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肥胖(嗜睡肥胖头油)
打鼾、肥胖且白天嗜睡?高度警惕这种“睡眠杀手”!
我国约有6000万人有呼吸睡眠暂停,由于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关系密切,甚至可引起猝死,又被称为“睡眠杀手”。
由于我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设备多局限于大型医院,公众对打鼾盲目轻视,使得大量的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近日,《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发布。
识别可能的呼吸睡眠暂停
对常规体检的患者应该注意以下情况:
①是否打鼾?
②是否肥胖?
③是否有下颌后缩?
④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⑤是否抱怨白天嗜睡?
⑥是否有夜尿增多?
如果有上述情况,应该进行更详细的睡眠病史评估和体格检查。
高危人群
共识指出,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是呼吸睡眠暂停高危人群:
肥胖,难治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脑卒中,肺动脉高压,职业司机,减重人群。
打鼾同时白天嗜睡者要小心
患者存在呼吸睡眠暂停的相关临床特点为:白天嗜睡、醒后精力未恢复、疲劳或失眠;夜间因憋气、喘息或窒息而醒;习惯性打鼾、可观察到的呼吸中断等症状。
当怀疑呼吸睡眠暂停时或已经诊断明确呼吸睡眠暂停时,应该详细地询问睡眠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以帮助评估呼吸睡眠暂停对患者的影响及严重程度。
白天嗜睡可根据嗜睡量表评估
睡眠病史的内容包括打鼾的情况、可观察到的呼吸暂停、夜间窒息或憋气发作、不能解释的白天嗜睡(可应用Epworth嗜睡量表进行评估)、睡眠时间、夜尿情况、白天头痛、易醒/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和白天警觉性下降、性功能障碍等。
同时需要评估呼吸睡眠暂停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和交通意外风险等。
体格检查包括可以导致上述危险因素的心、肺和神经系统的异常,需要特别注意BMI、上气道狭窄的程度以及可能导致上气道解剖异常的体征。
危险分层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按照呼吸睡眠暂停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层,对于高危患者应该尽快做出诊断和评估严重程度。
对于非高危患者,进一步检查的时机取决于呼吸睡眠暂停的风险、白天症状或者相关的合并症。
基层医院可应用STOP-Bang问卷对可疑呼吸睡眠暂停患者进行筛查和分度。
STOP-Bang问卷评分≥3分为OSA(AHI≥5次/h)高危患者,敏感度84.7%,特异度52.6%。
治疗:改变睡姿和减肥是基础
1.改变睡姿
侧卧位睡眠可以改善舌后坠,从而降低咽部塌陷的可能性。
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通过侧卧位睡眠缓解症状,尤其是对于体位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
2.减轻体重
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病因之一。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一种辅助治疗,节食减重可以改善呼吸暂停频率,减轻上气道塌陷,从而有效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
3.“呼吸机”
改善呼吸暂停频率首选的治疗方法为使用“呼吸机”,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其原理是人为施加一定程度的气道内正压,从而维持气道通畅。这种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夜间缺氧、鼾声等问题。
河北省人民医院高洁等进行的研究曾表明,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还可以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但佩戴呼吸机时可能出现一些相应的副作用,口干、鼻出血、影响睡眠、机器噪声、鼻干及皮肤刺激等。当然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患者感觉是比较舒适的。
4.手术不作为初始治疗手段
通常手术不宜作为本病的初始治疗手段。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以使用。
资料:
[1]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1) : 30-35.
[2] 高洁,王荣国,王立立,等.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脏亚临床功能障碍的探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72-76.
(文韬)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嗜睡、乏力、体重增加……很有可能是这种疾病找上了你!
“2019年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义诊活动现场
深圳新闻网5月30日讯(记者 刘梦婷)“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开刀?”“预防甲状腺疾病,是否应多吃碘盐?”“甲状腺疾病对孕妇和胎儿有何影响?”5月29日,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多个科室联合开展“2019年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义诊活动,通过解答患者疑问、免费为患者进行甲状腺B超筛查等,帮助大家“认清甲状腺疾病的不同面目”。
据了解,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关键,甲状腺一旦发生异常,会危害到体内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长期以来,我国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数量庞大,以甲减、甲亢等为代表的甲状腺疾病由于症状不明显,导致众多患者对该疾病的知晓率偏低、整体规范治疗率不足。我国从2009年起便连续每年在各地广泛开展“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科普宣传活动,截至2019年已经举办了十一届。
随着普查率的提升,甲状腺疾病患者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对该类疾病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甲状腺虽小,但所引发的疾病却不容忽视,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因未得到规范、系统的治疗,把小病拖成大病,对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进行甲状腺疾病的筛查非常有必要,市民也可每年定期进行甲状腺疾病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最近完成的针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TIDE项目调查结果显示,甲亢的患病率是1.22%,甲减的患病率是13.95%,最高的是甲状腺结节20.43%。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朱筠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朱筠教授介绍,公众可以通过关注自身症状来筛查甲状腺疾病,例如甲亢的症状主要是高代谢的表现,心悸、气短、消瘦、怕热、出汗等;甲减的症状主要是低代谢表现,如果出现怕冷、嗜睡、乏力、心律缓慢、抑郁、浮肿、皮肤粗糙、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等症状,可及时到内分泌等科室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另外,对于甲状腺结节,最好能够明确结节的性质,尽早就医确定病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朱筠表示,甲状腺疾病从临床上来看主要和碘的摄入及家族遗传有关。“如有家族遗传的问题,应提高警惕;至于碘的摄入应保持合理的水平”。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陈明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陈明介绍,甲状腺功能检查简单易行,通过FT3、FT4、TSH这三个指标就可以发现并诊断大部分甲状腺功能异常性疾病。而B超是筛查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首选方式指标。有甲状腺结节的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
调查显示,甲状腺异常检出率跟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异常的几率越高,而女性则更容易“中招”,异常检出率是男性的1.8倍;6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近半数被检出异常。
陈明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这座城市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近年来,一些年轻人因为压力大、熬夜、吃宵夜等不良习惯影响,检查出来甲状腺异常的人群有所增加,“管住嘴、迈开腿”,才能远离甲状腺相关疾病。来源:深圳新闻网
贪睡也可能是疾病在作怪?睡觉和哪些疾病有关?
你肯定想不到吧?睡觉还能睡出病来?听到这个说法,您可能和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嘛!不过确实疾病就是在睡觉过程中引发的。
专家表示,我们人体正常需要休息时长应该控制在7-8个小时左右,如果少于7小时,可能会导致中风,但是如果超过8小时,引发的后果会更严重,即是嗜睡。太贪睡了,有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在作祟。
肝病。对于肝部出现问题的人,身体容易感到疲劳,常见症状有精神不济、乏力、恶心呕吐等,患者会出现嗜睡现象。如是长期感觉疲劳、乏力、困倦,请及时就医,以免引起肝病。
脑缺氧。如果脑缺氧会思维迟钝、反应变慢、犯困,体力上明明没有什么大的消耗却感觉疲惫,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感觉非常困却又睡不着。脑缺氧的原因很多,像过度用脑、大幅度情绪波动、高原反应等,都容易导致脑缺氧。正确应对,往往可及时治愈。
糖尿病。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春困秋乏,其实在季节变化时想睡是正常的,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如果老人经常嗜睡,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糖尿病就会引起嗜睡。
由糖尿病引起的嗜睡,是因为病人体内糖代谢紊乱,血糖无法被机体充分利用,导致血糖升高,大量的糖分只能从尿中排除,从而引起体力减退、精神萎靡,甚至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减退,引起嗜睡。
心脏病。疲劳、乏力是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心脏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刺激神经末梢让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分轻重,轻的问题不大,重的可妨碍工作。
感冒。很多人感冒后会嗜睡,医学界认为可能是和吃的感冒药有关。有一部分感冒药服用后会出现困倦、嗜睡等副作用,但是有些人并没有吃感冒药却仍然嗜睡,说明身体免疫力下降,患者缺乏休息。
贫血。贫血会导致嗜睡。在这个营养过剩的年代,很多人因为肥胖而节食减肥,从而导致营养单一、贫血。贫血就会导致血红蛋白数量减少,影响大脑的供氧,而缺氧状态的大脑会逐渐进入一种抑制状态,出现嗜睡、疲乏、思维迟钝等现象。
中风。正常的睡眠时间为6~8小时,若超过8个小时,血液的浓度会增大,新陈代谢也会减缓,体内堆积的废物无法排出,很容易引起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