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广东省中医院肥胖针灸(广东省中医院肥胖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 0
文章目录:

预告|12月1日,广东省中医院肥胖内分泌专科团队帮您跟“胖纸”说拜拜,逃离不能承受之“重”!

肥胖症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1948年WHO(全球卫生组织)将肥胖症列入疾病分类名单, 2005年WHO估计全球约有16亿成人超重,且至少4亿肥胖成人,至2015年超重和肥胖人群分别上升至23亿和7亿,增长非常惊人!!

肥胖的发生常常是由遗传、少动以及摄入过多能量共同导致的结果。肥胖可以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膝骨关节病等,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较为严重的肥胖患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正常体重人群明显上升!肥胖严重威胁健康!!

但超重和肥胖及其导致的慢性疾病绝大部分是可以防治的!但对肥胖的防治,你真的了解吗?广东省中医院肥胖内分泌专科团队将在近期开展系列讲座,与您一起远离肥胖!

健康大讲堂

广东省中医院肥胖内分泌专科团队将于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为广大肥胖患者开展健康大讲堂系列活动,由团队专家为患者讲述肥胖症的防治策略,期间还有患者答疑、交流互动等环节,帮您跟“胖纸”说拜拜,逃离那不能承受的“重”!

第一场健康大讲堂活动将于12月1号举行,由团队带头人谢长才教授携手陈嘉欣医师负责主讲。主题内容:

1、教授为您透“肥胖”的“前世今生”

2、“她”不能承受如此之重--多囊卵巢综合征体重管理

地点:广东省中医院东区十二楼会议室(坐东区1号电梯上)

为保证大讲堂的活动质量,第一次限额30人,欢迎有意参加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先报先得!

【系列活动预告】

2018年12月1日

14:30~17:00

谢长才:教授为您透"肥胖"的"前世今生"

陈嘉欣:"她"不能承受如此之重--多囊卵巢综合征体重管理

2018年12月15日

14:30~17:00

曾慧妍:胖、胖、胖,都是"失调"惹的祸

陈 裕:瘦、瘦、瘦,瘦身"中医"来帮您

2019年1月12日

14:30~17:00

王 聪:用"艾"为您瘦身

杨庆声:变、变、变,小胖纸我帮你来变身--青少年肥胖防治

2019年3月2日

14:30~17:00

骆 悠:您的"份"量你做主--肥胖体重管理

钟 平:管住嘴迈开腿,让"痛"随"风"而去--肥胖合并痛风病的饮食及运动

团队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肥胖内分泌专科团队隶属医院大针灸科,是由针灸科、内分泌科、传统疗法科、妇科、外科和循证医学科研团队等多个学科组成的优秀团队。以谢长才教授为团队带头人,聚集了众多关联学科人才,其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高达50%。团队在行业内占有重要地位,是广东省针灸学会肥胖专病联盟牵头单位、中国针灸学会肥胖内分泌专委会副主委单位、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副会长单位和广东省针灸学会减肥内分泌专委会副主委单位等多个责任单位,是华南地区颇有影响力的专科团队。

团队建设历经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科研经验,具备雄厚的专科实力,日门诊量200 人次,年门诊量人次高达10000 ,临床疗效显著,深受患者认可!团队结合多年积累,将临床经验整理出版为专著:主编《肥胖内分泌疾病针灸治疗》和在编2本;主持完成如“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优化取穴的临床研究”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级课题等多项;发表肥胖症相关论文SCI收录2篇、EI收录1篇、国内核心期刊20余篇。是集临床和研究为一体的复合型团队,并以服务患者、走向健康为宗旨,不断创新进取,力争成为华南地区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肥胖内分泌专科团队!

编辑:朱海媚 责编:宋莉萍

太胖你就来!中医特色减肥训练营来了

肥胖已成为全球流行病。2016年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全球成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肥胖人口数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肥胖大国。

减肥招募令

肥胖问题不容忽视。10月9日,第二届全国体重管理公益挑战赛正式启动。本次赛事以公益形式,联盟参与的成员单位免费为肥胖患者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体重管理,今年大赛共吸引了50余家联盟成员单位参与,近70名医师、营养师报名,参赛选手来自五湖四海,报名人数多达1500余名。

广东省针灸学会肥胖专病联盟

为了协助各联盟单位更好地开展活动,广东省针灸学会肥胖专病联盟及广东省中医院针灸肥胖内分泌团队将在大赛期间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确保赛事在科学、严谨、专业、有序的情况下完成。

省中医针灸科减肥门诊负责人谢长才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大赛能够帮助联盟成员单位尽快提升专科的区域影响力,提高医生的知名度和品牌,帮助更多的患者减肥成功。

广东省针灸学会肥胖专病联盟成立于2019年3月,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全国200多家成员单位的医联体,第一届体重管理大赛于2019年10月成功举办。

2020年6月,联盟自主开发的数据平台“易简众体重管理”小程序正式对外发布。平台将以国内最新体重管理指南和共识为指导,结合中医药特色疗法,是国内唯一一个专业中西结合院外体重管理跟踪系统。

【记者】黄锦辉

【通讯员】孔抒帆

【作者】 黄锦辉

广东健康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邹旭:针药结合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医治疗亮点

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2年3月15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下称诊疗方案),相隔上一版有一年多的时间, 针对“中医治疗”的修订,重点新增了“针灸治疗”“儿童中药治疗”等,其主要更新要点:

1.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增加清肺排毒颗粒。

2.轻型:

(1)“寒湿郁肺证”增加“寒湿疫方亦适用于普通型患者”;

(2)“湿热蕴肺证”增加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3)增加“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合谷、后溪、阴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3.普通型:

(1)“湿毒郁肺证”增加推荐中成药宣肺败毒颗粒;

(2)增加 “疫毒夹燥证”及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

(3)增加“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内关、孔最、曲池、气海、阴陵泉、中脘。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4.重型:

(1)疫毒闭肺证增加推荐中成药化湿败毒颗粒;

(2)增加 “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冲。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5个穴位,背俞穴与肢体穴位相结合,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5.危重型:

(1)“免疫抑制”改为“免疫调节”;

(2)增加“针灸治疗推荐穴位”:太溪、膻中、关元、百会、足三里、素髎。针刺方法: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6.恢复期:增加针灸治疗推荐穴位足三里(艾灸)、百会、太溪。针刺方法:选以上穴位,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隔物灸贴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贴敷40分钟,每日一次。

7.增加“儿童中药治疗”:“儿童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核心病机与成人基本一致,治疗参照成人中医治疗方案,结合儿童患者临床症候和小儿生理特点,辨证酌量使用。可选择儿童适用中成药辨证使用。”

关于以上更新,邹教授这样解读:

01

针药结合,疗效确切

本次诊疗方案重点新增了“针灸治疗”,涵盖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推荐了穴位和针刺方法。轻型、普通型选穴注重疏风解表,重型、危重型选穴注重调补脾肾。为避免操作者针刺手法不一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方法每次选择3个穴位,留针30分钟,简单、实用且有效。

早在2020年作为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发挥中医辨证论治、针药结合的优势,之后奔赴河北邢台、云南瑞丽、福建厦门、陕西西安等多地开展中西医联合巡诊,均取得良好疗效,得到患者和中西医同行的认可,以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针药结合治疗重型新冠肺炎17 例”“邹旭教授‘益肾扶正’针法促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吸收案例一则(英文)”“Recovery of a patient with severe COVID-19 by acupuncture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djuvant to standard care”等论文。

02

选择成药,注意辨证

今年3月以来的这轮疫情,已波及多个省份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据统计奥密克戎以侵犯上呼吸道为主,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比例高,中医证型多属湿毒夹表证、风热证,故选用疏风清热的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具有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功效,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需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制成的,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精髓,需综合疾病分型、人体差异、气候变化、药物功效等诸方面,有针对性地选用,体质虚寒者需谨慎使用。

03

患儿用药,灵活变通

邹教授认为,新冠肺炎患儿症状轻、预后好,与儿童自身“生机蓬勃”“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有关。由于儿童与成人不同,故感染新冠肺炎患儿临床症状与成人既有相同,又有差异。儿童亦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等特点,因此绝不能因为症状轻微而放松警惕,仍需积极防治,注重脏腑之间关系的生克制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重症及后遗症。用药方面,应该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灵活变通。

04

轻型隔离,以人为本

此次推出诊疗方案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提高新冠患者入院门槛,降低出院门槛。轻型病人在隔离场所集中隔离观察期间,仍可针药结合,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元气,提升免疫力,“扶正祛邪”,避免病情的发展。同时需要提前发现有可能发展成危重症的病人,60岁以上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基础疾病者、肥胖等是高危人群,尤其需要第一时间给他们用上中医药,避免发展成重症。另外,“扶正祛邪”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日常调养方法,就是适当多晒一晒太阳、动一动四肢。

邹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2020年9月,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邹旭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重症巡查专家组成员,并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卫健委“抗击新冠病毒最美逆行者”、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称号。

在圆满完成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2021年初驰援河北邢台,6月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7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云南工作组专家飞往云南瑞丽,多次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021年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中国好医生”称号。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