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腹型肥胖还能要命(腹型肥胖还能要命?)

圣维尔 0
文章目录:

腹部肥胖有多要命?“皮带越长,寿命越短”

脂肪长在身体什么地方最危险?毫无疑问当然是腹部

同样是发胖,发胖的位置不同,对健康的影响可是天差地别。有些人影响的可能是身材,有些人影响的可能是生命

其实不管身体什么部位,长了过多的脂肪都挺让人担心烦恼的,但是长在腹部的脂肪值得你重点关注。

因为腹部脂肪超标,不仅会让你变得大腹便便,还会让你的内脏也变得“超胖”,因此而带来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

什么是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叫做中心型肥胖、内脏型肥胖

在很多肥胖人士身上经常看到的“将军肚”“啤酒肚”“游泳圈”“水桶腰”,都属于腹型肥胖。

这些过量的脂肪除了会堆积在皮下,还会囤积在内脏上,而这一点就是腹型肥胖的危害之处了。

很多时候我们评判一个人的体重是否正常,都是依靠体质指数BMI值。

正常体型的BMI:18.5≤BMI<24

超重体型的BMI:24≤BMI<28

肥胖体型的BMI:BMI≥28

但有时候,BMI正常,却不代表不胖。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不断流失,体重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却包含了更多的脂肪。

如果这些脂肪都囤积在腹部,那么就会成为腹型肥胖

因此,判断这种肥胖,除了计算BMI值,还要用上尺子来关注腰围。

已经有证据表明腰围与一些疾病有密切关系。2019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上就首次明确将”腰围”纳入风险预测变量。

在我国,腹型肥胖的腰围标准是:女性≥85cm,男性≥90cm

其实这个标准还有些过于宽松了,当腰围数值女性≥80cm,男性≥85cm的时候,就应该要引起关注,因为已经属于“腹型肥胖前期”了。

腹部肥胖有哪些危害

俗话说得“皮带越长,寿命越短”“腰围长一寸,寿命短一截”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这是因为腰腹部蓄积的脂肪细胞十分活跃,它们最容易进入血液,进入肝脏,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症,同时还与癌症关系密切。

1 脂肪肝

腹型肥胖人群大多会伴随有脂肪肝

腹部聚集了人体很多重要的内脏器官,比如肝脏、胰脏、大小肠道等等。

当腹部聚集了大量脂肪,这些脂肪会进入消化系统,造成肝脏的严重负担,时间一长,就会变成脂肪肝

如果脂肪肝的情况没有得到重视,就会渐渐恶化变成肝硬化,甚至演变成肝癌。

2 动脉粥样硬化

当血管中的脂肪含量过多,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管壁的斑块。

而动脉粥样硬化又与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息息相关。

腹型肥胖的血脂含量一般都比较高,血脂高就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与之相关的疾病发生几率也就提高了。

3 心脏病

当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心脏负担过重,会直接导致体内无法正常供血,这就会增加患心脏病的可能性。

4 糖尿病

腹型肥胖会直接影响人体对糖分的消耗吸收,当血管中糖分含量过高,就会形成高血糖,久而久之,就会诱发糖尿病。

特别是很多腹型肥胖的人群饮食习惯不好,爱好高糖高油的食物,或者淀粉类食物摄入太多,

这些都会导致体内糖分的增加,当这些糖分在身体中得不到及时的消耗,就会变成脂肪囤积在体内。

这些都会让他们患上糖尿病的几率更高

5 癌症

肥胖是已经公认的致癌风险因素

据英国癌症刊物上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每增加 11 厘米的腰围,与肥胖相关癌症的罹患风险就会提高 13%

而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腹型肥胖是食道癌、甲状腺癌、胃癌、肝癌等多项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

因此,肚子胖可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发现自己的肚子赘肉横生,可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时减脂。

参考资料:

[1]张乾. 腹部肥胖害处多 减肥要从肚子始[J].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8(8):1.

[2]王增. 腹部肥胖也是病[J]. 中国保健营养, 2001, 000(002):28.

肥胖是病,这里胖才真要命!

真的!胖在肚子会要命

肚子肥大在医学上被称为腹型肥胖,它的危害比全身性肥胖的危害性更大。

腹型肥胖的人腹腔内脂肪过度沉积,更易患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另外,腹腔内脂肪还会压迫肺脏,导致呼吸急促,夜间易出现呼吸暂停综合征,甚至引发心脏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曾强调,腰围每增加1寸,得癌症的风险就增加8倍以上。

腰围的尺寸可以折射出身体内脏脂肪含量,而内脏脂肪才是最关乎身体健康的脂肪,因此腰围上的脂肪堆积要比任何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堆积更事关重大。

肥胖也是病 后患可致命

减重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如今,人们的诉求不仅来自于求美之心,还伴随着因肥胖引起的许多健康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肥胖是慢性疾病,是其他代谢性疾病的病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报,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险,全球每年“胖死”的人至少280万。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减重刻不容缓。

眼下,我国的肥胖问题日趋严重,2017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关于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口已达9000万,占比“稳超”美国达到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地区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占上海市常住人口的11%左右。为此,向超重肥胖人群普及先进有效的减重手段,远离减重误区,成为上海市医学会普外分会减重代谢外科学组的主要职责之一。

肥胖真的会要命

来源/视觉中国(下同)

传统观念认为胖不是病,肥胖是“富态”,因此肥胖人群极少主动到医院就诊,更倾向于通过控制饮食、勤加锻炼和服用减肥药来缓解肥胖。现代医学观点则认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病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楼文晖教授介绍,肥胖在临床上诊断是以体重指数(BMI) 为标准。就亚洲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相关疾病的特点而言,正常人的BMI指数是在18.5-24.9之间,25-27.4之间为超重,27.5以上即为肥胖,目前中国的超重人口已达1200万。

除先天因素外,超重和肥胖的成因主要有三:久坐懒动的不良生活方式、高脂肪高胆固醇少纤维素的饮食结构以及巨大的生活压力。

与肥胖相关联的疾病数不胜数,“胖死”绝非空穴来风。目前因肥胖所引起的疾病有五大类,其中三种都有致死的风险,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除了致死风险外,对于女性而言,肥胖病患者常受到月经失调、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困扰。肥胖还对膝关节等人体承重关节造成重负和伤害,由此产生的疼痛滋生“懒癌”,进一步加重肥胖程度。

减重手术新希望

轻中度的肥胖人群“管住嘴、迈开腿”,将饮食和运动相结合,是最佳的减重措施。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频教授表示,对于BMI大于27.5的肥胖病人而言,依靠医疗手段才能带来减重希望,患者应及时到三甲医院减重科室就诊。

目前较为有效的微创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腹腔镜胃旁路术,一种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其中,袖状胃切除术的原理是减少胃容量、降低刺激产生饥饿感的荷尔蒙分泌,俗称“胃变小了”;而胃旁路术是通过改变胃肠道结构、关闭大部分胃功能、减少胃空间和小肠的长度来实现的,俗称“吸收少了”。当体重减轻后,患者的整体健康、身体与社交功能、痛苦缓解以及个人精力恢复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改善。

上海减重外科联盟登记系统的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上海减重外科的手术量基本上呈每年20%-30%的增长量。在接受减重外科手术的病人中间,女性大概占到三分之二,男性是三分之一。患者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中位年龄在30-40岁之间,证明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正在逐步接受这样的手术。

注重长效与安全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朱江帆教授指出,相比不接受减重治疗的患者,减重治疗降低肥胖者患糖尿病风险83%。减重治疗后一年平均体重降低31公斤,体重降低后可以有效缓解体重对于骨骼的压力,从而缓解骨关节炎。减重治疗还可以有效解决和改善心血管疾病,70%以上的患者高血脂得到了改善,78.5%以上的患者改善了高血压症状。对于合并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而言,减重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此外,减重治疗还可迅速减少下尿路症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加强减重治疗可以有效减低肥胖病人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作为成熟的微创解决方案,胃旁路术减重与控制血糖的效果明显,是美国最常见和最成功的联合减重与糖尿病治疗手段,而袖状胃切除术不改变胃肠道的生理状态,不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及吸收,是目前欧洲被广泛采用的减肥术式。术后患者仍然要遵循营养供给方案,少量多餐,坚持个体化体重管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巩固良好的减重效果,从而改善生活质量,重获幸福人生。

作者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