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论肥胖(论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身体易发胖怎么破 中医告诉你这么调

生活中,我们常说胖子没有春天;在本公子认为,胖子还没有未来!作为微胖界的“常驻大使”,每每想到如此,本公子也是无限哀伤,然后在心中默默发誓:吃完这顿,我一定好好减肥。很多人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但为什么有些人吃再多也不胖?而我只是喝了点水,体重还稳如泰山呢?真相只有一个,就是你脾虚胆虚,消化吸收不好!中医认为,身体易胖多半跟脾虚胆虚相关,要想瘦首先得调理脏腑。具体怎么调呢?且听本公子来分解!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 多半是脾虚胆虚

“明明我只是喝了杯水,而她吃了那么多的米饭还有那么多的肉,为啥俺是个悲哀的胖纸,而她却是个窈窕的妹纸?”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瞬间感觉累觉不爱了有木有啊?

其实呢,身体易发胖是有原因的,除了我们熟知的饮食过量、缺乏运动、遗传因素,体质的原因是发胖的根本。如果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并进行有效的调理、建立健康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从微胖界、胖子界顺利毕业,成为瘦纸将不再是梦想!

中医认为,身体易发胖,多半跟脾虚(脾虚包括脾气虚和脾阳虚)、胆虚等密切相关。

“脾气不好”容易发胖

所谓“脾气不好”,在中医中称为脾虚,一个人若脾虚,很容易导致脾运化水谷的能力失健,从而导致消化不好、体内废水无法外排导致肥胖。在中医中,脾胃被称为酒囊饭袋,仓廪之官,其掌管人体的受纳运化之功能,脾喜燥恶湿,若脾被痰湿所困必然会造成脾阳受损,运化水谷的能力就会减弱。《四圣心源》里说到:脾升而善磨,即水谷入胃,全依赖于脾阳来运化,脾有多好运化能力就有多强。

关于脾虚致肥胖,主要有两点论述:

第一, 脾主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曾说打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里所说的肉主要指肌肉,其营养主要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的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若脾气足,则肌肉丰满,形体健美,如脾虚,则肌肉松弛,形体臃肿。

本公子友情提醒:对于爱健身的朋友来说,上午巳时(9:00-11:00)是最佳锻炼时机,此时脾经最旺,最利于锻炼肌肉!

第二,脾虚会导致水谷运化不利,而水谷运化不利包括水液运化不利和五谷运化不利。前者长期如此必造成体内湿气重,使得体内的废水不能排出,从而出现水肿;后者必然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不能够被分解,从而积聚体内、滋于肉下,造成肥胖。

脾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近些年来,中医临床上脾虚之症越来越高发,这主要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相关。长期吃喝生冷之食是造成脾虚的主要原因。故调节脾虚多从饮食出发,因脾喜阳,所以脾虚者应该多吃温性食物,像冷饮、冷菜、凉茶、生冷瓜果、辣椒、油炸类等该戒的就戒了吧,该少吃的也要少吃。此外,推荐一款食疗粥,红豆薏米粥,常吃当饭吃不仅养脾除湿,还美容养颜,让你瘦到没朋友!

你这个胆小鬼,居然还是个胖子

很受伤有木有,人家胆子已经够小了,为何还是个胖纸,中医认为胆虚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胆是六腑之一,所谓肝胆相照,胆与五脏之肝互为表里,与肝相连,有浓缩、储存、排泄胆汁的作用。《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为中正之官,,断所出,胆气升,则脏腑之气皆升,而脾胃的正常受纳运化、消化吸收同样依赖于胆汁的正常分泌。胆气足,则胆汁分泌旺盛,脾胃升降有序,消化能力才强;反之,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相应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导致其受纳运化失健,从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水肿等症。

另一方面,胆虚会致肥胖还与胆汁相关,胆囊分泌的胆汁是分解脂肪的第一战将,当人体进食后,胆囊就会外排胆汁如十二指肠,帮助消化系统进行消化和吸收。若胆虚则胆汁分泌不足,脂肪便得不到充分分解,滋于皮下,就会形成肥胖。还有我们常说肝胆相照,其实胆汁即是由肝的精气所化,且胆汁的排泄必须依赖肝的疏泄功能。当机体胆汁分泌出现障碍时,亦可反致肝气郁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届此肝胆皆失衡,肥胖同时亦会出现头面浮油长痘。

胆虚怎么破?本公子告诉你这么调!

在临床上,很多人会切除胆囊,认为胆并非人体生存之根本,其实不然,这绝对是对自己生命的折减,因为五脏六腑这十二官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胆腑的健康与否,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思维谋断。不仅如此,其还是人体的消化吸收、体表形象(如发质、肥胖)等密切相关。关于养胆腑,本公子给出三点建议,第一,子时入眠,因为子时胆经当令,胆经最旺,此时入睡有助于养胆经,可使晨起后头脑清醒、气色红润;第二,杜绝宵夜,因为吃宵夜会阻碍胆汁的分泌,不仅容易长胖,还不利于养胆;第三,敲打胆经,通过敲打胆经上的重点穴位,可舒筋活血,防止少白头的产生。

结语:市面上的减肥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健康的少食多运动,还是不健康的节食吃减肥药,都拍死了很多减肥者。前者难以坚持,后者于身体不利,所以从机体体质进行调理才是根本,只有将身体的内环境塑造成为易瘦体质才能真正享“瘦”。

仝小林:论“肥胖”“脾瘅”辨治

【肥胖】

肥胖总括

《内经》将肥胖分为膏人、脂人、肉人。膏人是“蜘蛛型”,特征是腹型肥胖,但肚皮薄、四肢细、臀部小;脂人是“蛤蟆型”,特征是腹型肥胖,但肚皮厚、四肢粗、臀部大;肉人是肌肉发达,体重指数虽然超标,但无论是腹腔内还是皮下,脂肪都少。这三种类型肥胖,发展至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依次为:膏人>脂人>肉人。

亚洲,尤其在中国,有这样一批“漏网”的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体重不超重,体重指数不高,但其体形特征为肚子大、胳膊和腿细、臀小。我们把这类人,称作“小膏人”。其患代谢综合征以及心脑血管病的可能性很大,应当引起重视。

肥胖治则

肥胖分两类,即实胖和虚胖。大吃大喝致胖为实胖,少吃少喝也胖为虚胖。实胖者,由“饮食自倍”、代谢负担过重而来;虚胖由代谢不足而来。“蛤蟆型”早期多为实胖,“蜘蛛型”多为虚胖。实胖为脾滞,虚胖为脾虚。血糖、血脂、血尿酸增高,属脾滞者,治以通腑泻浊、清热降浊、芳香化浊;属脾虚者,治以补肾益气、健脾化浊。其治迥异。

仝氏健脾瘦身汤

组成:生薏米30克、茯苓9克、山药15克。

功效:健脾利湿减肥。

主治:虚胖。表现气喘吁吁、囊囊肚腩,手脚发胀或水肿,女性多见。

辨证要点:虚胖,俗称“喝凉水也胖”,即食量不多仍胖,多为代谢能力低下。

治疗要点:①上方可每日煮粥或煎药,长期吃半年以上。②腰酸软、性欲低下加枸杞子15克。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重度肥胖案

患者,男,15岁。肥胖10年,体重148千克,身高178厘米,身体质量指数(BMI):46.71 千克/米2。舌干苔厚腻,脉沉滑数。诊断:重度肥胖。证属脾滞,治以通腑泻浊、清热化痰。予小陷胸汤加味:黄连30克,清半夏30克,瓜蒌仁30克,生山楂30克,生薏仁120克,化橘红30克,酒军15克,佛手12克。服45剂后,体重减11千克。原方酒军增至30克,加云苓120克,泽泻30克,葶苈子30克,莱菔子30克。服30剂,体重为125千克,BMI:39.45 千克/米2。上方加减治疗6个月后停药,体重减为102千克,BMI:32.19 千克/米2。

【脾瘅】

肥胖、脾瘅与消渴的关系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体,也常为始动因素,而以肥胖为根源的肥胖2型糖尿病便归属于脾瘅范畴。若脾瘅阶段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便发展为消渴。所以肥胖发展为消渴,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肥胖、脾瘅、消渴。《素问·奇病论》云:“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素问》关于脾瘅的论述可以说明几点:①古代糖尿病的主体人群和现代一样,即肥胖。②肥胖→脾瘅→消渴,是肥胖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③脾瘅的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④消渴是由脾瘅转化而来。因此,仅以消渴来赅括糖尿病,或对等糖尿病,都是片面的。这也正是为什么用消渴方治不了肥胖2型糖尿病的根源。

脾瘅治则

脾瘅,因饮食肥甘厚味,而致中满内热,此为壮火之由,耗损阳气。此类病人,宜少食多动,必以苦寒折其壮火。故治此病,少食即是生气,泻火即是扶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素问·奇病论》论脾瘅“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脾瘅辨治心法

脾瘅中满内热生,肥而糖尿兼代综。

开郁清热是大法,启脾复枢治达成。

调肝启枢大柴胡,脾滞生痰小陷胸。

湿蕴肠道葛芩连,大黄黄连腑浊清。

脾虚胃滞泻心类,脾寒胃瘫唤理中。

脾瘅之前责肥胖,脾瘅不愈消渴迎。

注:脾瘅的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开郁清热启脾为治疗之大法。脾瘅由肥胖发展而来,是肥胖转化为各种代谢性疾病的过渡阶段,涵盖了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前期、早期。脾瘅不愈便发展为消渴。肥胖、脾瘅、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等疾病之集合即为代谢综合征。脾瘅的治疗:若属肝胃郁热,治以大柴胡汤;脾滞痰热,治以小陷胸汤;大肠湿热,治以葛根芩连汤;胃肠实热,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脾虚胃滞,治以泻心汤类;脾寒胃瘫(糖尿病胃轻瘫),治以理中丸合小半夏汤。

(作者:沈仕伟 刘文科 于晓彤 周毅德)

论肥胖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来源: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现代社会,肥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话题。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肥胖率过去几十年里显著上升,肥胖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增加了多种慢性疾病风险。本文探讨肥胖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实用建议,帮助大家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行为习惯等。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具体包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缺乏体育锻炼,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新陈代谢率,增加脂肪堆积风险;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经常熬夜、不规律的饮食时间和缺乏充足睡眠都会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影响食欲调控机制,增加肥胖风险;压力管理不当,长期压力会导致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这种激素能够促进脂肪储存,特别是腹部脂肪的积累。

有效控制肥胖,关键在于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确保每日饮食中含有充足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优质蛋白质来源,同时减少加工食品、高糖食品和高脂肪食品摄入;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可帮助燃烧卡路里并提高身体整体健康水平;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到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减少饥饿感和提高代谢效率;减压技巧,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练习或者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减少因情绪进食而导致的额外热量摄入。

肥胖不仅仅是体重问题,更是健康问题。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记住,改变不需要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逐步建立新的健康习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变化,共同迈向更健康、更美好的未来。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黎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