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程度%(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程度)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除了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症这两种人们已经比较熟知的营养不良以外,第三种形式的营养不良是超重肥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

赵文华介绍,从人群层面来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超重肥胖发生的影响巨大。一方面,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脂肪供能比持续增加,高油高糖能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食物摄入较多,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摄入不足,主食精细化等等,导致个体能量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各个年龄人群的职业劳动程度普遍降低,出行越来越方便,电子产品普及导致了居民静态生活时间普遍增加,也导致了能量消耗的减少,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董鑫

来源: 北京头条客户端

中国成人肥胖率16.4%,你有身材焦虑吗?

澎湃新闻记者 杜海燕 卫瑶 徐雪晴

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肥胖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肥胖地图》显示,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

你为自己的身材而感到焦虑吗?

澎湃新闻一项问卷调查中发现,973 份有效回答中,只有一个人回答“完全不焦虑”。尽管按照国家卫健委的标准,身高 173 公分、体重 75 公斤的他属于偏胖人士。

我们依据受访者参与答题过程中,对不同选项背后所赋分值计算加总,计算出他们各自的身材焦虑等级。

剩下的 972 人,大部分处于轻微焦虑和比较焦虑当中。随着体重的上升,他们对身材的焦虑程度也更深。

相比男生,

女生更容易嫌自己胖

BMI,身体质量指数,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这个概念被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用作肥胖和健康状况的评估标准。

在中国国家卫健委 2013 年的标准里,成年人BM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是 18.5~23.9。大家在体检时,也常常会据此被评为肥胖、偏胖、健康、偏轻等等级。

但是,这套标准跟人们的想法有许多差距。

我们根据受访者自行填写的身高、体重数据,折算出 BMI 指数,再与每位受访者的自评价题答案进行对比,中间有不少错位。

在统计数据中,一位身高 162 公分,仅有 84 斤的 90 后女生,无论是国家卫健委的评判标准,还是大众“体重不过百”的评判尺度,她都属于偏瘦的状态。但当我们询问“你认为在大多数人眼里,自己的身材是如何的?”的时候,她的自我评价是偏胖的。

这样的认知反差在身材匀称者身上尤为突出,将近四成的身材匀称者,觉得在别人眼中自己是微胖人士。

进一步观察男女对比,有 47% 身材匀称的女生自认为偏胖,而身材匀称的男性只有 18% 觉得自己还有点胖。

高矮胖瘦,

各有各的身材困扰

细究哪些部位最令人不满意,腰、腿、手臂是受访者自评价里最困扰的部分。

当具体到不同身型的人群时,他们想要调整的身体部位就略有不同。偏瘦者更多对胸部、肩部感到不满,偏胖者则想要改变自己“虎背熊腰”的状态。

至于明明身材不胖也不瘦的人群,他们则对自己的手臂、腹部和大腿比较苛刻。

日常生活中的凝视,

沉淀出了身材焦虑

在我们的调研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经有过身材被歧视的经历。

随着身材的加码,他们所承受的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据统计,相比身材偏瘦者,一位身材偏胖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身材羞辱的概率增加了 13%。

不仅如此,这些身材羞辱的伤害,可能更多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来自亲戚、亲密伴侣、朋友、同学等的无心言论,可能在无形中会刺痛到他们。

偏瘦的人更容易受到亲戚的“关怀”,而偏胖的人不仅会更多遭遇的亲密伴侣的身材羞辱,还要承受更多陌生人的身材挑刺。

美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漫画腿、蝴蝶背、直角肩、A4 腰、蜜桃臀等等,真的就是定义大家身材好坏的唯一吗?

或许,我们需要更多地审思,增多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与宽容。

来源: 澎湃新闻

肥胖问题日益严重?调查称53%欧洲成年人超重

中新网7月26日电 据希腊《中希时报》报道,近年来,欧洲肥胖问题日益严重。日前欧盟统计局公布了欧洲健康调查的第一批结果,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标准,2019年53%的欧洲成年人超重,45%体重正常,而3%体重不足。

据调查结果,肥胖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5-74岁,该年龄段中有66%的人超重,22%的人肥胖。紧随其后的是 55-64岁年龄组,其中62%的人超重或肥胖。而7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超重或肥胖率则降至60%以下。肥胖率最低的是18-24岁年龄组,其超重率仅为25%,肥胖率为6%。

教育水平在肥胖程度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超重率为59%,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则为54%。而在受教育程度高的情况下,这一比例下降到44%。

欧盟成员国的超重比例也各不相同,其中马耳他和克罗地亚的超重率最高(65%),最低的则为意大利(46%)、法国(47%)和卢森堡(48%)。

男性也比女性更容易超重。卢森堡的数据中展现出最大的性别差异,其中59%的男性超重,而仅有38%的女性超重。捷克男性超重率为70%,女性为51%。

希腊在各欧洲国家中处于中间位置,41.8%的人口保持正常体重,38.8%的人口超重,17.2%的人口肥胖,其余2.2%的人口体重不足。(朱天昊)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