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肥胖(吃肥胖肉可以补血吗)
饮食与肥胖之间的联系
饮食与肥胖的关系,肥胖症患者饮食原则,肥胖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晚餐不宜多食,睡前不吃东西,饭后不宜立即入睡。
烹饪少放盐,不放糖,菜肴宜清淡。
每日应多喝水。
多吃蔬菜、豆制品及瓜果。
按需适当进食瘦肉、鱼、蛋奶等,少食肥肉及动物内脏。
减少主食,不吃零食及一切额外的食品。
饮食与肥胖的关系,肥胖症患者节食方案,节食的程度大致可按肥胖的程度来决定的。
以下的节食方案是根据肥胖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的,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节食减肥的危害要了解,以下方案仅供您参考。
重度肥胖者
每天热量的摄入量应在1200千卡以下。除了保证进食一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分等以外,尽可能减少主食量(米、面)。
体重超重者
在原来的进食量基础上减少部分主食量,可用蔬菜或水果充饥,但不宜用其它食品来补充。
饮食与肥胖的关系,合理饮食防肥胖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肥胖的致病因素之一。比如在热量相等情况下,数量多比数量少的食物更易于接受。尤其是在经济条件尚不够好时,为追求数量,过多进食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引起肥胖的病例常可见到。
如果能够认真、持久的节制饮食,既使不采取其他措施,也可收到一定的减肥之效。单纯性肥胖主要是由于摄入能量过多而消耗过少造成的,因此,减肥首先要限制能量的摄入,摄入的能量要低于人体的消耗量。当人体每日摄取的能量低于身体消耗的所需量,其缺少的那部分能量就可依靠体内的脂肪来补充。这样可以日渐消除业余堆积的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饮食与肥胖的关系告诉我们合理控制和调整饮食,改变饮食习惯是防治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
轻度或中度肥胖者
女性患者每天摄入热量在1200~1500千卡;男性则摄入1500~2000千卡,提供这些热量所需的食物比例:蛋白质:15~20%,脂肪:25%,糖:50~60%。此外,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样,如果因节食而饥饿难忍,应以蔬菜或水果充饥。
吃太饱不光变胖 还有这些危害
或许很多人对“吃饱”这件事的理解有着不一样的概念。有人觉得不想吃了,就停下了筷子。但有人却一定要吃到肚子都觉得撑,胀得难受才会停下筷子。而后者就属于“食之过饱”。
偶尔出现一次吃得太饱,或许之后会让你觉得腹胀、肠胃不太舒服,但是长期吃太饱,却可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肥胖。
但你知道吗?长期食之过饱,带来的可不仅仅是肥胖而已。
经常吃太饱有哪些危害
01
脑供血减少,反应迟钝
不少人表示,自己在吃完饭后会出现困意。这主要是因为在进食后,胃部充满了食物,人体需要将更多的血液调配到肠胃里面去,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时,大脑能够得到的血液供给就减少了,容易出现脑供血减少,反应迟钝、容易觉得疲惫乏力。
如果长期吃得太饱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时间比较长,对一些血液粘稠,存在脑血管病风险的人群,也可能带来脑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易患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吃得太饱,会使体内的血液集中在肠胃上,使肝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引起肝脏功能受损。
尤其是经常吃太饱后,会使得肠胃处于持续扩张状态,这样食物就会堆积在胃部中容易产生大量细菌和毒素。
这些有害物质长期积存而无法排出,就容易诱发一系列疾病,例如胆囊炎、胆结石等。
03
增加致癌风险
吃太饱会使胃肠道的运动不协调,蠕动功能降低,增加胃肠道肿瘤发生的风险。比如,在胃排空的过程中,可引起胆酸与卵磷脂在黏膜上分泌增多,使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变异。同时,胆汁中大量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而聚积于肝细胞中沉淀形成胆结石。
胆囊中胆汁长期停留在体内形成胆结石的同时也会使肠道蠕动功能减弱,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另外也容易引起肝脏代谢功能异常,影响肝脏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及解毒能力。
04
损害心脏健康
经常吃太饱,容易导致体内的血脂、血糖和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血管壁粥样硬化等疾病。
研究发现,进食过多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大量进食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发心肌肥大。长期饱食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的4倍。
05
降低免疫力
长期饱食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容易出现疲劳、无力、精神萎靡、头晕、失眠等症状。
而且长期饱食还会导致机体内的维生素B1含量降低,从而会引起免疫细胞功能的下降,增加人体感染病菌的概率。
尤其是在吃完饭之后,人体中维生素B1水平是最低的时候,此时如果不注意饮食就会导致血液中维生素B1水平降低,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而且如果长期饱食,还容易造成体内酸性物质浓度升高。此时就会影响身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从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06
消化负担重,易诱发肠胃病
吃得太饱,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肠胃功能。过多的食物涌向肠胃,刺激胃酸分泌,胃部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分解食物,也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加重肠胃消化的负担,从而诱发胃炎等问题。
对原本肠胃功能就比较差的人,也可能因为胃部分泌更多的消化液而产生反酸、烧心的感觉,时间久了也可能带来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问题,肠胃易受损。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首先饭量提前规划好,用小碗盛饭,并且可以采用分餐制,以便于规定自己的进食量,能做到在第二餐之前不饿就可以了,不用吃太多。
其次,吃饭的方式要减慢速度。细嚼慢咽能够让食物更充分地被咀嚼,也能减轻消化的负担,从而预防肠胃损伤。
第三件事就是调整进食的顺序。将食物分成蔬菜、肉类以及主食三大类,先吃蔬菜、后吃肉,然后吃主食,一则是借蔬菜中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帮助消化,二来也是为了控制食物摄入的热量,对于避免吃得太饱也有一定的帮助。
来源: 吉林12320
吃饭时玩手机有啥危害?最新研究:容易长胖
中新网2月26日电 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26日报道,巴西拉夫拉斯联邦大学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容易让人摄入更多热量,不利控制体重。
据报道,研究人员招募62名志愿者,让他们从健康食品、汽水和巧克力中随意选用食物,吃饱为止。志愿者们参与三次试验,第一次专心进食,第二次边进食边玩手机,第三次进食时看纸质文章。
结果显示,专心进食时,研究对象平均摄入热量535卡路里。边吃饭边刷手机时,平均摄入591卡路里,体重超重的研究对象摄入更多,达616卡路里。研究人员还发现,边吃饭边玩手机时,研究对象选用高脂食物比专心进食时多10%。另外,吃饭时阅读纸质文章也会让人多摄入热量。
研究人员认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包括儿童,用餐时的主要“干扰”,阻碍大脑正确了解摄入的食物量,因而关注手机如何影响人们进食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的相关论文将刊载于5月出版的美国《生理学与行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