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速肥胖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存钱不如存肌肉!这种病老年人需警惕

陈志芳

唐代诗人杜甫在《百忧集行》中写道:“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无独有偶,诗人白居易、刘禹锡也发出了“尽日闭门居”,“身瘦带频减”的感慨。

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片段也在不断上演着。或许,您某天会突然发现,父亲健硕的身形好像缩水了一号,以前臂力惊人的他却没力气把米面等重物搬上楼;而以前健步如飞的母亲,四肢显得纤细了不少,已经很难追赶上您的步伐,很多时候需要走走停停。

这时,您需要留意,他们除了年龄增大导致四肢乏力外,还有可能患上了一种疾病——肌少症。肌少症,又叫肌肉衰减综合征、骨骼肌减少症、少肌症等,往往表现为虚弱、行走困难、容易跌倒、步态缓慢、四肢纤细和无力等。那么,什么是肌少症?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肌少症的面纱。

肌少症只是肌少吗?

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将肌少症定义为一种与增龄相关的渐进性、广泛性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功能减退,进而导致活动受限、跌倒、骨折,甚至死亡的疾病。

肌少症不只是肌肉量减少,低肌力才是肌少症诊断的关键特征。伴有肌肉力量下降或躯体功能障碍的“肌少”才为“肌少症”,而仅有肌容量减少则称肌少症前期。以肌肉力量作为肌少症诊断依据的优点还在于能够有效识别肌少症性肥胖。许多人会把肌少症与消瘦联系在一起,但肥胖和肌少症也经常并存。肥胖也会增加肌少症的风险,因为这部分患者身体脂肪过度积聚的同时,也存在肌肉质量减少,导致瘦体重与脂肪比例失调,而肌肉内脂肪浸润增加也会影响肌肉力量和功能,进而加重肌少症。

肌少症有什么危害?

肌少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减少会导致患者活动能力的下降,进而增加跌倒、骨折、致残甚至致死的风险。而且,肌少症还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认知障碍等多种疾病相关,这对于很多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同时,肌少症还会使老年人精神遭受损害,有些老年人因为害怕跌倒而内心恐惧不安,甚至不敢活动,社会活动信心缺失,欲望降低甚至抑郁。白居易就给老朋友写信表达过类似悲观颓废的心境:“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而肌少症对个体健康的损害,必然导致护理和医疗成本增加,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肌少症患病率如何?

自2016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才正式将肌少症定义为一种疾病,而我国对肌少症的认识和研究也较晚。所以以前我们很少听到肌少症这个名词,但肌少症其实并不少见。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肌少症患病率约为 6%~12%,全球约有5千万人罹患肌少症,预计到2050年患此症的人数将高达5亿。在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5.7%-23.9%,不同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别,且随着年龄患病率显著增加。8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可高达67.1%。

年轻人也会患肌少症吗?

所有的老年人都有患肌少症的风险,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激素水平改变,均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丢失。人体肌肉质量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 到50岁左右开始逐渐减少, 此后每年损失约1% ~ 2%, 到80岁时损失可过半。所以,肌少症在老年人中最常见。这种只与增龄相关的肌少症称为原发性肌少症。此外,一些运动、营养、疾病相关因素,如长期卧床、久坐、长期酗酒吸烟、营养不良、原有的慢性疾病、手术、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多器官衰竭、多重用药等也可导致肌少症的发生。

所以,年轻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饮食、运动习惯和健康状况,肌少症也会毫不手软地找上门。而只有趁年轻,多储备一些肌肉才能从容面对年老后的肌肉衰减。

肌少症筛查需要去医院吗?

目前欧洲肌少症工作组建议所有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应每年,或在发生重大健康事件后(如跌倒导致住院)进行筛查进行肌少症筛查。此外,如果存在以下任何情况也应该进行肌少症的筛查,如慢性疾病(心衰、慢阻肺、糖尿病、肾病)、功能下降或受限,非意愿性体重下降,抑郁情绪,认知障碍,反复跌倒,营养不良等,早期发现肌少症。

肌少症的筛查不一定非得去医院。使用一些小工具,在家也可以做肌少症的筛查。推荐使用小腿围或问卷进行筛查。小腿围测量应使用非弹性带测量双侧小腿的最大周径,界值是男性 <34 cm,女性<33 cm。如果您没有皮尺,还有一种替代小腿围的有效方法是“指环测试 (finger-ring test)”,人们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环绕围住非优势的小腿最厚的部位,如果测量到的小腿刚好合适或比他们的手指环绕的圈还要小,患肌少症的风险就会增加。

指环测试

问卷推荐使用SARC-F或SARC-CalF自评调查问卷。SARC-F问卷内容包括力量,辅助行走,起立,爬楼梯,跌倒共计5项内容,总分≥4分为筛查阳性。SARC-CalF通过添加了小腿围提高了SARC-F的敏感性。SARC-CalF评分≥11分为筛查阳性。

筛查为阳性的个体则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肌肉强度、肌肉质量测定及肌肉功能评估,以确诊肌肉减少症的存在。

自评调查问卷

肌少症如何防治?

杜甫终年五十九岁, 于今天看来, 还算不上老,但杜甫一生经历离乱、逃难、遇险、不得志, 杯不常空,借酒浇愁;去蜀以后更是病病恹恹,“百病麇集”,活动大受影响;加之生活艰辛,营养难以保证,肌少症运动、营养、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可谓样样占全。虽然这些都是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只可惜,在当时的环境下,杜甫压根就没有预防保健的意识和条件,焉得不速老?

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自古有之,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还会再蹈杜甫之覆辙吗?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观念的转变。手术、药物、医生,究竟能为人的健康带来多大帮助?“预防终究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肌少症的防治当然也是防大于治。

肌少症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烟酒、避免久坐、健康饮食等)、营养、运动和药物治疗。继发性肌少症主要是对基础疾病的治疗。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和肌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因此,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必要时考虑蛋白质或必需氨基酸营养补充治疗。目前还没有以肌少症为适应证的药物,临床上治疗其他疾病的部分药物可能使肌肉获益,进而扩展用于肌少症。包括同化激素、β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生长激素等。

追求最高的健康水准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未来老龄化社会,远离肌少症是每位老年人的健康之所需。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做好慢病管理,定期体检;了解肌少症,主动预防,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早识别、早筛查、早干预。这样,我们离肌少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标才会越来越近,老年生活的质量才能有所保证。同时,面对衰老,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正所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也祝愿所有的老年朋友老当益壮!

(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社区保健科)

参考文献

1.Cruz-Jentoft AJ, Bahat G, Bauer J, et al. Sarcopenia: Revised European consensus on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J]. Age Ageing, 2019, 48(1): 16-31.

2.崔华, 王朝晖, 吴剑卿, 等.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3, 42(2) : 144-153.

3.刘海霞,周萍, 张一娜. 肌少症的诊断与治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1 , 14 (4) : 434-439.

4.老年人肌少症口服营养补充中国专家共识(2019),中华老年医学杂志[J]2019.11(38):1193-1197

来源: 光明网-蝌蚪五线谱

年年体检正常,为何突然查出癌?可能你根本没查对

要说近期的最火热词,非“打工人”莫属!一夜之间,朋友圈尽是“打工人”!

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打工才是。早安,打工人!

……

这些“打工人”语录刷屏朋友圈,成为人们新的欢乐源泉。(ps:兜儿姐也是一名“打工人”

“打工人”流行的背后,是众多年轻人愿为自己的梦想埋头做事的体现,他们无声蛰伏,只愿燃烧熊熊的“打工魂”。

在你们为梦想拼尽全力的时候,兜儿姐默默操心起了大家的健康!

距离2020年结束仅剩两个月,兜儿姐忍不住发出灵魂拷问:今年的体检,“打工人”做了吗?

体检是了解个人身体情况,对疾病早期发现,排除健康隐患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体检人群在逐步扩大。

但是,年年体检,却没能查出癌症的事例非常多。还有不少人做了体检,却不重视甚至是不敢打开体检报告。

兜儿姐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拿健康开玩笑,好的身体才是打工的本钱!

话不多说,温柔又贴心的兜儿姐,立马为大家奉上体检指南,速看,速收藏!

年年体检为何查不出癌症

海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胃肠专家余书勇教授介绍,单位体检一般都是常规的身体检查。而肿瘤,尤其恶性肿瘤,早期很会伪装并“隐匿”,往往没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一旦感受到异常时,肿瘤便已开始“作恶”,且一般都是中晚期以上。

很多癌症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精度筛查,才能较早发现其踪迹。余书勇说,派特CT、肝癌三联检、胃肠镜等技术,使很多癌症在“萌芽”期就能被发现。

癌症的种类很多,病因复杂,但其发病仍有一定规律。

余书勇建议,有癌症家族史,也就是直系亲属患过癌症;长期吸烟、饮酒;有肝炎、肺炎等慢性病史;工作环境有辐射、长期接触石棉等有害物质;身体常有莫名发热、疼痛、不明原因消瘦等群体,都要定期进行癌症预防性筛查。

恶性肿瘤最好的治疗“良方”就是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有效体检才能get“痛点”

通常所说的体检,就是体检人通过化验或仪器等医学手段和方法对身体进行检查,了解身体情况,对疾病早期发现,排除健康隐患。

一般体检分为单位集体组织体检和个人自费体检。

体检机构人员整理体检报告。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单位体检通常是指普通体检,频率是一年一查。

“每年的单位体检我们都会筛查出一些重大疾病前兆,有些客户通过体检抓住了救自己一命的机会。但是每个体检的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生活环境、饮食喜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甚至遗传因素等都有不同。”海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李士强医生说道。

单位体检套餐是体检机构针对单位经费,提供的一些检查项目。如果要做到符合个人更精准的体检需求,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适合自己的项目。

李士强提醒,自己增加的体检内容不是单纯累加项目,“哪个贵选哪个”,而是要根据个人既往史、家族病史、年龄、性别、健康危险因素和经济状况等综合分析,项目要体现针对性需求。

一份“个性化体检单”的出炉,前期要有4步

要对自身情况有初步了解

大致了解各体检项目的意义和作用

跟医生沟通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检查

根据医生评估、建议,选择检查项目

体检项目可选择1 X

按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体检内容大致分成两类:“基础项目”和“个性化项目”,也被称为“1 X”。

“1”是必选或常规体检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般检查

含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

初步判断血压情况、是否肥胖等,为相关科室的诊断提供依据。

医生查体

含普通内外科查体,五官科检查,妇科检查(乳腺手诊)。

能发现常见内外科、五官科或妇科等疾病的重要线索,或初步排除一些常见疾病。如外科肛门指检、乳腺手诊、甲状腺指诊是发现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结节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验室检查

含血尿粪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病原微生物感染、宫颈刮片等。

血脂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有些机构会建议检查“血流变”,但不能替代查血脂。

仪器检查

含心电图、胸片、超声等。

超声能看肝、胆、胰、脾、双肾、甲状腺、乳腺、妇科等状况(有无肿块、结石等),以及评估血流血供、鉴别良恶性病变等,都能看清楚。正位胸片能看清心、肺、胸廓,射线少于CT。但就排查肺癌而言,准确性较低。建议吸烟者、40岁以上者,每年做一个肺部CT检查。

“X”是指健康体检的“专项体检项目(备选项目)”,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及有慢性病风险的人,进行专项筛查

结合工作环境

长期久坐:加查颈椎、腰椎。考虑颈腰椎的正侧位X线检查,结果异常者,可考虑进一步做核磁共振。

工作环境噪音大:加强听力筛查。

长期久站立:排除下肢静脉曲张等下肢循环系统问题,考虑下肢静脉彩超。

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排查心脑血管疾病和甲状腺疾病,尤其是已有高血压、高血脂者,加查颈动脉彩超或冠脉CT,以及甲状腺B超。

长期在空气污染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应重视肺功能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

结合性别和年龄因素

30岁以上男性,检查激素水平。

40岁以上男性,可加选前列腺超声和肿瘤标记物PSA等项目。

已婚女性不论年龄,每年要做一次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HPV)、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卵巢和子宫附件超声、乳腺彩超。

未婚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并检查激素水平。50岁以上女性要针对更年期,加做骨密度、乳腺钼靶等检查,还要筛查妇科肿瘤标志物。

40岁后,无论男女、抽烟与否,建议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排查肺癌。

50岁以上,无论男女,建议全面筛查肿瘤标志物、颈动脉彩超。

结合生活方式

喜欢吃海鲜、居住沿海地区者,每年做一次甲状腺B超。

经常在外应酬吃饭、嗜酒、老觉着胃部有不适感的人,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和胃肠镜。一般,今年做胃镜,明年做肠镜,两者交复、以此类推。

吸烟者,应考虑检查每年一次的胸部低剂量螺旋CT、肺功能、颈动脉超声等。

结合过往疾病史或家族疾病史

过往已发现风湿性疾病者,要做风湿3项。

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每年要做一次胃镜,旨在排查胃癌。

结肠息肉患者每年做一次肠镜。旨在排查结直肠癌。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者,或偶有胸闷、心悸者,或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每年要做心功能、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40岁后加做冠脉CT),排除心、脑血管疾病。

有食道、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要加强胃肠镜检查。

有肺癌家族史,要加强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40岁时,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40岁,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1—2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注:以上仅为建议,具体检查项目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咨询相应体检机构。

体检后要做好健康管理

“首先要纠正一个认知,体检不单单是为了查出病,而重要的是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自身健康管理。如果你感觉到哪里不舒服,应该尽快去看病,而不是做体检。”李士强称。

迈入体检中心,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其实只是完成了有效体检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后期是否能够针对体检结果,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管理,对疾病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李士强建议,单位体检人群需要足够重视自己的体检报告,随时可以到相关的体检机构找专业工作人员解读体检报告,或者电话咨询。

有些疾病存在前兆风险,医生会提出相应的建议,也希望体检者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否则一些小病也有可能被拖成大病。

0-18岁孩子应定期体检

“对孩子而言,健康的标准并非简单的不生病,还应符合其成长发育指标,如不同年龄段的生长发育、智力水平、心理状况等。” 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黄燕介绍,0至18岁的孩子定期体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

婴幼儿

这个阶段,应定期监测孩子身高、体重,了解孩子生长发育水平、速度是否正常,通过生长曲线图观察孩子生长发育是否在正常范围,同时通过维生素的测定、钙营养的评估等项目综合评估孩子的营养状况;通过神经心理行为检查,可发现孩子神经心理发育偏离或异常等,尽量避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因素。

刚入园入学的儿童

常有注意力不集中、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黄燕建议除了常规体检项目外,还应该加上注意力测试、感觉统合评估、儿童气质评估等,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学习生活。

学龄前期儿童

应注重营养方面的常见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另外,弱视、龋齿等五官保健也是重点检查项目。

学龄期的儿童

应注重检查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预防屈光不正、龋齿、缺铁性贫血、性早熟、生长发育迟缓、脊柱侧弯、不良习惯等等。

青春期

要关注青春期性征发育是否正常,有无提早或延迟,以及预测将来身高是否达标,心理健康也是检查重点。

孩子从多大开始就应体检?

正常儿童在出生后28-30天,以及3、6、8、12、18、24、30、36月龄都要进行一次体检,3岁以后至少每年一次体检。高危儿童根据个体情况,适当增加体检次数。

黄燕提醒,如果儿童出现发热、急性腹泻等疾病时,应待疾病好转才进行体检。

“打工人”别光顾着工作挣钱

请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答应兜儿姐

今年的体检好好重视啊~

来源:兜医圈儿微信公众号(ID:DouYiQuanEr)

策划:海南日报健康融媒工作室

撰文:阿珂

编辑:小咪 粥粥

封面制作:布朗熊

海报设计:四喜丸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海南日报

环境中竟有这些物质能让人发胖

如果告诉你体重增加源于每天使用的物品,你是不是会感到很诧异?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发育与细胞生物学教授布鲁斯·布隆伯格表示,环境致肥物是一类化学物质,它们通过促使人体生成更多更大的脂肪细胞,改变食欲和饱腹感的调节功能,放缓新陈代谢,从而引发肥胖。近日,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对含有环境致肥物的日常用品进行了盘点。

罐头食品。罐装食品内部的涂层常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双酚A(BPA)。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的科学家们注意到,暴露于双酚A与人们的肥胖风险增加有关。它被证明会导致脂肪肝、腹部脂肪增加和糖耐量下降。

硬塑料水瓶。有一些硬质的运动水瓶中也含有双酚A,当容器被磨损、划伤或加热时,更多的双酚A可能会进入饮料中。

收银机收据。收银机收据通常使用热敏纸,其受热时会改变颜色。这种纸也含双酚A。

香水。常含有另一种常见的环境致肥物,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尽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声明,该成分用在化妆品中是安全的,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发现,母亲子宫内若含有该物质,可能会增加孩子成年后肥胖的风险。

空气清新剂。它们含有邻苯二甲酸盐,除了导致肥胖,这种化学物质也被归类为致癌物。有些邻苯二甲酸盐不仅干扰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睾酮受体)的正常作用,也干扰脂肪酸受体。

美发造型产品。一些发胶或定型凝胶也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当FDA对包括护发产品在内的常用化妆品进行调查时,发现17种造型产品中,有8种含有该物质。

不粘炊具。全氟烷基物质(PFAs)是另一种需要注意的环境致肥物,存在于某些不粘炊具中。德国弗劳恩霍夫分子生物学与应用生态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成分与多种健康隐患有关,包括肥胖。不锈钢锅和铸铁锅就没有这样的风险。

皮革。皮革中也含有大量全氟烷基物质。美国哈佛大学、路易斯安纳大学和杜兰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血液中全氟烷基物质含量最高的人在节食停止后体重增加最快,他们的静息代谢率最低。我们每天燃烧的大部分热量都是为了维持静息代谢率,这对体重有很大的影响。

食品包装纸。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的研究者发现,某些食品包装(面包的包装纸、甜点包装纸和用来存放薯条的纸板容器)含有全氟烷基物质,常用来防水防油。建议用玻璃食品盒代替。

护肤露。对羟基苯甲酸酯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可扰乱激素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肥胖。在许多个人护理(如保湿霜)和美容产品中,它们被用作防腐剂。

剃须膏。剃须膏或泡沫是另一类可能含有对羟基苯甲酸酯的产品。当男性使用剃须膏时,皮肤可能会吸收这种化学物质。须后水也要小心,因为它也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盐。转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