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国肥胖症人数(中国肥胖症人数约多少人)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最新调查: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成人中该群体比例首次过半

【最新调查:6亿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成人中该群体比例首次过半】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超过1/2的人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这是全国性调查报告中首次出现超过1/2这样一个数字。同时,1/5(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1/10(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经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这个数字在全球是第一位。近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表了中国肥胖专辑( Obesity in China Series)。目前该专辑上线了两篇文章《中国肥胖流行病学和决定因素》以及《中国肥胖临床管理和治疗》。专辑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潘安教授在对《柳叶刀》解读时作出上述表示。(澎湃新闻;CK)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6亿人超重肥胖,糖尿病人超1.4亿、高血脂人超2亿、高血压人超4亿,多家企业争抢千亿健康管理市场

#快消八谈##销售##消费##减肥##肥胖##司美格鲁钛变身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走红背后是消费者对减重的需求,但受制BMI指数,“司美格鲁肽”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在药物之外,解决包括肥胖包括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也是企业掘金的方向。6月20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以长轻为代表,涌现了薄荷健康、诺特健康等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减脂辅导、营养食疗等方式布局进入健康管理产业。有数据显示,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51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520亿元。企业相继布局千亿市场,谁能长久分羹仍待时间检验。

各家企业打法不一

中国成人超重肥胖比率超过50%,6亿人超重肥胖,同时糖尿病人群超过1.4亿、高血脂人群超过2亿、高血压人群超过4亿,这样的数据每年还在增长,已经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许多人因为患上肥胖慢病,不敢吃喝、不敢出门、长期吃药,担心给家人增加麻烦,本该是享受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年纪,却只能活在肥胖慢病的困扰之中。

身边朋友和家人存在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能够深刻感受到肥胖慢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痛苦,而且是精神上的痛苦,这让长轻营养食疗创始人兼CEO夏金声关注到超重和慢病问题,希望能够让肥胖慢病的患者重获美好的生活,这也是他创业切入这一赛道的原因。深入研究之后发现,慢性病绝大多数是生活方式病,国内外许多的科研成果表明,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对于超重、肥胖、三高等慢病问题有显著改善。

基于营养科学的理念,长轻集团围绕着用户对于健康需求,打造了一个慢病医疗、健康管理以及健康饮食需求的互联网健康管理科技平台。目前旗下的业务包括营养食疗、线下轻食餐厅以及线上优选商城等。

此外,还有Fittime、诺特健康以及薄荷健康等通过不同方式切入健康管理赛道。比如,Fittime基于海量的健康行为真实世界数据,并通过算法关联用户体征,建立了完整的垂类人群健康模型。根据用户个人的体征数据以及健康问题分析提供针对的有效性干预方案。薄荷健康则提供食物营养、热量查询以及定制食谱等。

健康管理市场崛起

各家瞄准这一行业是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下,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慢病闭环管理成为重要环节。这也给整个大健康产业带来极大的机遇,尤其是健康管理产业。目前,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渗透率低,但已呈现爆发增长的潜力。

健康管理服务存在各种类型,如运动健身、中医调理、数据服务、饮食生活方式干预等。一份数据显示,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054.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12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82%。在健康观念以及居民消费快速升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下,行业有待进一步爆发。

而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竞争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互联网公司等。数据显示,2023年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接近一万多家,非医学服务的机构60万家。

在夏金声看来,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会经历三大阶段,分别是吃得饱、吃得好以及吃得健康,人们会越来越关注健康,健康管理是时代的趋势。国内具有人口规模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管理行业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阶段来看,人们的整体健康意识还不足,行业内也缺乏让客户信任的体系化健康管理服务,大多数没有形成明确的健康管理需求,这对于健康管理行业以及长轻来说,一方面需要更大力度的普及营养和健康理念,另一方面需要打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提升客户的信任度。

如何抢占蓝海市场

健康管理的核心是“人”,如何获得流量以及保持客户黏性,从而实现差异化发展或是这些企业立足的关键。

以“人”服务“人”是长轻营养食疗的打法。其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的方案体系的价值,长轻基于营养科学和细胞自噬理论,组建以注册营养师、临床营养师、知名三甲医院医生为核心的营养研究中心,打造出激发自愈力、恢复人体生理功能的4816营养食疗体系;另一个是服务价值,该公司认为服务价值占比达60%-70%。“人性特别不靠谱,大家都知道管住嘴迈开腿,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我们通过这种陪伴式服务体系的建设,让我们的客户能够很好地执行下去。”夏金声说道。

“目前的获客主要以线上的广告投放为主”,夏金声表示,长轻营养食疗管理中心的客户主要是35岁以上,具有超重、肥胖、三高等健康问题的人群,当前小程序的使用人数达上万人。

通过打造一个线上训练营,用户群体间互相打卡,形成一个健康生活方式的线上社群,社群里对于肥胖慢病感同身受,相互鼓励养成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另外,营养师会监督三餐是否落下,落下后,营养师会立马督促。同时,长轻营养食疗在社群里进行一些激励机制,比如打卡多长时间,会通过鼓励和颁发荣誉的方式让用户在社区里获得归属感。长轻营养食疗重视健康教育,也定期在群里分享关于基础慢病、饮食模式、配料表、食物功效和禁忌等知识内容。

据了解,长轻营养食疗的前身为长轻健康,公司通过更名使公司业务定位更加明确。在夏金声看来,营养食疗是能够帮助客户解决肥胖慢病的问题更根本、更彻底、更有效的方案,随着人们健康认知的提升,人们对于肥胖慢病问题的解决,不再局限于中医、西医这两种方式,而是追求通过营养食疗来调整自己的日常饮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姚倩 李想

图片来源|薄荷健康官网

我国约1.8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腹型肥胖同样需要减重

近日,由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会发起的“防治肥胖症,只为更健康”公益项目传出消息:我国约1.8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许多人对肥胖症的认知仍停留在“外观问题”层面,却忽视了它作为一种疾病带来的健康隐患。专家提醒市民需科学管理体重、远离健康风险。

所谓“肥胖症”,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作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肥胖症与超过200种疾病相关。以心血管疾病为例,超过三分之二的肥胖相关死亡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肥胖因此常被称之为“万病之源”。

到底如何判定是否肥胖?医学界通常使用体质指数(BMI)来评估。BMI事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达到24kg/m²且低于28kg/m²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kg/m²为肥胖症。

指南还指出,我国人群以腹腔内脏脂肪分布较多为主要特征,较易形成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代谢综合征,而通过测量腰围则可以简单判断是否为腹型肥胖。值得一提的是,BMI在正常范围内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厘米,属于腹型肥胖,同样需要减重。

针对肥胖症,体重管理干预越早,获益也越大。《肥胖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及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提出,体重管理的关口应当前移。即在体重出现上升时即起始体重管理计划,而非等到并发症的出现甚至加重。面对肥胖带来的健康威胁,可以通过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健康体检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同时也应当主动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及早治疗,预防肥胖可能引发的相关并发症。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小英教授同时表示:“既往超重或肥胖的药物治疗手段十分有限。以GLP-1RA为代表的新型减重药物有望打破我国超重或肥胖患者治疗选择有限的局面,对于提高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公益项目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地铁站同步开展。项目以城市生活的核心场景——地铁为平台,旨在打破过往的认知局限,向公众科普肥胖症及其危害,倡导从体重管理开始,提升全民健康意识。该项目由诺和诺德公益支持。

来源:作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