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肥胖对人的影响英语作文)
吃太饱不光变胖 还有这些危害
或许很多人对“吃饱”这件事的理解有着不一样的概念。有人觉得不想吃了,就停下了筷子。但有人却一定要吃到肚子都觉得撑,胀得难受才会停下筷子。而后者就属于“食之过饱”。
偶尔出现一次吃得太饱,或许之后会让你觉得腹胀、肠胃不太舒服,但是长期吃太饱,却可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肥胖。
但你知道吗?长期食之过饱,带来的可不仅仅是肥胖而已。
经常吃太饱有哪些危害
01
脑供血减少,反应迟钝
不少人表示,自己在吃完饭后会出现困意。这主要是因为在进食后,胃部充满了食物,人体需要将更多的血液调配到肠胃里面去,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时,大脑能够得到的血液供给就减少了,容易出现脑供血减少,反应迟钝、容易觉得疲惫乏力。
如果长期吃得太饱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时间比较长,对一些血液粘稠,存在脑血管病风险的人群,也可能带来脑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易患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吃得太饱,会使体内的血液集中在肠胃上,使肝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引起肝脏功能受损。
尤其是经常吃太饱后,会使得肠胃处于持续扩张状态,这样食物就会堆积在胃部中容易产生大量细菌和毒素。
这些有害物质长期积存而无法排出,就容易诱发一系列疾病,例如胆囊炎、胆结石等。
03
增加致癌风险
吃太饱会使胃肠道的运动不协调,蠕动功能降低,增加胃肠道肿瘤发生的风险。比如,在胃排空的过程中,可引起胆酸与卵磷脂在黏膜上分泌增多,使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变异。同时,胆汁中大量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而聚积于肝细胞中沉淀形成胆结石。
胆囊中胆汁长期停留在体内形成胆结石的同时也会使肠道蠕动功能减弱,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另外也容易引起肝脏代谢功能异常,影响肝脏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及解毒能力。
04
损害心脏健康
经常吃太饱,容易导致体内的血脂、血糖和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和血管壁粥样硬化等疾病。
研究发现,进食过多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大量进食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发心肌肥大。长期饱食的人患上心脏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的4倍。
05
降低免疫力
长期饱食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容易出现疲劳、无力、精神萎靡、头晕、失眠等症状。
而且长期饱食还会导致机体内的维生素B1含量降低,从而会引起免疫细胞功能的下降,增加人体感染病菌的概率。
尤其是在吃完饭之后,人体中维生素B1水平是最低的时候,此时如果不注意饮食就会导致血液中维生素B1水平降低,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而且如果长期饱食,还容易造成体内酸性物质浓度升高。此时就会影响身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从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06
消化负担重,易诱发肠胃病
吃得太饱,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肠胃功能。过多的食物涌向肠胃,刺激胃酸分泌,胃部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和分解食物,也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加重肠胃消化的负担,从而诱发胃炎等问题。
对原本肠胃功能就比较差的人,也可能因为胃部分泌更多的消化液而产生反酸、烧心的感觉,时间久了也可能带来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问题,肠胃易受损。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首先饭量提前规划好,用小碗盛饭,并且可以采用分餐制,以便于规定自己的进食量,能做到在第二餐之前不饿就可以了,不用吃太多。
其次,吃饭的方式要减慢速度。细嚼慢咽能够让食物更充分地被咀嚼,也能减轻消化的负担,从而预防肠胃损伤。
第三件事就是调整进食的顺序。将食物分成蔬菜、肉类以及主食三大类,先吃蔬菜、后吃肉,然后吃主食,一则是借蔬菜中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帮助消化,二来也是为了控制食物摄入的热量,对于避免吃得太饱也有一定的帮助。
来源: 吉林12320
肥胖不只是“胖”,背后是健康危机!
当今世界,有一个健康问题正像潮水一般迅速蔓延,那就是肥胖。全球范围内,肥胖的患病率都在呈现令人担忧的快速增长态势。目前,中国50%以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预计至2030年,成年人肥胖/超重合并患病率将高达65.3%。
体质指数BMI
=体重(Kg)/身高(m)
≥28.0者称为肥胖症
超重或者肥胖,不就是胖一点吗?有那么严重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肥胖症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也是很多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意味着它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健康杀手,随时可能对人们的身体发动攻击,从而引发很多慢性病。
糖尿病
糖尿病和肥胖就像是一对难兄难弟。肥胖会使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
那高血压、冠心病和肥胖又有什么关系呢?
高血压
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身体里,就像给身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设置了重重障碍。心脏为了让血液顺利通过这些障碍,就必须加大力量泵血,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冠心病
冠心病同样是肥胖带来的严重后果之一。肥胖会让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发生异常变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些坏血脂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在血管壁上胡作非为,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一旦被这些斑块堵塞或者变窄,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影响,冠心病也就随之而来了。
动脉粥样硬化
还有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就像是在血管壁里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壁逐渐变得又硬又窄,血液流动不再顺畅,就像一条原本宽阔的河流逐渐干涸堵塞一样,这会给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带来巨大的灾难。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也常常盯上肥胖人群。想象一下,身体就像超载卡车,身体因为体重的增加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随时容易爆裂。身体的关节,尤其是膝关节、髋关节这些承重关节,就像超载的卡车轮胎,容易磨损和爆裂,关节软骨会被磨损得越来越厉害,关节结构也会遭到破坏,骨关节炎也就悄然而至了。
其他疾病
甚至癌症也和肥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绝经后)、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肾癌等多种癌症,肥胖人群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人群。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可能与肥胖引发的慢性炎症、内分泌激素失衡、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关。
总之,肥胖这个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健康的范畴,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当前迫切需要一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减肥疗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体重,以防治肥胖症及其并发症。
那么,如何健康、安全、有效地减肥呢?请关注下节内容~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气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 陈春艳
日本学者:肥胖会增加患上肝癌和大肠癌的风险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人民网东京12月2日电 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德岛大学大学院医齿药学研究部助教渡边毅日前发布研究结果称,肥胖和代谢异常会增加日本人的患癌风险。这项研究利用了以日本人为对象实施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从癌症类型来看,肥胖的人患上肝癌和大肠癌的风险更高。即使体重处于正常范围内,若存在高血糖等代谢异常的人,罹患胰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渡边毅通过分析从德岛大学及全国多所大学和癌症中心收集的约5.3万名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得知,肥胖之人患肝癌的风险提高139%,患大肠癌的风险提高41%。此外,若存在高血糖、血脂异常或高血压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情况,即定义为代谢异常,患癌症的风险都会提高15%。
而在女性当中,肥胖可使患乳腺癌风险提高45%,若同时有代谢异常,会进一步上升至63%,而患子宫癌的风险也会提高95%。另外,即使是体重处在正常范围内的男性和女性,若存在代谢异常,患胰腺癌的风险会提高60%。
在德岛大学举行的记者会上,渡边毅表示:“过去在欧洲,人们一直认为肥胖者的癌症发病率较低。但通过这一次的研究发现,肥胖对日本人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他也呼吁大家,积极去了解自己容易罹患的癌症类型,并通过改善饮食、锻炼身体等方式进行有效预防。(编译:蒋晓辰 校对: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