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肥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的说说)
“中国首胖”:450斤被告病危,8个月暴瘦200斤,娶娇妻生儿育女
透过Ta的故事直面人生,沿着Ta的路途说出看法,麻烦各位看官点击“关注”,更方便地和作者沟通、和读者分享,一起体味人间百态。2010年,重庆新桥医院迎来一位特殊的病人,450斤的体重让所有检查仪器全部“失效”,因过度肥胖陷入昏迷的他,最终被医生无奈下达病危通知书。
他不是没有想过“安乐死”一了百了,可每当他想起妻儿,心中的不舍始终挥之不去,如果早知有此一遭,他可能也不会硬生生吃成“中国第一胖”。
当这条新闻发布的时候,人们无不为男子的经历感到好奇,他是怎么吃成“中国第一胖”的?如今他是否成功减重?
梁用
大胖小子对于父母来讲,新生儿的降生无疑是最大的惊喜,如果能生个大胖小子那就最好不过,在朴实的百姓眼里,胖往往代表着婴儿健康。
1979年8月29日,重庆市大足县宝顶镇,老梁抱着襁褓中的儿子欣喜不已,脸上的皱纹好像都要拧在一起,原因只是老婆给他生了个健康的大胖小子。
要知道新生婴儿的平均体重一般都在7斤左右,而老梁家儿子足足有10斤重,浑身肉乎乎的看着甚是喜人,随后父亲梁朝中便给儿子起名梁用,或许是希望儿子能够将这副健康的身体物尽其用吧。
大胖小子
虽然梁用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是家人们还是竭尽所能地给到孩子最好的生活,当别的孩子还在吃母乳时,梁用就因为饭量大早早地吃起了奶粉,家人甚至还会喂他些稀饭,而年幼的梁用也是来者不拒。
然而,梁用的家人似乎还是低估了孩子的饭量,刚刚一岁的他,每天吃了就睡,睡醒就吃,虽然不哭不闹很是省心,但体重也飙到了30斤,比别人家的小孩大了整整一圈。
每当梁用被家人抱到外面透风时,左邻右舍都会七嘴八舌地聚在一起,调侃道:“嚯,这大胖小子,一看就知道他长大后是个有福气的人。”
可当其他人想要抱抱梁用的时候,却遭到了梁用家人的拒绝,不是他们矫情,而是一般人真抱不动梁用,如果真摔着孩子,那他们可要心疼死。
梁用
就这样,梁用的体重与日俱增,每年都要增重个一二十斤,小胖胳膊上那一截一截的肉,就像是米其林轮胎的动画人物那样,而他的体重也在3岁时飙到了80多斤。
眼看着儿子越发浑圆的身体,梁用的父母这才逐渐注意到儿子的异常,即使他们有心控制孩子饮食,但每当梁用饿到大哭的时候,父母都于心不忍,最后还是只能尽量满足儿子的食欲。
因此梁朝中很是纳闷,这家里从来都没有过这么能吃的人,怎么梁用的饭量就这么夸张,他听说孩子在小时候吃含激素的药会导致分泌失调,可梁用从来也没生过什么病,难不成是孩子身体有什么问题?
梁用
带着这份疑惑,梁朝中带着儿子来到了医院,可在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梁用的身体除了有些肥胖,并没有其他毛病,而他胖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能吃而已。
无奈之下,梁朝中只得返回家中,并告诫妻子和母亲少让梁用吃点饭,再这么吃下去,以后可是要出大问题的,可梁朝中说是这么说,他又怎么能忍心看到儿子因为吃不饱而难过呢。
此时的梁用还只是个孩子,做什么事都喜欢顺应本心,都说玩乐是孩子的天性,可对梁用来说,吃饱不饥才是最重要的事,他也因此在肥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梁用
直到梁用8岁那年,他的体重再次飙到140斤,甚至比很多成年人还要重上不少,而他的饭量更是夸张,他不仅不挑食,并且还特别爱吃肥肉和主食,一顿要吃下接近半斤的米饭。
饶是天天下地干活的父亲,看了都要瞠目结舌,可每当看到儿子吃饭时那幸福的表情,梁朝中也不忍心去控制儿子的饭量,而梁用的奶奶则更是宠溺,她最喜欢给梁用夹菜,因为夹多少,梁用就能吃多少。
当正常人都是一天三顿饭的时候,梁用就已经升级成一天七顿,而他每顿的饭量更是普通人的两倍有余,仗着家人的宠爱,梁用的生活称得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眼看着儿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梁朝中心里终于缓了一口气,这孩子在家不爱运动,想必进入学校后,一定能认识许多小伙伴,同时也能增加些运动量。
梁朝中
然而,想法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梁用在开始上学后,不仅没结交到朋友,反而还成了同学们争相嘲讽的对象,“大肥猪”、“死胖子”,各种带有侮辱意味的词汇不断从不怀好意的同学嘴中说出。
老实憨厚的梁用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大家的嘲笑,也从来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当上体育课时,所有同学都在操场上奔跑玩耍,而梁用只能躲在一边看着他们欢声笑语,嘴里还嚼着一些自带的干粮。
面对孤立和嘲笑,梁用只能化悲愤为食欲,那些同学们无法给予的快乐,也被梁用从肥肉、米饭、面条、馒头上逐渐获得,反正都是分泌多巴胺,吃才是梁用更擅长的事。
梁用和其他小孩对比
在这种环境下,已经14岁的梁用初中刚一毕业就选择辍学,一方面他是为了逃离那种压抑的环境,而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体重已经飙到恐怖的360斤,足足顶得上两个成年壮汉。
过度肥胖带来的不止是嘲讽,还有诸多生活上的不便,他的衣服裤子从来都是家人找裁缝订做,而且每次换衣服时还需要家人协助,360斤的梁用不仅蹲不下去,胳膊也碰不到后背,生活已经无法自理。
父亲梁朝中见状,再也无法坐视不理,他再次带着梁用去往医院,可答复还是没有任何毛病,纯纯是吃的问题,于是梁朝中便开始强制要求儿子节食,梁用的日子也开始变得“苦不堪言”。
梁用
然而,令家人没想到的是,梁用即便不在家吃饭,也能在外面吃得个酒足饭饱,宝顶镇民风淳朴,街坊邻里都是互帮互助的热心人,而梁用也是个自来熟,他一饿就开始挨家挨户地串门。
邻居们每当看到憨态可掬的梁用到来,都会热情地邀请他一起吃饭,在老李家吃点红烧肉,再到老王家吃点面条,梁用像是个微服私访的皇帝一样,到哪都会得到热情的接待。
自此之后,梁用每天都会以闲逛的借口外出“觅食”,他的体重不仅没能得到控制,反而再次飙升,刚刚成年的他已经达到400多斤,而他的身高似乎也被一身肥肉压在了155公分,寸步难进。
眼看着自己这副丑样,梁用知道自己这辈子已经和爱情无缘,可他的家人却不这么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或许真的会有姑娘喜欢梁用这一款呢?
梁用和镇民一起吃饭
人生赢家2000年,梁用因为独特的外貌,吸引到很多人的关注,400多斤大胖子的名声也逐渐在当地传开,梁用因此开始接到一些商单,在临时演出上或是拍摄广告时充当特型嘉宾,这也为他带了不菲的收入。
在名利双收的同时,梁用的身体也逐渐出现问题,他因为肥胖总是会过度出汗导致缺水,睡觉时还经常会有喘不上气的情况,而且他的双腿承受重量太大,总是会隐隐作痛。
梁朝中知道再这样下去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于是他便在2002年12月带着梁用赶往天津,找到一家专业减肥机构开始减重,梁用的姑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甚是开心,于是便给梁用介绍了一位老乡——唐晓燕。
梁用
对梁用来说,减重的时光是痛苦的,但同时也夹杂着一些甜蜜,因为唐晓燕并没有嫌弃自己的体重,反而能够正常地和自己在手机上沟通,一段暧昧的网恋就此开始。
或许是因为心爱之人的缘故,梁用在减肥时越发努力,看来爱情的力量当真是无穷的,父母让他减了十几年的肥都没有一丁点效果,而一位姑娘的出现却能让梁用心甘情愿地减到240斤。
减重成功的梁用逐渐自信起来,此时的他虽然还是很胖,但和之前比已经好了太多,而他也终于和神交已久的唐晓燕在长沙的一个综艺上成功见面。
令梁用感到开心的是,两人的恋情并没有“见光死”,唐晓燕不仅没有在意他那夸张的体型,反而很喜欢他那种质朴实在的品质,两人的感情因此迅速升温,直至2004年7月5日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梁用和妻子、儿子
婚礼当天,镇上许多居民都赶来道喜,大家都纷纷调侃梁用是癞蛤蟆吃上了天鹅肉,那些条件比他还好的男人都还打着光棍,而梁用却能找到这么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真是让人好生羡慕。
身为人夫之后,梁用特别宠溺妻子,就像是当初家人宠溺他那般,他也知道自己能娶到唐晓燕是天大的福分,所以他要惜福,要加倍地对唐晓燕好。
随着两人的感情越发深厚,一个新生命也悄然而至,怀孕后的唐晓燕成了全家人的宝贝,当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梁用竭力照顾着唐晓燕,她想吃什么,梁用就去买什么,而妻子吃不完的东西也没有浪费,全部被梁用一扫而空,梁用辛苦一年减下的体重也因此又还了回去,反而还有一种超出之前的势头。
梁用一家人合影
直到2007年,梁用已经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亲,和妻子也始终如胶似漆,同时他的体重再次突破极限,达到450斤,成为了当时上海吉尼斯纪录的“中国第一胖”。
无数网友在看到梁用的照片后,无不对其“惊为天人”,这简直就是一座人型“肉山”,虽然这个称号让梁用赚足眼球,难道他就不知道过度肥胖会危及生命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梁用不是没有想过以后,只是意外往往会抢先一步闯进生活。
梁用
病危通知2010年,梁用因为呼吸困难导致昏迷,家人们连忙叫来救护车将他送到重庆新桥医院,由于梁用体重过大无法使用担架,足足五个成年人才勉强将他放在铁板车上,好在抢救及时,梁用暂时脱离了危险。
然而,在后续的检查中,因为梁用体内的脂肪太厚,所有检查仪器全都无法探测到他身体内部,一时间全部“失效”,而梁用在医院经过几天的调养后,被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梁用
眼看着丈夫越发绝望,唐晓燕始终不离不弃,她一边照顾着两个孩子,一边服侍着梁用的生活起居,起床、吃饭、换衣服...就连上厕所都需要妻子帮助才能解决。
“孩子还小,不能没有爸爸,我也不能没有你...”唐晓燕的肺腑之言终于让梁用走出阴霾。
如果再不减肥,就没法继续陪着老婆孩子,老爹老娘谁来照顾?虽然梁用是“中国第一胖”,但同时他也父亲,是丈夫,是家中长子,身为男人,不能只是为自己活着,减重已经势在必行。
梁用和老婆孩子
2011年,在经过多方打探后,梁用来到广州的暨南大学附属医院,而院方也是出于同情,给了梁用很多帮助,专人专车(板车)接送、8个科室的数十位专家、所有人都在为了拯救梁用而努力着。
专家们经过诊断后,得知梁用是因为皮下水肿代谢异常导致的呼吸功能衰竭,必须及时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而梁用也是忍耐诸多痛苦配合着医生们的工作。
6月21日,梁用被众人推进了手术室,经过3个半小时的手术后,梁用成功脱离危险,并且只要以后注意控制饮食就不会轻易复发,梁用的家人闻言也是喜极而泣。
梁用在医院做检查
2012年初,当网友们再次看到梁用的时候,他已经成功减去200斤,虽然相较于常人还是肥胖,可这对他本人来说已经实属不易。
已经32岁的梁用,像个孩子一样单脚踩在石墩上,做出双手翱翔的姿势,原来轻盈的感觉是如此美妙。
减重后的梁用
此后,梁用开始刻意控制饮食,身体越发健康,同时他也不再抛头露面,和家人一起过着平淡温馨的日子,父母健康、夫妻和睦、子女可爱,想必这就是平凡人的难能可贵吧。
2023年,当梁用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宝顶镇一家茶馆的老板,他还是那么憨态可掬,只是身型好像又胖了不少,看来他减重后的生活依旧是那样幸福。
梁用现状
对梁用来说,虽然他曾经没少因为肥胖问题遭受耻笑,可他还是幸运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帮他减肥,妻子也在他病危之时不离不弃,同时还收获了一双儿女,只是梁用仍旧需要注意体重问题,省得以后追悔莫及。
从梁用的经历不难看出,“祸”也可以从口入,作为家长要明白,一味地让孩子吃饱饭并不见得是件好事,只怕会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宠爱的同时也要保持克制,这样对谁都是一件好事。
瑜伽减肥 这四个误区你要警惕了!
相信很多正在减肥的朋友们对瑜伽并不陌生,有不少美眉会选择用瑜伽来瘦身,但是瑜伽瘦身的效果似乎看起来并不明显。难道瑜伽并没有瘦身的功效吗?不!瑜伽不仅可以瘦身,还能丰胸。那为什么有些人练瑜伽怎么都瘦不下来呢?也许你已经进入了以下这些误区。
瑜伽
动作不规范的话是瘦不下来的。瑜伽动作和健身操或者减肥舞不相同,瑜伽有很多弯曲、扭转及拉伸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操作不当的话,容易造成受伤,更谈不上减肥瘦身了。
瑜伽减肥
有些人觉得练瑜伽只要出汗就好,那是错的。如果只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感觉好,出了一身大汗或者觉得头痛酸胀和过度兴奋,都是一种身体受伤的信号。
瑜伽瘦身
有许多瑜伽爱好者因为没有时间去训练场或其他原因,自己跟着视频学习,其实很难保证效果的。因为瑜伽学习者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没专业人士引导,很容易陷入盲目的练习而增加受伤的几率。
瑜伽运动
很多人练瑜伽前都会做热身运动,这是不可取的,瑜伽是属于静态动作,练习过程中追求呼吸和冥想,内心需要平静方可完成。热身时,如果选择动感舞蹈或健身操的话,无法进入瑜伽要求的冥想状态。精神和肌肉会过于亢奋,兴奋容易导致瑜伽动作过于迅猛,从而造成各种拉伤。
练瑜伽
看完以上这些内容,你们有没有审视一下自身?你是否也出现了以上列出来的错误方法呢?如果是的话,就赶紧纠正过来,不要让错误的方式让你在肥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你已经练瑜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见效果,那就要认真思考会不会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不要一股脑落入减肥误区。
明确哮喘内型后“排兵布阵”,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恢复畅快呼吸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春夏之交,是出游的好时节,而对哮喘患者而言,不论是骤变的气温,还是随风飘散的花粉柳絮,都可能让他们随时“历劫”:反复胸闷、咳嗽、气喘,甚至急性发作送入急诊或者ICU,危及生命……
哮喘有多可怕?28岁的小云(化名)深有感触:多年来在全国各地辗转求医,多次住院,身体备受摧残之余,还一度因失去工作、肥胖陷入抑郁和自残的深渊。
但小云绝非个例。中国肺部健康(CPH)研究组一项重要成果显示,我国约有4570万成人哮喘患者,其中95%的哮喘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超半数哮喘控制不佳。
“哮喘控制不好,很大程度在于没有接受规范治疗或没有选择合适的药物。”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系病分会主任委员李雯教授重点呼吁,临床医生应当借助科学检测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断,“对因”治疗打击哮喘背后的“致病真凶”,使他们能够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畅快呼吸。
李雯教授,医院供图
平静的表象下
危机可能“一触即发”
哮喘常被比喻为海洋中的“冰山”,患者表现出的喘息、胸闷、气短等是疾病所露出的“冰山一角”,而体内却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另一些变化——气道炎症及其他复杂病理机制,如同海面下的巨大冰体,暗藏危机。
“数百年来医学和基础学科一直在探索哮喘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突破,掌握了一些规律。”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华琼主任医师打了个生动的比喻:过敏原、病毒、香烟烟雾等诱发因素进入哮喘患者的气道后,体内的免疫细胞、结构细胞、细胞因子为了捍卫“家园”作出系列反应,这便好似一场“细胞/因子军团大战”。
为了控制和平息这些过于活跃的“细胞军团大战”,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加支气管扩张剂,少数情况下全身激素会派上用场。“它们就像炸弹、火箭炮,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平息这些细胞军团的‘混战’,从而使病情得到控制,病人的症状会改善。”
然而,这种“混战”发展到一定程度,吸入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甚至全身激素也有打不赢、束手无策的时候,这类棘手的情况在临床上被归类为重度哮喘。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南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大约有4%的患者为重度哮喘,中国重度哮喘患者约为3.4% ~8.3% 。为了实现重度哮喘的精准治疗,减少急性发作,挽救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就必须找细胞因子混战中的“主谋”。
如何做到“擒贼先擒王”呢?这里最值得骄傲和说道的事情就是医学和基础研究的专家发现了2型炎症在重度哮喘中的重要地位。总体来说,2型炎症是重度哮喘里面最主要的类型,占据了绝对优势,比例达了76.8% 。
那么什么是2型哮喘?黄华琼医生对此作了解释:“2型免疫应答主要由Th2和2型天然淋巴样细胞主导,依靠产生的白细胞介素IL-4、IL-5和IL-13等因子,诱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引发哮喘炎症。“这意味着需要派上更加先进的武器——一些创新生物制剂,它们就像巡航导弹,能在指定的通路上定向抑制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比如定向作用于IL-4/IL-13受体、或者IL/5以及 IL-5 受体,或者作用于 IgE,最终使得这些传导通路中断,那也就意味着细胞/因子军团通讯瘫痪,只有投降的份了……”
李雯教授介绍,2型炎症生物标记物可以协助评估哮喘患者的病情,如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血嗜酸粒细胞、Ig等检查相当简便、重复性良好、可及性高。
黄华琼主任医师,医院供图
2型炎症对因治疗后的新生
女孩恢复亭亭玉立的模样
女孩小云是李雯教授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重度哮喘患者。她从事外贸工作,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突发的哮喘打破平静的生活后,小云经常要住院。因为常年累月服用激素,小云在肥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随之而来的便是抑郁与自残。
事实上,尽管重度哮喘仅占所有哮喘患者的一小部分,却占据了更多医疗资源,是哮喘领域重点攻坚的方向。
来到浙大二院后,李雯教授团队为小云明确诊断了重度哮喘的内型,在进行全方位的规范治疗以及“对因”治疗例如靶向生物制剂等之后,小云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此前的激素也逐渐减停,慢慢恢复正常生活。两人再见面时,小云特意为整个科室送来了几箱结婚喜糖,李雯教授差点没有认出眼前这个漂亮女孩。
“她努力减重后,身材恢复到发病前,跟治疗前几乎是两个样子。”李雯教授说,临床治愈是重度哮喘的治疗目标,即达到“零症状、零急救药物、零急性发作和稳定肺功能”,患者能与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成家立业。哮喘的治疗具有长期性和连贯性,需要患者坚持长期、规范用药。而如果使用传统治疗方式效果不佳,可考虑更加有针对性的创新治疗方案如生物制剂的应用,能够使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得以明显改善。
近期来复诊的王先生,多年哮喘病史一度让他放弃工作。在发现自己的哮喘与 2 型炎症相关之后,黄华琼主任给他进行了“对因”的生物治疗。在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治疗之后,他感到呼吸格外轻松,三天两头跑急诊的经历变成了记忆。更为重要的是,王先生重新回归办公室,做回了原来的自己。
浙二大院哮喘亚专科
成为哮喘患者的灯塔
“我们始终认为哮喘诊疗一定要绷紧精准检测这根弦,呼吸专科、基层全科医生等都应当有意识将重度病人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不让任何哮喘病人在治疗上掉队。”李雯教授能够如此倡议,是因为沈华浩教授带领的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哮喘领域拥有国际话语权。
全国PCCM哮喘专病种能力提升项目重度哮喘规范化项目中心首批进驻浙大二院,国内外70多位专家前来参访交流,医院供图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命名胸闷变异性哮喘并把它写入我国最新版的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及《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参与ERS/ATS国际重症哮喘指南的修订,牵头制定最新版《中国哮喘防治指南》、《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沈华浩教授团队数十年来始终站在呼吸疑难疾病诊治的国际前沿,诊疗知识与经验处于更新及积累的快车道:从哮喘专科门诊到难治性哮喘多学科联合门诊(MDT)个体化服务,哮喘临床诊疗进入精准化、全程化的闭环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由于长期承担国内外多种新药的临床研究项目,许多不同背景、不同病程的患者,也从中得益,提前尝到了一些新药的甜头,找到了控制哮喘的新办法、新手段,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这些前沿的工作、细致的服务、长久的努力和坚持,用黄华琼主任医师的话来说,浙二呼吸与危重症哮喘亚专科各位医生心中的愿望便是成为哮喘患者的灯塔,为他们点亮希望,找到回归正常生活的道路。
“尽管我们有生物武器,哮喘患者还应当做好日常防护。”李雯教授提醒,“即将到来的梅雨季节、雷暴天气,病友朋友们要提前或适当加强用药,做到内外兼修平安度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