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 智商(肥胖智商会下降吗)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身材焦虑催热中国“减肥经济”专家:警惕交“智商税”

图为电商平台上各类减肥药销售火爆。 电商平台截图

图为电商平台上各类减肥药销售火爆。 电商平台截图

中新网济南5月11日电 题:身材焦虑催热中国“减肥经济” 专家:警惕交“智商税”

作者 赵晓

“五月不减肥,六月没人追,七月徒伤悲……”一条网络段子,戳中多少年轻人的“痛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肥胖人口持续增加,在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下,不少男女青年陷入“身材焦虑”,进而催热“减肥经济”。专家建议,肥胖人群减肥不仅为美,更要为健康,科学减重,警惕交“智商税”。

“5·11”因谐音“我要瘦”,被定为“中国肥胖日”。《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总和超过50%。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肥胖人口超9000万,已经成为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资料图:“中国第一胖”王浩楠在运动减重,目前他已减肥成功,成为一名健身教练。 受访者供图

5月正值春夏交替,很多爱美人士将减肥提上日程。记者浏览电商平台发现,燃脂素、排油丸、纤体瘦身饮等各类减肥药销售火爆,代餐奶昔、代餐粉等瘦身食品也颇受欢迎。网络主播通过运动直播吸粉,并在线推荐健身器材和减肥产品,掀起瘦身热。

“我从小就很胖,食量也大,一年前体重超过500斤。”“90后”小伙张行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减重,他尝试过各种方法,吃减肥药、喝减肥茶,但都没有明显效果,直到2019年10月做了袖状胃切除手术,经过后期的饮食方案调整和健身运动,现在体重减到165斤。

回想过去的减肥经历,张行波感慨花了不少冤枉钱,尝试过市面上不同的减肥产品,后来仔细研究才明白,不少减肥药中含有利尿剂,利用脱水造成减肥假象,实际根本没掉肉。“减肥首先要有恒心和自制力,术后我的体重逐渐下降,既是因为饮食得到控制,也是迈开腿锻炼的结果。我现在每天坚持在跑步机上跑2个小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学术带头人刘少壮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杨飞 摄

今年55岁的于爽(化名)曾连续20多年饱受肥胖之苦,甚至因过于肥胖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针灸、推拿、吃减肥药……什么招都试过,有时能减四、五斤,但很快反弹,越减越胖。”于爽告诉记者,她属于遗传性肥胖,体重曾超过200斤,7个月前做了减重手术,现在已经“掉肉”50多斤,目标体重是减到130斤。

“我想劝诫那些被肥胖折磨的年轻人,要及早就医,对症治疗,不要盲目吃减肥药,用五花八门、没有科学依据的方法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于爽说,遵照医嘱减重,能少走很多弯路。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学术带头人刘少壮在受访时详细分析了当下广为流行的吃代餐、吃减肥药、做抽脂手术等多种瘦身法,这些方法看似有用,却让消费者赔钱还伤身。如一些减肥药相当于泻药,让人排泄、脱水,根本减不掉多余的脂肪;主打低热量、健康的代餐,尽管配方符合饮食调整大原则,但营养不全面,长期食用反而容易助长减重人群“躺瘦”的想法。

刘少壮说,当前,减肥市场鱼龙混杂,亟需政府部门加强监管、规范秩序,提醒“胖友们”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花冤枉钱交“智商税”,要提高辨别力。他说,减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健康,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减少静态生活。“减肥有度,不能搞极端,体重过低,人也容易生病。保持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才能让生病概率更低、预期寿命更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研究表明,腰腹部肥胖的人脑子会更小,也就更“笨”

研究人员声称,他们已经发现了腰腹部肥胖和智商之间的联系。

一项研究表明,有啤酒肚的男性和有“游泳圈”的女性大脑也更小。

额外的身体脂肪,尤其是腰部脂肪,可能与大脑萎缩有关。

研究人员通过测量9652名参与者的体重指数和腰臀比来计算肥胖。

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测量比例较高的人的脑容量最低。

拉夫堡大学的马克·哈默教授说:“现有的研究已经将大脑萎缩与记忆力下降和更高的痴呆症风险联系起来。

“但是关于额外的身体脂肪究竟对大脑是保护性的还是有害的研究还没有定论。我们发现肥胖,尤其是身体中间部位的肥胖,可能与大脑萎缩有关。”

这项研究调查了平均年龄为55岁的人,其中19 %的人肥胖。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扫描来确定大脑体积。

他们发现体重指数和腰臀比高的人大脑灰质体积较小。

哈默教授说:“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但是有一天测量BMI和腰臀比可能有助于确定大脑健康。”

影响生长和大脑发育……儿童肥胖危害多 饮食要注意这些


制图:孙红丽

编者按:近年来,由于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儿童青少年营养不均衡、身体活动不足现象广泛存在,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儿童肥胖的具体危害有哪些?对于已经有孩子的家庭,在儿童肥胖预防方面,日常膳食摄入和饮食行为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

儿童肥胖的具体危害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表示,肥胖对于儿童的健康危害还是很大的,它不仅影响儿童个体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还对家庭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危害。

对于儿童个体的健康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肥胖会对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一些危害,比如骨骼、肌肉系统,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对骨骼和肌肉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容易造成关节、骨骼、肌肉损害。肥胖还会影响儿童的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他们的青春期发育提前,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性早熟。

二是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和智力发育。有大量研究表明,肥胖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的孩子的,而且肥胖的程度越重,对认知和智力的影响越大。

三是会影响儿童运动能力和运动的发展。肥胖孩子的肺活量是比较低的,他们的身体素质,如耐力、爆发力、柔韧性,都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的孩子。

四是对孩子的心理的影响。肥胖孩子往往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他们比较压抑自我,容易过度自卑,比较孤僻。

“孩子小时候胖,长大之后往往也是胖的。”刘爱玲表示,这样就会增加成年期慢性疾病患病率,比如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等,从而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肥胖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危害还会使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增高,这种危害会限制孩子潜能的发展,长大之后的劳动生产率会下降,所以,对家庭以及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长久发展都是不利的。

儿童肥胖受哪些方面影响?

哪些原因造成了孩子的肥胖呢?刘爱玲说,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比例中大约占40%-70%。基因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近几十年来,儿童肥胖快速上升的趋势不是由于基因变化,而是环境因素造成的。

“环境因素中对孩子肥胖影响最大的是个体因素。”刘爱玲指出,个体因素中的致胖因素包括孩子膳食结构不合理,经常吃一些能量比较高的食物,脂肪供能过高,也会导致能量摄入增加,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除此之外,孩子经常不吃早饭或者早饭的种类比较少、营养质量比较差;经常吃一些高油、高糖的零食;常喝含糖饮料;经常在外面就餐,或者常点外卖;暴饮暴食等不健康的行为,也会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

刘爱玲进一步解释说,肥胖的发生是因为能量摄入和消耗不平衡。相对于孩子能量摄入过多,现在的孩子能量消耗呈现下降或者减少的趋势。孩子平常身体活动少,看电视、玩手机,静态时间在增加,这样的状况导致儿童青少年的能量消耗比较少,增加了肥胖的风险。

防肥胖,饮食要注意

在孩子的饮食方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建议:

一、规律进餐。吃好早餐,早餐提供的能量应该占全天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大致也如此。还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一天最好能摄入12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豆制品、坚果等。

二、尽可能在家里吃饭,少在外就餐。家庭饮食相对来说更为健康,有些家长把西式快餐当作奖励或者惩罚孩子的一种手段,这是不可取的,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行为。

三、就餐时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特别是让孩子能专注吃饭,千万不要让孩子边吃饭边看手机或者边看电视,这会影响到孩子的食物消化吸收。

四、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食物尽可能不要用油炸,油炸的方式往往会增加食物中能量的含量,用蒸、煮、炖的形式为佳。

五、要保证孩子对谷类食物的摄入,特别是全谷物。全谷物没有经过过度加工,保留了膳食纤维和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素,有利于孩子健康生长。

六、可以适当、适量地让孩子吃零食。零食提供的能量最好不要超过全天总能量的10%,选择零食的时候要选择不同的种类、品种,比如可以选择奶制品、水果、坚果。吃零食的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而不是接近正餐的时候,避免影响孩子的食欲。要减少和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最好不让孩子喝含糖饮料或者少喝,如果孩子想喝饮料,可以喝清淡饮料。(综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