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便血(肥胖大便长期拉稀)
便血20多天,25岁姑娘竟晕倒在厕所!别不在意,严重可危及生命
"医生,我最近晕倒在了厕所!怎么回事?"25岁的青年小骆(化名)最近身体不适,去医院一查,没想到,居然是因为痔疮!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痔疮是很小的毛病,殊不知它也会带来生命危险。
间歇性便血20多天
有次竟晕倒在厕所
小骆平时身体健康,能吃能睡,最近却突然四肢乏力,脸色苍白,她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某天,小骆经家人提醒想到:莫非是因为那个“难言之隐”?
小骆赶紧来富阳区中医院肛肠科就诊。肛肠科主任何群峰经询问后得知,小骆已经间歇性便血20多天,多的时候,便血呈现为喷射状。
“因为不痛不痒的就没重视,这几天便血次数多了起来,有次竟然晕倒在厕所。”小骆说。
经过详细的专科查体,何群峰初步考虑是内痔引发的出血。内痔因为不痛不痒,很多患者往往不在意。
何群峰语重心长地对小骆说:“你知道吗?内痔出血也是会要人命的!你现在的情况必须输血,还要给你安排住院手术治疗,防止再度出血!”
一上厕所就有血
痔疮发展成重度贫血
像小骆同学这样的情况无独有偶,医院急诊也接到一个相同的病患。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也因为晕倒被120送来医院。
小伙子说,大便出血有10几天了,去医院看了是痔疮,心想痔疮又不是什么大病,就没放在心上,没想到回家之后只要一上厕所就有血。
昨天,他跟朋友出去玩,路上感觉心慌胸闷得厉害,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上,不醒人事了。
何群峰经会诊后,告诉患者,因痔疮出血,他已经重度贫血了,需输血及手术治疗。
小伙子经住院手术后,精神状态日渐好转。他连连感慨自己不应该忽视痔疮,差点就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难言之隐”严重可危及生命
出现症状还需及时就医
痔的形成与局部静脉血回流不畅有直接关系。阻碍静脉回流的因素包括:缺乏纤维素导致便秘,大便时肛门括约肌持续紧张,大便时间过长,平时工作中以坐姿为主,缺乏运动,肥胖过度,经常抬举重物,怀孕等。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腹腔和盆腔压力,不利于局部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痔疮。
医生提醒,实际上痔疮便血看似失血不多,时间一久,很容易造成重度贫血。长期贫血如果不治疗,贫血得不到纠正,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耳鸣、视物模糊、失眠多梦、活动后心慌气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双下肢浮肿、肌肉酸痛等各种表现。如果不对原发病进行相应的治疗,病情进展将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这样的患者经输血后,还需要住院手术治疗,并在出院后增补高营养食物才能恢复血色素正常水平。所以,平时得了痔疮,不要因为是难言之隐,讳疾就医,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注意!便血是直肠癌的另一个警讯。因为,直肠癌与痔疮有相似的症状,如大便带血或便后出血、肛门坠胀、腹胀、便意频繁等,一定要及时就医。
杭州之声记者朱乐艳综合健康杭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 杭州之声
有人便血一年多,到医院一查吓坏了!死亡率极高
擦完屁股发现纸上一滩血红
或者马桶里的水被染成血红色
又或者直接看到成了红色
你有过便血的经历吗?
遇到这种情况
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嗯?世界上又多了个“有痔青年”
或许不少人
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但其实!这种行为很危险!
便血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结直肠癌患者 80% 以上便隐血检测为阳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2022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癌症,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其死亡率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
便血一年多
一查竟是直肠癌伴肝转移
有切除半肝风险?
49岁的患者李某,便血一年余,来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直肠癌伴肝转移。整个肿瘤病灶占据人体肠道四分之三圈,甚至连肝脏上也出现了转移,逼近肝脏门脉左支,一度达到了要切除半肝的地步。按照临床分期,此时的李某已经是晚期,无论是身和心都遭受着巨大的痛苦。
要知道,结直肠癌非常容易出现肝转移,而肝转移正是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死因。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3个多月的新辅助治疗,如今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显示,其直肠部分的病灶明显缩小,而肝脏上的肿瘤尽管没有缩小,却也没有长大。
上海长海医院MDT团队的医学专家们认为,目前患者的状态稳定且明显好转,到了手术的窗口期。
但这样一个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按照以往的经验,医生会建议分两次手术。先做直肠癌的根治手术,尽量把原发病灶切除干净,待患者身体恢复后再进行肝脏切除手术。但这样一来,患者就面临了二次创伤。
面对患者的检查结果,上海长海医院肝胆外科的副主任医师李刚率先表态,“肝脏部分的肿瘤可以达到完全切除”。
肛肠外科主任张卫也表示,直肠部分肿瘤新辅助治疗有效果,在完成肝转移手术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结肠癌手术,两台手术并做一台,全部当天完成。尽管对医生来说,这场手术的难度非常大,又要开肝又要做肠子,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小。
手术当天,医生们采用的是微创的方式,先切除肝脏肿瘤,再切除直肠部分的肿瘤,两台手术在肝胆外科和肛肠外科的通力配合下非常顺利,全部开完患者的出血量甚至没超过100毫升。
74岁阿婆便血一年多
一查竟是直肠癌
肛门可能保不住?
与此同时
当天还有另一台手术也十分凶险
那是一名74岁的女性患者
同样是便血一年余
被确诊为直肠癌
肿瘤距离肛门口仅有3公分不到
要知道,当结肠癌或直肠癌发生于下段时,可能侵犯肛门括约肌,此时若不切除肛门则难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对于医生而言保肛难度巨大。
家属来求医时坦言,去了很多地方,老家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们,如果手术,肯定要把患者的肛门拿掉,以后就一直挂着“粪袋子”生活。家里的小辈们实在不忍心母亲过上这样的生活,辗转打听下带着患者来到了上海长海医院的肛肠外科,希望能保住肛门。
来到上海长海医院后,患者经历了常规长程的放疗、两次的化疗、两次的免疫治疗,现在达到了接近肿瘤临床完全缓解的效果。尽管该患者本身非常希望可以手术和保肛,但由于她的肿瘤是极低位的,本身就有很高的复发风险,所以“手术与否”还是成为了医生们所争论的难题。
医生们认为虽然极低位直肠癌复发风向高、手术难度大,但由于患者本身年龄较大,身体对于前期化疗也不是很耐受,如果再观察等待,错失手术良机,即使不做手术,采用保守治疗,肿瘤依然有局部再生风险。综合利弊下,专家们一致决定为患者进行手术,采用低位直肠癌经肛适形切除功能保肛术。
最终
两台手术都非常顺利地完成了
术后第二天
两名患者已经可以下床稍微走动
各项指标也恢复良好
如今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早期症状包括便血、大便习惯改变
晚期会出现腹痛、腹胀
甚至肠梗阻
据医生介绍,很多患者听到肠癌要手术,非常紧张。但在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低位结直肠癌的保肛率在92%左右,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救治的五年生存率,从十年前的3.8%提升到了现在的47%。
据了解,结直肠癌是率先纳入上海社区筛查的癌种。年龄≥45岁、超重肥胖、长期高脂肪或高蛋白饮食、结直肠癌息肉史、大肠癌家族史是主要的高风险因素。问卷评估和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检查作为筛查手段是有效的筛查方法。
来源: 新闻坊
肛检可发现70%直肠癌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 李元新 徐田磊
4月15日至21日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近年来,各机构推出的筛癌检查项目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也不是每个项目检查后都具有参考价值,建议遵医嘱根据临床需求做。
但是,也有一些筛癌检查是一般风险人群应该做的,比如结直肠癌筛查就建议50岁至75岁的人群都定期进行。还有一些常规检查就可以发现癌症症状,比如许多人在体检中心因为不好意思而拒绝的肛检……
第一时间发现息肉有效防治结直肠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结直肠癌193万例,并导致约107万例死亡,分别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人数的第三位与第二位。而在上述数据中,分别有56万(29%)新发病例、29万(27%)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位于第三位,死亡率位于第五位,而且青年人比例高达15%。
值得注意的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是明确的,可以说它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因为大部分的结直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发病往往经历“息肉→腺瘤→癌”三部曲,且过程漫长,至少需要五至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只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息肉切掉,炎症控制好,就能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里,为早期预防提供机会。
直肠癌患者比例高留意“排便预警”信号
在我国的结直肠癌患者统计中,直肠癌患者比结肠癌患者多1.5至2倍。
直肠癌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当肿瘤进展影响排便或破溃才出现症状。
直肠癌的典型症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
便血。便血是直肠癌常见症状,由肿瘤快速增殖后血运障碍引起,肿瘤组织坏死溃破形成溃疡造成,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直肠刺激症状。由病变刺激直肠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便意频繁;肛门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比如老想去厕所,但每次排不净等。
肠腔狭窄症状。由肿瘤进展导致肠腔狭窄,大便变细,进行性排便困难,后期造成肠腔部分堵塞后,可出现腹痛、腹胀等不全性肠梗阻症状。
除了这三种“排便预警”,直肠癌还有一些伴随症状,如因肿瘤进展和长期腹痛腹胀影响消化吸收,导致的体重下降及消瘦;肿瘤侵犯膀胱、前列腺,导致的血尿、尿频尿急症状;肿瘤侵犯骶神经丛,导致肛门失禁、下腹部及腰骶部持续性疼痛、肛门失禁症状;肿瘤转移至肝、肺、骨等部位,导致肝功能受损、黄疸、呼吸困难或骨转移部位疼痛等。
可谓“便便无小事,突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身体变化,及时发现直肠癌的典型症状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到胃肠外科或消化内科就诊。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生存率很高,晚期迅速下降,早诊早治尤为关键。
70%直肠癌在低位别再脸红拒绝肛检
相比日常生活中留意“排便预警”,定期的检查或专项检查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直肠癌信号。
肛检即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临床检查方法。常规体检项目中就有肛检,但是很多人都觉得不好意思或是嫌麻烦,在体检时拒绝了这一项,其实肛检非常有必要。
据统计,70%的直肠癌是低位直肠癌,距离肛管仅5厘米,肛检就可以检出。而且,肛检操作简便、成本低,在不做肠镜或不具备做肠镜条件下,是检测直肠癌的有效手段。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下次体检别再因为脸红拒绝它啦!
肠镜也是检查直肠癌的有效手段,通过结肠镜可以明确肿瘤位置和取活检明确诊断,已经诊断直肠癌的患者手术前也要做全结肠镜检查。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粪便隐血检查和每隔五至十年做一次高质量肠镜;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定期做一次肠镜检查。
除此之外,超声内镜、胸腹盆增强CT和直肠核磁等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抽血化验也可以帮助发现癌症信号,都是有效的检查手段,有需求可遵医嘱进行。
50岁以上男性请注意做好定期筛查和预防
《2020年世界癌症报告》中提到,仅依靠治疗已无法有效遏制癌症危机的蔓延,筛查是降低癌疾病负担最有效的途径。肛检可以发现70%的结直肠癌,肠镜筛查可以降低40%至60%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专项筛查显示,大肠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男性。因此,一般建议一般风险人群在50岁开始行结直肠癌筛查。
虽然直肠癌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死于结肠镜检查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所以建议76至85岁人群根据基础疾病进行个体化筛查,85岁以上应停止筛查。
除此之外,个人还可以根据国内的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进行风险评估,高风险人群需根据医生建议随时行结肠镜检查——
符合以下任何1项或1项以上者为高风险人群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同时具有以下2项及2项以上者
1.慢性便秘(近2年来每年便秘在2个月以上)
2.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3.黏液血便
4.不良生活时间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损伤或痛苦)
5.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6.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预防结直肠癌三个重点
无论有无症状,50岁至75岁有条件行结肠镜检查的人群都应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乃至结肠镜检查,体检时不要拒绝医生肛检。
根据结直肠癌筛查高危险因素量表评为高风险或便潜血阳性、粪便DNA阳性的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随时行结肠镜检查。
既然我们已知患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日常就要做好预防,如戒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和维生素食物、减少红肉摄入、增加运动避免肥胖和保持愉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