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血肥胖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胖瘦和血型有关?哪种血型更易发胖?医生告诉你真相

本文专家:王海东,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本来信心满满准备减肥,但是身边有人说“你是B型血,本来就容易发胖”,听到这样的话立马底气不足了,啥时候胖瘦也和血型有关了?

不少人表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减肥一定要节食吗?有没有比节食还管用的方法?

胖瘦和血型有关?

血型出现有先后顺序,受周围环境和人文的影响,对这类群体的饮食习惯、性格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会影响一部分人的身材胖瘦。

比如说O型血,可以说是其他血型的“老大哥”,这种血型出现的时候人们的饮食很简单,有啥吃啥,通常是树上结出的果实,地上的菌菇和苔藓。所以这类人前期不会太胖,但是后期学会了狩猎,尝试了动物肉的滋味后,就有发胖的风险了。

而当A型血出现的时候,人们的饮食更丰富了,能够自己饲养动物,同时也能寻找到更多的果子、野菜、谷物,此时饮食结构相对均衡,不容易有肥胖的人。

而B型和AB型出现得比较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为了抵御寒冷,大量进食肉类、海鱼、奶制品,身体慢慢囤积脂肪,当最后一种血型出现的时候,人类的饮食习惯初步形成,因为这类群体人数比较少,所以对总体饮食习惯没有太大影响。

哪种血型更易发胖?

根据上文的描述,应该是B型血更容易胖,一方面是为了耐寒身体容易往横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和肉食摄入量较多有关。而不容易胖的人就是O型,因为当时的生存环境没办法获取太多的肉。

但是,这个结论如果放在现代就有点站不住脚了,血型还是那些血型,但是生存环境和人们的饮食变得复杂了,没有什么是我们吃不到的,胖瘦就在一念之间,如果平时注重饮食管理,就不容易胖,不管是什么血型。

不过,少部分群体也会受肥胖基因影响,一生下来就是个小胖墩,再加上家人亲戚都是这样的饮食习惯,在容易肥胖。这类人若想瘦下来,就要调整饮食结构,还有可能需要做所谓手术。

不吃主食比节食还管用?

让人肥胖的元凶是米面之类的碳水,因为身体大部分能量都是它提供的,肉提供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于是很多人在尝试节食失败后都会改变策略,变成不吃米和面。

米面容易升高血糖,这一点应该没什么疑问,当摄入的米面过量时,胰岛素就变多了,它会积极地把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囤积起来,留着供机体使用,这就是为啥米面吃多了会胖的原因。所以反过来,当我们控制米面的摄入量后,体重很快就会减轻。

因为胰岛素没法转化脂肪了,也没有多余的脂肪堆积下来,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还要消耗平时肝脏存储的糖原。所以,在改成低碳水饮食后,很快就能瘦下来。

但是,用这个方法减肥的人迟早有一天会失败,医生也不建议你这么做,为什么?

试过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前几个月是会变瘦,但是自己每天也很煎熬,总是感觉没吃饱,心情很差,有时忍不住还会偷吃零食,吃完了又充满负罪感。

令人难过的是,因为碳水长期缺乏,代谢效率减慢了,很快体重就没有下降了。而且身体还出现了月经失调、胆结石等情况。

科学减脂,到底应该怎么减呢?

1. 碳水减少三分之一即可,不可一点不吃

能量不足对免疫力、肠胃功能都有损伤,女性朋友还有可能出现闭经、脱发、失眠的情况。七分饱是刚好的状态,碳水能满足机体运转,又不会转化成多余的脂肪,肥胖风险小。

2. 不吃米面的朋友,可以换成红薯、山药等

要学会寻找替代品,能提供碳水的食物太多了,每种营养都不一样,有的食物碳水适中,而且还有较多的膳食纤维,经常吃这种食物对减肥是有利的。

3. 果蔬和水分要摄入足够,不能减少

有人担心喝水也发胖,所以不到口渴是不会喝的,同时还担心水果糖多,平时也很少吃。这种错误的观念都要改一改,很多蔬菜粗纤维都比较丰富,比较扛饿,水果里也有不少是低糖的,记住,甜≠糖多,没有哪一种食物一定会让人发胖,关键看你会不会吃。

综上所述,通过血型看胖瘦不太靠谱,胖瘦不是一个因素就能决定的,所以,就算你是B型血,也可以通过后期管理获得苗条的身材,但是要注意减肥方法,饮食均衡和科学运动是两大基石,哪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 健康时报

小伙天天喝奶茶暴瘦20多斤!抽出的血里一半都是“油”

来源:羊城晚报、人民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28岁的广州小伙阿强从事IT工作,工作日熬夜加班,夜宵不断,周末宅家从不运动,日常还靠奶茶、可乐“续命”……怎么看都是要长胖的节奏,可他却在三个月内暴瘦了20几斤。

在家人的催促下,阿强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惊呆了阿强一家人。

抽的血里竟有一半是“油”

阿强告诉医生,近三个月以来,自己不仅突然消瘦,还感觉口干、多饮、多尿,容易饥饿,经常加餐,但一直没当一回事,直到近期开始看不清东西了,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生病了。

入院检查,发现阿强早已多病缠身,不仅早有三年痛风,还得了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脂肪肝等,属于有多个代谢问题的代谢综合征。

最让阿强和家人惊讶不已的是,从他身体抽出来的一管血里,有一半是“油脂”一样的液体!

广医三院内分泌科张莹主任表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是明显的高糖毒性和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这也是阿强目前最迫切需处理的病情。

2型糖尿病不再是老人病

阿强入院后,医生马上对他进行了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予积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同时予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经过一轮积极治疗之后,阿强的血糖逐渐稳定,血酮体转阴, 酸中毒纠正,血脂较前降低。住院期间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表示,阿强得了2型糖尿病。

听到这一结论时,阿强及其家人表示无法理解:传统观念里,2型糖尿病属于一种中老年人才会发生的疾病,而阿强才30岁不到,为何也得了这种病?

张莹主任表示,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达12.8%,成为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也可以明显观察到肥胖化、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系。

“暴瘦”需警惕,可能是酮症酸中毒

张莹主任表示,阿强就诊初期的“暴瘦”,不是所谓的“减肥成功”,而是在高糖毒性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功能不足,不能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因葡萄糖利用受阻,引起脂肪大量分解供能,导致体重过快下降,同时代谢产物堆积,引发酮症酸中毒和明显的代谢失衡。

住院期间,经过积极治疗,阿强已经血糖达标。张莹建议,日常生活方式干预还须贯穿治疗全程,即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才能促进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全面缓解。

为此,阿强戒掉了夜宵、高糖饮料,从以前的昼夜颠倒,变成了早睡早起,在饮食上遵循“早餐吃好、三餐有序,晚餐简约”的原则,开始懂得如何进行 “糖尿病饮食”了。

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更是全球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防治糖尿病,最关键的是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的认知。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有哪些征兆?怎么做才能远离糖尿病?快来了解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浙江之声

引起肥胖、让人上瘾?这些关于献血的真相你应该知道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采血量连续二十年持续增长,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大约是30万,到了2018年接近1500万人次。1998年全国采血量不足500万单位,到2018年达到了2500万单位,增长超过4倍。

但一提起献血,很多人会有抗拒心理,这是由于对献血的认识有误区造成的。其实经常献血的人可以提高血管的健康,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一些心血管的疾病是对身体非常有害处的,而且也会是一些生活得到一定的混乱性,所以说经常献血的话对血管堵塞一些都会有所提高的,而且如果是经常献血的话,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献血可以使身体内的铁元素达到一定的平衡,所以就会减少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有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问题,所以说献血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那么,还有哪些误区是常见的呢?

献血前不能吃东西

【真相大白】献血一定不能空腹!

【原因解释】平时去医院体检,抽血检查时常常被要求空腹,所以大家误以为献血也应该是空腹,其实不然。因为空腹时体内血液葡萄糖含量相对降低,献血后血容量下降,较容易使献血者出现轻度或重度献血反应。而进食可提高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和血容量,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

【温馨提示】如果您忘记吃早餐了,我们的各大献血车(屋)都是给您准备了饼干和糖果的哟。

献血前后不能喝水

【真相大白】献血前后要适当多喝水!

【原因解释】献血前半个小时可以喝一些糖水,因为糖水更容易进入血液,另外,喝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管充盈,对献血者来说也有安全、舒适的感觉,从而使得采血过程顺利进行。献血后,需要对血容量进行补充,而补充血容量最快的方法是补充水分。通过大量补充水分,可使血容量在1-2小时内恢复正常。

【温馨提示】献血前一定不要喝浓盐水,这样会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变少,而血浆变多,这对由于贫血而需要输血的病人来说,血液质量就打了折扣。对于献血者本人来说,也会增加胃肠负担。

献血后会引起肥胖

【真相大白】肥胖的原因一定是摄入过多!

【原因解释】正常情况下,献血是不会直接导致人体发胖的,因为造血并不是造脂肪,不能简单将二者对等起来。献血后,人体会在120天内完成全身所有血液的一个循环和补充,在此期间,如无特殊情况,人体会加大对营养的需求。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会经常感觉到饥饿,食量也会变大,如果不加以控制,是很容造成肥胖问题的。

【温馨提示】献完血后,补充营养要讲究方式方法哟,不要食用高热量、高油分的食物,清淡饮食才是对身体最好的呢。

献血可能感染疾病

【真相大白】无偿献血一定不会感染疾病!

【原因解释】无偿献血采血工作人员均为经过采血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采供血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国家《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对采血过程使用的关键物料:如血袋、试剂、消毒液、辅料等有严格的进货质控环节,对采血过程中的消毒有严格的时间及范围要求,献血者所用的采血物料均为一次性使用,用后销毁,没有任何获得感染的机会。因此,参加无偿献血是非常安全的。

献血会让人上瘾

【真相大白】无稽之谈!

【原因解释】献血不是吸烟,更不是吸毒,当然不会“上瘾”。献血后人体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不会因血液“产生过多”而迫使献血者不停地献血。或许还是有人会问,那些献血多次的献血者,他们是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来献血呢?小编回答你,因为爱。

献血会造成气血虚弱

【真相大白】你小看了人体的调节机能!

【原因解释】献血不会使人“虚亏”、“伤元气”。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60公斤重的人总血量约为4800毫升,其中80%的血液参与外周循环,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脏和脾脏中。一个人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存储在肝脏、脾脏的血液会被动员出来,保证参与循环的血量不会减少。科学证明,健康人一次失血10%,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会引起不适。血液每时每刻都在吐故纳新,人体对血量的调节机能也十分健全,献完血后绝不会产生气血虚等情况。事实上,献血者在离开献血现场时,机体已经开始对献出的血液进行补充。数小时后,血容量即可达到正常水平,不会感到不适。献血者当天仍可从事非强体力性日常工作。

【温馨提示】献血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是不宜做剧烈运动的哟,请您好好休息。

献血会贫血晕倒

【真相大白】血液会新生。

【原因解释】不少人以为,献血后需要补血,否则容易贫血。其实,献血者按规定间隔日期献血,不会引起贫血。每次献出的少量血液通过机体调节,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并不影响血液再生功能。

【温馨提示】贫血是种疾病,贫血的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献血会导致血压异常

【真相大白】正常人的血压异常多为紧张所致!

【原因解释】献血不会引起高血压或低血压。有些献血者献血后,可能会出现暂时血压偏高或偏低的症状,这是由于献血时精神紧张所致。健康人献血是不会出现血压浮动的现象,更不会使人患上高血压或低血压疾病。一些人看到血液流动就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或者本身有晕血现象的人都有可能出现昏厥的情况。专家指出,有这样情况的人不适合献血。

献血会影响生育功能

【真相大白】献血和生殖系统关系不大!

【原因解释】民间素有“一滴精,十滴血"的传言,然而,生育能力取决于人体生殖系统的发育是否正常,取决于受精卵生长发育的条件与否,而与是否献血没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