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央肥胖(中央肥胖减肥方法)
港大研究发现太极能有效改善“中央肥胖”
中新社香港7月30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30日召开记者会公布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太极运动能助有“中央肥胖”的年长人士减少腰围,其效果与传统运动相若。
太极(正式名称为太极拳)是中国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武术,融贯身心,并被视为一种“动态冥想”的身心运动。
据悉,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联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有关研究,研究团队在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招募了543位50岁或以上、被界定为“中央肥胖”的华人参与是项研究。参加者以随机方式被分配到太极运动组、传统运动组或无运动对照组。
研究团队介绍,太极运动组和传统运动组的参加者须参与每周3次、每次1小时,为期12周的运动课程。太极运动组由导师传授最普及、广为人知的24式杨氏太极;而传统运动组的课程内容包括快步走,双手弯举、双手侧平举、肩上推举、深蹲及提踵等强化肌肉的训练。
研究团队分别于课程开始前、开始后第12周以及第38周,为所有参加者量度腰围及其他代谢健康的指标。研究发现,相比无运动对照组,太极运动组和传统运动组的参加者在没有任何饮食干预及经过12周的运动课程后,平均腰围分别减少了1.8厘米及1.3厘米。运动干预亦有助提升太极运动组及传统运动组参加者的高密度胆固醇水平。
港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运动学分部主任兼副教授萧明辉指出,近期的学术文章已阐明腰围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风险指标,并与体重超标、二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太极运动与传统运动一样,可以有效地改善“中央肥胖”,萧明辉相信,研究结果对于行动不便或不喜欢做传统运动,但又有“中央肥胖”的年长人士实为一大喜讯。(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央肥胖 | 大肚腩的六大成因及对策克星
点上方蓝字关注我:分享跑步减肥传递正能量
关注即可获赠全套跑步减肥知识、视频精华版
新浪微博@跑步心情 |公众号@跑步心情
上班族吃无定时,还要时常应酬,和朋友聚餐,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果不能够坚持运动,年龄未到中年,肚子已到中年……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都会导致脂肪在腰腹部堆积,形成「中央肥胖」!
腹部容易堆积脂肪的话,应当定期量量腰围,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都是「中央肥胖」!
中央肥胖
大肚腩的六大成因及对策
【甜饮转化水桶腰】
甜饮料可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糖,如果不能及时运动,大部分摄入的糖,将在体内转化成脂肪!所以,戒除甜饮料甜点为减肥的关键。举个栗子,一杯奶茶150至170千卡、一罐碳酸饮料则至少有150千卡,即使每天只喝一瓶,一年就会额外摄取超过51000千卡!大约会增重12斤!
对策:戒除甜食会有明显的减腹效果,不吃甜会死星人,可以先改喝低糖饮料,比如低糖绿茶,或者苏打水,逐渐戒除甜食。
【狼吞虎咽不知饱】
上班族因为工作忙等原因,经常会对着电脑吃饭,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工作。通常在吃东西之后最少20分钟大脑才出现已经吃饱了的信息,如果狼吞虎咽,就很容易因为感觉不到饿,而吃进去过量的食物。
对策:建议要有至少留足半小时的吃饭时间,每一口都要慢慢吃,吃饭的话,最好离开工作的环境。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饭也容易增加食量。想要不发胖?放下你的手机!
【狂喝酒变啤酒肚】
酒精的热量非常高,肝脏分解酒精时,会将脂肪积聚腹部,久而久之形成「啤酒肚」。喝一罐360毫升啤酒就能摄入155千卡热量!丝毫不逊色于甜饮料。
对策:戒酒,用水代替,每餐饭前先喝一杯水(250ml),可以防止进食过量。
【睡眠不足7小时】
睡眠不足容易导致肥胖,同时让腹部积聚脂肪。睡眠与身体激素分泌有关,当睡眠不足的时候,负责控制饱腹感的「瘦素」会减少,让人提产生饥饿感的激素(Ghrelin)会增加,导致让人变得超级想吃东西。
对策:建议每天要睡最少7小时。
【狂吃减压不运动】
现代人都爱用吃东西来发泄情绪,释放压力。巧克力,薯片,甜点,喝酒都是造就大肚腩的元凶。
对策:大肚腩人士面对零食要勇敢拒绝,实在无法抗拒,可以只买小包装,控制每次的量,逐步戒零食。另外,做运动的减压效果比狂吃更好,可以试试。
【两餐并作一餐吃】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太饿才吃东西,很容易导致吃太多,偏向吃高热量、致肥的食物。
对策:定时吃饭避免一餐当两餐。若两餐之间的间隔太长,中途可以选择一些健康零食来填饱肚子,比如一小把坚果、一杯脱脂酸奶。
热门内容
?
点击→早上起来做饭、跑步、冲澡后去上班,是如何做到的?
点击→陈意涵:三十岁之前,你要像我大发一样做完这5件事!
主页君大宝快跑个人微信号
dabaokuaipao520
跑步心情全新推出随身资料库模式,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香港肥胖医学会:肥胖是病 建议改名为“肥胖症”
中新网2月26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网站报道,近日,香港肥胖医学会的一项调查发现,逾7成人不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列为疾病,更有逾4成人认为肥胖不算疾病。学会指肥胖是“百病之源”,建议将“肥胖”改名为“肥胖症”,提倡运动和控制饮食减肥,及改变生活习惯,以医疗角度降低因肥胖引致的健康风险。
香港肥胖医学会2018年以电话访问了1008名成年人,发现受访者多数会以体重界定肥胖,70.9%的受访者不知道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列为疾病,亦有44.2%人认为肥胖不是疾病。
调查还发现41.5%的人曾经减肥,其中85.1%的人以运动和控制饮食减肥,有6.1%的人曾使用减肥药。较多男性会倾向低估自身体重,而女性则倾向高估。
香港肥胖医学会会长周振中形容肥胖是“百病之源”,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包括心血管疾病、脂肪肝、胆囊疾病等。
他说,调查发现有65%的受访者低估体重,而这些人士较高估体重人士,更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
周振中又指,BMI(身体质量指数)高于30,即属“肥胖症”,而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BMI指标有误解,有约30%受访者表示知道BMI如何界定“超重”及“肥胖”,但其中只有约35%的人答对。
学会建议大众以运动和控制饮食来减肥,并改变生活习惯,如避免吃夜宵和放调味料。另外,使用减肥药也应小心选择及注意副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或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即属中央肥胖。BMI亦可作为衡量肥胖的指标,以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结果为25或以上已属肥胖。
据香港卫生署数字显示,2014年至2015年,香港有36%的男性及24.4%的女性属肥胖,而2003年至2004年则只有21.1%的男性及20%的女性肥胖。