术效果差不多,但是可逆的”胃折叠手术。胃折叠术是模拟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将胃大弯向胃腔内折叠缝合,从而减少胃体积。

但胃折叠手术并不在《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推荐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的选择中。而《中国肥胖代谢外科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显示,研究员整理了来自全国肥胖代谢外科医生的125份有效问卷,有124位受访者积极推荐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只有2位受访者在备注栏表示积极推荐胃折叠术。

图 | 视觉中国

胃折叠手术推出于2010年前后,最早被认为是取代袖状胃切除的手术方式。当时的医学界认为,由于不需要切割胃部,可以规避袖状胃切除术后伤口愈合不好的并发症。据《腹腔镜胃折叠术:一种高手术修复率的新兴手术》(Laparoscopic Gastric Plication: An Emerging Bariatric Procedure with High Surgical Revision Rate),美国研究员追踪了2011年到2013年间56名胃折叠术患者术后两年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32.4%,有30名患者需要做修正手术,其中12名患者对减重效果不满意选择二次手术,18名患者胃垂脱,即胃黏膜向外移动,向上进入食道或向下进入十二指肠。

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高手术修复率让胃折叠手术逐渐退出主流的视野。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胃折叠虽然改变了胃的容量,但是胃酸分泌并未减少,反流反而会更加严重,因此胃折叠手术已被业内主流淘汰。

数字的执念

已经术后三年了,几乎每次在外面吃饭,齐妙都会吃一半就想吐。她说:“毕竟胃就那么大,忍不住吃多了,感觉食物堆在胸口,搞得呼吸都困难,只能去吐。”她的医生让她少食多餐,一顿别吃那么多。可她一遇到喜欢的食物,还是会忍不住嘴馋吃多。吐了将近一周的苏提,复诊时,医生告诉她这是因为她嚼吐,给了大脑和胃部错误的指令。人在咀嚼的时候,胃会分泌胃酸,所以引起了“反流”。苏提慢慢开始尝试着学习克制对食物欲望。喝不完的果汁会选择扔掉,而不是强行塞进嘴里。

最近她不再吐了,体重暂时稳定在100斤左右,也开始喝粥吃肉。出差回家后,她给自己买了个和胃容量一样大的小碗,直径看上去就只有正常的汤匙大小。她的理想体重是95斤,“(比起体型的话,还是)数字更重要。我现在觉得我也有很多肉,如果我能瘦到95的话,肉应该没有这么多。”

齐妙最大的改变还是和食物的关系,“做手术以前,觉得食物少一顿不行。现在不吃也无所谓吧,反正也不会饿。”只是她还是不能戒掉可乐,就算喝可乐烧心也要喝。感觉不到饿和熬夜上网课的作息,是在家云留学的齐妙始终无法规律饮食的主要原因。

图 | 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体检,齐妙的身体机能正常了,为此动刀的病也好了。但是暴瘦之后,她也同时面临着肚子上和大臂上的肥胖纹,营养不良导致的掉发,日常低血糖,脸色差,以及需要长期服用的胃药。身材焦虑也并未远离,最近她正在考虑做面部和腰腹的吸脂手术。谈到理想身材,她说:“我想再瘦个20斤吧。”

于冰两个多月瘦了17斤,她仍觉得不理想。她卡在96斤的平台期有段时间了,距离目标体重82斤,还要减掉14斤。平常每顿饭吃五六口就饱,吃猛了也吐,可体重就是不动。她对瘦的执念,在背上的肉,在希望再小一个杯罩的胸部,在八十几斤也看不到的锁骨,也和其他患者一样,在体重秤的数字上。

据《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当年有效病例3693例,其中,女性病人2975例,占总数的80.6%。与2019年年度报告相比较,2020年度的报告有效病例增加了1434例,其中女性病人增加了1320例。

五月底接受采访那天,苏提去上海看的是一个以“身材焦虑”为主题的艺术展。但她看的时间不长,在所有展品前绕了一圈,就直接走了出去,原因是觉得“这个展没什么太大的意思,基本没有留给观众可以互动的地方,就是一些科普性的东西。”

苏提有点失望,她看起来高度顺从主流的身材评价体系。但作为策展人,她也强烈地希望找到一种形式,能把自己的抑郁情绪全部摊开,把她人生因为容貌,因为身材,因为家庭,因为疾病陷入的至暗时刻,全部展现给世人。

(文中苏提、于冰、齐妙为化名。)

小伙2周暴增40斤,肚大如孕妇爬满紫色条纹 医生一查……

据杭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最近,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了一名颇为少见的患者。短短2周时间内,26岁的帅小伙小李体重暴增40斤,全身水肿,头晕无力,行动困难。而检查结果,让大家都吓了跳......

肚大如孕妇,爬满紫色条纹

腿肿得像大象腿,一按一个坑

医院心内科门诊的柴苗苗医生记得,小李被搀扶进诊室时肚子高高隆起,看起来像怀孕了好几个月的孕妇,肚子上爬满了紫色条纹和肥胖纹。

小李说,最近2周他一下子胖了40斤,从原来的150斤变成了190斤。近1个月来,小李经常出现胸闷、乏力等症状,干不了体力活。他本以为只是睡眠不足,睡一觉就会好。但最近,他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头晕体虚、全身水肿,腿还肿得像大象腿,走路都有点困难,用手都能按出小坑,最终只能来医院寻求帮助。

26岁年纪心脏如同80岁老人

随时有猝死的可能

听了小李的自述后,医生立马为他安排了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李的心衰指数竟高达30000多(正常值在100以下),心超EF值很低,左心室明显扩大。为了确诊造成的原因,医院还特地为小李安排了专家进行会诊。

最后结合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小李被确诊为因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经检查,小李心脏的收缩指数只有24,一般正常人都在50以上,小李的心脏功能和七八十岁的老人差不多。还好就医及时,要是再晚一点,随时都有心脏骤停猝死的可能!结果一出,柴医生立马给小李安排住院治疗。

平时身体壮如牛,从不生病

但不良生活习惯害了他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猝死率高,5年病死率约为15%~50%,该病平均发病年龄大约在40岁,男性多于女性,像小李这样的年轻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事实上,小李从小身体就很好,平时连感冒都不太有,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会生这个病。

在聊天中,柴医生发现小李因为工作原因有熬夜的习惯,下了班还会约朋友出去喝酒,最多时他甚至一天要喝掉1箱啤酒!熬夜,再加上长期大量饮用啤酒,心肌组织中会出现脂肪细胞,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心室体积扩大、心肌肥厚受损。

好在经过一周的系统规律治疗,小李成功减重40斤,恢复了原来的身材,各项指标也回归了正常值。

医生提醒:扩张型心肌炎临床表现多为劳累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水肿等。患者要坚持清淡饮食,戒烟戒酒,严格限制盐(控制4~5克)的摄入,提倡少食多餐,同时要按时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特别是有家族遗传史的要加强自我监测,若出现呼吸困难、咳痰、咯血、少尿、水肿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13岁女生肚子隆起爬满“妊娠纹”,照完CT妈妈惊出冷汗

13岁的小莉是个活泼的初中生,她在学校里成绩优秀,还是体育课的尖子生。她的妈妈一直很自豪地看着女儿茁壮成长。然而,前两天,妈妈在小莉洗澡的时候发现了一件让她怒火中烧的事。

女儿的肚子隆起,上面爬满了大大小小的妊娠纹。妈妈不敢相信自己才上初中的女儿竟被人弄大了肚子。她忍着怒火叫女儿交代这事,可女儿委屈的告诉她在学校没谈恋爱,更没做那种事。妈妈不相信女儿的话,认为女儿到了叛逆期撒谎骗她。

妈妈为了查明真相,带着女儿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诉她们,小莉的肚子并没有怀孕,但是却比怀孕更严重。小莉患了一种叫子宫肌瘤的疾病,也就是小莉的子宫里长了一个囊肿,需要做手术。妈妈顿时被吓到了,女儿才这么小怎么就患上这种病?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也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或子宫肌瘤瘤。它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通常生长在子宫壁内。子宫肌瘤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根据其生长位置和大小而定。子宫肌瘤通常在育龄女性中出现,尤其是在40岁以下的女性中最为常见。

子宫肌瘤对身体能产生哪些危害?

月经异常: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壁内,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导致月经量增多、周期缩短、痛经等月经异常症状。

不孕:子宫肌瘤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和子宫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等不良后果。

疼痛:当子宫肌瘤增大并向外生长时,可能会引起下腹部疼痛、腰痛、盆腔疼痛等症状。

压迫邻近器官:当子宫肌瘤增大时,可能会压迫邻近的器官,如膀胱和直肠,导致尿频、尿急、便秘等症状。

扭转和坏死:少数子宫肌瘤可能会发生扭转和坏死等并发症,导致急性下腹痛和腹膜炎等危重症。

造成子宫肌瘤有哪些原因?

激素水平的变化:雌激素是子宫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在女性的生殖年龄,随着卵巢激素水平的变化,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子宫肌瘤多在育龄妇女中发生。

遗传因素:有些人的家族中存在子宫肌瘤的遗传基因,这也是导致子宫肌瘤发生的原因之一。

营养因素:高脂饮食、缺乏维生素D等营养因素不良,也可能会增加患子宫肌瘤的风险。

其他因素:过度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

患有子宫肌瘤该怎样治疗?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治疗。但在一些情况下,如子宫肌瘤增大、症状明显或者不孕不育等,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观察和监测:对于小的、无症状的子宫肌瘤,可以选择定期观察和监测,确定其生长情况和变化。

药物治疗:针对一些症状,如月经异常、疼痛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控制肿瘤的生长。一般采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和益母草等。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有症状或可能导致不孕的子宫肌瘤,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子宫肌瘤剜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动脉栓塞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完全切除子宫肌瘤或减少其体积。

子宫切除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不想再生育的女性,可以选择进行子宫切除术。这种手术可以完全切除子宫肌瘤,并防止其再生。

目前尚无明确的方法可以完全预防子宫肌瘤的发生,但通过一些措施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应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鱼类和禽肉等,保证膳食营养平衡。

锻炼身体: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降低体重、维持身体健康,对预防子宫肌瘤也有一定的帮助。适宜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瑜伽等。

控制体重:肥胖是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要注意控制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内。

减少激素药物的使用:长期使用激素药物可能会影响女性激素水平,增加患上子宫肌瘤的风险。因此,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激素类药物。

定期妇科检查:女性应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子宫颈抹片、子宫超声检查等,及时发现和治疗子宫肌瘤或其他妇科疾病。

孕育宝宝:孕育宝宝可以有效地减少患上子宫肌瘤的风险,尤其是多产妇,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可以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