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无(肥胖无力)

参考消息 0
文章目录:

胖而无病:破除关于肥胖的迷思

参考消息网10月25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9月19日刊发文章,题为《关于肥胖,我们的想法全错了吗?》,作者是朱丽娅·贝卢兹。文章摘编如下:

名嘴奥普拉·温弗里在披露自己服用类似诺和泰的药物体重减轻后宣称:“肥胖是一种病。”一位著名肥胖症医生在《六十分钟》广播栏目里谈到减肥药时说:“肥胖是一种大脑疾病。”

健康专家称,肥胖是否应该被看成一种疾病是“现代医学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世界各地的专家、组织争相定义肥胖究竟意味着什么。

医学界从未给肥胖作为一种疾病提供准确的定义。它一般被认为是体脂过多,用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判断。但BMI并不准确,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患病。不像高血糖被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或胸痛及医学影像不正常被用于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脏病,关于哪些迹象和症状让肥胖成为一种疾病也没有形成共识。

根据目前的理解,BMI并不反映我们体脂的情况。有时,它把没有生病的人变成患者,并掩盖了那些急需治疗的人。

据报道,美国医学会2013年正式认定肥胖为一种疾病。当时,作为善意努力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肥胖症患者的医保覆盖,并通过强调胖瘦并非个人选择来应对肥胖污名化问题。

像许多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倡导者一样,我认为这一决定是有道理的。作为一名报道肥胖问题十年的记者,我采访了数以百计的病人,追踪他们节食、做减肥手术及服用减肥药的情况。我了解到承担过多的脂肪重量如何让许多人感到不便,脂肪堆积如何让身体各个系统的能力螺旋式下滑,让呼吸和移动变得更困难,增加其他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

关于肥胖与否,大部分不确定性源自人们对BMI的依赖,但它并不直接量化体脂。更重要的是,它无法说明脂肪如何分布以及是否存在问题,这会导致误诊。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新陈代谢和减肥手术负责人弗朗西斯科·鲁比诺说:“如果对一种疾病的定义稍微过度,那么就会影响数以百万计的人。”他还说,这让一个“大问题变得更棘手”。

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职人员和肥胖症临床医生斯科特·卡亨说:“只根据这个指数进行诊断,我们会告诉许多健康的人他们有病。”

但肌肉发达的人被误诊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人们也许会接受不必要的治疗,而且还要面对此前没有的心理负担。这是雪上加霜。体态较胖的人已在包括诊所在内的地方遭到羞辱。

报道称,诊断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更加有害。一些人有可能在器官和肌肉内部或周围存储脂肪,与存储在大腿或臀部等皮下的脂肪相比,前者心血管和代谢健康并发症的风险更高。BMI无法发现这种异常的“病脂肪”。研究人员发现,南亚人常以这种方式存储脂肪——并且在BMI较低的情况下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但因为这些患者看起来并不超重,他们的健康问题可能未被注意。

从更基本的层面说,BMI在疾病和胖瘦之间建立了一种等价关系,但今天的研究人员不是这样理解肥胖问题的。一个人可以胖而无病或者“瘦胖”有病。肥胖可以导致身体出现机能问题,如膝盖疼痛、呼吸困难。它还可以是一种症状,如与甲状腺有关的体重增加。

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临床医学助理教授贝弗莉·常(音)说:“我们有广泛的数据支持:肥胖不一定是脂肪问题,还可能与激素和我们的神经系统相关”,以及大脑如何理解我们存储了多少脂肪。“问题在于我们让社会、保险公司和所有其他人认为肥胖只是脂肪过多,这是一种过度简化。”(编译/杨新鹏)

儿童青少年胖没胖?定期测一测,马上就知道!

儿童期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有什么好办法能准确判断孩子是不是肥胖吗?

当然有,您接着往下看~

#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

01

体质指数(BMI)法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

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是不一样的,1岁时BMI值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到6岁~7岁脂肪重聚期开始出现反弹,此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6岁及以上儿童可以通过计算自己的BMI值,跟下表进行比较,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超重或肥胖。比如,一个8岁的男孩,身高140cm,体重40kg,他的BMI就是20.4,超过了8岁男孩的BMI界值19.7,那么他就被界定为肥胖。

来源:《学龄儿童超重与肥胖筛查》

02

体格生长监测

7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应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格生长监测,测量孩子的身长、身高、体重,计算BMI值,利用“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WS/T 423-2022)或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参考同年龄、同性别和同身长的正常人群相应体重平均值及范围,来判断孩子是否处于肥胖或超重。

来源:《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 423-2022)》

03

腰围评价法

腰围是一个简单的评估腹部囤积脂肪的指标。7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的腰围界值可参考“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611-2018),分别以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年龄别腰围第75百分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作为儿童青少年正常腰围高值和高腰围界值点,当儿童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0作为高腰围的筛查界值,提示儿童可能存在中心性肥胖。

来源:《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611-2018)》

04

体成分分析

体成分分析是指通过专业设备测量体内脂肪含量、体脂率、体重等指标,更全面、精准地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儿童体成分的具体标准,但通过观察体脂率的前后变化,也可以了解儿童肥胖的发生和变化,有助于制订个性化的体重管理计划。

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

保持什么样的监测频率比较好呢?

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12月龄),1~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家长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建议家长学会BMI计算方法,能使用生长监测图(表)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趋势,尤其对体重增长过快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可采取家庭监测和机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1~3个月监测1次体重和身长(高)。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不能胖!不能胖!30岁小伙确诊!

有没有人和小编一样

30岁往上走的年龄

越来越害怕体检

近日

30岁的小刘为了治疗肥胖来到医院

筛查B超发现有双侧甲状腺结节

而且已经发展到恶性可能

同时伴有左侧颈部外侧区

淋巴结转移可能

小刘从小体重就偏大

加上平时缺乏运动

饮食也不加节制

所以他一直是胖乎乎的

近年来

他的体重更是直接飙升到300多斤

BMI指数高达惊人45.4

(正常值为18.5-23.9 kg/m²)

属于重度肥胖状态

01

以为只是胖

没想到得了甲状腺癌

面对这样的筛查结果,小刘一开始都不敢相信,因为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什么症状,而且家里直系三代都没有甲状腺癌的病史,怎么年纪轻轻就得了癌呢?

于是,他进一步做了结节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还是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于是,他咨询了浙大二院甲状腺外科的专家王平。王平表示,重度肥胖是导致甲状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也促进甲状腺癌的周围侵袭以及淋巴结转移。中国的肥胖人群比例不断升高,也是导致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像小刘这种肥胖患者,成年后应该进行定期的甲状腺检查,并且积极减肥,减少肿瘤进展,淋巴结转移的概率。

02

重度肥胖,不仅促进了肿瘤生长

也极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王平团队对小刘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结合B超和CT,发现小刘肿瘤已达2.5cm,局部侵犯颈前肌肉,而且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需要进行甲状腺癌根治和转移侧淋巴结清扫。同时,由于小刘重度肥胖,颈部暴露困难,属于困难气道,给术中插管及后续的复苏都增加了难度。

因此,王平团队和麻醉科医生一起,制定了严格的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计划。由于患者体型较大,手术床需要加宽,因此为了尽可能靠近颈部手术区域,主刀医生需要全程半弯着腰,而且患者颈部粗短,脂肪层有正常人的3倍厚,甲状腺窝犹如一个深坑,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的难度更大。经过一番精细操作,双侧甲状腺被完整切除,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

肥胖是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也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其中就包括甲状腺癌

研究表明

体重指数每增加5kg/m²

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就增加25%

除了警惕体重攀升

还需如何预防甲状腺结节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

↓↓↓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位于颈前喉结下方,形似蝴蝶,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功能起重要作用。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肿物的统称,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根据结节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囊性结节、增生性结节、炎症性结节以及肿瘤性结节,而肿瘤性结节可以分为良性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甲状腺炎等)以及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占75%, 滤泡癌占16%,髓样癌5%,未分化癌占3%)及淋巴瘤1%。其中,甲状腺结节绝大部分都是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只占8%左右,而大部分是分化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及滤泡癌),恶性度低,预后良好。

为什么会长结节

引发甲状腺结节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

(1)高碘或低碘

(2)家族遗传

(3)14周岁以前的辐射暴露

(4)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

(5)吸烟、酗酒,长期睡眠不足

(6)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

(7)体重过重或有代谢异常问题者

(8)自体免疫疾病:如桥本氏甲状腺炎

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约10%有可能是恶性。风险较高的结节,通常是那些超声下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纵横比大于1、内部有钙化点的。

如何预防甲状腺结节

★保持良好的情绪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衡。应学会调节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如运动、冥想、与朋友交流等释放压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幅波动。

★均衡饮食 平时需要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保持碘元素合理摄入,如可以适当地进食海带、碘盐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缺碘,对预防甲状腺结节也有一定的帮助。

★避免辐射 长期暴露在辐射环境中,尤其是颈部受到辐射,可能损伤甲状腺细胞,引发甲状腺结节。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颈部X射线检查,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

★规律作息 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按时入睡和起床,有助于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甲状腺的检查,如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有助于早期发现甲状腺的异常。对于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的人群,应提高体检的频率。

综合:杭州日报、浙大二院、辽宁省中医二院内分泌科、 西安医学院一附院

来源: 最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