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故事(胖瘦故事)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12岁男孩因肥胖患重度脂肪肝 爱吃垃圾食品喝甜饮料

【12岁男孩因肥胖患重度脂肪肝 爱吃垃圾食品喝甜饮料】广州12岁的小陈(化名)因平时喜欢吃垃圾食品、喝甜饮料,三个月前体重已飙升至79.8公斤,出现疲劳乏力、疼痛等症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带着他前往广医三院就诊。医生发现,小陈竟存在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空腹胰岛素高,肌酐和尿酸异常等症状!经过专业营养医师指导,目前小陈已减重21斤,脂肪肝也消失了,空腹胰岛素和尿酸都降下来了,整个人变得精神、自信、开朗起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翁淑贤)

来源: 广州日报

“胸比我女朋友还大……”年轻小伙被这病折磨5年

对不少女孩子而言,"有胸"是她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但到了男生这,胸的存在有时还真的挺尴尬 ......

5 年前,20 岁的年轻小伙阿强(化名)发现自己的胸竟"发育"了,出门难以见人,为此下定决心减肥;而更糟糕的是,经过几年来不懈健身,瘦了 15 斤后的他却发现:胸反而更"丰满"了!

胸比女朋友还大

年轻小伙不敢见人

前阵子,阿强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整形外科)就诊,他含胸弓背,怯生生地坐在副主任医师沈海燕面前,脸涨得通红,在确定没有其他患者后,才轻声开口:"医生,我得了一种见不得人的病,你能替我保密么?"

得到肯定答复后 , 这个腼腆的小伙子偷偷说:"我的胸部比我女朋友还大 ...... "

说完,阿强将衣服脱下,只见双乳明显隆起,目测有 B 杯,但两边不对称,左侧比右侧更加饱满。

阿强回忆,大约 5 年前,他发现乳房开始发育。

"一开始以为是吃胖了,瘦下来就好了。"这两年,阿强坚持去健身房锻炼,减重 15 斤,可乳房却更明显了!"冬天还能靠外套遮掩,到了夏天连走路都不敢抬头挺胸,能割了吗?"阿强最近最近越来越愁。

经检查,激素水平测试显示阿强的雌激素、雄激素、孕酮都偏高,B 超提示双侧乳腺发育,确诊为男性乳房发育症。

经过一系列术前检查,阿强在近日接受了双侧乳房脂肪抽吸术+肥大乳腺切除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他获得了正常的男性乳房外形,重拾信心。

男性乳房发育多为生理性

这两个时间为发病高峰

看到这里,肯定有很多人好奇:好好的一个男人,怎么会突然乳腺发育了呢?

沈海燕介绍,男性乳房发育症不少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呈女性样发育、肥大,有时有乳汁样分泌物。

这种情况可分为病理性、生理性,其中生理性比较常见。

生理性一般多出在 2 个年龄层阶段:青春期少年和中老年期。

青春期男性(多为 12-20 岁):

因为在发育阶段,中途会有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的不协调,如果雌性激素过多就会导致乳腺增生,便会有胸部发育的现象,常在 18 岁以后会自行消退;

中老年期(多为 50-80 岁):

中老年人身体脂肪含量相对较高,随着身体各项功能指标下降,也会存在激素不协调等现象,很容易导致乳腺组织的发育,多在 1 年内自然消退。

而病理性的男性乳房发育主要由于性腺功能减退、肿瘤、肝功能受损、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继发,而长期服用雌激素、西咪替丁的患者也可能出现乳房发育。

如何辨别是肥胖

还是乳房发育?

都说发现身体不适应尽快就医,但许多本身体质较胖的男性朋友们又要说了:我只是胖,难道这种情况也是属于乳房发育 ?

沈海燕解释,因为胖导致的显像发育称为假性乳房发育,是脂肪沉积造成,而非腺体增殖,乳房往往无触痛;

而男性乳房发育后,由于其乳腺腺体也存在发育,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乳头乳晕深面,往往可以摸到一个圆形的结节样包块,有时候压上去还有疼痛感,甚至极少数乳头还有白色乳汁样分泌物。

如果出现后者症状,则要高度怀疑是否是乳房发育了。

若不慎"中招",医生建议做好这事:

1. 对于发病不超过 12-18 个月的青春期男性乳房发育症,可以先调整饮食,6 个月内复检;药物引起的男性乳房发育症,停止服药一段时间后重新评估。

2. 如果出现持续性男性乳房发育(发病时间超过 1 年至 1 年半),则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雄激素、抗雌激素药物、以及芳香酶抑制剂等。

3. 若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且乳房肥大明显影响美观者、长期乳房疼痛且用药物正规治疗无效者、男性乳房直径大于 4cm 且长期不能消退者、乳房内肿块不能排除恶变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者要求多为年轻患者,皮肤张力一般较好。

温馨提醒:男性乳腺发育可能是身体内其它疾病的表现之一。

建议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肝功能、胸片、彩超、激素测定等检查,寻找可能的病因,并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

作者:南京卫生12320

来源: 南京卫生12320

植入人工心脏、手术减重40KG……我和终末期心衰伴肥胖症患者罗先生的故事

今天,《我与国学巷37号的故事》专栏,给大家带来心脏大血管外科主管护师冯凰与严重终末期心衰伴肥胖症患者罗先生长达3年、共同抗击心衰的故事。

我叫冯凰,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一名护士,2003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21个年头;在从事护理工作的这些年,有这样一位严重的终末期心衰患者让我印象深刻。

01 一位特殊的患者

230斤 终末期严重心衰

2018年,年仅27岁的罗先生刚从国外旅游归来,突然感到活动后心累、气紧,而且要休息好一阵才能缓解,开始他以为只是旅途劳累的原因,并没有立即就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上下肢开始出现浮肿;最终,他在家人的陪伴下辗转来到了我院就诊。

医生评估发现,罗先生的心脏功能已经进入终末期,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心脏供体本身已难以获得,而且这项手术要求供者体重与受者体重接近,但罗先生的体重有230斤,这使得寻找合适的心脏供体变得异常艰难。

到2020年底,他的生活已经无法自理,反复的心衰入院让他与家人心力交瘁。我和医生一起上门诊的时候,常常碰到他来咨询,每一次得知还没有合适的供体时,我都能看到他眼神中透露出来的绝望,不由得开始更多地关注他。

02 一台人工心脏手术

寻得一线生机

2021年初,罗先生病情加重,被家人紧急送往我院急诊科。此时的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向着终点在靠近,连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行动都变得异常艰难,可等待移植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

作为罗先生的主管护士,我看到了他入院后的无助与绝望,之后一有空我就会到他的病房,一边听他诉说,一边鼓励他打起精神,看到希望,相信一定还有机会。

很幸运,经过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主任安琪教授多学科团队的讨论和评估,决定先为罗先生进行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的植入手术,再等待合适的心源。

LVAD植入手术就是大家俗称的人工心脏手术,它是一项突破性的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技术,为无数心衰患者带来了希望。它代替左心室的泵血功能,来改善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手术后,患者不仅能够逐步恢复自理能力,还可以回归正常生活,重新感受生命的意义。

这个消息对罗先生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不过对于一个新技术,我看得出他还是担忧的。

在手术前,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详细解释了LVAD手术的必要性和具体过程,帮助他和家人了解手术的各个环节以及预期效果。我们又通过视频短片和模型,形象地展示了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植入位置,让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们还让心理咨询师积极参与进来,耐心倾听罗先生的担忧和疑虑,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我还分享了其他医院的成功案例,介绍其他患者术后恢复的良好情况,以增强他的信心。

03 一瓶冰可乐

温暖与专业

2021年1月13日,罗先生接受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手术,入手术室前,他虽然有些紧张,但表面上依旧显得轻松。我问他为什么如此淡定,他说医护团队的鼓励、支持带给他面对一切后果的勇气。

听到这句话,我的内心深受触动,从未想到我们的话语竟有这么大的能量。于是我继续鼓励道:“别担心,手术一定会顺利的,相信我们的团队,也要相信自己。您的家人和朋友都在期待着您的康复”。他朝我微微一笑,被推入了手术室。

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罗先生转入ICU。和医生一起查房的时候,我看到ICU的医生和护士一边和他交流病情,一边给予他鼓励;看到他的积极配合,我决定给他一个小奖励,便问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愿,他舔了舔嘴唇说:“好想喝冰可乐啊。”

经过和医生细致的沟通确认,第二天我带着他期待已久的冰可乐出现在他的面前。看着他惊喜的眼神,我笑了起来,他对着我说:“谢谢冯老师,我一定好好配合,争取早日出监护室,不辜负你对我的关心”。

几天后,罗先生顺利转回普通病房。他告诉我,拿到了冰可乐的那一刹那,他感觉自己似乎重获新生:“虽然艰难,但有了医护人员的支持与陪伴,相信我一定会越来越好。”

04 一份康复计划

新生活的开始

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置入是一项新兴技术,尽管它为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术后日常管理却很复杂。

面对新事物的学习,罗先生和家人也力不从心,为了让罗先生的家人也成为他的坚强后盾,我从如何给机器充电、更换设备,到如何每日监测装置的运行状况,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报警信号,教会他们使用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期间,还设计了各种考试,一旦发现他们操作中的问题,就会及时给予纠正。我也为罗先生准备了详细的维护手册,便于他在家中参考和遵循。

康复锻炼也是恢复过程中的另一关键部分。根据罗先生的具体情况,我联合了康复师一起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鼓励他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逐步恢复体能。这些康复训练不仅帮助罗先生增强了体力,还提高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逐步克服康复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经过数周的康复训练,罗先生终于迎来了出院的喜讯。他说:“冯老师,直到现在我才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我说不出那么多感谢的话语,但是我明白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你所倾注的心血,我希望自己带着这个机器,好好地开始新生活。”

05 一个专属微信群

及时解除危机

为了确保罗先生回家后仍能得到延续的护理服务,我和护士长商议为他及家人创建一个微信群,方便后续的沟通。在微信群里,我可以随时知晓罗先生的健康状况,并解答他们的疑问,为他提供后续的康复建议。有了这个沟通群,罗先生觉得安心多了。

一天晚上,我洗漱完毕正准备休息,突然收到微信群里罗先生发来的紧急消息:“康复设备出现了异常报警”。

我担心不已,意识到情况比较紧急,我和罗先生约好在医院见面后,不顾刚洗的头发还在滴水,就立马驱车赶往医院;到达医院后,我迅速检查了设备,发现是备用电池连接异常引发了报警。

为了确保罗先生的安全,我重新调整了设备,并仔细检查了他的身体状况,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才放下心来。尽管虚惊一场,但是罗先生和他的家人对我的迅速反应表示了由衷的感谢。我安抚了他们的情绪,详细地讲解了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法,确保他们在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更从容应对。

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帮助,让我们之间越发信任,相处也越来越融洽,在节假日时,也会彼此送上祝福。

06 一台减肥手术

完成减肥目标

尽管罗先生已经安置了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为了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整体健康状态,减肥成了他康复阶段的首要任务。

为了更加科学地实施减肥计划,我与营养师、康复师一起积极沟通,共同为罗先生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减肥计划。营养师精心调配了饮食方案,确保罗先生摄取的热量和营养都在理想范围内;而康复师则根据罗先生的身体状况,设计了合适的运动计划,帮助他通过科学的方式消耗多余脂肪。我则肩负起督导运动和饮食的作用,确保他能够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然而,尽管我们付出了诸多努力,罗先生的减肥效果却并不理想。经过多次评估与讨论,罗先生决定听从胃肠外科医生的建议进行减重手术。

手术当天,我全程陪同在罗先生身边,时刻关注他的生命体征,并与手术团队紧密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由于罗先生体内装有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手术团队必须格外小心,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准确无误。在麻醉科、手术室的通力配合下,胃肠外科程中教授、陈亿教授、张贵祥医生,心脏外科王亚波教授、刘光跃教授、冯凰主管护师等手术团队为罗先生成功完成了手术。

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和饮食调整,罗先生的体重开始稳步下降,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减重40KG,血脂也显著改善,服用的药物也做了调整,罗先生说他感觉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了。再次复查的时候,他对我说:“冯老师,虽然我经历了两次大手术,但是,因为有了你的帮助、团队的帮助,一次次地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让我能够重燃生活的信心,也有底气迎接新的挑战。”

时光荏苒,我和罗先生已经认识了3年多了,这位曾经的心衰患者,如今已满怀信心地重新融入社会,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在朋友圈展示着他丰富多彩的生活。

这份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被患者赋予的信任与依赖,是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工作意义的源泉。我深知,护理这份职业,虽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无尽的生的力量,它不仅仅是技术与科学的结合,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相信,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是默默无闻的天使,用双手传递生命的温度,用话语编织希望的篇章。

亲爱的们,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院130周年院庆日来临之际,我们持续面向广大病友、医务人员、医学生、华西校友,征集“我与国学巷37号的故事”,欢迎大家向邮箱hxxcb123@163.com投稿。一经采用,将在华西医院微信公众号陆续推送,还会给作者送上华西文创精美礼品!

期待你的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