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会导致腹直肌分离(肥胖会导致腹直肌松弛吗)
怀孕撑“破”肚皮?其实是腹直肌分离
图@视觉中国
怀胎十月,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从悄悄长大,到最后子宫胀大,腹腔里的脏器被严重挤压。有些宝宝到后期实在太大,孕妈咪感觉自己的肚子快被撑破了。怀孕可能撑“破”肚皮吗?在广医五院的普外科,医生接诊过这样一个特殊的病例——一名女子因孕腹壁被撑裂开一个大口子,小肠从裂口突出来发展成巨大腹壁白线疝,需手术拉合并修补腹壁。
医生说,其实女性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随着子宫被撑大,腹壁部分弹力纤维被撑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多数程度较轻,产后会逐渐恢复。但严重的确实可出现小肠突出腹壁裂口,类似于人们常说的撑“破”肚皮,形成白线疝,外面只剩一层薄薄的皮肤包裹着。
产后半年肚子鼓起 竟因腹壁撑裂小肠
身材偏瘦小的胡女士,去年剖宫产生下一个7斤多的宝宝。产后身材大变样,过了半年肚子还是“没收好”,甚至又鼓起来了。家里人怀疑她是不是“又有了”,可到医院一检查,结果显示她并没有怀孕,伤口也早就恢复了正常。
是不是产后缺乏锻炼,发福走样了?为此,她更加注意日常的饮食和锻炼,但看上去仍像有好几个月的身孕。到底怎么回事?胡女士到广医五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医生发现她腹壁白线(中线)上有个长约20厘米、宽约8厘米的裂口,腹腔内的小肠突了出来,外面只有一层薄薄的皮肤包裹着。
“像这样大的腹壁白线疝还真不多见!”广医五院普外一区副主任医师叶小勇坦言。胡女士产后肚子又鼓起来的“怀孕假象”终于找到了原因。
过半产妇腹直肌分离 多数轻度产后便恢复
怀孕撑“破”肚皮?听起来确实不可思议,它其实就是腹直肌随着子宫撑大而撑大、拉长乃至被分离的通俗说法,虽然欠严谨,但比较形象。
腹直肌在哪里?它就是很多人立志要练出的那几块腹肌。每个人腹部都有一对腹直肌,这一左一右的两块肌肉,又被连结和固定它的组织——腹白线划分为几大块。十月怀胎,准妈妈肚子变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腹直肌子宫不断增大,腹部逐渐隆起,腹直肌向左右两边拉扯。当拉扯到超过腹直肌肉的极限、弹性纤维发生断裂,腹白线连接处被拉断,腹直肌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
有研究指出,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阴道分娩,产后第3天检测发现,大约有60%~70%的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产后4~8周内才逐渐恢复。有一部分女性怀孕期间腹部肌肉拉伸过度,产后1个月仍有30%未能恢复。
腹直肌的分离,致使腹部中间出现“薄弱环节”,手按压下可出现凹陷;严重的情况下,在最薄弱的地方,腹腔内的组织膨出,便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大肚子”。当腹内压增高时,小肠进入腹白线的空隙部分,形成白线疝。就像胡女士那样,即便生完孩子,肚子还是鼓鼓的,需手术修复。
怀上巨大儿多胞胎 更易致腹直肌分离
孕前体型瘦小、孕期腹部隆起较大以及有过2次以上剖宫产,或是怀上巨大儿、多胞胎、羊水过多等情况的孕产妇,相对更易因腹部肌肉过度拉伸、弹性下降致腹直肌分离。
一般来说,轻度的腹直肌分离通过适度的锻炼可以逐渐愈合,产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改善训练。比如,日常适当练习站着收腹、跪着收腹,或是仰卧抬腿,适当加强腹肌运动。在身体恢复到合适时机时,还可通过游泳等有助锻炼腹部肌肉的运动来改善腹肌分离的情况。
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可导致产妇形体发生明显改变,与产前相比腰围明显增粗,出现腹性肥胖。像胡女士那样,如果未进行恢复性治疗,靠自身条件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有些产妇还伴有后背疼痛甚至内部脏器下移等现象,影响身心健康,需手术治疗。据广医五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吕会增介绍,这种手术的关键点是解决分离,使分开的腹直肌重新靠拢、缝合复位。像胡女士那样出现巨大白线疝的,除了手术缝合白线缺损外,还需特殊补片修补加固腹壁。术后,胡女士很快便康复出院了。(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袁晓鹏、肖颖)
腹直肌分离和肥胖的区别
腹直肌分离大揭秘,胖和腹直肌分离要分清!
妈妈们,自信妈咪要考考你们:请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肚子。再多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想必这张图非常能说出你们的心声:
不过这张图还是比不上一个宝妈的回答:“我现在肚子,,,简直了,,,侧面躺着,,肚子会流到床上!!流!!你们懂吗?”
不过,生娃对女人的影响真的很大,这种变化在身材上是最明显的。任你以前怎么吃不胖,是A4腰还是能反手摸肚脐,生娃后都很有可能走形。
就连女明星都没办法躲过。除了下垂以外,肚子变大腰变粗也很常见。
最近天气也越来越热,穿的也越来越少,妈妈们是不是更想念产前紧致的小蛮腰了呢?
01
1.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腹部左右两边的腹直肌是由筋膜连接起来,连接腹直肌的部位叫做腹白线。无论什么原因引发的腹白线分离,只要左右两侧的腹直肌分离超过2cm(大约为两指的距离)就是异常的,称为腹直肌分离。
妊娠是产生腹直肌断裂的主要原因,但是像肥胖等也是腹直肌分离的因素。
02
2.胖和腹直肌分离要分清
很多产后妈妈因为产后小腹脂肪堆积,瘦不下来。很多人都会觉得产后腹直肌会分离,就认为自己是腹直肌分离,其实真的不一定是腹直肌分离。
其实判定自己是否是腹直肌分离有一个简单方法,妈妈们可以屈膝仰卧,类似于仰卧起坐的动作,在头部慢慢抬起的过程中会伴随腹直肌的收缩,腹部压力增加。腹部的内容物会向薄弱松弛的白线突出。
如果症状不典型或者肥胖的人群可以利用B超检查来诊断,无创也没有辐射,也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腹部突出。
妈妈们一定要判断自己是否是腹直肌分离,有的真的可能是因为产后变胖了,腰部的肉肉堆积。
腹直肌分离虽然很难看,但是它并不是真正的脐疝,没有筋膜的损伤,也没有嵌顿的危险,各位已经发生腹直肌分离的妈妈也不要过度的担心。
但是腹直肌分离可以和脐疝共同发生的,尤其是经历剖腹产的产妇妈妈,这种可能性会高。
03
3.修复方法
01
1 运动
有研究观察产后运动对初产妇腹直肌分离患病率的影响,产妇进行腹肌的力量训练,并没有减少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但是会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腹直肌分离。
运动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大家可以在家里积极的运动起来,不用去上一些天价的课程。
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腹直肌修复之前,要先检测盆底肌的肌力。肌力达到三级以上才能进行腹直肌修复,盆底肌是支持、承托、受力结构,盆底肌力量增强,腹部肌肉锻炼才能有效。
02
2减肥
现在还是很鼓励产妇妈妈通过减重来改善腹直肌分离,但是并不是减肥成功就能将腹直肌分离修复。
知音课堂丨不可不知的腹直肌分离
不知道各位妈妈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扰:
怀孕前魔鬼身材前凸后翘,
生娃后大肚腩甩也甩不掉!
甚至
还被误认为是孕妇
……
导致产后妈妈腹部膨出的原因有两个:肥胖和腹直肌分离。肥胖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腹直肌分离好多人都还没听说过,这就是我们下面的重点。
1 腹直肌在哪儿?
腹直肌是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对称排列的一对肌肉。
2 腹直肌有哪些作用?
正常未分离的腹直肌维持人体良好核心稳定性,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主要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
3 孕期腹直肌有什么变化?
怀孕期间,随着胎宝宝的增大,子宫也越来越大,不断增大的子宫会渐渐将腹部的腹肌横向拉长形成空隙,进而出现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在孕中晚期约为27%~100%,分娩后早期约为35%~60%。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
4 腹直肌分离有哪些危害?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情况:
4 如何判断是否有腹直肌分离?
自我检测方法
判断标准
1、两侧肌肉的距离2cm以内属于正常。
2、距离2-3cm之间,不可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
3、大于3cm属于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建议尽快寻求专业机构帮助进行调节。
5 腹直肌分离有哪些类型?
6 腹直肌分离可以修复吗?
腹直肌分离可以修复!
由于怀孕而导致腹直肌分离很常见,一般产后6-8周,分离的腹直肌就会逐渐愈合恢复。所以产后42天应该检查腹直肌分离的程度,如果分离程度较为严重,可能直到产后半年甚至年腹直肌都没有完全愈合,我们应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锻炼或者治疗。
7 如何进行腹直肌修复?
腹直肌分离的修复以非手术方式为主:经皮低频电刺激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腹直肌分离的主要方法。
针对腹部相关肌肉的电生理参数,采用不同频率和脉宽的仿生物电,对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及腹部主要肌群进行强化电刺激循环治疗,使腹部肌肉被动收缩,从而使分离的肌群恢复正常形态。电刺激对腹直肌分离治疗效果肯定。
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麦澜德生物刺激反馈仪,开展盆底筛查评估、盆底治疗、产后康复等服务。
团
队
介
绍
参考文献:[1]孙秀丽,李环,苏园园,李丹彦,王青.产后腹直肌分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1,22(02):220-221.DOI:10.133
90/j.issn.1672-1861.2021.02.043.
撰稿:奉贤区卫健委、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辑: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