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指导(肥胖指导方案)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要想体重往下降,肥胖人群的饮食要做好以下5点

肥胖症治疗的两个主要手段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能量消 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

肥胖饮食治疗的关键就是少摄人能量,具体做法是少吃高能放食物(如肉类、粮食、甜食、油炸或油腻食物、烹调油等)代之以低能量食物(如脱脂奶、蔬菜、水果、清淡的食物)。这样既能保证起码的营养,又能减少能量的摄入。以下是一些减少能量摄人的具体建议。

(1)烹调时少放油,在饭店就餐时不要吃油比较多的菜肴。尽量采用煮煨、炖烤和波加热的烹调方法。

(2)不吃任何过油或油炸的食品注意饭店里有很多菜肴是过油或油炸的。

(3)注意面包(全麦面包除外)饼干(苏打饼干除外)、快餐面、点心、膨化食品和麦片中含有的大量脂肪。

(4)少吃一些香喷喷的加工食品和零食。在天然食物成分中,除酒类中的少量酯类略有香味外,只有脂肪是有香味的,别的营养成分都没有香味,所以只要是“香喷喷的”食物,肯定含有大量脂肪。

(5)适当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水和茶水的习惯,少喝啤酒 (6)进食应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要一餐过饱,也不要漏餐。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何指导肥胖人群科学减重,避免健康风险?

肥胖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它会显著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因此对肥胖人群进行体重控制指导,是保障其健康的重要途径。

一、合理饮食是控制肥胖的关键

在对肥胖人群进行体重控制指导的时候,首先,我们需要督促他进行自身饮食管理,而饮食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总热量摄入的控制。

我们需要对肥胖个体的身高体重、日常活动量等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并计算出他们每日的热量消耗情况,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减少。一般来说。

在他们原有的每日热量消耗基础上减少500~1 000卡路里,就能够在保证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达到促进其体重减轻的目的。

当然,在体重控制期间,对饮食的整体结构进行调整也十分关键。

需要指导肥胖人群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这些食物具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增强肥胖个体的饱腹感,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的整体健康有益。保证蛋白质的充分摄入。

蛋白质可以帮助维持肌肉量,促进新陈代谢。因此,可以指导他们食用鱼、鸡肉、豆腐等高蛋白食物。

哪些饮食应当少吃或者不吃呢?高脂肪、高糖饮食,尤其是油炸、甜品和高含糖量的饮料等,应当减少乃至不吃,以避免脂肪的大量堆积。

最后,调整进食方式有助于控制体重。采用少吃多餐、细嚼慢咽的方式,能让大脑及时接收饱腹信号,避免过度进食。

二、动起来,燃烧脂肪

运动对肥胖人群意义重大,它可以直接消耗过剩脂肪,提升心肺功能。

运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分别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等项目,以实现综合性控制体重和增强体质的目的。

首先,有氧运动非常有利于脂肪的燃烧,而适合肥胖人群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时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造成伤害。

其次,力量训练的意义则在于让我们的基础代谢率迅速提高,当基础代谢率提升的情况下,则我们即便是处于静息状态,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也会高于以往。

而适当的力量训练包括深蹲、俯卧撑、哑铃和弹力带训练等,力量训练每周进行两天,每次进行20~30分钟左右即可。

最后,进行一些伸展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以增强身体灵活性,使其更加适应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有助于放松肌肉、提高关节灵活性,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三、生活习惯调整,细节决定成败

在体重控制的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地进行生活细节的调整,从而提升体重控制的有效性。

首先,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理想睡眠时间在7~8小时左右。

这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激素水平,进而促进体重减轻。

激素水平与体重控制关系十分密切。当睡眠不足时,身体中的多种激素平衡会受到影响,其中包括瘦素和饥饿素等。

瘦素是一种抑制食欲的激素,而胃饥饿素则会刺激食欲。

睡眠不足会降低瘦素水平,同时增加胃饥饿素水平,从而导致饥饿感增加,可能引发暴饮暴食。

此外,睡眠对代谢率的影响与体重控制的关系更为密切。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较高的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静息状态下也能消耗更多热量。

相反,睡眠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热量消耗,不利于减重。

久坐会使新陈代谢减缓、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减缓意味着身体热量消耗降低,更容易出现脂肪堆积现象。

原因在于久坐会让身体各部位的肌肉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这显然不利于肌肉活动和能量消耗。所以,适当起身活动也很重要。

作者: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冯雅建

编辑:唐蔚 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

科学指导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发布

科学指导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

本报讯(记者欧媚)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则》构建了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一级预防干预技术是在超重肥胖发生前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一级预防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保证学生大课间和课间充足活动时间。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每天视屏时间少于2小时,保持充足睡眠。二级预防干预技术是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通过筛查建档、评估预警和个体干预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预防相关疾病。二级预防建议专业机构指导学校结合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等工作,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监测。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指导家长关注并定期监测学生体重变化。三级预防干预技术是对严重肥胖及肥胖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防止肥胖及相关疾病发展,保障学生健康。

《导则》附带《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帮助家长和学生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超重肥胖风险,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中国教育报》2024年07月24日第2版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