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可(肥胖可以喝纯牛奶吗)

保健时报 0
文章目录:

控制肥胖,可防“三病共患”

肥胖是导致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也是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三病共患”的共同危险因素。积极防控肥胖可以阻遏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01 测量腰围

比称体重能更准确反映肥胖

缺少健康知识指导的饮食生活习惯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什么体重算肥胖?如何识别肥胖?实际上,腰围比体重能更准确反映体胖,尤其是隐藏在“腰上”的腹部肥胖。自己测量腰围很容易,方法也简便。将身体保持直立,双脚并拢,在腰部侧方的腋中线处,可摸到的最后一根肋骨下缘与髂前上棘的垂直连线中点,水平环绕测得腰围长度。有些人的测量位置近似于经过肚脐水平面的环腰测量长度。注意要将测量软尺贴紧皮肤,但不能压迫,取平静呼气结束时的测量值。男性腰围≥90厘米或女性腰围≥85厘米则为腹部肥胖。也可以测量体重(千克)和身高(米),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公式为: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BMI≥24为超重,BMI≥28则为肥胖。由于腹部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更大,因此,测量腰围反映肥胖的重要性超过BMI,也更适合自我判断。

肥胖的主因是“吃多了”可以引起肥胖的食物,如日常饮食中有高盐、高油和高糖的不健康饮食习惯导致肥胖。也有些中青年人,喜欢晚餐进食甜食、肉类和含油脂类多的食物,更会加速身体变胖。此外,三餐不规律,靠吃甜点、花生仁、坚果等高糖、高油脂零食代替补充,也是不可忽视的增肥因素。喜欢在室内坐卧,而户外身体锻炼少,也使体胖更容易发生。

02 健康饮食

是获得减肥效果的可靠路径

获得健康体重其实并不难。肥胖者减重的目标始终是获得身体健康,这一点不能改变或偏离。健康饮食是减肥最有效的方法。有研究发现,体重100千克、BMI37的肥胖者,通过健康饮食使体重减少5%(即5千克),肥胖导致的脂肪肝、高脂血症、体内脂肪堆积以及身体内环境紊乱就会发生显著改善;体重减少10%(10千克)以及15%(15千克),则身体指标持续向健康方向增加改善。因此,健康饮食是获得减肥效果的可靠路径。研究还提示,肥胖减重5%平均需要3~4个月,减重10%、15%分别需要大约7个月和10个月的时间。因此,采用非健康方式的缩短或拖延肥胖减重时间,都不利于身体持久健康。

04 心理因素

往往是决定减肥成功的关键所在

应避开减肥的误区。肥胖发生的机制是身体内的能量失衡,能量入超过多,转变为脂肪,大量堆积在皮下和腹部。吃多了高盐、高油和高糖食物是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也是“减肥”行之有效的可靠抓手。任何偏离或违背健康目标的减肥方式都可能伤害到身体。因此,忽视健康目标去制订减肥计划,如选择不利于健康甚至存在风险的方式方法,或任意缩短减重时间,或夸大减重效果等等,都是广大公众需要高度警觉和尽力避免的。

此外,心理因素往往是决定减肥成功的关键所在。减肥方式方法的选择不当或者内心缺乏认同感,则很容易产生心理抵触或抵抗,就难以达到健康减重的目标。如开始不久就找理由放弃,或者成功减肥后不能坚持,导致发生体重反弹或“复胖”等情况。在临床上,如有不能通过饮食控制改变体重或者健康生活方式难以减肥等情况,建议到医院检查是否存在肥胖表现的内分泌疾病原因。

实际上,肥胖者获得健康体重并不难,减肥健康之路就在脚下。减肥不偏离健康目标,才能使身体获益更长久。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作者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周迎生

编辑 || 颜红波

研究:肥胖永久改变大脑 让人不知何为“饱”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为什么肥胖人士通常食欲旺盛?为什么费半天劲减了肥,一不留神就被“打回原形”?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可以改变大脑,令人一直食欲旺盛,且这种改变即使在减肥成功后至少短期内会持续存在。

研究报告由本周出版的《自然·新陈代谢》杂志刊载。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研究人员招募60名志愿者,其中一半人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属于肥胖;另一半人体重正常,BMI在18至25之间。研究人员通过喂食管将葡萄糖、脂肪或水直接送入志愿者胃部。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耶鲁大学医学院内分泌学教授米蕾耶·瑟莉博士说:“我们想绕过口腔,只关注肠道与大脑的联系,来看看不受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干扰,营养物质如何影响大脑。”

测试前一天晚上,所有志愿者在家吃了同样的晚餐,直到第二天早上插上喂食管后才再次进食。糖类或脂肪通过管子进入胃部后,研究人员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来捕捉志愿者大脑在30分钟内的反应。

研究人员发现,体重正常的人摄入糖或脂肪后,大脑纹状体活动减弱,这表明大脑意识到身体已经被喂饱,就不会想要吃更多食物。此外,他们体内的多巴胺水平上升,表明大脑奖励中心也被激活,会令人产生满足感。而肥胖者获取同样的营养物质后,大脑活动并没有减缓,多巴胺水平也没有上升,这表明他们既不觉得饱了,也没有满足感。当进食的食物种类为脂肪时,这种对比尤为明显。

接下来,研究人员要求肥胖志愿者在三个月内减去10%的体重,这被认为是已知可以改善血糖状况、改善新陈代谢、促进整体健康的减重比例。随后,研究人员再次进行与之前相同的测试。他们意外地发现,体重减轻没能“重置”肥胖者的大脑。

“没有任何变化,大脑仍然不能识别饱腹感(信号)或产生满足感。”瑟莉说。依照她的看法,这或许表明,志愿者要么减肥时间不够长,要么减重不够多。

瑟莉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究竟胖到何种程度会影响大脑功能?这种影响只与肥胖有关还是与肥胖者日常爱吃的食物种类有关?

她指出,不要指责那些无法通过“少吃多运动”减肥的人缺乏意志力。“对于那些与肥胖作斗争的人来说,他们忍不住总想吃可能与大脑功能失常有关。”(荆晶)

来源: 新华社

坚持八分饱可防止中年肥胖

据共同社3月7日报道,日本名古屋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在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公布研究成果称,通过老鼠实验发现大脑神经细胞外侧纤毛的长度与老鼠的胖瘦有关。当纤毛因衰老或暴饮暴食而变短时,会导致中年肥胖。研究团队表示,如果控制饮食则纤毛不易变短,因此“坚持八分饱的适度饮食习惯对于防止中年肥胖很重要”。

大脑下丘脑中的受体是众所周知的与遗传性肥胖有关的基因。研究团队在实验中发现,这种受体出现缺损的老鼠会变胖,说明其对预防肥胖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该受体集中在老鼠下丘脑神经细胞被称为“初级纤毛”的天线状结构中。对不同周龄老鼠大脑的观察表明,与3周龄的断奶期相比,初级纤毛在24周龄的中年期缩短了约三分之二。喂食高脂肪食物则初级纤毛缩短得更快,而把食物减少四成则缩短的速度变慢。

即使是因衰老一度缩短的初级纤毛,若控制食量就会再生。初级纤毛因基因改变而变短的老鼠食量增大、体重增加。研究团队得出结论称,初级纤毛的长度变化是肥胖的原因。

名古屋大学教授中村和弘表示:“希望这项研究有助于开发预防和治疗引发肥胖的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的方法。”

来源: 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