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可以分为两大类(肥胖症分几种)
肥胖的种类 肥胖竟然也分“四色”
现在的肥胖人士是越来越多了,并且是越来越年轻化了,很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这个行业中,那么对于肥胖我们是如何是定义的呢?今天小编告诉大家,其实肥胖也是有种类的,不信你就看看吧,看你是属于哪一种的?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每一种因素的导致的肥胖的后果都是非常的严重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同济大学-十院内分泌代谢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最近一次覆盖全国1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比例达到30.6%,肥胖则占到12%,且肥胖比例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
既往医学界将肥胖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现在对于肥胖的分型,医学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可根据肥胖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分为“四种颜色”,分别是“白胖子”、“红胖子”、“黄胖子”和“黑胖子”。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医学干预的手段自然也不同。
白胖子——不合并代谢异常的单纯性肥胖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习惯将“白”与“胖”联系在一起,可见白胖子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单纯性肥胖。
这类人群的BMI(体重千克数/身高厘米数2,一项反映人体胖瘦程度的精准指标体系)≥28,但是并未合并代谢异常,如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紊乱、性功能紊乱等,从外表看上去属于均匀的胖,皮肤白嫩,故名“白胖子”。白胖子的健康水平较好,控制体重的关键是靠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均衡饮食、加强运动等,一般不需要特别的药物干预。
红胖子——伴高血压、多汗怕热,代谢旺盛的肥胖
红胖子的外貌特征十分明显——脾气较为急躁,一激动就容易出现面部甚至全身皮肤潮红并伴有出汗。除了皮肤红,这类肥胖者往往血压也亮起红灯。
平时生活中常常觉得精力旺盛,虽然经常活动,但体重却没有明显下降。红胖子减肥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需对高血压等并发疾病作积极的药物干预。不能仅仅满足于体重的降低和腰围的缩短,更应将血压稳定控制在135/85 mmHg以下,这样才能确保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长治久安。
黄胖子——精神萎靡、代谢率低下的肥胖
黄胖子的病情较为特殊,他们往往与“懒”有着不解之缘。当然,这种“懒”并不是主观和道德层面的,而是生理层面的——由于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较低,无论白天黑夜,人总是处于倦怠、无力甚至嗜睡的状态。黄胖子饮食与正常人差不多,只不过由于代谢水平低、消耗少,而导致热量和脂肪的积聚。对疑似黄胖子的患者,应及时抽血检测各项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以便得到明确诊断的依据。
黑胖子——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肥胖
黑胖子并不是指外表像李逵一样,而是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肛周、脐窝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和角化,局部像沉积着一层污物,但无论怎样清洗都无法去除。
如果肥胖患者伴随有这样的皮肤改变,就有可能患上了黑棘皮病。皮肤的表现只是外在的,内在原因则是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游离脂肪酸等炎症因子升高。
黑胖子的病情最为复杂,若不及时干预,日后极有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队列。因此,医学干预不能仅仅关注体重和腰围,更应一并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指标。只有对体脂和血糖同时干预,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结语: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有关内容,你知道了吗?原来肥胖还有4种类型呀,太不可思议了,快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肥胖吧,对症治疗,希望上文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
95%的儿童肥胖,与家长密切相关!守好家庭预防的第一道防线
潮新闻客户端 郑佳
在很多祖辈的观念中,孩子长身体就要多吃,吃得多,个子就长得快。如果孩子食欲好,总是要东西吃,长辈就会很开心,什么都依着,但这种宠爱可能反而在压缩孩子的生长空间!
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生长发育)门诊最近接诊了一位小朋友丽丽(化名),从小就肉嘟嘟的,胃口很好。因为和长辈一起住,平时孩子喜欢吃的、喜欢喝的,都给安排上,甚至饮料当水喝,被养得白白胖胖。
看着丽丽日益滚圆的身材,妈妈却愁死了,心想不能再耽搁了,赶忙带着女儿去医院就诊。
经过测量,丽丽身高118厘米,体重达30公斤,BMI指数为21.5kg/㎡,已超过中国女童6岁BMI18.4kg/㎡的肥胖标准线,要是再放任下去,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危害还可能延续到成年。
当前,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影响孩子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帮助孩子和肥胖说拜拜?
图源:视觉中国
胖到一定程度也是种病
孩子多胖算胖
杭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杭州市名中医桑杲指出,肥胖症是指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超过了正常生理需要量,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并有害健康。
判断儿童是否肥胖,常用体块指数(BMI)做为诊断标准。计算公式如下:BMI=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²)。对于儿童和青少年,BMI的标准会因年龄和性别而有所不同,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来判断孩子是否属于超重或肥胖。
孩子为什么会肥胖
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
肥胖分为两大类: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肥胖类型,占95%,主要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蓄积,主要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有关,例如父母肥胖,儿童肥胖的几率大大增加;母亲孕期有高血糖、吸烟等病史;不吃早餐、久坐不动、睡眠不足、吃配方奶等。
继发性肥胖是由某些疾病导致的,通常与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有关。主要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症、库欣综合征等;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下丘脑肿瘤,影响到食欲调节中枢,导致过度进食长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抑郁药物等。
肥胖的危害远不止长不高
预防有方法
肥胖可引起性早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黑棘皮病、骨折、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
医生提供三个预防改善方法:
1、体育锻炼,可以快步走、慢跑、跳舞、骑自行车、游泳、爬山,每周3-5次,每天1-2小时,3月为一阶段,一年为一周期,一般运动时脉搏达到150次/分左右,如果脉搏低于140次/分,则应加强速度,如果脉搏超过160次/分,则将速度放慢。
2、饮食管理,严格控制摄入热量。对摄食行为、食物烹调方式进行调整,尽量清蒸,避免红烧、油炸食物。戒绝挑食、偏食习惯,少吃零食,少喝饮料,不吃反季节蔬菜、水果。建议由营养师为孩子制定科学食谱。
3、中医治疗,根据辨证论治,予中药口服、茶饮、小儿推拿、针灸、穴位埋线、耳穴等。也可练习太极拳功法、八段锦功法、易筋经功法等。
精彩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暑假胖一圈?95%的儿童肥胖,与家长相关
浙江之声记者吴迪,视频剪辑 实习生何天丽、通讯员郑佳
暑期快结束了,这段时间放飞自我,一不小心吃胖的小朋友们有点慌。杭州市多家医院门诊挤满了小患者。浙大儿院内分泌科接诊了不少体重增加的小朋友,有胖了五六斤的,也有胖了十几斤的。
浙江萧山医院近期也接诊了三十多例“小胖墩”患者,一个个都是圆小腹、粗胳膊和大象腿。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叶爱丽医生说,孩子发胖的主要原因有遗传、进食快、运动少、营养过剩以及高热量饮食等,而肥胖带来的健康危害远超家长们的想象。“别看他们年纪小,很多脂肪肝都已经有了。有一部分小孩子可能会出现血压血糖的轻度升高,还有尿酸高,血脂紊乱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平时接诊也会碰到十七八岁得糖尿病的孩子。”
在老一辈的观念中,长身体就要多吃,吃得多个子就长得快,如果宝贝食欲好总是要东西吃,大人们会很开心,什么都依着。但要注意了,这种宠爱可能反而是在压缩孩子的生长空间!
杭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生长发育)门诊最近就接诊了一位小患者丽丽(化名)。丽丽从小就肉嘟嘟的,胃口很好,因为和长辈一起住,平时她喜欢吃的喝的都给安排上,饮料当水喝,被养得白白胖胖。看着丽丽日益“圆滚滚”的身材,妈妈却愁死了,心想不能再耽搁了,赶忙带着女儿来就诊。
经过测量,丽丽身高118cm,体重达30公斤,BMI指数为21.5kg/m2,已超过中国女童6岁BMI18.4kg/m2的肥胖标准线,要是再放任胖下去,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危害还可能延续到成年。
胖到一定程度也是种病
孩子多胖算胖?
肥胖症是指由于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超过了正常生理需要量,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并有害健康。
判断儿童是否肥胖,常用体块指数(BMI)做为诊断标准。
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²(m),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BMI的标准会因年龄和性别而有所不同,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来判断孩子是否属于超重或肥胖。
孩子为什么会肥胖
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
肥胖分为两大类: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最常见的肥胖类型,占95%,主要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蓄积。
主要原因如下:
1、遗传因素:与基因相关。和遗传因素有关的小胖墩很悲伤,因为喝白开水也会胖。父母肥胖,儿童肥胖的几率大大增加。
2、环境因素:母亲孕期有高血糖、吸烟等病史。
3、行为因素:不吃早餐、久坐不动、睡眠不足、吃配方奶奶粉等等。
◎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由某些疾病导致的,通常与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有关。
主要原因如下:
1、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症、库欣综合征等。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2、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下丘脑肿瘤,影响到食欲调节中枢,导致过度进食,从而引起肥胖。
3、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抑郁药物等,可能引起体重上升。
肥胖的危害远不止长不高
预防有方法
肥胖可引起性早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紊乱、非酒精性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黑棘皮病、骨折、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
这里先提供给家长们三个方面的预防改善方法。
体育锻炼
运动项目:快步走、慢跑、跳舞、骑自行车、游泳、爬山;
运动频率:每周3-5次;运动时间:1-2小时/天;
运动期限:3月为一阶段,一年为一周期;
运动强度:一般运动时脉搏达到150次/分左右,如果脉搏低于140次/分,则应加强速度,如果脉搏超过160次/分,则将速度放慢;
饮食管理
摄入热量严格控制;对摄食行为、食物烹调方式进行调整,尽量清蒸,避免红烧、油炸食物;戒绝挑食、偏食习惯,少吃零食,少喝饮料,不吃反季节蔬菜、水果,建议由营养师为孩子制定科学食谱。
中医治疗
耳穴贴敷、中药治疗。
“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路上永远不变的一个主题,而是否能够坚持,是减肥能否成功的关键!
来源: 浙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