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3(肥胖30.1)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

科普【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的,父母肥胖则孩子肥胖的概率大。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遗传因素往往是和其他两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生活方式因素:现代人从事体力劳动相对较少,也不再需要为食物短缺而苦恼,为了追求口感,饮食中精细加工食物的比例越来越高。另外,聚餐和朋友一起吃饭更容易吃多,所以经常聚餐也是容易肥胖的原因之一。心理因素:压力与进食、肥胖有密切关系。人体在应激情况下会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这些激素能帮助人应对压力,但慢性压力导致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内分泌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使人更容易饥饿,对食物的渴求增强。压力还可能导致瘦素分泌减少,促进脂肪堆积,进一步增加肥胖风险。(via 健康中国)

来源: 广东12320

3招判断肥胖丨每日话题

来源:【大河健康报】

供稿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余亚英

审核专家:河南省健康科普专家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付鹏钰

体重并非只是数字,它与健康紧密相连。

体重异常,尤其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判断是否肥胖方法有3种

身体质量指数(BMI)

18~64岁成年人:BMI在18.5~23.9为正常,BMI在24~27.9为超重,BMI在28及以上为肥胖。

65岁以上人群:BMI在20~26.9较合适

大量研究证实,BMI大于24与多种慢性病风险成正相关,为保持身体健康,应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腰臀比

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或男性腰臀比超0.9,女性超0.85为向心性肥胖。

这种肥胖类型因内脏脂肪堆积,会增加慢性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此指标不能精确区分脂肪分布。

体成分

体重、BMI、腰臀比正常人群中,可能存在肌肉少、脂肪多的情况。

尤其是内脏脂肪较多,仍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

因此建议前往医院进行体成分等指标的评估,了解肌肉脂肪比例和内脏脂肪面积,以便进行个性化体重控制。

推荐限能量平衡膳食减肥法,即在平衡膳食基础上,每天吃七八分饱,每天运动30 分钟。

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运动可选快走、跑步、游泳等。能有效控制体重,保持健康。

来源 健康河南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小林“疫”历 | 3月3日:肥胖是新冠肺炎的高危因素

陆续有研究发现,肥胖和特定癌症人群更具新冠病毒易感性。华山医院的张文宏医生也曾说过,“肥胖的人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要比非肥胖的人要高很多”。因此,千万不要让“隔离”成为“不动”的代名词:早睡早起,健康饮食,有计划地安排日程,在家更要多活动。

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

漫画:林帝浣

设计:蒋秋平

文字:王晓云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