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皮炎(肥胖 皮肤瘙痒)
儿童太胖易患皮炎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肥胖不仅会增加代谢病风险,还可能催生一系列皮肤病。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近期发表在《研究性皮肤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儿童肥胖与斑秃、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存在密切关联,维持健康体重则能降低患病风险。
定制饮食运动方案
7月19日,《生命时报》记者来到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楼二层的“医学门诊减重教学基地”,这里也是营养科的减重门诊诊室。诊室外可以看到几个家长一手捏着挂号单,一手牵着自己的“胖娃”。孩子们看上去都肉乎乎的,衣服穿在身上略显紧绷,有的孩子走路时全身上下的肉跟着颤动。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闫洁告诉记者:“暑假来就诊的小胖孩尤其多,营养科减重门诊一天30个号,往往一放号就被挂满了。”
减重门诊诊室内有两位医生,一位负责询问患儿基本信息,另一位则坐在一台人体成分检测仪旁。正在就诊的刘明(化名)今年读小学四年级,身高1米5,体重116斤,看着不算胖,只是稍显壮实。刘明妈妈告诉记者:“我和孩子爸爸都不高,本来是带孩子来测骨龄的,结果发现超重,担心体重问题影响身高,就来了减重门诊。”
登记基本信息后,刘明站到人体成分检测仪上,捏着仪器把手,不一会儿连着检测仪的电脑上就出现了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体型判定、节段脂肪分布等信息,并自动输出了一份“减重食谱”,详细罗列了每餐搭配的食材、用量、营养成分含量。测完体成分后,医生开始进行“膳食调查”,详细询问了刘明平时吃三餐和零食情况、过敏食物、运动习惯等,据此对食谱进行修正,并提醒孩子和家长饮食、运动的注意事项。
闫洁介绍,刘明超重程度较轻,对于其他明显肥胖的孩子,问诊时还会加上“大生化检查”、糖耐量试验,以了解孩子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酸以及胰岛素情况。在治疗方面,除了极特殊情况外,药物治疗和减重手术在儿童中不适宜使用,儿童减重更侧重管住嘴和迈开腿。“我们会给孩子定制膳食处方和运动方案,告诉他每天怎么吃、如何动。重度肥胖、身体指标亮红灯的孩子,需要及时用药或住院治疗。”
“成也父母,败也父母”
在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营养科均开设了减重门诊。闫洁介绍,肥胖属于典型的代谢紊乱型疾病,归属于内分泌科,所以内分泌减重门诊很早就有,考虑到膳食营养是减重干预最关键的手段之一,营养科于2014年左右开设了减重门诊。减重门诊的医生团队由内分泌科和营养科医生组成,每次有1~2名医生坐诊。暑假一向是就诊高峰期,平时内分泌科减重门诊日门诊量为二三十人,现在达到一百多,营养科减重门诊也从十几人增加到三十多。“小胖墩”每天大概有十几个,其他孩子可能是存在内分泌、代谢等问题。
闫洁说:“比起胖,矮了瘦了更让家长担心。”肥胖儿童容易出现性激素分泌异常、早熟、性发育迟缓、乳腺过早发育、生殖器小等问题,这些是家长带孩子就诊的常见原因。不过,孩子多在其他科室首诊,医生发现根源是胖,才转来减重门诊。此外,目前北京已经将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纳入中考分数,很多家长会拿着学校“超重”“肥胖”的体检报告带孩子来就诊,闫洁无奈地说:“临近中考时,很多孩子来开诊断当“体育免考证明”,一问要不要减重,都说考完再减,之后也没见他们来。”
闫洁表示,儿童肥胖多是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吃肉不吃菜、偏好高热量食物、钟爱含糖饮料、运动量不足等,都是致胖原因。总的来说,肥胖对孩子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外貌。肥胖对外貌的影响显而易见,有的小女孩说自己从小就没穿过裙子,儿童款从来没有能穿的码,有的还会因为体内脂肪蓄积,造成胰岛素抵抗,发生黑棘皮病,导致脖子、腋窝、大腿根部发黑。二是健康。肥胖会引发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等一系列问题。三是发育。肥胖可能导致性早熟,影响身高。四是心理。胖孩子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歧视,自尊心、自信心明显不足,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和成年人不同,孩子减重是一个家庭的事,治疗大多‘成也父母,败也父母’。”闫洁举例,她接诊过一位14岁男孩,就诊时身高1米7,体重182斤,妈妈特别关注孩子的肥胖问题,为了帮孩子减重,陪着孩子天天拿蔬菜当主食,结果饿出了贫血。来就诊后,妈妈得到有菜有肉的科学食谱,用小电子秤严格照着食谱搭配,孩子半年就减了20斤。另一位年纪相仿的男孩家庭则形成鲜明对比,他BMI高达34,属于重度肥胖,每次复查,男孩和爸爸的肚子都会大一圈,家长却当着医生的面指责孩子没有自制力。
合力帮孩子瘦下来
闫洁表示,判断儿童肥胖主要看两点,一是通过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得到BMI,结合腰围、臀围数据来判断是否达到超重或肥胖;二是借助仪器测试人体成分组成,得到体脂率、肌肉量、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面积等,精准判断孩子肥胖特点。事实上,只要家长发现孩子体重、体脂率等不符合标准,肉眼可见的胖,或在7~11岁青春期前每年增重超过10斤,就应及时带孩子就诊。不要指望随着生长发育,孩子会自动瘦下来。受激素分泌影响,有些孩子青春期会食欲大增,加上学业压力大,无法保证运动量,体重更难控制。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到2030年,我国7岁及以上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要遏制这一趋势,闫洁认为要多管齐下,在医院主导之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配合,才能攻克“减重关”。
医生输出专业指导。临床上,医生要进行个体化评估,为孩子定制科学的减重方案。临床外,医生应深度分析肥胖的危害和防治要点,积极进行科普宣教。
家长把好“吃动关”。家长应让孩子少吃或不吃零食,均衡搭配饮食,减少红烧、油炸等烹饪方式;鼓励或陪伴孩子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有长胖趋势的孩子,要关注其体重变化,及时带孩子接受专业干预。
学校尽好教育义务。学校是向孩子传播知识的关键阵地,应增加面向孩子和家长的健康知识教育,同时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
管理部门优化社会环境。运动是治疗肥胖等多种慢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医院能提供详细的饮食指导,但缺乏具体的运动干预手段,体育管理部门应联合医院共同推进运动处方进临床;食品管理部门可改进营养标签,在食品包装上增加“热量超标”等警示;市场监管部门要限制高糖、高脂食品广告的市场投放,尤其要严审针对儿童的广告,避免误导消费。
研究人员对2009至2020年间韩国超过216万名儿童的身体健康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发现,相较于体重正常儿童,肥胖儿童罹患免疫介导性皮肤病(IMSD)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其中,特应性皮炎的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儿童体重一旦由正常跨入超重范围,特应性皮炎的患病风险就会大幅攀升;若能将体重减回正常,患病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该研究作者之一、首尔大学医学院皮肤科教授朴贤顺(音)博士说:“我们深信饮食等生活方式及肥胖问题,在潜移默化影响着肠道的微环境,并进一步催生免疫介导性皮肤病的发生。”新研究结果提醒,应积极倡导健康体重,并在肥胖儿童中推广科学有效的减重措施,尤其是在学龄前这一关键阶段。(刘 冬)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肥胖为何导致皮肤感染?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揭晓
研究确定了肥胖和感染之间的关联。
肥胖症会导致很多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伤口愈合不良以及皮肤感染。然而,其中一些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揭晓。
近日,中国厦门大学药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洛实验室在《科学转化医学》上发文揭示了肥胖与皮肤感染之间的联系机制。此外,他们还确定了一种治疗方案,该方案不久将进行第2阶段临床试验。
这项工作聚焦于揭示疾病和表皮微生物群(寄居于皮肤表面的正常细菌)间的联系,以及如何优化皮肤的防御系统来治疗或预防疾病;而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肥胖如何导致细菌感染率上升。
厦门大学药学院、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Ling-juan Zhang 博士解释:“我们发现,当老鼠被喂食高脂肪食物并变得肥胖时,其皮肤脂肪细胞会变大,并在皮肤感染期间丧失抵抗细菌入侵的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成熟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会使细胞信号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信号传导增强,进而减少皮肤脂肪细胞祖细胞的数量,而这些祖细胞可以产生一种被称为cathelicidin的抗菌肽。
Zhang博士补充:“正常情况下,皮肤脂肪细胞可以对入侵的细菌迅速作出反应,并产生抗菌肽分子。这种分子是我们的自身细胞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细菌。然而,在肥胖时,放大的皮肤脂肪细胞无法产生抗菌肽,因为肥大的脂肪细胞会产生TGFβ,阻碍抗菌肽的产生。”因此,抗菌肽的缺失将导致表皮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体感染。在瘦体型被试者(本研究中包括小鼠和人类)中,皮肤微生物组成功预防了葡萄球菌感染,因为成熟脂肪细胞的数量不足以破坏阻止感染的正常表皮脂肪功能。
对于已经患有特应性皮炎的肥胖患者,研究小组正在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包括阻断TGFβ作用的新药物以及治疗肥胖相关皮肤感染的干细胞疗法。
Zhang博士说:“脂肪并非都是有害的,健康的脂肪细胞是身体抵抗感染的必需品。幸运的是,脂肪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和可调节性,肥胖患者脂肪细胞的抗菌活性可以通过干预措施恢复,如健康饮食、定期运动和靶向药物或疗法。”
目前,对这些靶向治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研究人员说:“可分化健康脂肪细胞的干细胞可能被用作再生健康脂肪细胞的潜在疗法,这些细胞可以在肥胖患者的皮肤中产生抗菌肽,帮助抵抗感染。”
虽然对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地如火如荼,但预防总是好于治疗。
Zhang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不健康的饮食和肥胖会影响皮肤抵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个人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人们最好通过定期锻炼来防止过大脂肪细胞积聚而造成的抗感染能力下降。”
编译:小贝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科学转化医学》
期刊编号:1946-6234
原文链接: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2-obesity-infection-link-treatment-healthy.html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转载请注明来源。
肥胖人群皮肤油脂分泌过多,小心脂溢性皮炎
“油腻”一词曾被评为2017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意思是用来形容某人活的不清爽、不体面、不优雅,是对某些中年男子特征的概括描述。然而当夏天来临,肥胖的朋友们如果经常出现油腻的感觉,则需要警惕,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脂溢性皮炎的出现。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反复发作。该病好发于成年人和婴儿,有研究显示,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5%。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腋窝、乳房下及腹股沟等部位。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黄红色斑片,上面附着油腻性鳞屑,可伴有瘙痒。
脂溢性皮炎的高危因素
易患脂溢性皮炎的人,可能因疲劳、情绪紧张或感染而诱发此病。而遗传、感染、酗酒、饮食失调、一些可以导致皮脂分泌增高的因素(见天地链接)、神经功能障碍(如帕金森等)、免疫功能失调(如艾滋病等)、皮肤病(如痤疮、银屑病、酒糟鼻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等)则是出现脂溢性皮炎的高危因素。
脂溢性皮炎的典型症状
头皮
患者梳发时有多量灰白色头皮屑、典型红斑,附着油腻性脱屑,伴有轻度瘙痒。严重者可出现油腻性黄色或棕色痂,伴有糜烂、渗出,散发皮脂分解的异味,可扩展至前额、耳后及其他皮脂溢出区域。
颜面部
常由头部蔓延而来,容易导致面部弥漫性红斑、脱屑。眉毛、胡须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如果受波及,可出现睑缘炎,严重者可呈糜烂性溃疡。而当耳后有糜烂、潮红和皲裂,可出现脂溢性外耳炎。
躯干部
好发于前胸和肩胛骨间,常为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红斑,表面有油腻性鳞屑。
皱褶部位
在乳房下、腋窝、脐部、外阴、大腿内侧、腹股沟等皮肤褶皱、摩擦多汗的部位,可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类似体癣,附着油腻鳞屑,可伴有渗出。
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脂溢性皮炎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以下生活方式来进行干预:
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好自身的情绪和心态,避免焦虑。
调节饮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食用些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小麦麸、麦芽、大豆、甘蓝菜、糙米、燕麦、花生、胡桃、绿叶蔬菜、蛋类。
保持皮肤局部清洁,定期用温水和温和洗漱用品清洗,洗后及时涂抹润肤霜,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天气寒冷干燥时,注意加强皮肤控油与保湿;天气炎热时,注意防晒。日常穿着宽松、质地柔软的服装,减少皮肤摩擦。
对于头皮或胡须等附着鳞屑、黄痂者,可以使用矿物油软化后再清理。避免使用发胶、染色剂等美发产品或刺激性洗发用品。需注意的是,当出现红斑,油腻性鳞屑或黄痂,或伴有瘙痒、糜烂、渗出时,假使常规护理不能缓解症状,须及时就医。
天地链接
哪些原因会导致人体皮脂分泌增高?
1.先天皮脂腺发达,分泌功能旺盛。
2.内分泌紊乱主要是雄性激素分泌增加,致使皮脂腺分泌增多。
3.维生素B6缺乏,维生素B6是机体内许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参与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等生理过程,同时也是细菌和酵母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缺乏维生素B6容易引起脂溢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