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检(肥胖检查挂什么科)

99健康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人士体检的项目有哪些

糖尿病介绍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

|||搜索:糖尿病

脂肪肝介绍

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称之为脂肪肝(fatty;liver…

|||搜索:脂肪肝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肥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仅是中年人,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也很严重。这些人的身体状况可比正常人脆弱多了,更需要做体检。那么肥胖人士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1、身高体重

测量身高,称量体重是肥胖人减肥治疗最基本的检查。

2、血脂血糖

查空腹或餐后胰岛素能识别肥胖症(病)的特征。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能了解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有关的血脂化验能了解肥胖人是否合并高脂血症。

3、腹部彩超

能发现是否有脂肪肝,如配合甘油三酯的检查,能发现有关肥胖与脂肪肝的内在联系。

4、脑部CT

检查是否有脑部垂体瘤。

5、甲状腺检查

可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彩超,能排查是否因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肥胖。

标签阅读

肥胖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我不胖!我还能飞!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成分布异常,伴有体重增加的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原发性肥胖症(单纯性肥胖)最为常见。继发性肥胖症是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胰腺等内分泌疾病所致。

(附: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聚集发病的临床征候群,是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它们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主要类型以肥胖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最为常见,其次为肥胖合并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

肥胖是一种病

肥胖症的诊断

单纯性肥胖:无内分泌疾病或找不出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单纯性肥胖者占肥胖症总人数的≥95%。

继发性肥胖:酌情进行适当的辅助检查,例如对于有腺垂体功能低下或伴有下丘脑综合征者,必要时可做头颅(鞍区)CT或MRI检査,以除外内分泌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肥胖症。必要时,腹部CT和MRl有助于腹部皮下脂肪和腹腔内脂肪量的评估。常见病因包括下丘脑-垂体感染、肿瘤、创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胰岛素瘤、多囊卵巢综合征。

成人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超重:BMI≥24kg/m2。

肥胖:BMI≥28kg/m2

(WHO将肥胖症分为3级:BMI为28-35kg/m2为轻度肥胖,BM为35-40kg/m2为中度肥胖,BMI≥40kg/m2为重度肥胖)。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者(CT或MRl在腰椎4-5水平定量分析内脏脂肪分布,是目前测量脂肪分布及含量的最佳标准,一般以内脏脂肪面积≥100cm2判断为内脏脂肪型肥胖,但由于CT和MRI费用高昂,不适合临床常规使用;也可考虑采用超声测量腹部脂肪厚度来判断内脏脂肪型肥胖)。

儿童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肥胖:BMI≥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的95百分位值(P95);或腹型(中心性)肥胖: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5。

我还能吃

肥胖症的治疗原则

6个月内比原体重减轻≥5%,12个月内比原体重减轻7-10%,最好能逐步接近正常体重(BMI<24kg/m2),中重度肥胖者(BMI>35kg/m2)可能需要将体重减轻≥20%,或BMI<28kg/m2。

每周减轻体重0.5-1kg;腰围逐渐恢复正常。减重3-5%即可使部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出现有临床意义的降低,减重越多,获益越大。

代谢性综合征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减重10%,有助于预防糖尿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患者减重5-15%,有助于控制病情、减少用药。

减重后维持适当体重不再反弹和增加,可使与肥胖相关的症状有所缓解,其他危险因素减少。

奔跑吧!

到底超不超重,算算就知道了!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通常体检时也会通过测量受检者的生命基本体征来计算BMI指数,具体数值体检报告都有显示。

计算公式: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例如一个受检者的体重为70kg,身高为1.75m,BMI=70÷(1.75×1.75)=22.8

那么BMI指数什么程度下算是过重或者过轻呢?大家看以下标准(中国标准)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23.9

过重:24-27

肥胖:28-32

严重肥胖:高于32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还有另外一套关于体重衡量标准的计算方法:

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 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

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

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张之瀛大夫】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为原创文章,首发于今日头条。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做商业用途。更多健康科普文章,您可以关注张之瀛大夫今日头条号,点击屏幕右下方红色表示“关注”!健康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