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导致肥胖的因素(导致肥胖的主要因素)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

科普【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的,父母肥胖则孩子肥胖的概率大。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遗传因素往往是和其他两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生活方式因素:现代人从事体力劳动相对较少,也不再需要为食物短缺而苦恼,为了追求口感,饮食中精细加工食物的比例越来越高。另外,聚餐和朋友一起吃饭更容易吃多,所以经常聚餐也是容易肥胖的原因之一。心理因素:压力与进食、肥胖有密切关系。人体在应激情况下会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这些激素能帮助人应对压力,但慢性压力导致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内分泌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使人更容易饥饿,对食物的渴求增强。压力还可能导致瘦素分泌减少,促进脂肪堆积,进一步增加肥胖风险。(via 健康中国)

来源: 广东12320

7大“致胖因素”你占了几个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夏天夏天悄悄到来胖的只有你,你闺蜜、你闺蜜瘦得像林黛玉……”听到这首歌,宅家少动却没少吃的你扎心了没?再告诉你个更扎心的消息,除了带来“三高”、慢病外,国外有研究者提出,肥胖甚至是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别人不胖就你胖是怎么回事?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和健康教育所的专家,就来帮你找找原因。

肥胖可能让新冠肺炎病情加重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专家介绍,肥胖常常和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等疾病同时发生,还可伴随或并发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停、胆囊疾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骨关节病、静脉血栓、生育功能受损以及某些癌症等疾病。肥胖可能是这些健康问题的诱因和危险因素,也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

而国外有研究者提出,肥胖甚至是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特别在年轻患者中更是如此。美国和法国的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肥胖与更高的入院和重症可能性有关。

别人不胖就你胖?原因在这里

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的专家介绍,其实人类的肥胖有70%要归结于遗传因素,不过只有在精神、饮食、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促进下,肥胖才会悄然发生。为啥别人不胖就你胖?看看下面7个“致胖因素”,你占了几个。

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如果体重正常的话,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只是8%~10%;双亲中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的概率是50%;而双亲都肥胖的话,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就到了80%。

精神因素

人体下丘脑内有两个分别管饥饿和饱食的中枢。研究发现,过度的精神刺激或是神经兴奋、疾病等因素,都可以让这两个中枢的功能紊乱,导致肥胖的发生。

内分泌因素

很多因素会促进胰岛素的作用不足或分泌过多,导致脂肪合成增加,导致肥胖。

饮食因素

首先,过食性肥胖是肥胖的主要类型,摄入的能量超过需求后就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从而导致肥胖;第二是喜欢吃甜食。研究人员发现,随着食糖量的增加,体重超标的人的比例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会逐步上升;第三是进餐次数。研究发现,吃两次饭比吃三次饭的人发生肥胖、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明显增加。适当地限制主食,将水果放到加餐里,这样会有利于能量的平衡,有利于胰岛素起效和代谢的进行。

运动不足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车代步,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活动少。比如,宅在家里,坐在椅子上,没有参加有效的户外运动,这无疑使能量消耗减少,促进了胰岛素抵抗、受体抵抗的形成,导致能量代谢障碍。

缺觉和生物钟紊乱

研究发现,睡眠不足7小时的孩子肥胖率会明显增加。此外,昼夜节律也会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和糖代谢。

不良生活习惯

尽管吸烟对体重的影响不大,但是吸烟会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促使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饮酒,特别是在饮酒的同时吃大量的高脂类食物,也会导致肥胖。

别求快 每周甩肉一斤为宜

慢性病防治所专家介绍,肥胖开始于脂肪积聚,而脂肪积聚的原因是摄入的能量超过了消耗的能量。这也给了我们对抗肥胖的两个途径: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简单说,就是“少吃多动”。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甩肉”建议是:限制来自脂肪和糖的能量摄入;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物及坚果的食用量;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儿童每天60分钟,成人每周150分钟)。

此外,减重,不可急于求成。减重的速度不宜过快,减重目标不宜定得过高。在低能量膳食和适量增加运动的情况下,每周减重0.5公斤是健康减重的理想速度,一年之内比原有体重减少5%~10%会对健康有益。而且,要避免为追求“骨感美”而“减肥”,应将体重指数维持在正常水平(18.5~23.9kg/m2)。

早餐前 晨起空腹测体重比较好

吃完饭过秤、喝杯水过秤,甚至上完厕所也要马上称下自己“瘦”几两,说的是不是你?其实,测量体重并非越频繁越好,每周测量一次体重是比较理想的。慢性病防治所的专家介绍,体重在一周内有所波动,这属于正常现象。适当将测量体重的频率维持在每周一次,综合评估一个小周期的减重成果是相对准确的。

此外,测量体重应选择固定的时段。每次测量体重应选择在同一时段,身着相同的衣服,在相同的环境,并且身体健康状况没有很大差异时进行。如清晨起床后,早餐前空腹时是一个比较好的测量时段,这时受进食的影响较小,并且身体经过一夜的休整状况相对稳定。(记者 李洁)

肥胖背后的“元凶”

【来源:晋江经济报】

晋江市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美蓉

如今,打工人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焦虑、紧张已成为常态,过劳肥也在无形之中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什么会出现过劳肥?其原因不得而知。今天,我们邀请晋江市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美蓉来和大家聊聊导致过劳肥的原因之一——皮质醇。

解析:过劳肥的“元凶”

皮质醇是啥?李美蓉解析说,皮质醇,常被通俗地称作“压力激素”“压力荷尔蒙”,由肾上腺皮质产生,是我们身体里一种很重要的激素。身体面临压力时,就会释放皮质醇。正常情况下,皮质醇有利于调节压力、分解脂肪、稳定血压、对抗炎症、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帮我们激发更多能量,让我们注意力更集中等。

皮质醇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早晨8点左右皮质醇水平最高,下午时它就会下降,最低点大约在凌晨2点。皮质醇也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调节身体的睡眠——觉醒周期;管理身体如何利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李美蓉介绍,皮质醇是过劳肥的“元凶”之一。如果我们采用一些降低皮质醇水平的实用方法,就可以帮助身体适当地控制压力。不妨一学!

自查:皮质醇高的表现

每天晚上睡不着,怎么减肥体重都在涨,心情忽上忽下,你有类似的情况吗?如果以上症状都“中招”,你可能会被诊断为“皮质醇太高”。皮质醇过量,是导致肥胖比较常见的原因。除肥胖外,皮质醇的过量分泌,还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皮质醇的长期增高会导致身体出现较明显的症状,“例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腹部及大腿出现紫纹等特征。”李美蓉强调,情绪长期不稳定,内分泌紊乱,比如女性体毛突然长很多,也应引起重视。皮质醇激素,与压力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长期失眠会导致皮质醇升高,而皮质醇升高后也容易失眠,“但一般紧张、焦虑等状态缓解后,皮质醇会慢慢下降。一般来说,在治疗好原发病后,体重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以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

“大家如出现失眠焦虑等情况,应前往医院进一步评估,查明是否为皮质醇所致。”李美蓉提醒,如若由甲减或肾上腺肿瘤导致的皮质醇异常,则需治疗原发病;而短期的皮质醇增高,改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