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狼(肥胖狼人 小说)
六盘山的豹子咋长这么胖?因为它们有“硬菜”
六盘山公豹的肥胖,让猫盟全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且看宁夏六盘山华北豹种群调查项目组的一段对话。
项目专员李天醍在处理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的时候,很纳闷地问:“哎,有个豹子特别胖,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猫盟的创始人宋大昭见过很多雌豹怀孕时的样子,顺口说:“是不是怀孕了啊?”
李天醍撇撇嘴说:“不是啊,那是个公的!”
只见那段视频上,胖豹在雪地上走着,大肚翩翩,屁股一歪趴下,舔了几口雪,休息休息,爬起来继续走。猫盟全员不禁感慨:“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华北豹,这只豹着实是胖得有点身材走形,有点搞笑了!”
豹子应该长得这样苗条匀称
六盘山公豹却肥胖得臃肿
李天醍给那只胖豹编号为M3。
“我们一开始以为只有M3是大胖子,但实际上六盘山的公豹都很胖,而且它们是凭实力吃胖的,每只豹子看起来都比较臃肿。相比之下母豹就长得非常匀称。”李天醍比对红外相机收集的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盘山华北豹监测项目,是由阿拉善塞上江南资助,复旦大学、六盘山林业局、猫盟联合开展的。
项目组根据以往的调查和访谈,在东西两侧山脉设置了监测网格,并布设了对拍的红外相机。
对拍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在距离兽径1至4米的地方选两棵间距3至8米的树来安装红外相机,来获得豹的双侧影像,从而对豹进行更加精确的个体识别。李天醍为每只豹个体都建立了属于它们自己的档案,档案照上还会标出四个比较特别的斑点来作为识别依据。
“比如F2就是很特别的个体,大家印象中豹子斑点是大圈大花,但是F2斑点是特别小的点,像马赛克一样,所以我当时看到单侧就发现这只豹子很特别,就能推断出来哪一个是另外一侧了。”
项目用最大凸多边形模型为在三个以上地点拍到的豹个体绘制了家域。盘踞在六盘山西侧山脉南部的胖公豹M3的家域(领地)最大,它无疑是六盘山最具有竞争力的公豹,其次是盘踞在北部的M2。由于其他豹子仅在小于三个点拍到,因此没有办法绘制家域。
通过个体识别,不仅知道豹子们在哪出没,还捕获了六盘山华北豹的八卦绯闻。
虽然M3特别有竞争力,但它一直是“单身狗”,从来没见它追求过自己领地范围内的任何一只母豹。
但M2却没闲着,去年拍到它和F2双双出镜,今年又发现与M2领地重合的F3带着两只幼崽,可以猜测F3两个幼崽的爸爸就是M2。
影响六盘山华北豹的种群大小和密度有二:
一是猎物。猎物的数量会直接影响豹的种群大小。六盘山豹的猎物来源比较多样,但目前的调查还无法做出猎物对豹数量影响的判断。
二是地形。狭长地形不利于华北豹种群的发展,一旦一只雄性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其余雄性就很难向此地扩散。六盘山是南北走向的狭长山地,东西两列山脉被泾华高速分隔开,并且山脉两侧分布着面积不等的居民区和农田,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豹的活动。
六盘山狍子
豹属于主动猎捕型的食肉动物,捕猎的过程中需要敏捷、迅速、力量,它们不会像熊那样可以堆积大量的脂肪储存能量。
通常豹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协调、匀称、强健的。
但M3体重至少应达到70-80千克,它那走动时晃来晃去的肚子至少可以产生两个推论:六盘山的猎物非常丰富;这只豹的竞争能力非常强,或是当地缺乏竞争。
截至目前,红外相机已经记录到六盘山生存着中华斑羚、中华鬣羚、西伯利亚狍、小麂、林麝、毛冠鹿、野猪等7种有蹄类动物,食肉目则包括豹、豹猫、赤狐、黄喉貂、猪獾、狗獾、黄鼬、香鼬、伶鼬、果子狸等10种,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鼬科特别丰富。
豹通常将15至80千克的有蹄类作为主要猎物,而一个区域的豹会将该区域内数量最多的1到2种食草动物作为主食。
六盘山野猪
李天醍认为,六盘山的豹是非常有口福的,它们的菜单上有7道硬核主菜——除了常见的野猪和狍,还有林麝、毛冠鹿、小麂、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根据目前拍摄的统计来看,六盘山的豹子食谱选择更多,而且可能它们捕猎野猪的次数会更多。在六盘山,豹会把所有7种有蹄类以及其他的野兔、獾子等都作为猎物,但最偏爱1到2种猎物。
中华斑羚
那么如何知道六盘山华北豹最偏爱的主菜是什么呢?
答案是——捡豹粪!
粪便学是每一位和动物打交道的人都必修的课程。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学科,但是真的很重要。
粪便能提供什么信息呢?
观察研究粪便,可以知晓六盘山豹的健康状况如何,它吃了什么,是否有寄生虫……
粪便还是六盘山豹来彰显自己存在和标记领地的东西,所以它们会在自己常常走的路中间堂而皇之地大小便。捡到它们的粪便,就找到豹径。
六盘山野猪
六盘山林业局郭志宏一次巡山时,遇到野猪带小崽,母猪怀疑他有威胁冲他直叫,吓得他爬上树才躲过一劫。“六盘山的野猪很多,我计划用3年的时间调查出六盘山的野猪数量和容纳量。”郭志宏有个小目标。
从六盘山野猪丰富度考量,六盘山有充足的半大小野猪供豹捕捉,捕猎成本并不高。野外工作的时候也多次发现了被豹吃掉的野猪残骸,说明豹完全有能力捕猎小猪和亚成年野猪。
六盘山黄喉貂
如果竞争激烈,一只豹子也没有机会吃得太胖。M3既然能这么胖,可以推测它占据了比较优势的地位。
这种优势可以同时用物种间与物种内两个角度来看。
华北豹是六盘山最大的食肉动物,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狼,至今还未在六盘山出现过。六盘山的豹猫、黄喉貂都没有实力与豹竞争。
从这个角度而言,华北豹在六盘山并无竞争物种,是独一无二的食物链顶端物种。
六盘山的华北豹面临的主要竞争来自同类,特别是同性的竞争。
从地图上看,M3几乎占据了监测网格里最好的栖息地。这充分说明了它的强大,养尊处优,没豹来挑战它。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个区域猎物特别丰富,以至于它们互相之间不用竞争食物资源。
诸多现象表明,M3是个非常优势的定居个体,拥有相当大的领地,很健康,完全是凭实力吃胖的。
六盘山中华鬣羚
但,M3的存在可能不利于六盘山豹群的延展。
因为六盘山地形狭长,M3的沿着主山脉建立起纵向的领地后,造成一豹当关万豹莫过的障碍,留给其他公豹的空间就不多,豹群扩散可能也会变得困难重重。“六盘山是华北豹的源种源地,我们希望六盘山的种群能不断向外扩散。”李天醍说。
六盘山林麝
六盘山公豹胖得正常吗?
其实,挺正常的。
“六盘山的公豹都胖得臃肿,是一件好事儿。”李天醍认为。
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六盘山的保护非常到位,猎物非常丰富,这是六盘山公豹能够凭实力吃胖的关键因素。
这也正是项目组所希望看到的:豹子养尊处优,享有那一份不被打扰的荒野。
“六盘山区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端。我国南北分界是以秦岭-淮河为线,夏季秦岭阻挡了湿润的海风北上,但到六盘山前端似乎放了水,没有完全阻隔南上的水汽,使得六盘山恰好处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交界带上。雨水充沛。”复旦大学顾伯健博士说。
项目组领教了六盘山的多雨。
2021年夏,猫盟的崔红丽和李露第一次到六盘山,对当地的红外相机点位都不熟,“老人手”李天醍却打趣说道:“不用担心,六盘山夏天雨多,我们干两天活就出不了门了。”
之前,李天醍他们一直有“上山就下雨”魔咒,于是崔红丽和李露也怀揣六盘山两日游的梦想出发了。
但是此次出外却遭遇了六盘山60年一遇的大旱。雨不再是淅淅沥沥地一直下,反而变得猝不及防。
早上出门,天还晴得大好。六盘山一直禁牧,山上的草长到了半人高,爬山完全看不到路,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冲。
爬上山顶,一朵乌云飘了过来。相机刚装一半,雨就哗地就下了起来。草太高了,每走一步,叶子上的雨水便全泼在身上。
六盘山毛冠鹿
身处干旱区的六盘山号称“西北小江南”,也是许多物种的交集分布区。
项目组的调查可谓收获多多。
去泾河水边看鸟,就能看见一群群白鹡鸰上下翻飞。
河边有鼠窜动,以为是老鼠或黄鼠狼,不料打开了六盘山鼬科动物的盲盒——首次拍到六盘山香鼬的清晰证件照。
香鼬
看到俊秀的香鼬,崔红丽不禁感慨:“猪獾竟然也配和香鼬待在一起!”
猪獾和香鼬都是鼬科动物,香鼬喜欢西部海拔2500-4000米的高山草甸,猪獾喜欢南方的森林,可它们却在六盘山相遇了。
猪獾
夜巡遇到了宁夏的新物种记录——伶鼬,这让调查豹的项目组有了一个意外收获:六盘山可能拥有8-10种鼬科动物!密集度在国内是罕见的。“如果说鼬科都是大仙,那六盘山至少有6路神仙在打架!它们喜欢的生存环境明明都不大一样,却都在这里出现了,这就是六盘山的神奇之处。”李露说。
黄鼬
“六盘山动植物资源繁杂多样,是优质生态环境造就的。而优良的生态得益于天时地利,但更重要的是人努力。”六盘山林业局副局长王双贵说。
六盘山的生态环境也曾遭到了严重破坏,因人口增加等导致的滥伐森林、过度开垦及土地不合理利用,六盘山的原生森林植被所剩无几。
自1980年开始,国家在六盘山实施水源涵养林、退耕还林、封山禁牧、400毫米以上降水线区域造林绿化等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
40多年来,固原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以贯之。全力推进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城市生态、农田生态“五大建设”,森林面积增加475.9万亩,覆盖率由“三西”扶贫开发之初的1.4%提高到现在的30.1%。构筑起六盘山生态屏障,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改善和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才有六盘山华北豹宁静家园和充裕食物。(宁夏日报记者 王玉平/文 六盘山华北豹监测项目组提供图片)
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狼,1925年被认定灭绝,如今有人称看到活体
位于东南沿海城市的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见到“狼”这一物种。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通过影视作品或者小说来了解狼的形象。如果你问一个人怎么形容“狼”,基本上听到的词语都会是“凶狠、残忍”。事实也确实如此,作为一种中性的食肉动物,它们确实可以做到“杀人不眨眼”。但即使是如此凶狠的动物,如今它们部分种类也遭遇了灭顶之灾,比如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基奈半岛狼,早在1952年的时候就被动物研究人员认定为完全灭绝。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有些事物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去了解,就不会再见到它们的身影。如今,谁来拯救众多濒危动物的未来呢?
基奈半岛狼的体长一般是2米,肩高有1米,成年雄性的体重可达到100公斤。因为体长足够长,所以100公斤的它们看起来也不会很肥胖。基奈半岛狼的毛发呈灰色,中间会夹杂着一点白色或者黑色。并不肥胖的身形,加上修长的四肢,它们曾经成为了美国阿拉斯的加卡彻马湾最善于奔跑的动物。和一般的兽类一样,基奈半岛狼的嗅觉和听觉都很是灵敏,这对于它们捕食猎物很有帮助,同时它们的牙齿也是一个好帮手。基奈半岛狼的牙齿中,犬齿和裂齿是最为发达的,上臼齿会有齿尖,下臼齿的内侧也有小齿尖。
当冬天来临时,基奈半岛狼为了能度过阿拉斯寒冷的冬季,它们会减少血流接近自己的皮肤,且减少温度的散失,从而保持体内恒温。此外,它们的脚掌垫在接触冰雪时,还可以做到温度高于组织冻伤的温度,这样就可以不让自己受冻。
基奈半岛狼不是寒冷阿拉斯土地上孤独的王者,它们喜欢聚集生活,一个群体数量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00多只。组织当中的公狼负责管理,而母狼则负责在外捕猎。对于麝牛和驼鹿这些大型动物,几十只基奈半岛狼会共同协作,一举将其攻下。
那么,为什么基奈半岛狼会走向灭绝的境地?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类的捕杀。要知道,原本基奈半岛狼的数量就不多,因为它们生存的基奈半岛地域过于狭小,不适合大规模的繁殖,所以在人类还没有猎杀之前,基奈半岛狼的数量也只有2万只。到了16世纪,英国殖民者来到基奈半岛,基奈半岛狼的命运从此多舛。经过没有控制的猎杀之后,原本2万只的数量变成了3000只。
到了20世纪初期,基奈半岛狼的数量仅为40只。但人们并没有因为其数量的减少而停住猎杀的手,且加上淘金热,人们更加肆无忌惮对其展开猎杀。1915年5月,一个猎人打死了一只母狼,这是最后一只基奈半岛狼。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也没有在基奈半岛见到基奈半岛狼的身影。虽然,此后一直都有传闻说人们见到了复活的基奈半岛狼,但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
可可西里的网红狼被喂成了“胖狗”,当地管理局:人类食物中的“三高”成分会致其肥胖
极目新闻记者 刘琴
最近一年,在穿越可可西里的109国道,出现了向人类乞讨食物的野狼,随着网络视频的传播,这头野狼在社交平台成了网红。“网红狼已经被喂成了‘胖狗’。”不少网友在调侃投喂行为的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当地生态的担忧。10月28日上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极目新闻(报料邮箱:jimu1701@163.com)记者,他们曾发布了禁止投喂野生动物的通告,同时还设立了相关标识牌。
可可西里的狼(视频截图)
2023年10月,有网友发视频称青海可可西里的一头野狼,因经常被过往游客和司机投喂,已经“判若两狼”。不但体型变得滚圆,还会向过往车辆撒娇讨食。不仅如此,它对投喂的食物还渐渐培养出喜好:吃蛋黄派,但不吃雪米饼;吃烧鸡,但不吃太硬的肉干。因频繁投喂,曾经瘦骨嶙峋的它变得体型滚圆、毛发油亮。
在社交平台,极目新闻记者以“可可西里网红狼”为关键词检索发现,不少网友曾发布了相关视频,视频中过往游客不仅给狼投喂各种食物,甚至还有游客触摸狼身,狼的数量也从最初的一头增至四头。有网友戏称,几个月就从狼进化成狗,还长成了“胖球”。
据当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网红狼”经常活动的周边最多发现过12头野狼。
28日上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针对过往游客和司机的投喂行为,他们曾于三个月前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严禁投喂野生动物的通告》。通告称,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往昔难得一见的狼、旱獭等野生动物频频现身,给社会各界访客带来更多惊喜,但也有个别访客因好奇心和爱护动物心理,出现给野生动物投食现象。给野生动物投喂人类食物,可能会破坏野生动物自然觅食本能,从而影响生存能力甚至丧失野性,影响种群平衡,存在病害传播的隐患。另外,人类食物中的高糖、高盐、高脂肪等成分,会造成野生动物肥胖,影响野生动物心血管健康,还会造成骨骼变形、脱毛、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危害。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内容。该通告提示为了保护访客的自身安全,为了保持宁静的自然环境,为了野生动物的安全,禁止投喂野生动物。
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布的通告截图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另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除了发布上述通告,他们还设立了“禁止投喂野生动物”的标识牌。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野外生存的动物如果没有遇到灾害引发的食物短缺,它们通常不需要人类投喂食物。给野外生存的动物投喂食物可能会改变动物的行为和习性,对人类产生依赖,长此以往会削弱动物自然觅食的能力。给野生动物投喂食物也会增加人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导致意外发生或增加疫病传播的风险。
此外,孙全辉还强调,人类的食物与动物自然界的食物在成分上差别较大,人类投喂的食物可能会让动物摄入过多能量导致肥胖和体能下降,另外人类食品中的添加剂、防腐剂等成分也可能给动物的健康造成隐患。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连新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盐食物容易造成野狼自身的健康隐患。如果造成野狼不太喜欢去捕捉野生动物,而导致了比如藏羚羊、藏原羚等野生有蹄类动物数量激增的话,会造成地表上草的覆盖度降低,从而出现沙化等一系列的生态学问题。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