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龙肥胖

阿文叨叨叨 0
文章目录:

“堕龙”现身?重庆男子养了一条泥鳅!体胖如猪!网友:该减肥了

近日,重庆一名男子,晒出了自己鱼缸里面的一条泥鳅,这家伙一条顶替几十条常见泥鳅。

可以说它是泥鳅界的“榜一大哥”,胖得如肥猪一般。如果不是人家@泥鳅哥发出来,咱还真不知道,泥鳅竟然能长这么大。

从他的视频中,我不光看到了泥鳅很肥很胖很大,还注意到这家伙,居然仰天长望。看到其嘴部周围的胡须,不禁让人联想到龙须!

单独看嘴部和胖胖的身形,多少是有点龙的仪态。毕竟民间相传,泥鳅有龙韵无龙命,固被称之为“堕龙”!

很快,大家看到这条肥泥鳅后也是议论纷纷。

河北网友留言说:快撑死了,呼吸都困难了。

按照这个说法,似乎也能对的上,这家伙在鱼缸里面不对仰头的情形,或许是胖的喘不过来气。

毕竟这种身材的泥鳅,还真不多见,体内各个器官估计也撑大了好几倍。

上海网友留言说:这条堕龙有一斤了吧。

这位网友在说它体重的时候,也觉得这是一条堕龙。估计也是某个地方引起了人家的共鸣,不然不会这样说。

上文也说了,民间一些地方一直相传,泥鳅就是堕龙。无论是从身形还是样貌,都有几分相似。

浙江网友留言说:需要减肥,不能喂太多了。

人家这话的意思就是,这家伙真要减肥了,不能吃太多了,不然可真就死翘翘了。

虽然没有在留言表示,但其它网友在评论区替她说了,有人觉得这家伙有三高,也有人说脂肪太多了。

都是希望它能继续活下去,但前提那就是必须减肥。的确,这家伙的出现,刷新了人们对泥鳅的认知。

一份泥鳅炖豆腐,可谓美味至极。个头也就指头粗细,这家伙快赶上火腿肠粗了,人们看后吃惊担忧不无道理。

安徽网友留言说:你这泥鳅,早晚得撑死。

看来这家伙是很招人喜欢,不然大家也不会担忧它的健康。说实话看起来是很可爱,但按照这样的生长方式,估计早晚也得嗝屁了。

本身泥鳅的身体就不大,这下子撑起来了。身体器官也招架不住,一开始或许会好,时间长了动也动不了,光靠嘴巴呼吸,时间长久不了。

对于这家伙的体型,我也请教了相关的水产专家,他们分析这家伙长得比较大,应该是吃了饲料。其营养价值高,加上泥鳅吃得太饱也不怎么动。

久而久之,成这个样子了。本身泥鳅喜欢在泥土里面钻,多少也算能活动,而现在的这个环境,可以说是衣食无忧,看似对泥鳅好,实际是害了它。

男子将养的泥鳅发出来,其一是炫耀自己养的好,其二也说明男子把它当作了宝贝,如喵星人和汪星人的宠物。或许有人觉得这家伙当作宠物,有点离谱!但事实就是如此,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看到这家伙,不禁让我想到,之前有位女士去吃火锅,捡到了一条泥鳅,也给养成类似这个样子,说明他们真是好有爱。但,爱归爱还得注意方式,撑死就太可惜了。

英国惊现堪比蓝鲸的大鱼龙

2024新物种

英国最新发现的超大鱼龙体型堪比蓝鲸!

巨型鱼龙现身不列颠

英国作为现代古生物学的起源地,发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古生物,其中就包括了鱼龙。得益于丰富的三叠纪和侏罗纪地层,英国发现了大量的鱼龙类化石,上一个大发现还是在2022年在拉特兰湖(Rutland Water)发现的体长可达10米而且几乎完整的三角齿泰曼鱼龙(Temnodontosaurus trigonodon)。

图注:2022年在拉特兰湖发现的泰曼鱼龙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就在几天前,一篇名为《最后的巨人:来自英国巨型晚三叠世鱼龙新证据》(The last giants: New evidence for giant Late Triassic (Rhaetian) ichthyosaurs from the UK)的论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论文中描述并命名了巨鱼龙(Ichthyotitan)。巨鱼龙的属名分别有“ichthys”、“sauros”及“titan”三个希腊单词组成,意思分别是“鱼”、“蜥蜴”和“泰坦巨人”。巨鱼龙的模式种名为,种名塞文河巨鱼龙(Ichthyotitan severnensis),种名来自于距离化石发现地不远的塞文河口(Severn Estuary)。

超级海怪的发现

巨鱼龙首次被报道是在2018年,当时曼彻斯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丹·洛马克斯(Dr Dean Lomax)描述了一组属于鱼龙类的下颌骨碎片,巨大的尺寸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因为从化石的尺寸看明显属于非常巨大的鱼龙类。

图注:古生物学家洛马克斯,鱼龙类专家,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巨鱼龙的化石最早发现于2016年5月,地点在英格兰位于萨默塞特郡西部李尔斯托克的海滩上,发现者是化石猎人保罗·德拉萨尔(Paul de la Salle)。在发现了第一块化石之后,又回到了而且找到了更多的碎片,经过简单的拼接超度超过了1米,将化石交给了洛马克斯并被公布,当时化石被称为“李尔斯托克标本”(Lilstock specimen),化石编号为BRSMG Cg2488。

图注:李尔斯托克的海滩,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被称为“李尔斯托克标本”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2020年5月,在距离首次发现化石几英里之外的蓝锚海滩(Blue Anchor),贾斯汀(Justin)和他的女儿露比·雷诺兹(Ruby Reynolds)发现了化石,当时露比只有11岁,他们发现了许多化石碎片。贾斯汀意识到女儿的发现很可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于是就联系了洛马克斯。当检查了化石之后,洛马克斯意识到这与之前发现的化石很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当回忆自己的发现是,说:“我对这一发现感到非常惊讶,因为2018年时我们的团队曾经研究过了保罗的发现并进行了描述,并且期盼未来会有更多的发现。很显然,露比发现的新标本更完整,保存状态也更好,表明两件化石来自于同一个物种,因为上隅骨的结构是相同的,这让我们非常兴奋!”

图注:蓝锚海滩,图片来自网络

得到了洛马克斯的肯定和鼓励之后,贾斯汀发动家族的其他成员,一起回到露比最初发现化石的地方,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搜寻。他们非常走运,真的发现了新的化石,这些化石与之前的发现联合起来,就好像是在完成一张已经有亿万年历史的鱼龙拼图。化石编号为BRSMG Cg3178,最终成为巨鱼龙的正模标本。

图注:编号为的标本BRSMG Cg3178,图片来自网络

贾斯汀说:“露比和我发现前两块化石的时候非常兴奋,因为我们意识到正在做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当我们发现下颌骨更多部分时,都开心异常,因为这些化石的发现将成为最具决定性的部分。”

关于巨型鱼龙化石的发现一直持续到2022年10月,当最后一块化石被找到后就再也没有新的发现了。

图注:发现巨型鱼龙化石的位置,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洛马克斯、露比、贾斯汀、德拉萨尔以及他们发现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显露真身真大物

作为巨鱼龙的研究和命名者,洛马克斯博士评论说,这些化石属于一种新的巨型鱼龙,其长度可达25米,仅仅是它的鳍状肢就比今天任何一种鲸类的鳍状肢都要大。

图注:巨鱼龙与蓝鲸和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测算这种鱼龙的体型,丹根据萨斯特鱼龙(Shastasaurus)的身体比例作为参照,推算出巨鱼龙的体型很可能与蓝鲸一样大。对于这种体型推测,研究团队对化石点发现的上隅骨以及地质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洛马克斯博士的说法。

图注:在鱼龙化石上发现的双壳类,图片来自论文

化石点的地质信息表明材料可以追溯到距今2.02亿年前,属于三叠纪末期的瑞提阶。那个时代,巨型鱼龙(萨斯特鱼龙科)们在海洋中遨游,而恐龙已经开始主宰陆地。巨鱼龙在分类上属于萨斯特鱼龙家族,而且是已知家族中最后成员,它的化石也代表了同类中最后的一批,包括巨鱼龙在内的萨斯特鱼龙科被认为在三叠纪末期灭绝。

巨鱼龙显然并不是世界上第一种巨型海生爬行动物,但是德拉萨尔和雷诺兹的发现却是第一无二的,这两块标本比它们已知最近的亲戚还晚了约1300万年,其中就包括了发现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西卡尼萨斯特鱼龙(Shonisaurus sikanniensis)和中国西藏的喜马拉雅鱼龙(Himalayasaurus tibetensis)。

图注:西卡尼萨斯特鱼龙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及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巨鱼龙的体型的确这么大,那么它将成为已知最大的鱼龙,超过了21米长的西卡尼萨斯特鱼龙,体重更是接近百吨。巨鱼龙长有大而尖长的脑袋,肥胖的身体以及四个如同巨桨的鳍状肢,尾巴上则有宽大的尾鳍用于游泳。

尚未成年存希望

在巨鱼龙的研究中,德国波恩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马塞洛·佩里洛(Marcello Perillo)对其骨骼内部进行了检查,内容是骨骼切面中保存的信息,结果证实了这个个体在死亡时仍然在生长,也就是说它还没有完全成年,还有继续生长中。

图注:对巨鱼龙骨骼的切片研究,图片来自网络

他说:“我们可以证实巨型鱼龙下颌的一组独特的组织学特征:这些骨骼中异常存在的一个膜生长暗示了未被理解的骨骼发育策略,这种策略现在已经消失,很可能导致了鱼龙类在三叠纪晚期达到了当时脊椎动物体积的极限。关于这些巨型鱼龙很多知识依然是个谜,但我们将一个一个解开这些谜题。”

洛马克斯在谈及巨鱼龙发现和研究时补充说:“露比贾斯汀正确的辨认出自己的发现属于一个新的鱼龙属,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认识到化石与我们在2018年描述的标本有相似之处。我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加入到我的团队,参与对于化石的研究、描述以及命名,他们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尤其是对于露比而言,她现在可是一位参与发表过论文的科学家了,不仅仅是发现了巨大史前生物的遗骸,还参与了这种动物的命名。我想没有几个15岁的孩子有这种机会,也许她就是下一个玛丽·安宁。”

图注:最伟大的化石猎人玛丽·安宁,图片来自网络

洛马克斯最后总结道:“通过近八年的研究,揭示了三叠纪时期,英国周边的海洋中有体型堪比蓝鲸的巨大鱼龙游弋,真的是太了不起啦。这些骨骼提供了振奋人心的证据,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种动物完整的头骨或者骨架,谁知道呢?”

图注:搁浅死亡的巨鱼龙,作者:谢尔盖·克拉索夫斯基

研究论文:

“The last giants: New evidence for giant Late Triassic (Rhaetian) ichthyosaurs from the UK” by Lomax D. R., de la Salle, P., Perillo, M., Reynolds, J., Reynolds, R. and Waldron, J. F. published in PLOS ONE.

文字编辑:江氏小盗龙

图片来自网络及论文,侵删

微信号|17660820999

新浪微博|江氏小盗龙

“龙胖之争”,樊振东胜!

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19日晚,WTT新加坡大满贯男单决赛,由中国乒乓球队的两大高手樊振东、马龙对拼。最终樊振东以4:1获胜夺冠。

樊振东

樊振东和马龙分别是当今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球员。樊振东技术全面,几乎可以说无懈可击,各类风格的高手都无法在赛场上撼动他;马龙则是看上去一派云淡风轻,但在赛场上有强大的控制力。在本次赛事中,马龙一路打进决赛,全程仅丢过一局,这样的稳定性令人恐怖,被球迷称为“龙神”。

综合看两个人近期的状态都很好,因此这场“龙胖之争”具有十足的吸引力,被球迷们称为“地球最强的顶级对决”。

比赛开始后,樊振东发动快速攻击,先下一城,拿下了首局。

第二局开始后,马龙一度领先,樊振东则一路追分,将比分追至10:10,随后他再度发起猛攻并拿下第二局的胜利。

第三局一开始,樊振东便展开了猛烈进攻,此时马龙仍显得不慌不忙,但明显球风更凶了,在对方的反手底线区域展开攻击,马龙如愿拿下第三局的胜利。

第四局的比赛进入了更为激烈的氛围,双方比分胶着,在局尾时樊振东抓住机会,一举拿下了这一局,大比分3:1领先。

马龙

第五局就非常关键了,樊振东越打越勇,马龙则在细微的表情里透出一丝无奈,至此他仍未能找到有效牵制住樊振东的办法。虽然凭借实力硬碰硬也能得分,也能咬住分数,但这不足以让他赢得比赛。果然,在拿到两个赛点时,樊振东没有留下任何破绽,果断进攻并战胜了马龙。

全场比赛打得极为精彩,“太好看了!”评论区里,球迷们的讨论颇为热烈,“几乎每一个球都值得用慢镜头反复回看。”“在这么快的球速里,我竟然看到了各种布局和谋略,小小一个球台让他俩打出了一个宇宙。”“这才是真正的巅峰对决。”

樊振东的球迷雀跃不已,赛前樊振东曾说近期自己不太顺遂,一直在努力寻找办法突破自我。在拿下决胜一球后,他激动得大吼一声。球迷们也情绪激动起来,“这场胜利对樊振东太重要了。”“我们的樊振东,从此更为强大。”

马龙虽然没有获胜,但球迷们对他的爱一如既往,“谁都没有资格去评价马龙,只能用仰望,再多的语言都只显苍白。”“只要心中有热爱,永远都是当打之年。”

在本次大满贯赛事中,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全部5枚金牌,再次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