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适合吃什么油(肥胖适合吃什么益生菌)
比花生油贵好几倍,吃二酯油能减肥?
最近一段时间
有消费者表示
在一些平台上经常会刷到
甘油二酯食用油的广告
二酯油到底是什么?
它跟日常中吃的普通食用油相比
又有什么不同?
认识二酯油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二酯油是一种特殊的食用油。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8月3日发布的一则公告,二酯油是以大豆油、菜籽油等为原料,以脂肪酶制剂、水、甘油等为主要辅料,通过脂肪酶催化,经蒸馏分离、脱色、脱臭等工艺而制成的。
二酯油和普通食用油有什么不同?
其实
二酯油和普通食用油最大的不同是
二酯油中甘油二酯的含量比
甘油三酯的含量高
二酯油中甘油二酯的含量在40%以上;
普通食用油中甘油二酯仅为2%左右,甘油三酯占比约98%。
日常饮食中脂肪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偏高,长期的甘油三酯过高可能导致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出现的风险增加;而甘油二酯是油脂的天然成分,也是油脂代谢的中间产物,具有加工适性好、人体相容性高等优点。
很多商家宣称
二酯油能减肥、降血糖、降血脂
是真的吗?
阮光锋分析认为,关于二酯油的降血脂、减肥等健康益处,目前的科学证据依然不足。
阮光锋认为,目前关于二酯油对血脂和体重的影响研究确实有很多,但背后经常有不少利益相关企业参与。这也使得二酯油减肥、降血脂相关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阮光锋表示,很多商家在宣传时经常会说国外一些国家的机构和我国相关的机构都批准了二酯油,让人以为二酯油的这些好处都是得到认证的。但实际上这些机构都只是对二酯油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并没有评估它的健康功能。评估结果只表明二酯油是安全的,可以吃可以用。目前这些机构都没有针对二酯油发布相关的健康声称批准,甚至还驳回了关于减肥的健康声称。
例如2011年,国外某品牌向欧洲一家机构提交了一份关于二酯油减肥的健康声称申请,申请材料里提交了七项随机对照试验,但因其中一项试验被认为存在重大方法学局限性;另外六项试验的结果也不一致。最终该机构评估认为,二酯油与体重减轻之间并无因果关系,驳回了该申请。至于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由于研究更少,还不足以向有关部门提交健康声称的申请。
所以
从目前来看
二酯油减肥、降血脂、降血糖等功能
都是证据不足的
二酯油可以吃
但并不能用来降血糖、降血脂或减肥
日常生活中
到底该如何吃油?
相比普通食用油,二酯油价格相对更高。普通500毫升的花生油售价不过20元,而相同规格的二酯油价格至少得百元起,且甘油二酯含量越高,价格也越高。所以,建议消费者理性购买,量力而行。
很多人认为
采用浸出法加工的植物油
使用了化学溶剂
不安全、吃不得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哪种加工方法,只要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并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的成品食用植物油都是安全的。所谓用浸出法加工的植物油不安全不能吃,显然没有道理。
事实上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
日常生活注意少吃油才是关键
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
少用猪油、牛油、棕榈油、椰子油等饱和脂肪酸较高的油脂。
还是要注意控制家庭厨房、食堂、餐厅中油的使用量。
至于说二酯油,毕竟也是油,虽然甘油二脂含量多一些,但依然含有甘油三酯,吃多了还是可能导致肥胖。建议大家平时吃油,不论什么油,都要注意适量,每天不超过25克—30克。
记者/李建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注意点!别太“油”了
油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烹调用品,但烹调油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过量摄入会增加患胖、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如何正确使用油呢?今天,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的陈宇星,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养成减油的良好饮食习惯。
湖北省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研究所主治医师
陈宇星
1
市面上的油有哪些分类?各自有什么功效?
陈宇星:我们现在常用的烹调油主要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常见的动物油,有羊油、牛油等。植物油有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动物油是以饱和脂肪酸为主,植物油是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同系列的植物油含有不同系列的脂肪酸,它们的营养价值也是不相同的。
我们建议是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油,以便获得更多更丰富以及范围更广的脂肪酸。
2
摄入油过多,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陈宇星:如果我们在日常饮食中烹调油跟脂肪摄入过多,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高脂血症以及肥胖等问题。一旦我们患有高脂血症,就会引发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脑出血、脑卒中等一些疾病。烹饪油是我们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以及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但是根据调查,目前湖北省的高血脂症人群已经达到了32.7%,血脂异常成为了现在很多人的一个痛。
3
这么多品类的油,不同的人群应该怎么去吃?
陈宇星:依据中国营养与慢性病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约近一半的成人人口处于超重和肥胖的状态。我们建议健康的人群,还是尽可能多的使用植物油。特别推荐大家使用橄榄油,因为它的不饱和脂肪酸比较好。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我们不建议食用动物油。
4
食用油每天的摄入标准
陈宇星:《中国成人膳食指南》指出,健康成人每天的食油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克,两人份的食用油量是每天不超过50克,三人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家三口,每天的食用油量是不超过75克。
5
哪些食物含油量比较高?
陈宇星:武汉人过早喜欢吃的热干面,里面的芝麻酱油脂含量就非常丰富。我们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一些坚果类的零食,比如瓜子、碧根果、核桃,还有一些加工类食物,例如巧克力、咸蛋黄、腊肠,这些都是含油量比较高的食物。我们在摄入时,一定要注意摄入总量的控制。另外,咱们年轻人现在喜欢点外卖,大多数外卖的油含量肯定是超标的。油摄入超标,就带来了脂肪的摄入超标。脂肪不易消化,摄入超标就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说我们所说的高血脂症、肥胖,而且还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6
蒸、煮等烹饪方式是否比较健康?
陈宇星:推荐大家使用使用蒸、煮、闷等做菜方法。相较于煎炸来说,它的用油量是比较小的。
7
烹饪薯条、炸鸡翅等食物,使用空气炸锅是不是更好?
陈宇星:这个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建议大家使用。比传统的那种油炸方式,健康方便很多。
8
如何控制油的摄入量?
陈宇星:对于控油,首先还是要大家尽可能使用这种控油壶,我也教大家一个小妙招。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两个人吃饭,我们就把两个人吃的油,倒50克到控油壶里。那我们今天一天的炒菜量就从这里50克里出,这样就可以做到控制油的摄入。在烹饪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避免选择用油量比较多的煎、炸等方式。还有我们在烹饪的时候,少选择反式脂肪酸,比如说黄油、植物末,咱们中国人喜欢用猪油炒菜,这也不是很健康的一种炒菜方式。我们建议炒菜的时候,少使用动物油。
另外,大家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注意查看营养标签,选择反式脂肪酸和脂肪含量低的食品。
9
有很多朋友喜欢用菜汤泡饭吃,这种吃法健不健康?
陈宇星:这种吃法是不健康的。首先汤泡饭,还有我们所谓的那个菜汁儿泡饭,它们这一盘菜的油脂比较多,然后你泡饭之后,摄入的油可能也会超标。
10
出去吃一顿火锅,接下来几天,保持健康的饮食方式,这样行不行?
陈宇星:大家偶尔出去吃顿大餐,不要惊慌,也不要心里有负罪感。如果今天吃的很油很荤,那么在后面几天,大家就可以选择清淡的饮食。只要不经常吃这种大荤大油的食物就可以了。
特别支持:
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问健康》栏目
转自:湖北发布、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 湖北发布
猪油、花生油、玉米油……哪种食用油更健康?
吃了这么多年油,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
人为什么要吃油?是可以让食物更香?还是营养需要?市面上食用油的种类五花八门,猪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究竟该怎么选?食用油广告经常强调的“压榨”“一级”是不是会更健康?能不能只吃一种油?
油脂类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全部营养素。
烹调油包括植物油和动物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
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必不可少的,但自身无法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从食物中补充。
所以,油脂可以少吃,却不能不吃。
2各有千秋,混搭着吃更好有的家庭只吃猪油,因为猪油香,或者长期只吃一种认为最健康的油,但不同的食用油含有人体必需的不同的脂肪酸和营养物质。
脂肪酸一般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种。
饱和脂肪酸为人体提供能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脂肪酸摄入不平衡可能会导致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疾病。
另外,不同的油适合的烹调方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不定期更换食用油种类,根据个人喜好和烹饪习惯混搭着吃、轮换着吃,才能保持营养均衡。
那不同的油又有什么区别呢?最大差别在于脂肪酸的种类和构成比例不同,具体可分为四类:
如果觉得经常更换食用油麻烦,直接食用调和油也是不错的选择。
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品油按照一定比例科学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可以有效提供脂肪酸平衡摄入,满足多种脂肪酸需求。
因此,直接食用脂肪酸平衡的调和油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能够达到脂肪酸平衡的好方法。
挑选调和油时,首先要学会阅读配料表和食品标签,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多,通过食品标签可了解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是否合适。
同时,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选择生产日期最近的、市场销售量较大的品牌调和油。
在食用油广告中经常可以看到,“特级初榨XX油”、“5S压榨一级XX油”、“精炼XX油”等,这里面的压榨指的是什么?一级油是最健康的吗?
浸出型、压榨型指的是食用油的制取方法。
浸出法利用化工原理提取油脂,油料利用率较高,常用来提取低含油油料,如大豆等。
压榨法采用物理压力分离油脂,各种营养成分保存较为完整,无化学残留,相对安全性较高,但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污染,而国标明确规定了食用油中溶剂残留限量和黄曲霉毒素限量。
只要是符合国标的食用油都是安全健康的,关键还是看生产过程是否规范。
无论是压榨还是浸出,都需要经过进一步精炼才能使之符合国家标准,成为可食用的成品油。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食用油按照其精炼程度,一般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4个等级。级别越高,其精炼程度越高。
一级油和二级油的精炼程度较高,具有无味、色浅、烟点高、炒菜油烟少等特点,适合爆炒、干炸、油煎。
精炼后,一、二级油有害成分(如菜籽油中的芥子甙)的含量较低,但也流失了很多营养成分(如大豆油中的胡萝卜素)。
三级油和四级油的精炼程度较低,其色泽较深,烟点较低,在烹调过程中油烟大,不适合高温加热,但比较适合做汤、炖菜。
但由于杂质的含量较高,也保留了部分营养成分,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维生素E等。
因此,等越级高只能说明该食用油的精炼程度越高,并不代表越健康、越有营养。
无论是一级油还是四级油,都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食用。
每种食用油都有其独特的营养和烹饪价值,根据自身喜好、营养和烹饪需求不定期更换食用油的种类,才能吃得更健康。
同时,应注意量的摄入,否则会导致肥胖、三高等。
参考文献:
[1]嘉怿.“问题油”曝光如何选购安全食用油[J].上海质量,2021(04):74-76.
[2]如何科学选择食用油[J].农村新技术,2020(02):60-61.
[3]尤兰.怎样选择安全健康的食用油[J].食品安全导刊,2013(10):68-69.
[4]张佳颖.多种食用油 应该怎么选[J].晚晴,2021(09):83-84.
[5]刘少伟,阮赞林.橄榄油与烹饪那点事[J].质量与标准化,2020(Z1):43-44.
本文指导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营养科主任
贺青 主任医师
文/聂俗琴 实习生 黄茹玉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