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重口味 肥胖(肥胖味道)

上观新闻 0
文章目录:

这6种肥胖,减肥重点各不同!看你属于哪一种?

肥胖也分为多种类型,特点不同,减肥方法也不同。

肥胖的6种类型,

分别怎么减?

1、饮食型肥胖

体征:

多为上半身肥胖。

这类人多喜欢吃高盐、高脂、高糖等“三高”的重口味食物,吃饭没有节制。

危害:

皮肤失去弹性,细胞加速衰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减法:

可以多吃玉米、香蕉、芹菜、燕麦、黑木耳等食物,多吃粗纤维食物,餐前多喝水,低糖、低油、低盐饮食,可以选择游泳、健身操等锻炼方式。

2、代谢性肥胖

体征:

腹部偏胖、肚子凸出,嗜睡怕冷。

这类人一般有节食减肥史。

危害:

基础代谢能力弱,易增加患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风险。

减法:

可以多摄入高蛋白、粗纤维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西兰花、生菜等;避免久坐不动,多做有氧增肌运动,提升代谢能力。

3、水肿型肥胖

体征:

腿部、屁股部位赘肉堆积过多。脸和头发爱出油,晨起眼睛和脸容易肿。

危害:

水肿湿气重,排毒不畅,易精神倦怠、影响内分泌。

减法:

可以通过瑜伽、慢跑多出汗,排出多余水分,多吃一些排毒利尿的食物,如玉米须、薏米、赤小豆、绿豆、冬瓜等。

4、压力型肥胖

体征:

腰部一周肥胖。压力大,心情郁闷,易暴饮暴食;烦闷气郁,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

危害:

影响精神状态,容易内脏中毒,易引发代谢综合征。

减法:

保持心情愉悦,通过音乐、瑜伽等放松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多喝解郁茶,如西洋参、玫瑰、酸枣仁、桂圆肉、核桃等。

5、懒惰型肥胖

体征:

拒绝运动,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经常瘫着,脊椎易受压迫,站不直。

危害:

心肺功能减弱,脊椎压力大,容易引发关节炎。

减法:

循序渐进地运动,多站立再散步,再快走。多次少量饮水,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吃一些山药、黑米、黄芪、酸奶、西柚等食物。

6、静脉型肥胖

特征:

腿部赘肉多。

主要由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易出现在腿部长时间不运动的人或孕妇中。

危害:

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赘肉脂肪堆积,严重的会影响运动能力。

减法:

可用热水泡脚,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多按摩腿部,多活动减少脂肪堆积。可吃一些紫甘蓝、山楂、猕猴桃等。

魏倩/绘

这份减重指南送给你!

肥胖的根本原因,总的来说还是“摄入的热量>消耗的热量”。

我们减肥常爱念的一句口号,就是“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并不只是把某一顿饭省掉,而是在保证各种营养均衡搭配的基础上,减少一天中总热量的摄入。

1、怎么吃?记住“12345”饮食原则

“1” 每天喝一袋牛奶,如果有乳糖不耐受,可用酸奶、低乳糖奶或豆浆代替。

“2” 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当于主食6~8两,可依个人胖瘦情况而增减,超重者可减少主食摄入量。

“3” 每日进食3~4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1两,或鸡蛋1个,或豆腐2两,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以鱼类、豆类蛋白较好。

“4” 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三四五顿(指在总量控制下,分餐次数多,有利于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饱。

“5” 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及水果,配餐时可用适量烹调油、干果及调味品等。

2、怎么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

多动动也不单指专门的体育锻炼,也就是说在坚持每周有氧运动的同时,想方设法地增加活动量。比如,可以在饭后散步、空闲时间做家务、上下班途中尽量多走路等。

日常运动也可以选几种自己能够完成并且感觉适合的项目,如跑步、游泳、跳绳、开合跳,还有瑜伽和健身操等。每天坚持做30分钟左右,就能起到很不错的减肥效果。

当然,少吃多动需要长期坚持,也并不是科学减重的全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

资料:健康时报

编辑:毕扬静

女星发文自曝!“体重历史新高” ,网友:没事,每年过年都这样……

来源:新闻晨报

2月1日,

演员张馨予发文,

自曝一个月胖了9斤,

晒出体重称达到了历史新高。

张馨予晒出了体重秤上的照片,显示她的体重为113斤。在明星中,这个体重确实偏高。此前迪丽热巴、辛芷蕾等人参加《花儿与少年》时,身高普遍达到1米7,但体重却不足百斤,最轻的迪丽热巴只有95斤。对于1米7的身高来说,112斤在普通人中已经算是好身材,但对于需要上镜的明星而言,面对镜头时会放大效果,因此她们通常需要比普通身材更瘦一些。

张馨予还在评论区与网友互动:你春节胖了几斤?并请大家监督瘦回去。

网友评论:

张馨予,原名张燕,1987年3月28日出生于江苏昆山,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模特。2010年,首次出演电影,参演由冯小刚执导的《非诚勿扰2》;2014年,在武侠剧《神雕侠侣》中饰演李莫愁一角而得到广泛关注;同年,主演古装神话剧《封神英雄榜》,凭借该剧获得第17届华鼎奖古装剧最佳女主角奖提名。

每逢佳节胖好几斤?

这几个方法帮你减重

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期间,每天大鱼大肉、觥筹交错,没有时间做运动,难免会让人胖几斤,造成上火、消化不良、疲劳等,俗称“节后肥”。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肥胖科李主任说,春节是团圆的日子,大家走亲访友时聚餐,不知不觉体重就会噌噌上涨。

“‘每逢佳节胖三斤’,首先是因为食物摄入较多,不管是菜品、水果、零食,还是酒水饮料,都比平时多很多,尤其是高油高热量的摄入,导致能量过剩,最后转化为脂肪囤积在肚子里。其次是运动量减少,看电视、玩手机、聊聊天,活动量比平时明显减少,热量消耗也就减少。再次是作息不规律,难得不用每天早起,肆意熬夜刷剧、打牌、吃夜宵,生活作息紊乱导致体内激素分泌也出现问题。最后是体重管理的警惕性下降,很多人会‘过年多吃点没关系’‘大家都吃了我也吃点’‘先吃个痛快,年后再说’等自我安慰,体重自然就开始飙升。”李主任解释。

饭后揉肚子,积极做家务

晚睡晚起1小时左右较适宜

如何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针对上述原因,李主任给出了建议。

第一:饮食要均衡,搭配很关键。聚会时菜品丰富多样,要注意吃的顺序,应该先吃蔬菜,再吃荤菜,最后吃少量主食,鼓励清蒸、水煮、空气炸锅之类的烹饪方式。

饭前适当吃点应季且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比如黄瓜、小番茄、莲雾、人参果、胡柚等。黄酒和啤酒的热量高,喝酒最好选白酒或红酒,且每次饮酒尽量控制在100毫升内。酒桌上不要只顾着吃喝,建议和大家多聊天,这样就会减少进食量,延缓消化吸收的速度。吃坚果则推荐原味带壳的。

第二:饭后揉肚子,积极做家务。假期活动锻炼少,吃完饭不要马上坐下,应积极做点简单家务,比如收拾饭桌、洗洗碗筷、出门倒垃圾等都是不错的锻炼。此外,双手重叠沿着肚脐周围顺时针按揉肚子,每餐饭后200-300圈,不仅有利于消化吸收,还容易瘦肚子。

第三:作息要规律,小憩不可少。有人想趁着假期好好补觉,但身体是有记忆和适应功能的,假期可以适当延长起床时间,但不要每次睡到中午再起床,也不要放纵熬夜到凌晨再睡。按照中医养生法则,子时是阳气最弱的时候,要守护好身体的阳气,一般建议23点前睡觉。春节期间,大家可以比工作日晚睡晚起1小时左右,这样即使假期结束,身体也能较快进入工作状态。如果实在避免不了熬夜,次日中午一定要午休,哪怕只是睡半小时甚至十几分钟,有助于及时调整身体状态。

第四:心态很重要,技巧掌握好。减肥的目的是健康,判断是否肥胖的标准是看内脏脂肪、体脂比是否达标,而不是单纯地看体重数字。千万不要为了追求体重数字,强迫自己节食,靠挨饿来变瘦,也不要因为减肥失败而自暴自弃,暴饮暴食。

避免春节长胖

春节8天假期选择2天轻断食

“避免春节期间长胖,我再分享个小技巧——尝试轻断食。”李主任说,“所谓的轻断食,就是进行热量限制的断食,春节假期8天中选择2天即可。轻断食这天,摄入的总热量应是平时的1/3,男性控制在500-600千卡,女性控制在400-500千卡。例如除夕夜吃了大餐,初一就可以轻断食,早上喝牛奶吃苹果,中午选水煮蔬菜和肉,晚上吃点杂粮等。初二、初三正常饮食,初四再进行轻断食。”

作为体重管理的专家,李主任始终提倡将健康养生融入生活方式中。“我的一日三餐很简单,早上吃山药、玉米、土豆等粗杂粮,再吃个鸡蛋喝杯牛奶补充蛋白质。中午正常饮食,一般会选择清蒸、水煮等烹饪方式的应季菜品,先吃蔬菜,再吃荤菜,最后吃主食,主食总量控制在100克以内。晚上一般不吃主食,以蔬菜和荤菜为主,让身体保持适当的饥饿感。当然,我也有晚餐后特别想吃东西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到底是饿还是馋。如果是饿了,就去吃点应季水果或者原味坚果,如果是馋了,我就熬一熬或者直接去睡觉。另外,家里做菜一定少放盐、糖、酱油等调味品,以免口味越吃越重,只要慢慢坚持,重口味也是可以调整过来的。”

外出聚餐免不了肥甘厚腻,李主任就会泡壶养生茶:荷叶、冬瓜皮、薏苡仁、茯苓、山药和山楂适量配伍煮水代茶饮,有利于健胃消食、祛湿清肠。

来源 | 综合红星新闻、@张馨予、橙柿互动、网友评论

越来越“重口味”的中国人,中年后,落下一身病

我们的口味,似乎越来越重了!

臭豆腐、卤鸡蛋、宫保鸡丁、辣子鸡、水煮牛肉、麻辣香锅、火锅串串、烧烤……这些国人最爱的“重口味”食物,往往是高盐、高油、高糖、过辣的。而对于水煮青菜、小葱拌豆腐、清蒸鱼等清淡食物,人们往往嗤之以鼻,无法下咽。

结果是,川菜风靡全国,而清淡的粤菜,出了广东就没市场。

正餐还不算完,甜甜圈、榴莲酥、抹茶曲奇、巧克力棒、奶茶、蛋糕……每次走进商场,甜点面包店香飘几里,生意火爆得一塌糊涂。

之前看篇文章,说外国留学生抱怨,怎么在中国买不到面包?中国同学奇怪:怎么可能,到处都是面包店啊?留学生说,我指的是全麦面包。中国同学:哦抱歉打扰了……

长期重口味的人,味蕾已经麻木了,根本尝不到食物本真味道的美好。几乎到了无辣不欢,得猛下油、猛下调味料、猛下盐的地步。

或许我们喜欢吃的并不是食材本身,而仅仅是喜欢融进食材中的各种调料罢了。

重口味的“美味”,最后会报复在我们身上!

01、过甜——伤心脏、肥胖

容易肥胖,诱发心血管病:糖摄入过多,会增加超重和肥胖的发生风险。糖可以转化成脂肪,高糖饮食是直接造成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毁坏牙齿:饮用含糖饮料后,口腔里的细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残渣发酵形成牙菌斑。含糖的碳酸饮料有一定酸度,长期饮用会酸蚀牙齿,增加患龋齿风险。

02、过咸——伤心、伤肾、伤血管

最近,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全球健康》给出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五分之四被调查群体每日平均盐摄入量12.5g,是中国膳食指南规定(6g)的两倍多。

除了直接加入食物中的盐外,还有很多不容易被察觉的:酱油、辣椒酱、豆瓣酱、腐乳、耗油、豆豉……这些咸味调料品,都含有大量的钠。

长期超量摄入盐,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1、诱发心脏病。钠的摄入量过多,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诱发高血压。吃盐太多会给血管壁施加压力,令血管壁逐渐变厚变窄,最终会加重心脏压力,诱发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疾病!

2、伤肝肾。体内钠离子过高,往往会令人出现“钠水潴留”现象,从而加重肾脏负担,引发肾脏疾病。有研究显示,长期高盐饮食,患慢性肾衰的风险更高。

3、变笨。有研究显示,长期摄盐过量,容易加速人体认知能力的退化,令人出现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慢等现象。

4、骨头变脆。钠的代谢,需要肾脏的参与,同时也需要损耗一定的钙,如果钠摄入量越多,钙的消耗量就会越大,若长期吃盐过多,就会影响骨骼健全,诱发骨质疏松。

03、过辣——伤肠、伤胃

头晚吃得爽,早上菊花冒血。过辣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刺激肠胃,肠胃受伤。

另外,还会导致慢性咽炎等病迁延不愈。

看病时,医生总是叮嘱,服药期间,饮食清淡,这不是随口说说。

04、过油——三高、肥胖、伤心脑

肥甘厚味,油炸,烧烤,烤脑花,火锅涮内脏……这些高油高脂肪食物,容易造成三高、肥胖、还会伤及心脑。

再加上久坐不动,体内脂肪堆积,三高无形中飙升。这样的生活习惯,很可能导致脑梗塞、脑出血、中风等脑血管疾病,从而诱发血管性痴呆。

最好奉劝大家一句,不管是生活还是饮食,平平淡淡才是真。天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也许,不如回家做两个简单的家常菜,喝碗杂粮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