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脾肾阳虚型肥胖怎么回事(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的护治法则)

浙江卜药医师 0
文章目录:

90%以上的肥胖都是阳虚引起的

90%以上的肥胖都是阳虚引起的

肥胖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胖,一种是虚胖。

从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来看,大多数肥胖的人都属于虚胖。

传统意义上的“实胖”,它的根源也是“虚”。其实胖胖们很不容易,看起来身形庞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身强体壮,却往往身体疲乏,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这就是体虚的表现。

所谓“实胖”,这个“实”指邪实,就是痰湿、血瘀聚集在体内形成的肥胖,根源在于阳虚——体内阳气不足、推动力差、代谢差,代谢产物都蓄积在血管内(如血脂高、血尿酸高)或血管外,形成水湿、脂肪等。

有人可能会想,我觉得自己平时身体挺好的,怎么就虚了呢

觉得自己胖的人可以想想,是不是经常感觉乏力、懒得动,一回到家就喜欢躺在沙发上、床上不愿意动?

这其实就是身体虚。你是不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

虚胖的虚是指“阳虚”

与肥胖相关的阳虚,最容易发生的部位在脾、肾,也就是中医说的脾、肾阳虚,二者经常相互影响。

脾阳虚的人有哪些症状

肾阳虚的人有哪些症状

阳虚为什么会导致肥胖?

脾和肾是一个运湿系统,是身体里天然的“抽水机”,专门把体内的脏水、废水运化出去。

脾负责将水向上运输到肺,然后再经过肺的通调水道、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将多余水分通过皮肤排出体外。肾则负责气化作用,将多余水分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而身体内的阳气就像发电机,只有电力和燃料充足,才可以让这个“抽水机”正常运转。一旦电量不足,抽水机无法正常工作,体内就会形成很多脏水、废水,蓄积在体内越来越多,不仅会造成形体肥胖,还会造成身体乏力,就像每天拖着污水在走路一样。

《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意思是若阳气不足,则体内容易形成多余的水湿,不易排出,不仅会堆积在体内引起肥胖,有些人还容易伴随囊肿、增生、肿块等阴性病理出现。

经过现代医学证实,发现一些癌症肿物与肥胖相关,其实是与阳虚有关,只是西医里没有“阳虚”这个词。

脾阳虚的人有哪些症状

身材肥胖,畏寒怕冷,脾肾阳虚,痰湿体质型ED,中医该如何调理?

导语~身材肥胖,畏寒怕冷,脾肾阳虚,痰湿体质型ED,中医该如何调理?

最近有一个在事业上比较成功的人士比较感慨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事业比较成功,但是感觉身体垮了越来越不行了,别的症状还可以忍受但是见色不起无法忍受,虽然媳妇也不可能因为这个问题去离婚,但是自己还是想着好起来,毕竟对于男人来说这个是大问题。通过进一步了解,其身材比较胖大,但是不是那种白胖而是黑胖而浮的感觉,平时总是感觉手脚冰凉畏寒怕冷,身体非常困重。

晚上可以睡着但是睡着了容易醒,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过去喜欢吃,最近感觉不想吃了,平时也有轻度脂肪肝,每天大便秽臭无比,特别黏滞,每天总是起夜频繁。观其舌质比较淡,舌苔中间白腻,其整体的情况是阳虚夹有寒湿,治以温补肾阳,温化寒湿。可用淫羊藿,阳起石,枸杞子,菟丝子,焦白术,茯苓,山药,山萸肉。半个月过后感觉精神状态恢复,同样晨起慢慢地多起来,继续加大淫羊藿之量扶阳其痿,一个月过后见色可起时间亦可延长。

其实对于这个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首先最一开始就是工作太过劳累,用脑过度消耗了心神,所以就造成了后面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日久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必然就会伤及正气上其肾,慢慢的肾精亏虚从而海绵体无法濡养从而形成见色不起。其比较胖体内痰湿比较重,和其阳虚夹杂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一个阳虚夹有寒湿之象,所以一边补其阳气,一边温化气寒湿,这样正气足邪气除自然心有余而力足。

其实在这个社会当中你真想达到阳虚夹有寒湿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你还没有阳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出现了遗泄不止的情况,这个时候肯定会有所节制,只有那种日久伤精太过才会出现这个情况,这种情况其实也叫做命门火衰。

喝水都长肉?这些人最适合看中医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很多人又产生了减肥的念头,但又不想太辛苦。于是开始在网上搜索减肥方法,有人则选择看中医来帮助自己减肥。那么,您知道哪些胖子适合中医减肥吗?

大腹便便的胖人

很多人其实别的地方不胖,但肚子上的脂肪总也减不下来,比如有着“啤酒肚”的大腹便便的肥胖人群。中医摩腹是比较适合这类人群的减肥方法。

隋代医家巢元方在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一个比较经典的摩腹方法,即:“两手相摩令热,然后摩腹,以令气下。若摩脐上下并气海,不限次数,以多为胜。”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了吃饭之后散步摩腹的方法:“食毕当散步,数里来回行,摩腹数百遍,可以除百病。”

中医认为,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胃所受纳之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才能气化正常,减少脂肪在腹部的堆积。

若摩腹手法稍加用力,将气力透过皮肤而直贯腹肌及胃肠者,称为揉腹。摩腹、揉腹可以交替使用,具有增强胃肠蠕动,顺气消滞,增进消化吸收和防治胃肠疾病及腹部肥胖等功效。

怕冷贪睡的胖人

这类胖人形体肥胖,且伴有疲乏、手脚冰凉等症状,比一般人更容易觉得冷,还喜吃温食,属于脾肾阳虚型肥胖。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作为动力、火力,能保证体温,产生能量,促进脂肪代谢排泄。肥胖之人阳气不足,阴寒内生,气不化水,水湿内停,痰湿易生;而且阳气越虚,脂肪堆积得越多。

建议怕冷贪睡的胖人采取针灸和敷贴之法,通过发挥穴位刺激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疏通经络,加强脏腑功能,调整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扶助阳气、祛除湿邪、调整机体功能和减重去脂的目的。

脾虚湿盛的胖人

有一类胖人很郁闷,因为明明胃口不好,但体重却只增不减,喝水都胖。这类胖人一般舌苔重、大便稀,且不成形。

中医认为,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运化水湿,把身体里的水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如果体内湿气太多,脾就需要不停地工作,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脾虚。脾胃虚弱不能够运化食物,堆积在体内会生成湿气。脾虚生湿,内湿更容易招致外湿,湿气又会加重脾虚,于是便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湿气大量存于体内,体重也会不断上升。

这类胖人可采用针灸治疗,或通过穴位埋线调理脾胃的机能,使之转输和消化吸收的功能正常,达到祛除水湿、痰浊和膏脂的目的。

只胖大腿小腿的人

拥有一双匀称健美的双腿是不少人的梦想,但对于腿部较粗者来说,减掉这部分肥肉似乎不太容易。大家不妨试试按揉太溪、三阴交和照海这三个穴位,可辅助瘦腿。

按摩照海穴可补一身之阴。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照海穴为“漏阴”,就是说如果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所以,可每天按摩照海穴两次,每次10分钟,有滋补肾阴的作用。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每天按摩两次,每次10分钟。天气干燥的时候,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每天按摩两次,每次5分钟~6分钟,孕妇忌按。按摩三阴交可补三经之阴,也就是补肝经、脾经及肾经之阴,还有健脾补血等作用。

文: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 孙刚 针推科 陶雪芬

编辑:彭艳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