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着(肥胖着的肚子瘦下来图片)

红网 0
文章目录:

重度肥胖患者多次保守减重失败 这个手术让他更“轻”松

红网时刻新闻12月5日讯(通讯员 陈富连)近日,25岁的小沈(化名)因头晕、乏力、口干等不适在长沙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空腹血糖达到19.2mmol/L,血压130/90mmHg。

小沈自幼喜爱美食,长期摄入高油、高糖、低纤维的食物,如汽水、可乐、罐装饮料、汉堡、薯条等,身体渐渐发胖,如今他体重161kg,BMI达49.6kg/m2。这些年来,小沈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最终因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很快反弹。小沈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重度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重度脂肪肝;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他告诉医生,夜间经常被憋醒,白天无精打采,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海滨再次与小沈及家属沟通。患者重度肥胖有多种合并症,目前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健康,控制这些疾病的根本还是减重。通过减重可以改善糖尿病甚至达到逆转,并且可以改善其他肥胖合并症,考虑患者既往多次保守减重失败,如果体重降不下来,靠药物来缓解病情不是长久之计,建议他通过手术减重。

经过一方思考后,小沈决定通过手术来减重。胃肠、减重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杰锋查看患者情况后邀请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麻醉手术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影像科等学科组成的MDT团队对该病例进行讨论。在多学科护航下,胃肠、减重外科为小沈实施了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术后6小时,小沈就可以下床活动。在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下,小沈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重度低氧血症也得到了有效缓解。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术后一月,复查体重,由原来的326斤下降到了270斤。小沈术后紧跟医院个案管理师进行饮食指导,目前一切良好。

刘杰锋介绍,减重代谢手术是通过外科手术方式限制食物摄入、减少营养吸收,从而达到减重和治疗肥胖引起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脂肪肝、多囊卵巢等)的目的。对于小沈来说,肥胖已导致全身多器官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此次症状爆发实际上是疾病的积累结果。

刘杰锋提醒,减重手术后,大约8个月到一年能将体重降至正常水平,但减重手术绝对不是“躺平”减重,饮食上还需养成小口进食的习惯,吃饭细嚼慢咽,每次进食要充分咀嚼半小时以上。当然,不是体重降得越快越好,而是需要匀速下降保证机体的需要,如果体重下降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问题,因此减重手术后需要密切关注体重的变化,以确保体重下降速度适中,同时保证身体健康。

有一种营养不良叫“胖子”,营养师教你怎么补

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似乎:

瘦=营养不良

胖=营养过剩

但事实上,并非面黄肌瘦、骨瘦如柴才叫营养不良,有时胖子更容易缺乏营养!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究竟又该如何补充营养呢?今天就来说一说~

胖子为何会营养不良?

— 第1步—

高热量、不均衡的饮食。

健康人的饮食中包括主食、肉蛋类、乳制品、豆制品、果蔬,只有比例均衡,营养才足够。

而胖人尽管吃得多,热量高,但饮食的比例搭配却非常不均衡,主食、零食、油炸食品等占比过大,而优质蛋白、蔬菜水果却吃很少。

导致的结果:

缺的东西依然缺

不爱吃蔬果——缺维生素、膳食纤维

不爱喝牛奶——缺乏钙质

... ...

不缺的东西补过了头

爱吃油炸食品——脂肪过量

爱吃甜食零食——糖过量

... ...

— 第2步—

膳食纤维缺乏、肠道菌群紊乱。

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虽不能被人体消化,但却是肠道益生菌的『粮食』。

如果蔬菜水果吃得极少,膳食纤维不足,肠道菌群也可能会紊乱...

导致的结果:

代谢异常

胖人果蔬吃得很少→肠道菌群失衡→紊乱菌群帮助胖子储存更多脂肪→胖人更胖

甚者还会诱发一种叫“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状态。使人更容易把吃进去的营养转化为脂肪。

再加上像极端节食减肥、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加持,这类人越缺营养越胖、越胖越缺营养,恶性循环。还易导致“三高”等慢性疾病~

最后,一个营养不良的胖子就诞生了!

营养不良的胖子怎么补?

极端的节食和过度的补充都会适得其反,这里我们主要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总结了5个“1” ,来补充你缺乏的营养:

每天至少1盒牛奶

——补钙、蛋白等

专家建议:牛奶是补充钙质最为方便快捷的食物。也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肥胖者可选择脱脂或低脂奶。

《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相当于300克奶的乳制品。

每天至少1份杂粮

——补充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

专家建议:粗杂粮可以提供更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1份主食50克生重,可选择糙米、小米、燕麦米、黑米、红豆、荞麦、莜麦等。

每天将近1斤的蔬菜

——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等

专家建议:蔬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和控制体重的作用。

《膳食指南》建议每天300~500克。

每天吃1个鸡蛋

——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等

专家建议:鸡蛋中有非常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A、D、E等,营养价值相当高!

《膳食指南》建议每周不超过7个鸡蛋。

每周至少吃1次鱼虾

——补充优质蛋白、优质脂肪

专家建议:鱼虾属于白肉,属于优质的蛋白质,同时含有欧米伽-3脂肪酸,对大脑、心血管都有一定的益处。

《膳食指南》建议每周吃鱼280~525克。

以上这些原则,哪怕是不胖的健康人群也是适用的。想补充这些容易缺乏的营养素,我们必需要克服懒惰。

当然,实在难以做到的话,最后再教大家两个更简单的办法:

每天吃至少12种食物

适当使用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

来源: 京医通

我国约1.8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腹型肥胖同样需要减重

近日,由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会发起的“防治肥胖症,只为更健康”公益项目传出消息:我国约1.8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许多人对肥胖症的认知仍停留在“外观问题”层面,却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疾病带来的健康隐患。专家提醒市民需科学管理体重、远离健康风险。

所谓“肥胖症”,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作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肥胖症与超过200种疾病相关。以心血管疾病为例,超过三分之二的肥胖相关死亡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肥胖因此常被称之为“万病之源”。

到底如何判定是否肥胖?医学界通常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评估。BMI事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达到24kg/m²且低于28kg/m²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kg/m²为肥胖症。

指南还指出,我国人群以腹腔内脏脂肪分布较多为主要特征,较易形成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代谢综合征,而通过测量腰围则可以简单判断是否为腹型肥胖。值得一提的是,BMI在正常范围内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厘米,属于腹型肥胖,同样需要减重。

针对肥胖症,体重管理干预越早,获益也越大。《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提出,体重管理的关口应当前移。即在体重出现上升时即起始体重管理计划,而非等到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加重。面对肥胖带来的健康威胁,可以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健康体检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同时也应当主动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及早治疗,预防肥胖可能引发的相关并发症。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小英教授同时表示:“既往超重或肥胖的药物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以GLP-1RA为代表的新型减重药物有望打破我国超重或肥胖患者治疗选择有限的局面,对于提高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公益项目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地铁站同步开展。项目以城市生活的核心场景——地铁为平台,旨在打破过往的认知局限,向公众科普肥胖症及其危害,倡导从体重管理开始,提升全民健康意识。该项目由诺和诺德公益支持。

来源:作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