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检查报告单图片(肥胖体检报告单)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10岁娃居家隔离胖了20斤,检查结果让人吃惊,医生给家长发出一个提醒

因为疫情,

孩子们宅居在家

过了一个 “超长假期”。

家住汉口的10岁男孩小文(化名)

本来就长得壮实,

这次宅了三个月几乎不动,

长了10公斤多,

体重达70公斤,

身体亮起“红灯”。

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提醒,

孩子太胖会埋下多种疾病的种子,

家长要带娃动起来。

10岁男孩零食当饭体重长至70公斤

小文(化名)出生时体重3.1公斤,是“黄金体重”,但文文的胃口一直特别好,满月时就长到6.5公斤,比同龄孩子大一圈,邻居们都夸宝宝长得好。长大后,不论有没有“好菜”,小文都能连吃几碗饭,长得白白胖胖。

今年因为疫情期间不能出门,本来就不爱动的小文很是开心,正餐零食吃得更多了,孩子一路“横向发展”。1米4的个子,长到了70公斤的体重。

最近,小文走路直喘气,脖子后的皮肤变粗糙、发黑,妈妈觉得不太对,昨日带他到医院检查。

医生发现他胰岛素升高,血脂升高,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患上2型糖尿病,小文的家人才着急起来。

疫情期间因为吃得多动得少,不少孩子的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记者随机询问了20位家长,有的伢甚至长了十多公斤,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活动量减少,可零食没少吃,7岁儿子的小肚子都长出来了。

医生提醒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姚辉提醒家长,孩子长得太胖可不是好事。

近年来,我国小儿肥胖以每年约9.1%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男童为10.0%,女童为8.7%。其中以青少年阶段的发生率最高,约13%左右。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曾对一组9-12岁肥胖儿童的检查显示:2/3的患儿均有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极易发生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因此,肥胖儿童常常可因过度肥胖而影响一生的健康。

每天饮用的含糖饮料不超过一杯

随着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孩子的饮食应该如何调整?

医生建议

姚辉主任建议,疫情后更新一次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其百分位数,掌握最新身体数据;鼓励孩子能够站着就不要坐着,能够坐着就不要躺着,多走路及参加体力劳动,尽可能保证每天至少参与1小时体育活动。如果是无疫情小区,家长可带娃下楼,选空旷区域进行运动,如打羽毛球;如果不能出门,在阳台上跳绳,也是很好的运动。

在饮食上,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零食的量,规律三餐,吃好正餐,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每天饮用的含糖饮料不超过一杯,包括果汁、运动饮料、加糖或风味奶等;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姚辉提醒,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榜样,家长首先要克服自身不良嗜好,改变经常购买不健康食品的习惯,并且在家中营造好科学饮食规律锻炼的良好气氛,带领孩子运动起来。

减肥=减体脂!一张男女体脂率表,看看你的身材是否肥胖?

原创内容,擅自搬运者必究!

为什么减肥不等于减重?减肥达人告诉你,肥胖是体脂率超标的表现,并不是体重超标的结果。

我们来看看男女标准体脂率范围,看看你的身材是否属于肥胖?

为什么说体重无法科学反映一个人的身材呢?

体重包括了身体的肌肉、脂肪、水分、骨骼、废物等物质。当你多喝几杯水,体重就会上涨,这不意味着你身材发胖了。当你排泄掉体内废物的时候,体重就会下降,但是,这不意味着减肥出现效果了。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健身肌肉达人,体重超过标准水平,但是他们的身材并不会显得肥胖,反而肌肉线条显得非常饱满,看起来非常有魅力。而不健身的普通人,体重超标标准水平,堆积的主要是脂肪,身材才会显得臃肿肥胖。

而减肥的目的是为了减脂,而不是减肌。肌肉是身体宝贵的组织,热量消耗是同等重量脂肪的9倍左右,身体每增加1公斤肌肉,一天就会多消耗30-70大卡的热量。

而脂肪的体积是同等重量肌肉的3倍,体积大、密度小,热量消耗比肌肉少得多。只有增肌减脂才能提高身体代谢水平,让你每天消耗更多的卡路里,拥有一副易瘦体质跟好看的身材比例。

如果测量自身的体脂率是否超标呢?

平时有去健身房锻炼的人,可以通过健身房的体脂仪去计算自身的体脂率情况,没有去健身房锻炼的人可以自己购买一台体脂秤测量,体脂秤要选择交流电,不要选择直流电,这样测量出来的数据比较准确。

今天小编推荐一款自己家在用的体脂称,价格不贵,但是对自身的体脂率、肌肉含量、水分含量等数值的计算却是蛮准的,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这台体脂秤的是采用四点式传感器,测量体脂更准确!

体脂秤测量出来的数据,可以直接同步到手机APP上,让你科学直观地查看自己的身体情况。

体脂率超标,身材肥胖的人,想要科学降低体脂率,你需要通过正确的运动方式以及科学的饮食管理,才能提高身体的热量缺口,促进脂肪的分解,同时减少肌肉的流失。

几个减肥要点学习一下:

1、健身期间,除了跑步、跳绳、打球等有氧运动,最好加入俯卧撑、引体向上、深蹲、分腿蹲等力量训练,这样既能促进脂肪的分解,还能锻炼肌肉,提高身体基础代谢。

2、减脂饮食要做到:每天的热量摄入不低于身体基础代谢,比平时热量摄入降低20%左右即可,做到饮食多样化,均衡碳水、脂肪、蛋白的摄入才能保持身体旺盛代谢,减少肌肉的流失。

3、减肥期间,要坚持3个月以上的周期,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你是无法真正瘦下来的。运动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要坚持下来。平时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改掉发胖恶习,才能让吃慢慢瘦下来,避免身材复胖。

10岁娃居家隔离胖了20斤,检查结果让人吃惊,医生给家长发出一个提醒

因为疫情,

孩子们宅居在家

过了一个 “超长假期”。

家住汉口的10岁男孩小文(化名)

本来就长得壮实,

这次宅了三个月几乎不动,

长了10公斤多,

体重达70公斤,

身体亮起“红灯”。

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提醒,

孩子太胖会埋下多种疾病的种子,

家长要带娃动起来。

10岁男孩零食当饭体重长至70公斤

小文(化名)出生时体重3.1公斤,是“黄金体重”,但文文的胃口一直特别好,满月时就长到6.5公斤,比同龄孩子大一圈,邻居们都夸宝宝长得好。长大后,不论有没有“好菜”,小文都能连吃几碗饭,长得白白胖胖。

今年因为疫情期间不能出门,本来就不爱动的小文很是开心,正餐零食吃得更多了,孩子一路“横向发展”。1米4的个子,长到了70公斤的体重。

最近,小文走路直喘气,脖子后的皮肤变粗糙、发黑,妈妈觉得不太对,昨日带他到医院检查。

医生发现他胰岛素升高,血脂升高,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患上2型糖尿病,小文的家人才着急起来。

疫情期间因为吃得多动得少,不少孩子的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记者随机询问了20位家长,有的伢甚至长了十多公斤,还有的家长说孩子活动量减少,可零食没少吃,7岁儿子的小肚子都长出来了。

医生提醒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姚辉提醒家长,孩子长得太胖可不是好事。

近年来,我国小儿肥胖以每年约9.1%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男童为10.0%,女童为8.7%。其中以青少年阶段的发生率最高,约13%左右。

武汉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曾对一组9-12岁肥胖儿童的检查显示:2/3的患儿均有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极易发生2型糖尿病,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因此,肥胖儿童常常可因过度肥胖而影响一生的健康。

每天饮用的含糖饮料不超过一杯

随着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孩子的饮食应该如何调整?

医生建议

姚辉主任建议,疫情后更新一次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其百分位数,掌握最新身体数据;鼓励孩子能够站着就不要坐着,能够坐着就不要躺着,多走路及参加体力劳动,尽可能保证每天至少参与1小时体育活动。如果是无疫情小区,家长可带娃下楼,选空旷区域进行运动,如打羽毛球;如果不能出门,在阳台上跳绳,也是很好的运动。

在饮食上,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零食的量,规律三餐,吃好正餐,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每天饮用的含糖饮料不超过一杯,包括果汁、运动饮料、加糖或风味奶等;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

姚辉提醒,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榜样,家长首先要克服自身不良嗜好,改变经常购买不健康食品的习惯,并且在家中营造好科学饮食规律锻炼的良好气氛,带领孩子运动起来。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