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鱼(肥胖鱼剧场)

清晨科普 0
文章目录:

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重达几十斤胖成“猪”,为什么却没人吃?

你知道吗?有着中国“国鱼”之称的鲤鱼,居然在美遇冷了

美国人对这种“裂变式”繁殖的鱼类敬而远之,食欲不大。甚至在看到鲤鱼泛滥成灾后,还打起了打包鲤鱼“遣送”回中国的主意。

“鲤鱼跃龙门”的美好寓意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解释鲤鱼名字的由来,书云:“鳞有十字纹理,故名鲤”。中国历来对鱼有着极强的执念,中国人的鱼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每到新春佳节之际,家家户户总会在餐桌摆上一道香气四溢的烧鱼菜品,寓意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鱼)。

古代文人墨客爱鱼之甚,恣意传颂“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借用鲤鱼洄游的壮观场景,表达了对顽强不屈精神的肯定与向往。

鲤鱼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在中国人食谱中不可或缺的。在国人巧夺天工的厨艺下,鲤鱼被做成大补的鲤鱼汤、爽口的糖醋鲤鱼、清脆的香煎鲤鱼。每每说来,都令人馋涎欲滴。在国人好鱼的背景下,几乎很难听到鲤鱼在中国境内出现什么泛滥成灾的现象。

鲤鱼阴差阳错成为了入侵物种

鲤鱼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自然水体之中,是一种适应力很强的鱼类。鲤鱼头小腹圆侧扁,体背大多为灰黑色、黄褐色,尾鳍呈现别致的叶红色,整体看来十分具有观赏性

1227年鲤鱼被当作观赏性鱼类,引入奥地利,专门为贵族服务。彼时,融入异国环境的鲤鱼,被当作权贵的衍生物之一,一时风头无两。

1876年,移民风潮涌动,移民到美国的“万户侯”们发现本土没有鲤鱼可观赏,因此联合上书要求政府引入鲤鱼。几经周折之后,在1877年,美国境内终于引入345条鲤鱼。哪知,这一引入,就如同触发了地雷阵一样,产生了一系列由鲤鱼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鲤鱼非常好养活,而且繁殖能力也很强。光是一条鱼在一年中就能产卵300万枚。并且,这家伙入主美国之后,发现在美国生活安逸得很

一是没有天敌的追赶和捕食,二是食物充足,栖息空间大。鲤鱼想游多远就游多远,在不断游动的过程中,极为有力地锻炼了鲤鱼身上的肌肉,使其变得更加健硕。

三是美国人对它们实行松懈管理,一开始根本没把鲤鱼非同一般的繁殖速度放在眼里。很快,鲤鱼家族迅速占领了美国的几大湖泊,在平平无奇的水面上留下它们俏皮活跃的身影。

体胖肥圆的鲤鱼为何征服不了“美国胃”?

如今美国很多河流里,都能看见肥美的鲤鱼,小点的能有十几斤,而大点重达几十斤,胖得跟头猪似的。

相较于体胖肥圆的鲤鱼,美国人更钟爱的是火鸡、大虾、牛排。为何在我国有着“国鱼”之称的鲤鱼入不了美国人的法眼呢?

其实,鲤鱼的处境并不是一直那么尴尬。早年,在“物以稀为贵”、“物以稀为奇”观念的影响下,鲤鱼也曾是美国中上层阶级的名菜之一。

1890年纽约市高档酒店供应的鲤鱼菜品就曾经广受欢迎,成为美国食客的尝鲜、品奇的最佳选择之一。鲤鱼“裂变式”的繁殖速度,大有席卷美国之势。鲤鱼市场也逐渐从中高端下沉,许多贫困的美国家庭也能够品尝来自东方的美味。

从表面上看,鲤鱼进入越来越多美国人的口中,可却“触碰”了权贵阶层“专属”的底线。经过5年的波折变动,鲤鱼被富人阶层踢出“名贵珍稀”菜品的行列。

美国上层社会尝鲜的劲头过了,美国底层人民也填饱了肚子,鲤鱼的处境变得尴尬无比。一边是不断出生的幼鱼,一边是继续蚕食当地生态的成年鲤鱼,美国的鲤鱼大军仍旧保持野蛮生长的态势。

深究鲤鱼无法征服“美国胃”的原因无疑有三点。一是美国人没有成熟的处理鲤鱼的经验,导致鲤鱼的鲜嫩口感无法充分发挥。鲤鱼属于河流中下游鱼类,长期生活在河淤积蓄的地方,肉质难免会带上土腥味

而美国人喜爱原汁原味,不习惯使用太过复杂的烹饪流程和调料,饮食的差异让美国人错失鲤鱼这道原本可以很美味的菜品。

二是美国人的健康意识较强,对于鲤鱼这种生活在中下游富含腐殖质水域的鱼类,存有顾虑心理。担心长期生活在河淤之中的鲤鱼大量吸收堆积在河流中下游的重金属、化学剂,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是入驻美国的鲤鱼,在当地环境与气温的影响下,本身的口感变差,不符合美国人的味蕾。

生态失衡后,鲤鱼该何去何从?

鲤鱼在美国已经构成了泛滥成灾的态势,鲤鱼的大量存在严重挤占美国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鲤鱼大量蚕食河流中下游的小鱼、小虾,导致美国本土淡水鱼闹起了“饥荒”。鲤鱼逐渐成为许多美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对于鲤鱼的“入侵”,美国人绞尽脑汁想要消除鲤鱼泛滥带来的影响。既然本土消耗不了,美国人就将算盘打到中国市场上。

抓住中国喜欢吃鱼的特性,将美国泛滥成灾的鲤鱼经过深加工经过包装、宣传,再运输到中国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售卖。主打的就是一个“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但是美国的操作乍的一看猛如虎,但却忽略了我国优秀的鲤鱼养殖技术以及早已成熟的鲤鱼市场。中国人更喜欢“自己养,自己吃”的模式,满满都是本土的口味,吃得更放心。

另外,从美国进口的鲤鱼加工产品售价比本土鲜活的鲤鱼要高。喜欢吃鲜食的中国人,一般不会多此一举地为美国昂贵的“滞销品”买单。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虽然美国人对鲤鱼嗤之以鼻,恨不得连夜打包外销。但对于国人来说,却稀罕得很。毕竟,鲤鱼在厨艺精湛的国人手中能够带给食客登峰造极的味蕾体验,感谢您的阅读

外媒:日本海湾出现大量“肥胖”鲣鱼,当地渔民担忧气候变化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艺璇】据路透社12日报道,日本高知县的渔民近两年内发现了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该地海域出现了大量“过度肥胖”的鲣鱼。当地人担忧这可能预示着该地区气候的变化,进而将威胁到鲣鱼数量。

路透社称,鲣鱼作为日本料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更肥的鲣鱼意味着更高的收入,但高知县当地的居民和专家均表示,这可能预示着该地区气候的变化,并将威胁到当地鲣鱼的数量。目前,当地鲣鱼的数量已经因需求增长和过度捕捞面临减少的风险。

报道称,当地一名70岁的渔民表示,“肥胖的鲣鱼肯定与水温有关”,“我有一种紧迫感,我在想如果有一天鲣鱼不再来海湾怎么办”。高知县一家餐厅的主厨伊藤也表示,他“从未在这个季节见过这么肥胖的鲣鱼”,伊藤补充说,这令人担忧,因为海洋和气候变化已经导致当地一些鱼类的灭绝。

据报道介绍,一些太平洋鲣鱼原本来自热带水域,它们每年会随着温暖的洋流向北迁徙,在高知县的弧形海湾中形成肥沃的渔场。当地渔业实验室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015年的40年中,该海湾冬季的平均海面温度上升了2摄氏度,而海湾中的鲣鱼变得更胖,可能是因为温暖海水中有大量的猎物。但日本高知大学专家表示,海水变暖从长期来看反而会阻止富含矿物质的水上升到海面,导致浮游生物和小鱼数量下降,从而导致鲣鱼数量减少。

来源: 环球网

亚洲鲤鱼入侵美国,个个胖的像头猪,“人鱼大战”美国完败

在我国,说起鱼,那肯定是煎炸炖煮、红烧糖醋、清蒸水煮,爱不释口了。其中鳙鱼、草鱼、青鱼和鲢鱼更是被人们亲切的称为“四大家鱼”。

而在美国,这4种鱼则被统称为亚洲鲤鱼。

亚洲鲤鱼

同为鲤鱼,它们的日子却过得各不相同。我们国内的鲤鱼面对着渔业捕捞和生态的压力,无论是湖泊、河流还是近海,较大的鱼类都很难见到,可以说,它们很难活过“童年”。

和我们不一样的是,鲤鱼在美国的河道中泛滥成灾,甚至占到水中生物总量的90%。不仅如此,它们的体重则高达100斤,体长甚至超过1.5米,真就肥得像头猪。

这不禁就让人很好奇,我国活不过成年的鲤鱼,怎么到了美国就泛滥成灾了?老美怎么就不出口或是吃掉它们吗?

亚洲鲤鱼,从引进到泛滥成灾

上世纪60年代,为了控制水产养殖场中的藻类、杂草和寄生虫的生长,以及学术研究和污水处理,美国人将草鱼引进到了美国。随后的几年又引进了鳙鱼、鲢鱼和青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亚洲鲤鱼很快就通过洪水、故意放养和其他手段到达了其它水域。

一开始,美国人并不在意逃跑或是被放养的亚洲鲤鱼,但万万没想到,鲤鱼生长迅速,繁殖期惊人;雌性鲤鱼一次可以产下500万枚卵。没过几年,亚洲鲤鱼已经在侵占美国各大河流湖泊,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亚洲鲤鱼在水下世界里表现的像个恶霸,尤其是青鱼和鳙鱼,在密西西比河以及湖泊和支流中,一直在与本地鱼类竞争。它们非常贪婪,一天内可以吃下其体重的40%的浮游生物和植物,而依赖这些食物的本地鱼类,个个饿的“皮包骨头”

不光如此,它们的体型也像个恶霸。鳙鱼的最大体重可达100斤,而青鱼的体长可达1.5米,接近于一个成年人。因此,它们压根就没有天敌。

草鱼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它们的觅食行为会扰乱湖底和河底,破坏宝贵的湿地。它们的觅食行为也导致河水变得更加浑浊,使得其他鱼类更难找到食物。水生植被的破坏和丧失也使本地幼鱼无法躲避捕食者,并减少了可能的产卵栖息地。

鲢鱼则给美国人带来巨大的人身危险。当受到噪音的惊吓,或是装有马达的船只经过时,它们就会像跳子弹一样射出水面,如果被恰好被它们击中,轻则被鱼鳍划伤或打出黑眼圈,重则骨折或脑震荡。

亚洲鲤鱼也是多产的繁育者,在它们已经建立起栖息地的一些地区,它们占据了生物量的90%。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程度容易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亚洲鲤鱼即将杀入五大湖区,美国上演“人鱼大战”

随着亚洲鲤鱼的分布范围不断的扩大,美国人很快就在靠近密歇根湖的河道中发现了亚洲鲤鱼,在这里发现鲤鱼,这意味着,亚洲鲤鱼的“魔爪”正在伸向美国的五大湖区

美国人最担心的,就是亚洲鲤鱼入侵五大湖。一旦亚洲鲤鱼在五大湖繁殖起来,它们几乎不可能被消灭,考虑到它们每天要吃掉自身20%体重的浮游生物,并且会长到100斤以上,它们在五大湖的存在将导致本地物种的灭绝。

同样岌岌可危的还有支撑70亿美元渔业产值和160亿美元的休闲划船产业。以及当地4000万人的饮用水源。考虑到亚洲鲤鱼入侵五大湖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经济影响,美国人意识到必须控制住它们。

2002美国军方与渔业部门执行了一个“电网计划”。在芝加哥运河中建造了三条电网,以阻止亚洲鲤鱼从密西西比河到密歇根湖的道路。

为了控制住亚洲鲤鱼,美国民众也参与到了其中,每年利伊诺利州亚洲鲤鱼泛滥的地方,都会举行各种猎杀比赛,当鲢鱼跳出水面时,船上的人就会用弓箭和飞镖射击,但用弓箭和飞镖又能杀死多少鱼呢?

2009年,为了进行维修,其中的一条电网被关闭了。为了防止亚洲鲤鱼在没有电网的情况下进入湖泊,美国人将大量鱼藤酮毒素倒入了运河中,这直接导致了数以万计的本地鱼类死亡而亚洲鲤鱼只死了几条。

2017年,一条亚洲鲤鱼在电网的另一头被捕获,显然,电网也并不是万无一失。

2019年,在距离密歇根湖15公里的芝加哥河中发现了亚洲鲤鱼。

现在,美国人打算斥巨资在伊利诺伊州的闸坝修建一条人工水道,以阻止亚洲鲤鱼进入密歇根湖。沿着运河,一系列的阻隔装置,气泡幕、电网、喷水器和声学威慑,可以有效的利用鱼类对噪音的恐惧,将它们挡在海湾里,最后还有一道冲水闸,用来阻止鱼卵和小鱼或漂浮物逆流而上。

这一工程看似完美无缺,然而却要近20年才能完成,预算金额更是高达180亿美元。20年,180亿美元,就怕建成后发现亚洲鲤鱼早已溜过去了。

老美为什么不通过吃,来解决亚洲鲤鱼?

看到这,想必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鲤鱼放在中国可是美食,为啥老美就不能通过吃,来解决它们呢?

其实,老美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吃亚洲鲤鱼,但是鲤鱼体内的刺太多了,还有一股巨大的土腥味,吃惯了海鱼的老美自然接受不了。

为啥美国不出口亚洲鲤鱼呢?

亚洲鲤鱼不能出口的主要原因是,重金属超标了。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工业大国,有工业,就有污染,排放的污水多了,河水里面的重金属自然也就超标了,那么生活在河里的鱼也受到了污染。所以,想要出口这些亚洲鲤鱼是不太可能的。

其次,虽然有些河道里的亚洲鲤鱼没有受到污染,但是美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鲤鱼加工厂,而且由于需求不足,这些加工厂正面临着经济困难。

他们主要加工鱼肉和鱼油,或者整条鱼和鱼头,用于出口。但由于运输成本和没有来自海外的大量订单,因此很难将鲤鱼出口到中国或其他地方。再者,买家更喜欢新鲜的鲤鱼,而不是冷冻的。

结语

工业污染和巨大的鱼腥味让人对亚洲鲤鱼没了胃口,各种手段尽出来灭杀鲤鱼,却收效甚微,亚洲鲤鱼,在美国泛滥成灾,在所难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