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疮

人间正道是沧桑 0
文章目录:

浅说中医药与日本汉方(三)之三个常用方

防风通圣散

【组成】当归,芍药,川芎,山栀,连翘,薄荷叶,生姜,荆芥,防风,麻黄,大黄,芒硝,白术,桔梗,黄芩,甘草,石膏,滑石

【用法】

日本汉方中,推荐一般采用汤剂。

【功效】

汉方家一般用来主治:高血压的伴发症(心悸、肩酸痛、气上冲)、肥肿症、浮肿等,见有腹部脂肪较多,时常便秘者。痤疮,寒包火感冒等。

【解说】

本方出自《宜明论》的“中风门”。

()原著中日,“治中风、一切风热、大便闭结、小便赤湿、头面生疮等症"。

(2)本方的组成中,有大黄、芒硝、甘草之调胃承气汤,可驱胃肠内的食毒;而防风、麻黄可达皮肤以发散病邪;桔梗、山栀、连翘则具解毒消炎的功能;荆芥、薄荷叶可清解头部之热;白术与滑石使水毒之邪从肾与膀胱之中排泄;黄芩、石膏具有消炎镇静的作用;当归、芍药、川芎能够调整血液循环,这样的体质有酸中毒的倾向,本方具有改善酸中毒的作用、

【汉方医著选论】

《诊疗医典》:对于肥胖症、属实证中风体质者,本方是最常用的方剂。腹证若呈现以脐为中心的膨满,即所谓鼓状腹者,宜用本方;但血压即使很高,而形体消瘦,面色苍白、腹肌拘挛或明显的弛缓者,不可用本方。另外,若服用本方引起明显的食欲减退或腹泻时,也应禁用本方。

《应用的实际》:本方多用于肥胖卒中体质者、食毒、水毒及其它一切自身中毒的毒邪停滞、呈现出种种病变者,应用本方可通过发汗、利尿、通大便等使诸毒排泄而起到解毒的作用。本方应用于肥胖体质、习惯性便秘、高血压、中风的预防、脑溢血、头疮、丹毒、脱毛症、糖尿病等。

《后世要方解说》:本方应用于脑溢血、中风的预防、慢性肾炎、头疮、丹毒、脱发、痔疾、皮肤病、坐骨神经痛、脓肿、哮喘、糖尿病、脚气、高血压、肥胖、习惯性便秘等。

当归芍药散

【组成】当归,川芎,芍药,茯苓,白术,泽泻。

【用法】(1)散剂。(2)汤剂。

【功效】汉方家认为,本方主治体力虚乏、身冷、有贫血倾向、易疲劳倦怠、时感下腹部疼痛、头重、头晕、肩酸痛、耳鸣、心悸等症,可见于月经不调、月经异常、痛经、更年期综合症、产前产后或流产所出现的症状(贫血、疲劳倦怠、眩晕、浮肿),冻疮、浮肿、褐斑等。

【解说】本方出自《金匮要略》。

本方是祛除属于阴证的瘀血,用于瘀血的药方,有大黄牡丹皮汤、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但本方用于虚性的血水证。血证(循环障碍)表现于下腹部,而水证(水液代谢障碍)表现于心下。因而本方证见有肌肉软弱无力、易疲劳,贫血、腰腿易冷、头痛、头晕、肩酸痛、耳鸣、心悸、不眠等,或妇科疾病和妊娠腹痛。另外,对于胃肠虚弱之人、胃肠功能障碍者,可用本方合人参汤和柴胡剂治之。

《方函类聚》,“治妇人腹中㽲痛,因本方有兼于和血利水之效,宜于建中汤兼有水气又兼有逍遥散之疼痛者,若胎动腹痛痛甚,牵及大腹为胞阻,胶艾汤主之。”(疗痛即持续性的缓痛。)

【汉方医着逸论】

《诊疗典》:不论男女老少,见有畏寒贫血或肌肉松弛,易倦怠,并有腹痛,其痛起于少腹,牵及腰部或腰以下者,皆可用本方治之,若无腹痛者,也可应用本方。另外,本方证还可见有眩冒、头重、眩晕、肩酸痛、耳鸣、心悸等证。若见有上述之证,并有因于伤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症状者不宜用本方治疗。

《处方解说》,本方所主是虚证瘀血与水毒所致的证候,体质当属阴虚者,主诉为贫血与腹痛。从整体上看,患者贫血性的肌肉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的脉沉弱,腹壁软,心下有振水音,下腹部不一定有抵抗和压痛。

《腹证奇览》中载本方的腹证是、脐傍拘挛,按之牵及腰背。腹痛起于下腹的深部,喜温喜按,小便量多,时有浮肿,另可诉有全身倦怠、两足不温、头重、眩晕、耳鸣、肩酸痛、腰痛、心悸动等。

神秘汤

【组成】麻黄,杏仁,厚朴,陈皮,甘草,柴胡,紫苏叶。

【用法】汤剂、

【功效】主治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解说】本方出自《外台秘要方》、《浅田家方》。

《外台秘要》中的神秘汤的组成中无厚朴、甘草,但《浅田家方》的神秘汤也是日本现在常用的方剂。方中加厚朴和甘草,是常用于哮喘咳喘的麻杏甘石汤中去石膏,用于轻度咳嗽和咽中闷塞不舒的半夏朴汤中去半夏、茯苓、生姜,此两方的合方是神秘汤。因方中有陈皮、柴胡、故本方可用于小柴胡汤证体质者的哮喘和支气管炎。见于水邪积滞不甚、痰少、呼吸困难者,并多用于兼有气郁之神经官能症的小儿。

[汉方医著选论】

《诊疗的实际》:根据原典所载:“治久咳、奔喘、不得平卧,且喉中鸣声不绝者。”故本方所治为支气管哮喘、小儿感冒咳嗽哮喘者。

《处方解说》:本方证为腹力多弱,心下不甚紧张,咳痰量少,呼吸困难。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明解处方》:使用本方的指征:①呼吸困难;②咳嗽;③胃肠不虚。必须见症:①咳痰少;②哮喘发作恐怖症。

浅田一班的医家认为若长期服用本方,哮喘可以得到根治

《基础和诊疗》:若连续长期服用本方,可改善哮喘体质。

注意:若是辨证有误,用此方反而、呼吸困难,也曾有这方面的报道。报道还说:“其原因大概是古人也未曾认识到的由于麻黄与柴胡的配伍。”此方组成中所用水剂很少,应该用于胃肠不虚、消化器官无水邪停滞者。若胃肠道有水饮停滞者,应用本方势必有误。

屁股起疮?小心是这个病!

化脓性汗腺炎,是汗腺发达的皮下部位形成的广泛脓肿,有红肿疼痛表现,溃破后有脓液流出,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主要发病部位:两侧腋窝、臀部、会阴部、乳房下方。

什么是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发生于肛周皮下组织的汗腺炎称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是因为肛周皮下大汗腺腺管开口阻塞后感染所致,早期红肿疼痛,易被误诊为疖、痈或肛周脓肿,外涂抗生素软膏、口服或静滴抗生素,都没有明显效果,溃破后流出

脓液疼痛减轻至缓解,但是反复发作,皮肤色素沉着,皮下形成多个索条状物,又易被诊断为肛瘘,索条状物不与肛门相通,也就是找不到内口。中医又称为蜂窝瘘、串臀瘘。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长什么样?

本病多在青春期后因雄性激素分泌旺盛而发病。早期为高出皮肤的硬结、脓疱或疖肿,发红,有痛感,有单发也有多个出现,甚至连成一片,成脓后溃破流出脓液稠厚有臭味,疼痛减轻。溃破口反复发作流脓,皮肤逐渐增厚变硬、颜色暗紫,有多个溃破口,皮肤外观呈现凹凸不平状。

什么人容易得病?

20-40岁喜食辛辣油腻、肥胖多汗、缺少锻炼、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的男性多见。汗腺炎是雄激素依赖性疾病,青春期以前不发病,绝经期后也不发病。

为啥会得病?

汗腺腺管开口被阻塞而发病,但是阻塞原因还不明确。大汗腺丰富区域多汗潮湿、不注意局部卫生、衣服透气性差、经常搔抓或衣服过紧反复摩擦等因素,均可诱发汗腺炎。耳后有黑头粉刺是早期诊断的标志。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应与哪些疾病鉴别诊断?

※毛囊炎:毛囊炎是因为细菌感染毛囊而引起的炎症,表现为高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单个或多个出现,疼痛轻,一般不会形成脓肿,可外涂抗生素软膏治疗,一般2周内自愈。

※湿疹:湿疹是皮肤真皮浅层及表皮的炎症,急性期以丘疹疱疹为主,有渗出,慢性期皮肤增厚呈苔藓样改变,瘙痒明显,反复发作。

※肛瘘:肛瘘是直肠肛管与肛周皮肤相通的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组成,反复发作流脓性物。肛门指诊及肛周超声检查不难鉴别。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怎么治疗?

化脓性汗腺炎保守治疗无效,因为反复发作,皮下组织纤维化,保守治疗药物不能透入,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切开皮下所有索条状瘘管及瘢痕组织,刮除腐烂肉芽组织,损伤面较大有时需植皮治疗。

屁股总是起疮?小心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医生,您给看一下,我屁股上总是起疮是怎么回事儿?”这是在石狮现代医院肛肠外科门诊的刘女士问医生的第一句话。

37岁的刘女士,近2年被一个恼人的问题困扰——不知道什么原因,右边屁股上反复起疮、肿痛、流脓。在家附近的社区医院看过,用过一些药物也做过手术切开排脓,可就是不能断根,而且病灶范围逐渐增大、融合成巴掌大小一片。

刘女士来到我院就诊后,经值班医生检查后诊断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周内刘女士办理了住院并顺利完成了手术,目前创面基本痊愈、移植皮肤全部成活。

什么是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是肛周大汗腺感染后在皮内和皮下组织形成的范围较广的炎性皮肤病症,多个汗腺感染、流脓、反复发作形成相通的皮下瘘道。

汗腺感染、堵塞

但多数瘘道不与直肠相通与齿线隐窝腺没有联系,也不通入括约肌间隙。本病多见于20—40岁壮青年、出汗较多的肥胖人,治疗长期不愈有恶变的可能。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肛门、腹股沟有豌豆大小的肿块,伴有疼痛。

• 肿块发炎,红肿,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了脓包。

• 出现难闻的气味。

• 出现了窦道:肛周化脓性汗腺炎中的感染、坏死组织,排出体外会形成在体表形成的开口。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被分为以下两类

1、急性感染期:

可见肛周围皮肤单发或多发的毛囊发红、肿胀、脓胞、化脓点、多自然破溃,流出黏稠有臭味的脓性分泌物。常伴全身不适或发热、白细胞升高等。

2、慢性感染期:

炎症反复发作,逐渐形成皮下溃疡,窦道和瘘管。窦道由一个发展到十余个不等,许多窦道皮下相通,融合成片。

瘘口也可达数个至十余个不等,但瘘口不与直肠,肛隐窝相通,病变也蔓延到阴囊、臀部、阴唇、股内侧和骶部,常伴有发热,食欲不振,淋巴结肿痛,白细胞升高、消瘦、贫血等症状。

如何治疗?

1、手术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主要将病变区瘘道全部切开,切除瘘道两侧,只留瘘道的基底,以便周围的上皮长入。

2、抗感染治疗

急性期可酌情应用抗生素,一般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决定选用抗生素的种类。

常选用的药物有甲硝唑、庆大霉素、先锋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强力霉素、万古霉素等,但因本病常反复发作,病灶周围纤维化,抗生素可能不易透入,所以药敏试验不一定与临床效果一致。

3、抗雄性激素治疗

近年来研究应用抗雄性激素药物环丙氯地孕酮(CpA)或睾丸酮阻断剂醋酸氯羟甲烯孕酮治疗2—3个月,有较好效果。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对反复发作患者可选用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配合抗生素以控制炎症,但不宜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