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心脏与肥胖(心脏肥胖呼吸困难)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毁掉的不止是形象,同时也是心血管的“健康杀手”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相信大家都知道肥胖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在大多数人眼中肥胖可能只是影响外貌,其实他们忽视了肥胖对于身体的危害,那么肥胖除了影响形象以外,还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危害呢?

一直以来,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众多危险因素相关,肥胖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比体型正常或偏瘦的人群更高,而且肥胖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泵血能力减弱,甚至引发心衰的可能,那么,肥胖究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肥胖导致血脂异常

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肥胖者容易患高脂血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进食脂肪多,二是体内脂肪储存多,三是高胰岛素血症可增高血脂,四是血脂的清除有问题。

肥胖增加脑血管病变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而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肥胖者,大脑更容易出问题。首先,这种人容易发生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他们的大脑血管又硬又脆,容易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危险的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组织纤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这种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就难以溶解,所以肥胖者容易发生脑血栓,也就是脑梗死。

肥胖增加患高血压的概率

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40—50岁的肥胖者中,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个中度肥胖的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是体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轻度肥胖者的2倍多。

肥胖增加心脏负荷

有人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提高了4倍。这说明肥胖肯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脏损害。正常人体的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维持着血液的循环流动。肥胖者由于血液中储存了过多的脂肪,所以血液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很多,心脏就会相应地增加收缩的力量。当心脏不堪重负时,它就无法再有效地泵血,就造成血液积聚在心血管系统的状态,重者甚至出现明显的心功能衰竭。

综上所述,肥胖不仅仅毁掉的是形象,对心脏、血管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觑,因此,积极减肥不仅仅挽救的是形象,更是对自己身体健康负责。

那么,如何才能健康而有效减肥呢?

一句话:减肥一定要“迈开腿、管住嘴”,每餐不应该吃的过饱,以8分饱最为适合,尤其是晚餐,切忌晚餐吃的太多,饮食上应该以瘦肉、蛋白质和富含纤维的食物为主,这样能够增加胃肠消化系统的蠕动,利于健康。

肥胖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不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还会引发脂肪肝等,因此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应该重视自己的体重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进行体重管理,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肥胖更容易获心血管疾病“青睐”,现在养好2个习惯还不晚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尤其是在饮食方面认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所以造成一些人出现肥胖的情况。在工作方面以及生活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有二:一是吃得过多,二是因为缺乏运动,长时间的很容易出现一些疾病。

现在有一些人们,因为精神压力过大,或者是身体的新陈代谢紊乱,很容易出现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如果经常酗酒抽烟,或者是没有锻炼身体,很容易出现这些疾病,一旦出现了这种疾病以后,不仅会影响到大脑的健康,甚至还会使身体的功能出现问题。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的发生,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加强锻炼,还要多吃一些粗粮和瓜果蔬菜。

一、为什么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

因为肥胖的人群除了身体的脂肪比较多以外,身体的血液当中的胆固醇含量也比较高。如果胆固醇过高或者是身体的热量比较多也会转化成脂肪,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因为肥胖的人平时不经常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出现紊乱,当新陈代谢出现了问题以后,会使身体的器官功能也出现紊乱,从而也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

肥胖的人体重要比一般的人还要高而且长时间的肥胖以后还会使身体出现缺氧的情况,一旦身体缺氧会使身体当中的红细胞增多,血液变得粘稠,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老人还比较肥胖的话,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对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怎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要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在平时的时候,除了要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外,也要加强体育锻炼。老人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散步或者是慢跑,都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也能够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肥胖的人在平时也要通过锻炼来起到减肥的效果或者是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尤其是一些油炸的食物,含有的热量是非常高的。

要想远离这种疾病,在平时的时候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既能够增加身体的营养,也能够有效的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最好是多吃一些蛋、奶类的食物,既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起到饱腹的感觉。养成早睡早起,每次吃饭吃到7分饱就可以了,避免暴饮暴食摄入的脂肪和热量过多,都会引起这种疾病的发生。

生活当中比较肥胖的人,除了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也容易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影响。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如果已经出现了体重超标的情况,就要及时的进行锻炼,避免出现肥胖的情况,既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而且也会对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都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人们在平时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饮食。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心脏很怕胖

我们知道,肥胖是心血管病的风险因素之一,如果已经患有心血管病还放任体重增长更危险。《心脏》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血管病患者体重大幅增加,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更高。

体重大幅增加增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在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心脏》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对此进行了研究后发现,在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个体中,体重的大幅增加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的高风险相关。

在这项基于人群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计算了基线和随访期间体重测量的绝对间隔变化评分。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模型获得了风险率等数据,以评估体重变化与心血管死亡、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以及全因死亡率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8000余名患有心血管疾病且反复测量体重的肥胖参与者中,43.1%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6.6岁,研究的总中位随访时间为13.9年。52.7%的参与者体重变化稳定(体重减轻或增加<5千克),14.2%的参与者体重减轻幅度较大(≥10千克),5.1%的参与者体重增加幅度较大(≥10千克)。与体重稳定相比,只有体重大幅增加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心血管患者遇上体重快速增加可谓是雪上加霜,威胁生命安全。

肥胖严重危害心血管健康

此前的一些研究就表明,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尤其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相关。一些研究表明,肥胖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患有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危险。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也指出,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8.64/10万,11.98%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体重指数。

《柳叶刀》子刊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研究表明,在中老年各个年龄阶段,代谢因素都是最主要的可改变心血管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和腹型肥胖最为突出。可见,高血压和啤酒肚,最易致心血管病。

一项基于开滦研究的分析提示,曾经超重/肥胖、但现在体重指数正常的人,心脏代谢疾病风险仍然较高。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腹型肥胖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定义为腹型肥胖。即存在腹型肥胖,就会增加急性心梗的发病风险;而无腹型肥胖,也意味着内脏脂肪组织还非过量,实质性的过度心血管风险也相对较低。

终身避免肥胖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那么,如何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美国肥胖医学协会和国家脂质协会一些专家联合发表文章,全面阐述了有关肥胖、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风险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考虑因素,建议终生避免肥胖(脂肪增加)可能会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文章指出,对于患心血管病或有心血管病风险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同时治疗肥胖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在日常饮食中,用不饱和脂肪酸或蛋白质替代饱和脂肪酸、用不饱和脂肪酸或蛋白质替代碳水化合物、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酒精,可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碳水化合物,还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当然,营养摄入对脂质谱、脂蛋白和心血管风险的影响在不同个体间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增加身体活动是管理心血管风险的优先事项之一,其中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