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肥胖
中新健康丨专家最新研究为肥胖者治疗提供有效、经济、可坚持的生活干预方式
中新网上海2月27日电 (陈静 顾卓敏)记者27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领衔的最新研究发现,抗性淀粉配合平衡膳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肥胖。抗性淀粉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也可以作为膳食补充剂添加入日常饮食,本研究为超重、肥胖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经济、可坚持的生活干预方式,并为开发基于微生物组的减肥干预措施提供了新思路。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主导的这项研究成果在最新一期国际代谢领域权威期刊《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该杂志配发的专家述评,认为本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群靶向治疗对代谢性疾病的明确效用,并提示优化的微生物治疗方法是未来的希望。
据悉,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肠道菌群紊乱是肥胖的始动因素之一,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微生态是一种有前景的肥胖治疗策略。抗性淀粉是一种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主要来源包括青香蕉、煮熟后冷却的土豆和米饭、全谷物和豆类等,其不易被小肠内的消化酶分解吸收,而是进入大肠被微生物发酵,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潜力。
为此,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的贾伟平教授和李华婷教授团队开展了抗性淀粉饮食治疗代谢相关疾病的系列研究。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针对超重肥胖受试者的随机对照、交叉设计临床试验显示,经过8周抗性淀粉结合平衡膳食干预后,超重肥胖受试者的体重平均减轻2.8kg,腹内脂肪显著减少,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改善,而在对照淀粉干预期间未见这些效果。据悉,抗性淀粉结合平衡膳食干预是指,根据身高和体力活动量计算总能量摄入,平均1600~1700 kcal/天,含有50–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0%来自脂肪和15–20%来自蛋白质。
据介绍,研究者还从多组学层面探索,发现抗性淀粉干预,显著提高肠道微生物青春双歧杆菌(B. adolescentis)的丰度,是抗性淀粉改善超重肥胖的关键菌。他们进一步通过人—鼠粪便菌群移植和相关干预实验发现抗性淀粉的减肥获益依赖于肠道微生物。
本研究率先通过随机双盲交叉临床试验,在超重肥胖人群中证明抗性淀粉结合平衡膳食可能成为治疗肥胖的新策略,并揭示其作用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实现:关键功能菌——B. adolescentis在抗性淀粉干预后,丰度增加,通过改善肠道屏障作用、降低炎症水平、降低食物中的脂质吸收等机制缓解肥胖。本研究还发现,通过长期的抗性淀粉摄入并结合平衡膳食的饮食习惯,维持肠道稳态,对控制体重十分关键。研究人员认为,将长期可持续的干预融入日常生活是肥胖问题的最优解。
据悉,贾伟平教授、李华婷教授、香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爱民教授、德国莱布尼茨汉斯诺尔研究所Gianni Panagiotou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心昱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香港研究资助局等基金资助。(完)
健康生活,远离肥胖——多学科专家协力解肥胖难题
肥胖症是脂肪过度蓄积导致的超重和肥胖,是由遗传因素、环境等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引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劳动强度等发生了改变,导致肥胖群体比例上升。
肥胖不仅影响形象,还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潜在的危险,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相关联,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那么,不同情况的肥胖患者该怎样科学减脂减重?
上海报业集团海上名医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主任顾岩,营养科主任吴江,内分泌科主任孙皎,消化内科主任、老年科副主任陈源文,普外科杨建军,共同带来《健康生活,远离肥胖——多学科专家协力解肥胖难题》视频直播。
直播时间
2022年8月2日(星期二)17:00 - 18:00
观看全程视频
进入今日头条“海上名医”账号,观看专家在线视频,与名医大咖面对面,获取权威、有公信力的科普知识。
世界防治肥胖日|调“带”解“围”针助健康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主任医师 梁翠梅
近年来,全球肥胖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据201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我国肥胖人数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胖子最多的国家。而肥胖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在于身材走形,更重要的是严重威胁着国人健康和社会经济负担。肥胖已成为严重的经济卫生公共问题。因此,专家呼吁设立5•11为“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面对中国高达2亿的超重人群和9000万的肥胖人群,这无疑是喊出了我们的心声。
1. 肥胖的判断
体重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衡量成人肥胖的标准,其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中国人正常BMI是18.5-24;≥24而<28为超重,≥28则为肥胖。
不过,光看BMI还不够。很多中年人虽然体重正常,没有普通型肥胖,但内脏脂肪过多,体脂率超标,这往往是属于腹型肥胖。判断腹型肥胖的重要方法是腰围,如果中国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是腹型肥胖。研究表明,黄种人的脂肪更容易积聚在内脏和浅层皮下,因此中国人的脂肪常常堆积在腰腹部和内脏,导致腹型肥胖率高于普通型肥胖率。
2. 肥胖的危害
当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减弱,过剩的营养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储存过多时则出现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的状态。过度的脂肪堆积,会导致人体生理病理改变,并进一步引发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进而增加中风和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此外肥胖还带来了患癌的风险。
3. 肥胖的治疗
肥胖治疗最基本的方法是生活方式调整,包括膳食、体育活动和行为方式干预。这是一件需要长期规划并实施的任务,无疑考验着人们的毅力、耐力和忍受力。
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针灸疗法来帮忙。针灸疗法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配合一定的操作手法,由外及内,平衡身体机能,改善肥胖。
针灸治疗肥胖的原理
⑴可使脏腑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旺盛,能量消耗增加,健运水湿,调畅气机,振奋阳气,从而促进代谢。
⑵调整人体胃肠功能及机体平衡,减慢胃排空,有效控制肥胖症者的摄食行为,从而达到减重及防止体重反弹的目的。
⑶改善脂肪的形态转变,提高脂肪的代谢产热。
4 调“带”解“围”针助健康
针对国人普遍存在的腹型肥胖,针灸疗法重视胸腹部腧穴的选用,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则。带脉环形腰腹部一周,正好是腹部脂肪堆积的部位。带脉环腰贯脐,环身一周,调节他经及脏腑升降气机,是阴阳交泰之关键。带脉经气不利,约束无权,则脾胃失度,水谷精微变生膏浊,留着脏腑,囤积中焦腹部而致腹满肥胖。“通调带脉”干预肥胖,既能恢复带脉对纵行经脉的正常约束作用;又能调理中焦脾胃,而使气机升降的功能恢复正常。
常用腧穴:天枢,大横,带脉,中脘,气海
此外,还有针刺疗法、化浊消满涂抹罐法等。针对工作繁忙和就医时间少的人群,还可以配合耳穴压豆、揿针疗法等。
最后,提醒所有肥胖的朋友们,减肥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希望“胖友们”能通过科学的减肥方法,赶走“脂肪君”,在健康的基础上享“瘦”美好的生活。
来源: 光明网中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