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人能喝牛奶吗(肥胖的人喝牛奶要注意什么)
全脂牛奶和脱脂牛奶哪个适合肥胖人士喝?
现代人的生活几乎是离不开牛奶的,不论是什么年龄,都可以通过牛奶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当然这也代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而不同的各种牛奶。其中,全脂牛奶和脱脂牛奶是人们所比较关注的。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都有一些肥胖的症状,而人的肥胖就是因为体内的脂肪物质太多了而引起的。所以,脂肪在现代人的大脑里总是一个不太好的印象,那么是不是就是说,脱脂牛奶要比全脂牛奶更好呢?
全脂牛奶就是市面上的普通牛奶,其成分比较接近纯牛奶,含乳脂肪一般在3.1%以上,其以生鲜牛乳为原料,经过一些操作之后灌装制成。而脱脂牛奶则是指以生鲜牛乳为主要原料,经过多一个脱脂的步骤后冷却得到的产品,其脂肪含量一般在在0.5%以下。
脱脂牛奶确实会比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更低一点,但是这并不就代表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好,更适合所有人。这两种牛奶都有其适合的人群。
现代人以痩为美,对于体重偏高的人人来说,确实可以选择脂肪含量更低的脱脂牛奶。研究证明,同质量的脱脂牛奶热量比全脂牛奶降低 45%,胆固醇含量比全脂牛奶降低70%以上。另外,脱脂牛奶相对于全脂牛奶在蛋白质、乳糖、钙、钠、钾以及B族维生素等方面,也只有微弱的差异。脱脂牛奶的维生素 A、D、E和类胡萝卜素等物质的含量比全脂牛奶低很多,甚至是被全部去除了。
脱脂牛奶的优势在于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但是与全脂牛奶相比,脱脂牛奶在口感、风味方面也略有逊色。因此,消费者在牛奶的选择上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
尿酸高,就要与肉蛋奶“绝缘”吗?
文/金羊网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张秋霞
查出尿酸高后,不少人就会在饮食上特别注意,远离各种动物性食物,牛羊鸡肉,甚至鸡蛋、牛奶都不敢碰了,几乎成为了“素食动物”。那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汤水福主任中医师介绍,“低嘌呤饮食=吃斋”这其实是一种误区。
汤水福介绍,一般性的尿酸升高,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造成。过于偏爱油腻的食物,一般尿酸高者常常伴有肥胖或轻微肥胖。控制饮食,有目的地选择食物,避免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是可以缓解尿酸偏高的症状。
有人认为动物性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因而在自己的食谱中对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敬而远之。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大部分动物性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尿酸高者吃是利大于弊。
在动物性食物中,尿酸高者应该敬而远之的是动物内脏、肉汤、肉馅、肉汁、鱼卵、虾、鹅等含嘌呤高的食物。羊肉、鸡肉、鸡蛋、牛奶,以及大部分鱼类含有的嘌呤都比较少,应该均衡摄入。
降尿酸,试试这些食疗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李环环主管护师介绍,尿酸高辨证多为痰浊、湿热、血淤,治疗以化痰泄浊、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化淤为法,建议尿酸高者可以找中医师辨证后进行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土茯苓、薏仁、姜黄、玉米须、白茅根等煲水当茶饮。也可以用川萆薢煲马蹄水,平时多吃紫茄子(清蒸),对痛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除了饮食控制外,应运动干预。限制总热量,维持理想体重,肥胖者应减体重,每日总热量应较正常减低10%~15%,减重速度以每月减少1000~1500g为宜,同时补充维生素,多饮水以便于尿酸随尿液的排出。
高脂血症患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牛奶?
牛奶是常见的一种奶类食品,其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补充钙质、提供优质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普通人每天喝300毫升牛奶,即可补充约300毫克钙质。对中老年来说,充足的钙质不仅能预防骨质疏松,也有利于维持血压稳定,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但有的高血脂患者,顾忌牛奶中的脂肪,毕竟是动物性的食物,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多,分离提炼后就是奶油、黄油,尤其是固态的黄油,看起来跟猪油、牛油很像。血脂高的时候,连植物油都不敢多吃,更不敢吃动物油和肥肉,那么全脂奶中的脂肪,要不要也选择不吃呢?如果你既想要喝奶补钙,还想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那该怎么办?
脱脂奶是个不错的选择。所谓脱脂奶,就是把牛奶经过加工,把脂肪分离出去,随之而去的还有大多数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 E等,还有共轭亚油酸这样的有益成分,也连带脱掉了。留下的主要是蛋白质、乳糖、钙质和水溶性维生素等。按照国家标准,脱脂奶脂肪含量降低到0.5%以下,而全脂奶一般有3~3.5%左右的脂肪。
具体计算一下,假如你每天喝300毫升奶,选择喝脱脂奶,就摄入1.5克脂肪,选择全脂奶,就摄入9~10.5克脂肪,差别还是挺明显的。所以,如果你是高脂血症患者或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病患者,又或者超重肥胖者,那么选择脱脂奶更合适。但如果你是普通健康人,那么选择全脂奶,获得的营养更全面均衡。
此外,如果你的血脂状况逐渐好转,脂肪限制随之逐步放宽,也可以选择脱脂奶与全脂奶的中间态——低脂奶,脂肪含量一般1%~1.5%,口味也较脱脂奶稍微好一些。
选购时分两步,一是看包装正面的产品名,是否有“脱脂”“低脂”字样,二是看包装背面的营养成分表,看脂肪那一栏的中间一列数据,是否符合脱脂和低脂的相应标准。
作者:于永超
来源: 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