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肥胖(喜欢肥胖的年长女人)
为什么很多男人喜欢胖女人,你知道吗?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右上角“关注”即可。
很多男人深知胖女人的优点,因此会赏识胖女人,或许正印证了一句俗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一、很多男人认为胖女人富态,穿衣打扮更容易显示出雍容华贵。
胖女人出门在外会给男人撑起门面,最起码会从侧面反映出家庭基本的经济实力,既不缺吃又不少喝,毕竟如若缺吃或者少喝就会显露出面黄肌瘦的模样。况且自古流传胖女人旺夫的说法,虽然到现在为止依旧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历经口口相传,伴随传的次数多了,很多男人就信以为真,并且深以为然。很多男人娶了胖女人以后,既有可能会用胖女人旺夫的说法调侃,又有可能会用胖女人旺夫的说法聊以自慰,久而久之胖女人旺夫的说法就被传得神乎其神。
二、很多男人认为胖女人更好养活,身体不会出现弱不禁风的情形。
胖女人之所以胖,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极有可能是胃口好,既然会因为挑食导致挑肥拣瘦,营养也就会更加全面,即使是家常饭,只要干净以及卫生,做什么饭菜也会吃什么饭菜。何况胖女人对吃会有研究,因此就会讲究,为了吃上放心以及可口的饭菜,胖女人极有可能会亲自下厨房。很多男人跟胖女人结婚,不是娶了一个厨师,胜似娶了一个厨师,势必会有口福,长此以往夫妻相与其说是长出来的,反倒不如说是吃出来的。
三、很多男人喜欢古典的美女,据说唐朝的女人就是以胖为美。
胖女人穿衣服照样会有模有样,无论上衣还是裤子都会撑起来,通常会缔造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视觉盛宴。可见很多男人不是单纯为了喜欢古典美女而喜欢古典美女,而是当代的胖女人照样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胖女人既然在古代特定的时期曾经辉煌过,也就证明胖女人有实力。当代的胖女人相对古代的胖女人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可以用不可同日而语来形容。处在很多男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古典美,既会设身处地体验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壮阔又会重温古代男人的审美观。
结语:胖女人的胖不要走极端,务必要做到应该胖的地方一点都不瘦,应该瘦的地方一点都不胖,做出胖与瘦的取舍,身材就能够修饰出近乎完美的曲线,男人归根结底是喜欢微胖的女人,因此微胖会成为偏胖的女人或者偏瘦的女人奋斗的目标。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谢谢支持,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
图片源自网络,图文无关。
总觉得自己胖?可能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现在似乎很多女生都很关注体重。有人总觉得自己胖,还有人总听到有人说自己胖。这两种声音可能驱使我们去减肥,甚至于去采取一些不健康的体重控制行为。然而,你真的胖吗?他人说得对吗?
事实上,你觉得自己胖,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视觉欺骗了你。现在,你可以拿起一根绳子,放在桌上,用它摆成一个圈。这个圈的大小,就是你认为你的腰围。接着用皮尺量一下这个圆圈的周长并记录下来,再量一下自己的腰围。比较一下你认为的腰围和实际的腰围。
很可能你会发现自己摆出来的圆圈要比实际腰围大?不信你可以试试。我们在女大学生中的实验表明,大部分人都会高估自己特定身体部位的实际尺寸,尤其是当这些部位是人们判断一个人胖瘦程度的传统部位时,如腰围、大腿围等。换句话说,你可能没有自己想象的胖,很有可能你只是觉得自己胖。不仅国内的女大学生如此,国外的也一样。
你身边是否总有声音在说你胖?他们的感觉算得上是客观吗?事实上,别人在判断我们的体重状态时,未必准确。有学者认为大多数人似乎会根据自己平时接触到的人的体型在心里构建一个“标准身材”,并且用这个“标准身材”当模子来估计他人的体重状态,估计值一般会往这个“模子”靠近,因而就会出现这么一个结果:高估偏瘦人的体重,低估偏胖人的体重,只有对处于平均体重的人的估计会相对较为准确一些。有研究甚至发现医生有时也难以凭眼力判断一个人是否超重。
自己的感觉不可靠,他人的判断也未必客观。其实,要判断自己体重状态,只需要用你的身高和体重算一算体质指数(BMI)就知道了。公式:BMI=体重(kg) ÷ 身高(m)2。
标准如下:体重不足:BMI<18.5 kg/m2;正常体重:18.5 kg/m2≤BMI≤23.9 kg/m2;超重及肥胖: BMI≥24 kg/m2。当然,是否需要减肥,该如何减肥也要听医生的。
事实上,我们对自己体重状态的感觉,除了实际BMI的影响而外,个人对身材的重视程度、对自己身体的接纳程度、平时所遇到的人的胖瘦程度,甚至于我们当下的心情都可能对自己身体胖瘦程度的知觉产生影响。在大学生中,绝大多数觉得自己胖的人,其实并不胖。在下决心减肥之前,掌握你身体的各项数据,听取医生的建议才是正确的做法,毕竟饿肚子不仅不好受,也不健康呀。一不小心,还可能事与愿违,将自己“饿胖”。
习惯于“饿”自己的人,除了考虑吃多少外,还常常要考虑哪些东西不能吃,而这些“禁食”往往是自己非常喜欢吃的东西。处于饥饿状态中,个体很可能会经常想起这些食物,也充满对这些食物的渴望。压抑这种渴望,需要付出努力。这种努力可以视为一种心理资源。
心理学上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想要抑制获取食物的冲动,就需要调动认知资源来干这个事儿。遇到压力的时候,人们需要认知资源去应对。那么平时负责控制进食的认知资源就被调走了,于是很容易就大吃大喝起来。一般不节食的人,遇到压力会吃不下东西,而有严格节食习惯的人,遇事往往会用食物来“安慰”自己。因此,久而久之,体重容易不减反增。
作者:刘爽爽,中科院心理所硕士生;王葵,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
来源: 光明网-蝌蚪五线谱
高脂高糖食物易“上瘾”原因揭示
巧克力棒、薯片和薯条……为什么人们在超市里一看到这些就“走不动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新陈代谢研究所与美国耶鲁大学一项合作研究表明,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会改变人们的大脑:如果人们经常吃这些食物,哪怕只是吃得很少,大脑也能“学会”在未来准确地让人们再次摄入这些食物。相关研究22日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
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不健康、会让人发胖的食物?这种偏好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的?研究人员解释说,人们吃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倾向,主要是大脑会学习这种偏好。
为验证这一假设,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研究人员给一组志愿者每天吃一小块高脂肪高糖含量的布丁,为期8周;另一组吃的布丁则含有相同数量的卡路里,但脂肪较少。研究人员在试验开始前,以及8周后对志愿者的大脑活动进行了测量。
结果发现,在8周后,食用高脂高糖布丁的那组人中,其大脑对高脂高糖食物的反应大大增强。这尤其激活了多巴胺能系统——大脑中负责动机和奖励的区域。
对大脑活动的测量表明,当人们摄入薯片和可乐后,大脑会重新建立连接,下意识地学会偏爱这些食物。大脑的这些变化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总是更喜欢含有大量脂肪和糖的食物。
在研究期间,相比第二组志愿者,第一组志愿者没有增加更多的体重,他们的血液指标,如血糖或胆固醇,也没有变化。然而研究人员认为,在试验结束后,第一组志愿者对含糖食物的偏好将持续下去。(张佳欣)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