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高危妊娠(孕妇偏胖高危)
- 1、300斤孕妈高危产子、脂肪厚到麻醉针都够不到!超重孕妈多危险!
- 2、276斤“超重量级”高危孕妇诞下健康宝宝,医生:肥胖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孕期警惕过度增重
- 3、300斤孕妈背脂8厘米闯过\u0026#34;生死产床\u0026#34;!生命奇迹撕开高危妊娠困境
300斤孕妈高危产子、脂肪厚到麻醉针都够不到!超重孕妈多危险!
#300斤孕妈高危产子:背部脂肪8cm厚#2月17日,陕西西安有位孙姓的超重孕妈高危产子的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一位体重达300斤、背部脂肪厚8厘米的孕妈成功产子!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就是这位孕妈不仅超重,还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医生六个团队齐上阵才保得母子平安!
超重孕妈多病重合
首先,这位据称,这位孕妈的身高为158厘米,她的情况被诊断为“病态肥胖合并妊娠”!情况非常危险!
另外除了体重问题,她还患有慢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子痫前期重度等疾病。在分娩过程中,她的血氧饱和度降至82%,情况非常危急。幸运的是,经过3.5小时的手术,她最终顺利分娩,母婴均平安!然而,这种超重产妇高危产子的现象近年来并不少见!
6个团队齐上阵
湖南一地300斤孕妈脂肪层高达10厘米2024年湖南也有一个类似案例,不过那位孕妈而且比这个体重更夸张的是,脂肪层高达10厘米!
2024年1月,湖南株洲近300斤女子成功剖宫产下宝宝,用当地医生的话讲,从医20年未见,麻醉针都是加长版!为啥?因为麻醉的穿刺针够不到!
超重孕妇麻醉穿刺针都够不到
由于脂肪层过厚,达到10厘米,一般的麻醉针长度不够,需要使用加长版的麻醉针。而且由于脂肪层厚,找到合适的麻醉下针部位也花费了一些时间。
超重孕妇对麻醉科挑战很大
在株州这个超重孕妇的手术过程中,由于肥肉外翻和摇晃,干扰了医生的正常操作,因此需要增加一名医生专职帮助托扶肥肉,以便手术顺利进行。不过,还好最终,手术顺利完成,梁女士成功产下一名健康的男婴!
那这些孕妇为何会超重这么多呢?饮食习惯:怀孕期间,孕妇可能会增加食物摄入量以满足胎儿的营养需求,但如果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导致体重过度增加。以湖南株州这个超重产妇的原话为例:“发现怀孕后,以为可以放心大胆吃了”,在这些心理影响下,株洲梁女士(化名)忽视孕期体重管理,加上原本体重就高,导致临产时体重达到286斤,比怀孕前增加了50多斤!
孕期适量补充营养但不能过度
运动量减少:由于身体变化、疲劳或医生建议的限制,孕妇可能会减少日常活动量,这可能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进而引起体重增加。
生理变化:怀孕期间,女性的身体会保留更多的水分和脂肪,以支持胎儿的生长和发育,这也会导致体重增加。
代谢变化:孕期荷尔蒙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新陈代谢,使得身体储存更多的脂肪。
孕期脂肪多体重增加大
心理因素:怀孕期间,一些孕妇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可能会通过食用安慰食品来应对压力,这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缺乏信息:一些孕妇可能缺乏关于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的知识,导致体重管理不当。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条件、食物的可获得性和文化习惯也可能影响孕妇的饮食习惯和体重。
有些地方习惯也会令孕妇补充过度
医疗原因:某些健康状况,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妊娠糖尿病,可能会影响体重。
先前体重:怀孕前体重超重的女性在怀孕期间更容易体重增加过多。
因此,为了维持健康的孕期体重,建议孕妇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适当的体重管理有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并促进母婴健康。
超重孕妇生出巨大儿的风险很大2021年哈尔滨就有一位体重300斤的孕妇,临产时在哈尔滨第一医院,经过众多医生的努力,仿佛在产妇肚子上白花花的脂肪里找到孩子,经过几个科室努力终于让300斤的产妇顺利的剖腹产生下女婴。
哈尔滨产妇高达300斤
然而去称重的时候,医生吓了一跳,孩子居然10斤9两将近11斤,55厘米!一个妇产科医生说,确实特别怕那些体重比较大的孕妇来就医,手术的难度大,而且危险性也高。
300斤孕妇生下了一个10斤9两的孩子
超重孕妇孕期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很大研究表明,肥胖孕妇更容易发生一系列母体自身和围生期并发症,如高血压和蛋白尿等。这些风险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此外,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支持体系并不完善,许多超重孕妇因担心医疗费用或排斥医院环境而选择不去医院,这进一步增加了母婴安全的风险!
重量级的孕妇做手术也是一次重量级的挑战
- 肥胖合并妊娠的风险: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合并妊娠”已成为围产期死亡的高危因素。肥胖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血栓、难产的风险增加3-5倍。
- 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准妈妈们应重视孕期保健,控制体重,规律产检,尤其要重视血压、血糖的监测。
- 医疗机构的选择:选择有能力处理高危妊娠的医疗机构分娩,以确保母婴安全。
这次300斤孕妈高危产子的事件,其实是对医学团队协作和专业能力的极大考验。
人们需要提高对这类超重高危孕妇的认识,提醒那些潜在或正在经历怀孕过程的人,关注自身健康管理,了解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性,包括关注孕期保健和肥胖合并妊娠的风险!
一句话:希望每位孕妈都能健健康康的怀孕生子,顺利完成人生角色的升级!
关注李李,每日聊聊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276斤“超重量级”高危孕妇诞下健康宝宝,医生:肥胖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孕期警惕过度增重
体重276斤孕妈妈李女士,合并多种妊娠期并发症,近日,这位“重量级”高危孕妇,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妇产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的全周期生命护航下,成功分娩7.5斤“龙宝宝”,母子已经顺利出院。专家提醒,肥胖严重危害母婴健康,超重者应在怀孕前适当减重,孕期警惕过度增重。
妊娠风险极大 协和医生为276斤高危孕妇定制治疗方案29岁李女士(化名)是武汉某公司的职员,长期高压工作,使她经常报复性饮食,加之缺乏运动,体重直线飙升。她尝试过很多减肥方法,仍没能成功减重。怀孕前,她的体重已高达256斤,BMI值为44.3kg/m²、超出正常女性近一倍,属于极重度肥胖。
“孕前就总觉得渴,喝得多,尿频。”李女士回忆,孕12周时,烦渴、多尿的症状愈发突显,于是到协和医院就医。血糖报告提示,她的空腹血糖已高达15.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4%,每项指标均远超正常范围的2至3倍。
“现在还不算晚,首要任务是控制血糖。”该院产科主任赵茵教授立刻明确了治疗方向,她表示长期高血糖,会影响到胎儿正常发育,甚至导致胎儿畸形。严重时,可能危及胎儿生命,如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同时,李女士患有一系列肥胖并发症,如慢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均会造成巨大的妊娠风险,需一并治疗。
内外多学科“联手” 降糖减脂动态监测面对这位高危孕产妇的复杂病情,协和医院妇产科迅速组建多学科团队,涵盖了产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定期为她会诊,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以精准的“组合拳”联合出击,全周期护航母婴生命健康。
内分泌科主任曾天舒教授团队针对李女士不同怀孕周期的降糖需求,为她制定了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的联合用药方案,让血糖值稳定在正常区间内。临床营养科主任杨胜兰教授为她定制以优质蛋白、高纤维为主食谱,不仅保证母婴营养需求,还能降糖减脂。产科主任赵茵教授团队动态监测孕妇的血压情况,并及时进行用药调整及治疗。终于该孕妇的血糖、血压稳定,胎儿发育正常。
怀孕36周,李女士的血糖基本稳定,但血压再度升高到170/110mmHg,并出现蛋白尿阳性。赵茵判断继续妊娠风险较大,应尽快进行剖宫产分娩。
制定周密手术方案 “重量级”妈妈顺利产子
为确保孕产妇平安顺利地分娩,术前,赵茵组织医疗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进行了充分讨论、评估,为应对胎儿娩出困难、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等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了周密的手术预案。
甲辰龙年正月初九,一切准备就绪,这场“重量级”手术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穿刺针已达硬膜外腔”,麻醉科宋文涛教授团队为李女士实施了精准的坐位椎管内麻醉。紧接着,由赵茵主刀,手术在半卧位下进行。该孕妇的腹部脂肪厚约10厘米,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至5倍。术中,医护人员还需将其肚子上的脂肪往上提拉,以保证手术视野。
“母子平安!小男孩,体重3750克!”伴随着婴儿响亮的哭声,手术顺利完成,李女士喜得龙宝宝。如今母子已康复出院。赵茵叮嘱她,哪怕是哺乳期也不可“带糖上阵”,要坚持控糖、多运动,争取早日减重成功,告别肥胖并发症。
产科专家提醒:超重妊娠风险高 孕期增重要“计较”“现在,孕妇超重越来越常见,这不仅是美观问题,更会影响代谢,引发生育困难。”赵茵表示,高危孕产妇的数量逐年攀升,其中有一部分准妈妈由于忽视了体重控制,进而导致众多妊娠并发症。她特别提醒,过度肥胖的孕妇更容易罹患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和分娩巨大儿。不仅如此,她们还面临着更高的分娩风险。因此,准妈妈们要学会“斤斤计较”,孕期,务必严格控制体重。一般来说,建议孕期体重增长小于25斤。对于孕前基础体重较大,且有代谢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应在进行减重和控制疾病后,再备孕。
记者卫未,通讯员彭锦弦 金志珊
300斤孕妈背脂8厘米闯过\u0026#34;生死产床\u0026#34;!生命奇迹撕开高危妊娠困境
手术室里无影灯刺眼的光线下,麻醉医生王敏的额头沁出细密汗珠。她手中的穿刺针已经第三次尝试穿过8厘米厚的脂肪层,这个数字相当于普通孕妇背部脂肪厚度的4倍。监测仪的心跳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躺在手术台上的李女士,这个体重达300斤的34岁准妈妈,正经历着人生最凶险的考验。
这是近日发生在西安某三甲医院的真实场景。当体重秤指针划过150公斤刻度,当产检报告标注着"黄色高危妊娠",这个看似普通的二胎妈妈,却以惊心动魄的方式诠释了母爱的力量。在经历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麻醉困难等多重危机后,伴随着新生儿响亮的啼哭,这场持续3小时的高危剖宫产手术最终迎来双赢结局。
【脂肪层背后的医学攻坚战】 "穿刺针常规长度8厘米,而她的背部脂肪刚好达到这个数值。"主刀医生张主任回忆手术过程仍心有余悸。医学数据显示,肥胖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风险高达50%,糖尿病风险增加3-8倍,血栓栓塞风险更是普通孕妇的5倍。这些冰冷的数字在手术台上化作具体挑战:麻醉师需要穿透"棉被"般的脂肪找到椎间隙,超声影像被脂肪干扰成模糊画面,就连常规的胎儿监护带都难以固定。
更严峻的是围手术期风险。过厚的腹部脂肪可能引发伤口愈合不良,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激增,这些隐患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医疗团队为此启动多学科会诊,定制了从术前体位管理到术后康复的全流程方案,甚至改造了加宽手术床来承载特殊体重。
【隐形困境:当母爱遭遇社会偏见】 在产科门诊,护士长陈芳观察到令人揪心的现象:超重孕妇就诊率比正常体重孕妇低23%。"很多准妈妈因为怕被异样眼光注视,连最基本的产检都逃避。"这种社会性焦虑背后,是公共设施对特殊体型孕妇的忽视——普通产检床承重极限180斤,医院走廊的体重秤最高刻度200斤,这些细节都在无声地制造着就医障碍。
研究显示,肥胖孕妇遭遇医疗偏见概率是正常孕妇的1.7倍。某三甲医院调查数据揭示,68%的超重孕妇曾听到"该减肥了"的劝诫,却鲜少获得具体的健康指导。这种认知错位导致高危妊娠管理出现真空地带,把本可防控的风险推向生死边缘。
【破局之道:从个体到系统的变革】 西安这次成功案例提供了重要范本。医院特别成立的"高危妊娠护航小组"证明,当产科、麻醉科、营养科形成联动机制,配合心理疏导和个性化诊疗方案,完全能够化解超重孕妇的生育危机。数据显示,实施该模式后,孕产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下降41%,新生儿窒息率降低58%。
但个案的成功不能掩盖系统性问题。目前我国三甲医院中,配备加宽产床的仅占37%,具有肥胖孕产专项培训的医护人员不足15%。社会支持层面,孕妇体重管理课程覆盖率不到20%,商业保险对高危妊娠的拒保率却高达65%。这些数据提醒我们,生命的奇迹不能总依赖医护人员的超常付出。
【生命的启示录】 当李女士第一次抱起3.6公斤的健康男婴时,这个历经艰辛的母亲泪流满面。她的故事不应止于媒体短暂的关注,而应引发更深层的思考:我们是否在医疗资源配置中忽视了特殊群体的需求?社会支持体系能否给予高危孕产妇更多尊严与保障?
专家建议,建立全国性高危妊娠数据库已刻不容缓,社区医疗机构亟需配备基础风险评估设备,保险行业应当开发针对性的生育险种。对于个体而言,这个案例既是鼓舞也是警示——科学备孕和规范产检永远是对生命最好的守护。
这场跨越生死线的分娩,最终成就了两个生命的涅槃重生。但那些仍在阴影中挣扎的高危孕产妇们,她们需要的不仅是惊险过后的掌声,更是一个充满温度与专业支撑的医疗环境。当每个新生命降临人世时,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这份温柔,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