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丶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扎心!0糖、低脂吃了还是胖?必须收藏

初夏正是甩肉的大好时节

很多人都开启了管住嘴模式

可有不少小伙伴反映

经住了奶茶、火锅、烧烤的诱惑

改吃市面宣称的

“低糖”“无蔗糖”“0脂肪”的“健康零食”

每天喝各种果汁

却发现体重仍然没动

甚至还胖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扪心自问

你有没有看配料表?

‍‍‍‍‍‍‍你有没有看营养成分表?‍‍‍‍‍‍‍

你有没有……吃太多?

要想吃得健康

甭管花里胡哨的广告语

读懂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暗语”

才是王道!

营养标签一般包括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01

配料表

筛选要点1:配料越排在前面,含量越高!

配料也叫原辅料,是指在加工或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并在产品中存在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制造时,是根据用料量递减的原则,按配料用量从高到低,依次列出食品的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等。也就是说,越排在前面的含量越高。

比如以上两种黑巧克力,第一个产品排在配料表中第一位的是白砂糖,这就表示白砂糖比可可块多,你吃到的更多是糖,而第二个产品则是可可块更多。挑哪一种,大家应该很明白了。

再比如,如何你想喝牛奶,也要分清喝的是真的牛奶还是牛奶饮品。牛奶饮品配料表中,可能是饮用水排第一位,而不是生牛乳!

筛选要点2:同一类食品,一般选配料表更简短的。

比如酸奶,配料表的配料越少,越“单纯”,通常越健康。

筛选要点3:含不含糖,有没有反式脂肪,广告说了不算,配料表说了算。

反式脂肪、添加糖通常可能“换装”出现:

反式脂肪:植脂末、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

糖:如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

02

营养成分表

某奶粉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是营养标签中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以及营养素参考百分比的表格。

01

名称

如图所示,它必须标示能量及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简称“1 4”。

02

含量

指含量具体数值及表达单位,即上表中的每100克(g)。

03

NRV%

指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占相应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上表中,每100g该奶粉的NRV%是21%,就是说喝掉这100g奶粉,就可以满足你一整天脂肪需要量的21%。

营养成分表里的小秘密

01

能量

如果能量摄入过高、缺少运动,可能导致超重和肥胖。能量表达单位为千焦(kJ),如何计算出它是多少卡路里呢?记住这个公式:

1 千焦(kJ) = 0.239 千卡(kcal)

1 千卡(kcal)= 4.184 千焦(kJ)

举个栗子:能量8400kJ相当于8400÷4.184≈2007.648kcal

综上,拿大家最爱的肥宅快乐水来讲,每100毫升180千焦,如果对180千焦没什么概念,就直接看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100毫升的热量相当于吃下一天食物2%左右的热量,是指占到一整天所吃食物的百分比,而不是所含热量的百分比。再看看100毫升肥宅水中的碳水化合物,NRV的百分比为4%,那喝100毫升大概能够满足成人一天所需碳水的4%。

你以为肥宅水真的热量这么低吗?你看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大多食物也如此,明明一大瓶的肥宅水,给你显示的却是每100毫升的热量,意味着喝一瓶2.5升的肥宅水就已经达到全天碳水的上限了。

02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并提供多种氨基酸。每100g的含量≥20%NRV、每100mL的含量≥10%NRV或者每420kJ的含量≥10%NRV,则可声称为高/富含蛋白质食品。

03

脂肪

成人每日脂肪的摄入量不应超过60g,这包括了三餐摄入的油、食物及其他含油脂的食物。

04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能量的60%左右。

提醒:碳水化合物的NRV为300g,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肥胖。这么一说,有人就问了,那我减肥就不吃碳水了,不吃主食。然而真相是:即使在减肥,也要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极低碳水摄入可能造成饥饿性酮症、免疫力低下,危害健康。

05

钠的NRV为2000mg;成人每日钠的摄入量不超过6g。过量摄入钠可引起高血压等许多健康问题,所以说记得提醒家里掌勺的做菜少给点盐、酱油!

你学会了吗?

湖北发布编辑部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综合:湖北发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来源: 湖北发布

运动能强体抗病 五种运动既瘦身又锻炼心肺

编者按: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增进身体健康,有效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并使人精力旺盛。科学的运动应该贯穿人的一生。不同人生阶段,只要运动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益处,来看看专家开的运动处方。

不同年龄段 运动有侧重

青少年时期(12-18岁)

运动重点:促进平衡感、运动协调能力发展,促进肌肉正常发育

运动方案:多样化,建立运动习惯。

此时是骨骼、肌肉和智力发育的突飞猛进阶段,要让青少年接触多样化运动,培养一两项运动爱好,形成终生受益的运动习惯。也有利于青春期之后在进行更高强度的抗阻训练,增加肌肉强度和肌耐力。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骨科副主任医师侯晓东提醒,此时若非经专业训练,不要过早进行如马拉松等过度消耗体能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以免拔苗助长。

青年奋斗时期(18-35岁)

运动重点:促进心肺功能,增加肌耐力和爆发力,保持关节灵活性

运动方案:增加运动强度,可加强力量训练,多进行团体运动。

这一时期是人生重要的奋斗阶段,许多年轻人未必能保持每天定时运动,可改为每周运动两三次。延续青少年时期的运动爱好,提升技战术和相关训练。这样既能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也会在身体获益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例如喜欢长跑的人会增加核心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喜欢球类运动的会增加力量练习和协调功能训练。

由于工作压力变大,此阶段时可多进行团体运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锻炼体能之余,也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舒缓精神压力。但在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运动中避免肌肉、肌腱和关节的损伤。

中青年时期(35-50岁)

运动重点:预防肥胖,保持健康体脂比和肌肉量,保持心肺功能

运动方案:分时段、多次运动,减低高强度运动占比。

这个年龄层工作家庭压力大,通过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运动,预防向心型肥胖,改善睡眠,缓解压力,促进新陈代谢,减低各种慢病的发生。

此年龄阶段主要是运动习惯的维持,建议分时段、多次运动,降低高强度无氧运动占比,增加舒缓的有氧运动。以运动后第二天无明显疲劳感,衡量运动是否过量。运动时可同时监测心率,达到靶心率强度运动效率最佳,而非一味追求高强度,或毫无强度的运动。

运动方式上,可选择针对性的核心肌群训练;减少躯干部脂肪沉积,维持四肢肌肉力量。运动时注意避免关节过度磨损。

中年后期(50-65岁)

运动重点:强调运动安全,防止肌肉萎缩,注意保护关节

运动方案:减少对抗性运动,可进行增强小关节灵敏性的运动

度过了家庭工作的“多事之秋”后,这阶段人们对自己身体更为了解,此时运动要持久、安全,减少对抗性,避免受伤造成的痛苦和运动中断。太极拳、八段锦等较舒缓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乒乓球、桌球、高尔夫球等小球运动,也可增加手脑协调性、灵敏性。

老年期(65岁以上)

运动重点:防止退化

运动方案:兴趣为主,体力为限,单人或小团体运动

这个年龄层十分关注自身健康,此时与老伴或朋友,进行双人或小团体运动最合适不过,既能互相督促,又有安全照看保障。可在体力支撑限度内,以兴趣为主,愉悦地进行运动。

五种运动既减轻体重又锻炼心肺

大步走

大步走可以增强耐力、携氧能力和提高运动速度,还能燃烧脂肪,让心跳加快,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的阻力。

正确的走法:首先以比较慢的速度(但步幅要大)走5~10分钟后,停下来,慢慢地做5分钟柔韧性练习和伸展练习;接着加快速度大跨步走,让心跳达到最快速度的70%。

要把背和腰挺直,尽量挺胸,两脚脚趾朝向行走的方向,每一步都要用脚趾头发力,让全身的肌肉尽可能地参与进来,最好有一种弹起来的感觉。

大步走时,摆臂幅度要加大,尽力前后直臂摆平,有助于让全身更多的肌肉参与到走步中。因为人体50%的血管集于下半身,当更多的肌肉得到锻炼时,可以挤压人体至少50%的血管,推动下肢的血液流动。

每一步都要比平时走路的步子大,简单的方法是:双脚底粘些水,先以平常走,测量两个脚印间的距离,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15~20公分,就是进行大步走的步幅,多走几次,适应新的步幅,就可以进行“有氧大步走”了,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哦!

跑步

跑步是当今最流行的心肺锻炼方式,跑步时锻炼到的肌肉群包括踝关节、臀部和膝盖、腿窝、臀屈肌和足部肌肉。研究显示,一个体重66公斤的普通人如果在30分钟内跑完8.4公里,就能燃烧掉300千卡的热量。

正确的跑法:跑步前最好有5分钟的热身散步,这样能把更多的营养物质输送到特定的身体部位,以供锻炼所需。接下来要做5~10分钟的伸展运动或慢跑,提高肌肉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在开始跑步的第一周运动量宜小,然后逐渐提高速度和增加距离。通过慢跑结束锻炼,不要突然停下来。如果感到极度疲劳,可以适当休息1~2天。

拳击

健身专家认为拳击是最佳的心肺功能锻炼方式之一。拳击锻炼到的肌肉群很多,包括二头肌、股四头肌、腿窝和腓肠肌等。此外,它还能锻炼到腹肌、内外斜方肌、胸大肌和背阔肌。

练习方法:参加拳击运动之前要先进行间歇式跑步。对于初学者,可以先慢跑1.5公里,快跑600米,然后再慢跑800米。跑步时步伐强度要大些,使心跳达到有氧锻炼的水平。

每次练习拳击先做5~10分钟的热身练习,然后做10分钟简单的阻力和耐力训练,强调速度、耐力和力量。接下来做5分钟的拳法操练,包括各种击打和防守拳法。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击打较轻或较重的沙袋。最后做5分钟的伸展运动,让身体冷却下来,心跳平稳。

游泳

游泳能够明显地增强心脏的力量,显著降低得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这种水中的有氧锻炼方式需要人们使用各种技术让身体在水中移动。

游泳锻炼到的肌肉群最全面,包括腹肌、臀肌和腿窝等。对于初学者来说,自由泳的技术是最全面的,速度也最快,击水也最容易。

正确的游法:首先先游250~400米的自由泳、仰泳和蛙泳作为热身练习。

接着做平衡性练习。在水中做剪式打腿动作,手臂向前伸展。在做这个练习时,头应该位于水面以下,呼吸的时候侧向一边。每25米休息一会,做4组。这样就能提高在水中的平衡性。

接下来做侧向平衡练习。右腿做剪式打腿动作,右臂向前伸展,头部靠在右侧肩膀上,在水面上微微张开嘴,腋窝向水面按压以保持平衡。然后换到左侧做,各做2组,每25米休息一会。

平衡练习做完后,进行2×100米的仰泳、2×100米的蛙泳和10×50米的自由泳,每组之间休息1分钟。

最后通过150米的慢速游泳结束锻炼。

力量瑜伽

力量瑜伽是瑜伽中最讲求体力的类型,它融合了传统的瑜伽姿势和有氧锻炼的动作。练习这种瑜伽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使全身的肌肉群都得到锻炼,不仅能燃烧脂肪,还能提高肌肉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使人体变得更轻盈、灵活、强健,并使人的精神平和,达到身体解毒的功效。

正确的做法:力量瑜伽包括控制欲念、自我约束、体位、呼吸控制、感官抑制、思想集中、静坐冥想和超然忘我八个步骤。体式的顺序是以科学的方式排列的,练习时的各种体式要流畅不得中断,用呼吸协调各个流畅的姿势变化的衔接。

常健身,记得补维B

维生素B族是维持神经兴奋度和保持精力充沛的重要物质,它能加快能量代谢,消耗堆积脂肪,提高锻炼效果,助长肌肉力量。运动时补充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需要大量维生素B族帮助代谢,如果消耗过多导致其缺乏,可能引起代谢障碍、免疫力下降甚至致病。维生素B族由12种以上组成,其中跟运动密切相关的是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B6。

维生素B1主要跟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还会影响脂肪代谢。运动量越大,消耗量越高。维生素B1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粗粮、牛奶、蛋黄、瘦肉、植物种子。

维生素B2与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代谢都有关,缺乏时易出现各种炎症,包括口角炎、唇炎等。维生素B2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蛋黄、牛奶、豆类、绿叶蔬菜。

维生素B6与蛋白质的代谢相关,体内的糖原转变为可利用的葡萄糖、氨基酸转变为能量都需要维生素B6。维生素B6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瘦肉、豆类、全谷物。

建议健身者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果运动量非常大,可适当服用补剂,但最好找专业人员评估后再补充。(人民健康网综合自健康时报、生命时报、羊城晚报)

德媒:肥仔肥妹赶紧隔离不出门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七成超重或肥胖

中国小康网3月27日讯 老马 英国一项数据显示,新冠肺炎重症病患中有超过六成属于过重或肥胖。专家指肥胖人士较易呼吸衰竭,建议他们自我隔离,注意防疫。另有组织警告,肥胖大国墨西哥属高危。

新冠病毒对肥胖者伤害更重

德国媒体报道,英国国民健保服务(NHS)旗下研究中心国家加护审计与研究中心(The Intensive Care National Audit and Research Centre)日前分析全国医院有关新冠肺炎病人的数据,发现入住ICU的194名重症病患中,约7成属于过重或肥胖;当中56名病人体重指标(Body Mass Index, BMI) 25至30丶58人BMI 30至40丶13人BMI高达40或以上。

根据世卫准则,BMI在25至29.9属过重,30至39.9属肥胖,40或以上属极端肥胖。英国政府已把“BMI超过40”的超重人士划入高危行列,建议他们自我隔离,严格保持社交距离。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对媒体解释,人类呼吸首先要气管畅顺,再运用横膈膜肌肉把空气拉进肺部,或肋间肌肉(intercostal muscles)辅助;超重人士脂肪较多,躺下时腹部脂肪会往上顶压,导致横膈膜没有空间拉空气,而辅助的肋骨肌肉又会被胸部脂肪压住而无法运用。

他指出,超重人士如感染新冠肺炎丶肺部功能下降,会比体重正常者更容易呼吸衰竭,加上超重者很多会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更属高危。他建议BMI 35或以上肥胖人士减少外出,避免参与聚会,以减低受感染风险。

肥胖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比一般人高。中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早前发布的数据指,截至2月11日,新冠肺炎整体死亡率是2.3%,但高血压患者死亡率达6%,糖尿病患者死亡率7.3%,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更高达10.5%。

而武汉大学2月发表百多名新冠病毒肺炎住院患者的数据,当中超过四分一人因并发症转至ICU,这些重症病人中超过两成患有糖尿病,比例是非重症病人的4倍。

这为肥胖大国亮起警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报告显示,美国15岁以上人口肥胖率高达38.2%,高居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首。目前美国确诊人数已达69000多宗,死亡个案也已超过一千。

墨西哥是继美国后最胖的国家,15岁以上人口肥胖率达32.4%,即每3个成年人就有一人肥胖。同时,墨西哥糖尿病成人发病率在经合组织成员中最高,达15.8%,比平均的7%高两倍。

倡议组织食品健康联盟(The Alliance for Food Health)一份报告显示,墨西哥首5例新冠病毒死亡个案中,有4名死者是糖尿病人。另一倡议组织消费者力量(Consumer Power)研究员马嘉娜(Paulina Magaña)指出,墨西哥有1100万名糖尿病人,形同“新冠病毒的培养皿”。

目前墨西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475宗,死亡6宗,并有1656宗疑似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