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好(治疗肥胖最好的医院)

天天养生汇 0
文章目录:

肥胖者心态好?营养家:食物支配情绪,好吃者,心情好,更容易胖

肥胖者心态好?营养家:食物支配情绪,好吃者,心情好,更容易胖

俗话说“心宽体胖”;意思是说,心态乐观的人,身体一般都比较容易肥胖。生活中确实也是如此,一些身体比较肥胖的人,大多比较憨厚,健谈,心胸宽广,不容易与人交恶。人们把发胖原因归纳为心态乐观,理由是,心态乐观的人身体对营养的吸收率更高。

然而,有专家表示,人体心态乐观,发胖与饮食有很大关系;食物可以支配人体的情绪,通过饮食获得更好的心情,所以好吃的人,心情比较好,心态乐观,当然也容易导致能量过剩,从而更容易导致发胖。

为什么吃东西让人感到快乐?

对此,受邀生命时报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表示:

“美味食物可激活调控情绪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系统,促进多巴胺释放,令人产生欣快感。”

有讲究表明:“人体血糖水平相对较高的时候,情绪更加稳定和愉悦;血糖水平低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情绪低落。”

而人体在进食过后,淀粉、糖类等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能快速升高血糖,让人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满足感。所以在品尝美食的时候,我的心情都非常美好的。而一些女性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除了大嚎大叫之外,也会通过品尝美食来释放内心的不快。

甜食让人开心,让人“上瘾”

甜食其中的甜味主要来源于单糖或双糖,是最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糖类物质。所以,当我们进食甜味食物的时候,容易获得快感,快感也最为强烈。所以大多数零食都是以甜味为主,可以让人收获美丽心情。

但是,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种记忆,“我喜欢吃甜食。”所以人类对甜味的喜好,不是源于遗传因素。打小就喜欢吃甜食,是因为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甜味。

母乳中的乳糖成分就是甜味,所以乳汁带有淡淡的甜味。所以我们从一出生就就开始接触甜食,我们打小就有对甜味的记忆。

当然,如果在往后的生活中,经常吃甜味食物,我们对甜味的记忆就更深刻,所以吃多了甜食,感觉也会“上瘾”。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曾发文提示人们,“嗜糖会上瘾,长期嗜糖,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不亚于嗜烟。”

甜食中含有较高的热量,如果进食过多的甜食,那么人体容易发胖,而肥胖又是很多慢性疾病的重要推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人体过度肥胖还容易导致运动系统功能下降,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甜食虽然可以让我们活动美好的心情,然而也能多吃,能频繁吃。

英国沃里克大学和德国洪堡大学的专家研究发现,糖摄入多反而会让人觉得累。

研究人员从31项研究结论中收集了近1300名成年人的健康数据,分析了糖对人们认知、思维、情绪、精力等各方面的影响。

在考虑了糖分摄入量、甜食类型及人们从事脑力、体力劳动强度高低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吃糖后比没吃前感觉更累,大脑反应更迟钝。

所以说,肥胖的人心态更好或许与自己喜欢吃零食有很大关系。经常有零食吃,心情好,心态自然也就不错。很多人都反过了理解了,一些人把肥胖归结为心态好,却不知这一切或许都是吃惹的“祸”。

看完不知道您对此有何感想?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为什么说胖人有福气?真不是瞎掰

古代看面相的人常说的一句话:“十个胖人九有福,怕的是胖人没胯骨;十个瘦人九个贫,就怕瘦人没精神。”老一辈人认为,“胖人三分财,不富也镇宅”。“丰满”的人有福气,而瘦巴巴的人显得穷酸,没能力维持家庭。

古时候受时代所限,科技不发达,生产力低下,人们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所以胖人被视为衣食无忧的象征,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人最好的状态。

而到了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生产力翻倍,人们再也不用为衣食担忧,审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身形圆润的人备受歧视,而高白瘦成为统一刻板的标准。

但抛开传统观念不谈,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人还是微胖些最有福气。

因为微胖的人,大都有这些优点。

像一轮太阳:乐观开朗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堪与人言者无二三。”

生活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总要经历些风风雨雨。

悲观的人,一旦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想不通的窘境,跨不过去的坎儿,很容易沉溺于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自怨自艾,消沉下去。

而乐观开朗的人,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另辟蹊径曲线救国。纵然遇到磨难,也会用发自内心的热情满怀希望积极应对,最终获得成功。

微胖的人,基本都是乐观开朗的。

因为他们深知,民以食为天,一定要对食物有敬畏。他们也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绝对不可以浪费。只要是各种美味,不挑剔,都犒劳肚子。

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遭遇失败,遭遇打击,没关系,先吃东西,才有力气继续努力。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天大的事,吃饱了饭再说。

这世上,没有什么烦心事能让他们忧心忡忡,自我消耗。他们对美食充满热爱,对人间烟火充满热爱,对活生生的人和事充满热爱。常言道“心宽体胖”,微胖的人,即使遇到不如意,依然微笑着前行。

他们用美食疗愈身体,用乐观疗愈精神,将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像一盏清茶:宽厚温和

有人说,微胖的人大部分脾气都很好。

他们面颊饱满,慈眉善目,笑起来很开怀,能感染身边的人。

这话我不敢打包票,但是我见过许多真实的例子。

比如我的父亲,一个普普通通老农民,身材中等,体型微胖,永远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不管对谁都十分和气,十里八乡的人都很喜欢他,大人小孩说起他就赞不绝口。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亲切随和,有口皆碑。

比如我一个初中同学,身材高大,体型丰硕。就算遇到别人嘲笑他傻大个,他也不计较。每天抢着干脏活累活,帮助弱小的同学。所以尽管他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们也都很喜欢他。毕业时我专门给他留言,望他一生平安。

微胖的人,就像一盏清茶一样。性情平和,情绪稳定,心态淡然。没有浓烈滋味,但交往之下总有回甘,让人觉得身心熨帖,说不出的舒坦。

他们心胸宽厚,心态平和。内心充满着爱和温暖,脸上流露着和蔼可亲。对人对事都很宽容,不喜欢斤斤计较。无论和谁相处,总是那么温和,让人轻松。就算是身居高位,也半分架子都没有。跟他们在一起,路途宽广,好运常伴。

谁不喜欢喝清香淡雅的茶呢,又有谁不喜欢温和宽厚的人。

像一汪甘泉:豁达通透

有一句话,我深以为然:悦人者众,悦己者王。

大多数人为了各种目的,学着怎么取悦别人;但真正的强者,是取悦自己的。他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并热爱它。

微胖的人,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像一汪甘泉,清澈透明,豁达随时,但又有着强烈独特的自我。这样的人,通常不会把烦恼积压在心里,吃得香睡得好,活得坦坦荡荡。

不管世俗看法如何,审美怎么严苛,内心有自己的天地。不怕别人说自己胖,不惧别人审视的目光,拿得起,放得下,坚守自我。

就像一代人心目中的文艺男神黄磊,在影视剧中曾是温文尔雅的翩翩少年,清瘦帅气,让无数人追捧。而现在人到中年,又不活跃于荧屏,于是日渐发福,遭人非议。

而他完全不受影响,做着自己的美食,经营着美满的家庭,过好自己的人生。在他看来,胖瘦没有关系,只要身体健康,心态良好,外界评价不重要。

他说:“平凡人生,烟火气,我愿意胖一点,再胖一点,就这么在厨房做饭。”

微胖的人,大都是真正的生活家。

他们懂得,体重不过是一个数字,不能决定人生的好坏。

接纳自己,取悦自己,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好日子。

像一棵老松:健康长寿

有人说,肥胖的人行走不便,爬不动楼梯,还容易三高,招致各种疾病。

这话我赞同,太胖是不行,但微胖可以。

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过度肥胖是一种疾病,过度骨感瘦得像白骨精,风一吹就要刮跑,轻轻一折就会断掉,不但不美,反而吓人。

据研究发现,与偏瘦的人相比,稍微超重的人寿命更长。

胖人根基好,腿、胯骨、臀部敦实牢固,下半身健康才能一帆风顺。而且微胖人群的皮下脂肪多,有利于储存能量、保护器官、增强免疫力,从而延缓衰老。这类人群也不易发生流感、肺炎等急性感染,即使生病手术,愈后效果也更佳。

与其过度追求苗条纤细的模特身形,近乎病态地控制饮食,把身体搞垮,丢掉精气神儿;不如改变观念,保证足够营养摄入,在健康的基础上坚持运动,重塑身形。

微胖的人,不会为了体重折腾自己。

他们愿意从容享受生活,体会食物带来的幸福感。由于食欲得到满足,心情更加舒畅,各种疾病都远离它们,长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没有一个长寿老人,是饿出来的。

所以,姑娘们,别焦虑,你的身材刚刚好,你的福气在后头!

老人瘦才更长寿?北大研究:65岁后体重正常更长寿,胖也比瘦好

“千金难买老来瘦,我要减肥!”

张大叔今年65岁,别人都说老年人瘦一点比较好,胖了三高、心脏病啥的会找上门。于是他特意开始节食,还吃各种减肥餐,折腾了大半年,确实肉眼可见地瘦了。

不过开始节食之后,他总是感觉浑身无力,很累,最近张大爷走路腿直打哆嗦,摔了一跤骨折进医院了,医生说他已经营养不良了,得多补充营养才好。

不是瘦一点比较好吗?怎么自己还减肥减出病来呢?张大叔想不明白。

一、千金难买老来瘦?北大研究结论恰恰相反

一般来说衡量一个人的胖瘦,往往以BMI(体重指数)为标准,计算方式为: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正常体重:BMI=18.5~24.99

过重:BMI=25~29.99

肥胖:BMI>30

老年人的胖瘦和死亡率之间也有联系,一项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调查就揭示了,对于中国的老年人来说,老来瘦并不是好事,体重指数低的老年人反而面临着更高的死亡风险。

调查覆盖了我国23个省份年龄在65~105岁的13411名受试者数据,其中男性老年人5815人、女性老年人7596人。

结果发现,老年人如若可以消除低体重,可一定程度降低过量死亡风险,其中老年男性、女性分别可降低约2.9%和3.9%。特别是对于中国老年女性而言,消除低体重指数可让健康获得更大益处。

研究没有发现发达国家中老年人体重和全因死亡风险之间U型关系,过重老年人的死亡风险甚至和正常体重指数的老年人死亡风险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意味着肥胖没有显著影响中国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值得提醒的是,文章主要研究对象大部分都是童年、年轻时经历过食物短缺和营养匮乏新中国建设初期的老年人,可能并不适用于未来的老年人,肥胖会对未来的老年人带来更大的影响。

研究认为老年人过瘦对于健康非常不利,这似乎和民间传统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中间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为什么老年人不要太瘦,而是要多长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表示,老年人的BMI应维持在18.5~25之间最为适宜。人体在35岁之后,体内的肌肉储存量就开始以每年0.3~0.8%的速度流失,力量也会逐渐变弱。在60岁时,老年人身上的肌肉含量约只有年轻时的75%。

太过消瘦的老年人,身体的抗击打能力相对较弱,一旦身体出现跌倒等意外事件,身体难以经得起疾病消耗。保持微胖有助于帮助调节免疫力、延缓衰老,体内有充足的脂肪储能还可以帮助老年人抵御寒冷,保护体内重要器官。

虽然老年人身材过瘦对健康不利,但是也要注意别过度肥胖,过度肥胖会增加多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同样对健康不利,老年人保持在“微胖”状态最为合适。建议老年人多关注身体的这几个部位,这些部位多长一些肉对健康有很大好处。

三、上了年纪,这几个部位多长肉1、胸肌

适当的锻炼胸肌,可帮助老年人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老年人日常可以这么锻炼,采用站姿/坐姿,将手臂打开180°,大小臂垂直将手掌向前,让双手缓慢的上伸到极限,而后恢复原样,每天做15次左右。

2、手部肌肉

手部肌肉和握力之间有很大关联,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过多项与握力相关的报告后发现,握力每增加1kg,或可降低3%的死亡风险。锻炼握力的方式也很简单,日常经常握拳即可。

3、腿部肌肉

腿部肌肉无力是衰老的表现之一,在腿部肌肉提升后,老年人出现摔倒、骨折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建议日常可通过半蹲来锻炼腿部肌肉,将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呈八字形,随后慢慢屈膝蹲起,类似蹲马步状,最后收缩大腿用力蹲起还原。

一些老年人在生活中会发现自己的体重莫名其妙的大幅度下降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警惕是这两种疾病所致。

四、老年人体重忽然变瘦,也要当心这些疾病

1、癌症

大部分癌症患者都会有身体明显消瘦症状,因为癌细胞在体内不断和正常细胞争夺营养,导致营养摄入与消耗不成正比,让患者不断的消瘦下去。

2、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身上会出现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体重减轻症状,这是因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身体无法分解消化吸收葡萄糖,只能通过消化体内的脂肪来维持正常的身体需求。

对于老年人而言,过胖、过瘦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不必过分追求瘦,将体重维持在正常、微胖的范畴内才是比较健康的表现。

参考资料:

[1]《老年人的低体重指数与其死亡风险的关系》.人口与经济.2018.05.24

[2]《一人长胖,全家发福风险高!一家老少都用得上的体重管理计划》.生命时报.2020.10.13

[3]《肌肉有劲的人更长寿,赶在衰老前多做5个动作》.人民网.2019.7.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